萃取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萃取技术的实验报告

萃取技术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萃取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学习利用萃取技术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

二、实验原理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使目标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2. 试剂:待分离混合物、萃取剂、溶剂、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待分离混合物置于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萃取剂,充分搅拌混合。

3. 将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静置待分层。

4. 打开分液漏斗下方的活塞,将下层溶液(含目标组分)收集于烧杯中。

5. 用溶剂洗涤萃取剂层,收集洗涤液。

6. 将洗涤液与下层溶液合并,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浓缩、结晶等。

五、实验现象1. 混合物与萃取剂充分混合后,静置分层,形成两层液体。

2. 下层溶液为含目标组分的萃取剂层,上层溶液为原溶剂层。

3. 洗涤萃取剂层后,下层溶液中目标组分的浓度有所提高。

六、实验结论1. 萃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

2. 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和溶剂是提高萃取效果的关键。

3.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萃取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七、注意事项1. 选择萃取剂时,应注意其与原溶剂的相容性,以及目标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

2. 搅拌过程中,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分层效果。

3. 静置分层时,注意观察液体颜色变化,以便判断分层效果。

4. 洗涤萃取剂层时,控制洗涤液的加入量,避免影响目标组分的回收率。

八、实验拓展1. 探讨不同萃取剂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 研究萃取技术在生物样品、药物提取等领域的应用。

3. 分析萃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萃取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和溶剂,以及如何提高萃取效果。

萃取设备的操作与控制概要

萃取设备的操作与控制概要

萃取设备的操作与控制概要萃取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设备,主要用于对混合溶液进行分离。

萃取设备的操作与控制主要包括设备的准备、操作步骤、参数控制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萃取设备的操作与控制概要。

一、设备的准备在进行萃取操作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检查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没有损坏。

其次,要检查设备的接口和管道是否清洁,并确认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

最后,要准备好所需要的试剂和溶液,并根据实验需要调整好设备的工作温度和压力。

二、操作步骤1.打开设备安全阀:保证设备内部的压力能够得到适当的释放。

2.打开设备加热系统:根据实验需要设定好设备的温度,并注意设备加热系统的运行情况。

3.选择适当的分离液:根据待分离物质的化学性质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溶剂,并将其加入设备中。

4.将混合溶液加入设备:将待分离的混合溶液加入设备的进样口,并注意控制进样量的大小。

5.开始萃取操作: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操作方式,如搅拌、混合或者提取液的循环等。

6.控制操作参数:根据实验需求,控制操作参数,如搅拌速度、温度、压力、时间等。

7.定期采集样品:根据实验需求,在适当的时间点采集样品以进行分析检测。

8.完成操作工作:根据实验结束条件,完成萃取操作并关闭设备。

三、参数控制控制萃取设备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萃取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的参数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控制:根据所需的操作温度,设置设备的加热系统,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温度。

根据实验需求,可以进行温度的调节和控制,以保持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搅拌控制:通过调节搅拌速度和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合均匀度和分离效果。

搅拌控制可以通过设备的搅拌器或搅拌电机来实现,并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3.压力控制: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求,对设备的压力进行控制。

如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压力,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节和控制。

4.时间控制:萃取操作中的循环时间、反应时间、提取时间等,都可以通过设备的计时器进行控制。

萃取操作规程及流程

萃取操作规程及流程

一、实验目的了解萃取的原理及应用,掌握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萃取也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操作之一。

应用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质,也可以用来洗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杂质。

前者通常称为“抽提”或“萃取”,后者称为“洗涤”。

1.基本原理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假如某溶液由有机化合物X 溶解于溶剂A 而成,如果要从其中萃取X ,可选择一种对X 溶解度很大而与溶剂A 不相混溶和不起化学反应的溶剂B 。

把该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溶剂B ,充分振荡。

静置后,由于A 与B 不相混溶,分成上下两层。

此时X 在A 、B 两相间的浓度比,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叫做分配系数,以K 表示,这种关系称为分配定律。

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分配系数度中的B 在溶剂Χ度中的A 在溶剂ΧK =浓浓 在萃取中,用一定量的溶剂一次萃取好还是分几次萃取好呢?通过下面的推导来说明这个问题。

设在V mL 溶液中,溶解有m 0 g 的溶质(X ),每次用S mL 溶剂B 重复萃取。

假如,第一次萃取后剩留在溶剂A 中的溶质(X )量为m 1 g ,则在溶剂A 和溶剂B 中的浓度分别为m 1/V 和(m 0-m 1)/S 。

根据分配定律: ()K S m m V m =-101 或 SKV KV m m +=01 设萃取两次后溶质(X )在溶剂A 中剩余量为m 2 g ,则有 ()K S m m V m =-212 或 2012⎪⎭⎫ ⎝⎛+=+=S KV KV m S KV KV m m 显然,萃取n 次后溶质在溶剂A 中的剩余量m n 应为:nn S KV KV m m ⎪⎭⎫ ⎝⎛+=0 在用一定量溶剂进行萃取时,我们希望在A 溶剂中剩余量越少越好,在上式中SKV KV +恒小于1,所以n 越大,m n 就越小,即把一定量溶剂分成几份多次萃取比一次萃取好。

萃取操作规程5篇

萃取操作规程5篇

萃取操作规程5篇1【第1篇】萃取电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萃取、电积岗位的安全操作内容及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湿法冶炼车间萃取、电积岗位工。

2 内容(一)开机方法1、开机前首先检查萃取原液池、余液池、反萃液池、电解液池等中的溶液是否正常,观察有机循环槽中有机相是否足量,检查整个系统阀门、管道和仪表是否正常,密封件是否完好,各阀门开关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检查整流器等设备,确认无误后准备开机。

2、顺序启动反萃取、萃取搅拌机,启动有机循环泵。

a)反萃混合室达到有机相连续后,启动反萃供液泵、萃取原液供液泵、电解供液泵。

b)将一级萃取的搅拌机停车一分钟后重新开启,使混合室中达到水相连续。

3、若电解液铜浓度已达到电积要求,则开启电积系统;通电前,调节各电解槽液位,待电解槽液位正常后,慢慢开启硅整流器,直到电流及电压调到规定值。

(二)停车循序正常停机时,停车顺序为:先停止硅整流器,停止原液供液泵及洗液供液泵→有机洗涤供液泵→反萃、电解供液泵→有机相供液泵→洗涤搅拌电机→反萃搅拌电机→萃取搅拌电机。

(三)运行检查1、检查各泵出口回流管中有无料液回流。

2、检查有机循环槽放液管有无水相流出,若有,必须将水相全部放出。

3、检查一级萃取混合室是否保持水相连续,反萃混合室是否保持有机相连续。

4、检查反萃、萃余液、电解液等出口处连续取样是否正常,每班取样各150ml。

5、检查各槽有机相高度是否正常。

6、检查萃原液流量、反萃液流量、有机相流量、电解液流量是否正常值。

7、每个班要用手触摸检查导电棒是否发热,极间是否短路,发现短路应及时处理。

8、检查冷却水流量是否正常,硅整流运行是否稳定。

9、检查电解液供液泵是否正常运行,电解液循环槽液位是否正常,电解液流量是否正常。

10、检查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出现异常及时停机解决,并作好记录,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四)注意事项1、班中接触含酸溶液时,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操作完毕后用清水洗手,禁止在车间吸烟或吃食品。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一般称:萃取法),是指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

例如,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就是采用萃取的方法。

萃取分离物质的操作步骤是:把用来萃取(提取)溶质的溶剂加入到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后,立即充分振荡,使溶质充分转溶到加入的溶剂中,然后静置分液漏斗。

待液体分层后,再进行分液.如要获得溶质,可把溶剂蒸馏除去,就能得到纯净的溶质。

萃取的机理既有物理的溶解作用,又有化学的配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溶解过程。

按照萃取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简单分子萃取、中性配合萃取、酸性配合萃取、离子缔合萃取和协同萃取。

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取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能力,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或溶液中分离出来。

萃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率和纯度,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介绍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一、萃取技术的原理萃取技术的原理基于溶液中不同化合物对溶剂的溶解度差异。

原料混合物通常包含多种化合物,而我们只关心其中的目标化合物。

萃取技术通过选择溶剂和调节条件,使目标化合物优先溶解于溶剂中,从而实现其分离和提纯。

实际应用中,可采用溶剂萃取、溶剂萃取结晶、液液萃取、固液萃取等不同的萃取方法。

其中,液液萃取是最常见的一种。

在液液萃取中,我们将原料混合物与有选择性的溶剂相互接触,然后通过分离溶液和溶剂,从而分离目标化合物。

溶剂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它应具有较高对目标化合物的溶解能力,并且与其他组分的相容性较小。

二、萃取技术的实验操作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萃取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溶液、溶剂和设备。

例如,要提取目标化合物,首先需要将原料样品研磨成细粉;如果原料样品是固体,则需要将其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同时,还需要准备分离漏斗、橡胶塞、移液管等实验器材。

2. 萃取操作步骤(1)将原料混合物与适量溶剂加入到分离漏斗中,并充分摇匀。

让混合物与溶剂充分接触,使目标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

(2)停止摇匀,静置一段时间,待两相溶液分离为上下两层,并用橡胶塞阻挡。

(3)打开分离漏斗的放液口,将下层不需要的溶液放出。

(4)小心地倒出上层含有目标化合物的溶液至干净的容器中。

(5)重复上述步骤,以提高分离和提取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分离漏斗的干净,并避免将沉淀带入到溶液中,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3. 萃取技术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萃取过程的效率和纯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优化:(1)调节溶剂的选择和用量。

不同溶剂对目标化合物的溶解能力不同,需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特性进行选择,并适量调整溶剂的用量。

萃取的实验报告实验结论

萃取的实验报告实验结论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萃取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一种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而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方法。

在萃取过程中,待分离的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通过溶剂的接触,使得该组分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1. 待分离的混合物:A、B两种有机物;2. 溶剂:有机溶剂A、无机溶剂B;3. 实验器具:分液漏斗、烧杯、滴管、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待分离的混合物A、B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2.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有机溶剂A,然后加入无机溶剂B;3. 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使混合物A、B充分接触;4. 静置一段时间,待混合物分层;5. 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旋塞,将下层液体(含有机物A)收集于试管中;6. 将上层液体(含无机物B)倒出;7. 对收集到的有机物A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蒸发、结晶等,得到纯净的有机物A。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合物A、B在有机溶剂A、无机溶剂B中分层明显,说明萃取法对这两种物质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2. 有机物A在有机溶剂A中的溶解度大于无机溶剂B,因此有机物A主要存在于有机溶剂A层;3. 无机物B在无机溶剂B中的溶解度大于有机溶剂A,因此无机物B主要存在于无机溶剂B层;4. 通过实验验证了萃取法的有效性,实现了混合物A、B的分离。

六、实验结论1. 萃取法是一种有效的物质分离方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2. 萃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3. 在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以提高萃取效果;4. 本实验验证了萃取法在混合物A、B分离中的应用,为实际生产中的物质分离提供了参考。

七、实验改进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混合物A、B的量,以观察萃取效果;2. 尝试使用其他溶剂,比较萃取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溶剂提供依据;3. 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更直观地展示萃取效果;4. 探讨萃取法在复杂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提高实验的实用价值。

萃取实验步骤七个步骤

萃取实验步骤七个步骤

萃取实验步骤七个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溶剂、水、萃取漏斗、容量瓶等实验器材。

2. 放置萃取漏斗:将萃取漏斗放在干燥无油的实验室室温下,并用洗涤后的玻璃棒或滴管将一层润滑油涂抹在萃取漏斗的活塞和活塞杆上。

3. 加入样品和溶剂:将样品加入萃取漏斗中,然后加入相应的溶剂(通常使用非极性溶剂如乙醚或苯)。

4. 搅拌混合:轻轻地旋转萃取漏斗,促使液体混合,让样品和溶剂充分接触。

5. 分离液体:打开活塞,让无机相(水)和有机相(溶剂)分离,并让无机相它进入另外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6. 重复过程: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有机相中的化合物被最大程度地萃取出来。

通常对于同一样品,需要进行多次萃取过程。

7. 浓缩分离物:利用旋转蒸发仪等设备将有机相的溶剂去除,获得目标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训操作步骤
(一)开车准备
1. 了解萃取操作基本原理;
2. 了解萃取塔的基本构造,熟悉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3. 熟悉各取样点及温度和压力测量与控制点的位置,熟悉用涡轮流量计计量液体流量;
4. 检查公用工程(电、压缩空气)是否处于正常供应状态;
5. 设备上电,检查流程中各设备、仪表是否处于正常开车状态,动设备试车;
6. 检查流程中各阀门是否处于正常开车状态:
阀门V A101、V A102、V A103、V A104、V A105、V A106、V A107、V A109、V A110、V A114、V A116、V A120、V A121、V A123、V A124、V A125、V A126、V A128、V A130、V A132、V A133、V A135关闭;
阀门V A111、V A113、V A115、V A117、V A119、V A122、V A127、V A129、V A134全开。

7. 了解本实训所用分离物系(水-煤油-苯甲酸)。

8. 检查萃取相储槽和萃余相储槽,是否有足够空间贮存实验产生的产品;如萃取相储槽空间不够,打开阀门V A110将萃取相排出;如萃余相储槽空间不够,关闭阀门V A124、V A126,打开阀门V A125、V A128,启动轻相泵P102将煤油从萃余相储槽倒入轻相液储槽V103。

9. 检查重相液储槽和轻相液储槽,是否有足够原料供实验使用;如重相的量不够实验使用,打开阀门V A105将纯水引入重相液储槽至液位LI02的3/4(注意,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液位LI02,当其低于1/4时,打开阀门V A101将水引入使液位LI02达到3/4);如轻相的量不够实验使用,打开阀门V A127,将煤油加入储槽V103至液位LI04的3/4。

10. 了解实验用压缩空气的来源及引入方法。

11. 按照要求制定操作方案。

(二)正常开车
开车操作的目的是将重相液和轻相液按规定流量引入萃取塔进行质量传递。

1. 启动重相泵P101,打开阀门V A106、V A109,重相液通过转子流量计FIC01从萃取塔顶部进入。

将重相液流量设定为规定值(50L/h),由转子流量计FIC01显示,通过自动调整重相泵的供电频率来控制。

2. 当萃取塔中重相(水)液位达到顶部玻璃罐1/3处时,启动轻相泵P102,打开阀门V A124、V A126,轻相液通过转子流量计FIC02从萃取塔底部进入。

将轻相液流量设定为规定值(15-30L/h),由转子流量计FIC02显示,通过自动调整重相泵的供电频率来控制。

3. 观察并记录重相液进入萃取塔前的温度TI01和压力PI01。

4. 观察并记录轻相液进入萃取塔前的温度TI02和压力PI02。

5. 打开阀门V A123在轻相液取样点AI03取样分析轻相液组成。

6. 当萃取塔顶部分离段的油水界面达到设定值(280mm)后,界面计输出信号,自动调整电磁阀的通断,从塔底排出萃取相,维持截面恒定;萃余相从塔顶溢流口流出,进入萃余分相罐V105。

萃余相出口温度由TI04显示。

(三)正常操作
1. 在正常开车一定时间后,按照要求设定重相流量、轻相流量、往复频率,具体操作为通过调节控制表FIC01与FIC02将重相流量调至16 L/h,将轻相流量调至24 L/h。

轻、重两相呈逆流流动,充分接触进行质量传递。

2. 当萃取塔的液位稳定在规定值(280mm),且塔顶和塔底的液相出料维持稳定时,萃取塔进入正常操作状态。

3. 塔顶萃余相进入萃余相分相罐静置一段时间后,轻相从顶部排出进入萃余相储罐,重相由底部排出。

4. 操作稳定1小时后,打开阀门V A121取萃取相(水)100mL,打开阀门V A123取轻相100mL,打开阀门V A130取萃余相100mL备分析浓度之用,取样应快速尽可能同时。

5. 取样后,可以继续稳定一段时间再取样分析,也可改变条件进行另一操作条件下的实验。

6. 用容量分析法测定各样品的浓度。

用移液管分别取煤油相50mL,水相50 mL样品,以酚酞做指示剂,用0.01 mol/L左右NaOH标准液滴定样品中的苯甲酸。

在滴定煤油相时应在样品中加数滴(3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醚磺化AES(脂
肪醇聚乙烯醚硫酸脂钠盐),也可加入其它类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滴定至终点。

7 如进行空气脉冲强化萃取实验,除上述操作外,打开脉冲频率调节器的电源开关,设定脉冲频率为0.1左右;将压缩空气减压至0.1MPa,打开阀门V A102开度要小,使缓冲罐V106升压速度不要太快。

(四)正常停车
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后,即可进行停车操作。

停车过程发生异常现象,须及时报告指导教师进行处理。

1. 关闭轻相泵P102电源。

2. 关闭重相泵P101电源。

3. 关闭塔底萃取相产品出口阀门。

4. 关闭塔顶萃余相产品出口阀门。

5. 将萃余分相罐V105中的重相排出到排污槽。

6. 关闭总电源,打扫卫生,结束实验。

七、设备一览表
表2 萃取设备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