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知识点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侍坐篇文言知识整理

侍坐篇文言知识整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要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补充)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PPT课件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PPT课件

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不到20岁)。 浴乎沂(yí):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状语后置,乎沂是状语。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 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 风乎舞雩(yú):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 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归:通馈,进食,送食。 与:称赞,同意。 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成,定。 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
○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宾语前置句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
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
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颠倒的现象。 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
➢本,归纳概括孔子的形象特点。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用和蔼自谦的话第一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 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 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 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全知识点 精讲课件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全知识点 精讲课件
3、可使有勇:勇,勇气,形容词作名词。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 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 而:表示修饰。 对:回答。 千乘:一千 辆兵车。 摄:夹。 乎:在。 加:加于,加到……上。 以:把, 用。师旅:侵略的军队。 因:继续,接着。 饥馑:饥,五谷不熟;馑, 菜蔬不熟。泛指荒年。 由:指子路。 为:治理,管理。 比及:等到。 勇:勇气。 知:懂得。 方:道理。 哂:笑,微笑。
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大国之间夹着, 别的国家用军队侵略它,接着又让他闹起了饥荒,(仲由)我来治理它,等到三 年之后,就可以使人民有保卫国家的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微微一 笑。
1、摄乎大国之间:在大国之间夹着,状语后置。
2、加之以师旅:把师旅加在它身上,状语后置。
通字音
lún
zēng xī
论语 曾晳
shì
侍坐
zhǎng
长乎尔
wú shuài
毋 率尔
shèng
千乘
jǐn bì
shěn sì

xiàng sè xī
饥馑 比及 哂 俟 端章甫 小相 瑟 希
kēng shě
zhuàn mù guàn

yú kuì
铿尔 舍瑟 撰 莫 冠者 沂 舞雩 喟然

fú wéi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但)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 话不说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怎么做呢?”

《侍坐》课件(教学用)

《侍坐》课件(教学用)
领导力培养
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领导力和学生 们的领导潜力,这些对于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具有重要意义 。
社会和谐
通过孔子的教诲和学生的回应,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即尊重他人、宽容差异、寻求共识,这对于当今社会的和 谐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侍坐》中的士人精神体 现
在《侍坐》中,孔子及四位弟子都展现出了 士人精神的特点。他们追求真理、注重道德 修养,同时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 他们敢于质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
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做出贡献。
05 《侍坐》的艺术 特色
语言艺术
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更具感染力。
情节跌宕起伏
情节跌宕起伏,使读者产生强烈 的情感共鸣,增强阅读体验。
修辞艺术
排比、对偶
运用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有气势 ,易于记忆和背诵。
寓言、象征
运用寓言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深刻 的思想内涵和哲理性。
类比、对比
运用类比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 象,更具有说服力。
历史背景:课程简要介绍了《侍坐》所 涉及的历史时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 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
课程背景主要介绍了《侍坐》的文化背 景、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
文化背景:课程介绍了《论语》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中国 文化的深远影响。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主要涉及以 下几个方面
理解《侍坐》的基本 内容与思想;
06 《侍坐》的当代 价值
人文精神的价值
尊重人本
通过描述四个学生和孔子的对话,强调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尤 其是对个体的尊重和重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PPT优秀课件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PPT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写作背景
按照循循善诱的方法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弟子们的看法作出评价, 这是孔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孔 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就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并各个作了评价: ① 对曾晳表示赞同,甚至欣赏;② 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气和,只在 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③ 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2.从冉有的言志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比起子路说的中等国家,冉有说的国家要 小得多。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 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 侍坐》P PT

《侍坐》优秀课件

《侍坐》优秀课件
曰:“为国以礼,其 言不让,是故哂之。
2023/4/6
子路、冉有、公西
华三个人都出去了, 曾点留在后面。曾点 问:“他们三位的话 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
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 向罢了。”
曾点说:“您为什 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用礼治
理国家,他说话却不 谦让,所以我笑他。
唯(句首语气词)求 则非邦也与(欤)?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而非也者?唯赤 则非邦也与?宗庙会 同,非诸侯而何?赤 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
风乎舞雩(yú),咏而
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
(表修饰)归。”
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 回来。”
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成曾点的想法
啊。”

二、四个学生分别讲自己的志向。
2023/4/6
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 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 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 也?”
2023/4/6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稀”,稀疏 通“暮”,阴历三月 通“欤”,语气词
2023/4/6
(1)侍坐 (2)居则曰
陪长者闲坐 二、重点实词 闲居,平时在家
(3)率尔
轻率急忙的样子
(4)摄乎大国之间 夹、迫近
(5)加之以师旅
加到......上
(语气词)。宗庙之事, 愿意学习。或者诸侯宗
如会同,端(名作动) 章甫(名作动),愿为 小相焉(语气词)。”
庙祭祀的事务,或者诸 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 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
啊。”
2023/4/6

论语《侍坐》章知识要点

论语《侍坐》章知识要点

论语《侍坐》章
孔子:曾从事《诗》《书》《礼》《易》等古籍的整理工作
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富于文学色彩,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们进行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
的讨论,先是孔子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
由老师总结,对学生们的发言作简短的评价,这也是孔子有
教无类,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的一次完整记载。

2.《侍坐》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
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3.《侍坐》中“吾与点也”,“点”指曾皙;曾皙“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4.孔子说“吾与点也”的内涵:
表现出孔子对实行礼乐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淡泊的情怀,以及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和从政心态的衰退。

5.孔子也肯定了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三人的用世治国之道。

子路:“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
知方也”。

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


6.分析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个性:。

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一课——侍坐章(1).ppt

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一课——侍坐章(1).ppt

14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无实义。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 疑问语气词
译文: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 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①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的话毫不谦让。以:介词。靠,用。 让:礼让,谦逊。
译文: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2020-10-29
2020-10-29
20
3、公西华言志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的理想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 个小小的司仪。注意,四个人当中,公西华年龄最小。然而他的这番回答让 我们感觉到了这个小伙子有点少年老成。
“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 “相”前还加一个“小”字。简短的几句话,两个“愿”字,一个“学”字, 一个“小”字,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1、子路谈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的“志”,是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危境,是强国。 “摄乎”“加之”“因之”“且”,子路言“志”多用加法。 他不断给自己设置难题,然后又信心满满地去解决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形容词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虚词
介词
以 连词
为国以礼
凭借,用
则何以哉
凭借,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在
以吾一日长乎尔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表反问,难道)
解题注意: ①虚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
②是否有介词宾语省略的现象
例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006年天津卷)
恂乃戮之于市
(副词,竟然)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连词,于是)
恂遣谷崇以状闻
(介词,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例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例2:沛公安在?(《鸿门宴》)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或 形容词前,以加重语气。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唯你是问
常见定语后置的几种格式
1.“中心词+定语+者” 例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例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例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三、词类活用
端章甫
名作动,穿礼服,戴礼帽
鼓瑟希 名作动,弹奏
风乎舞雩 名作动,吹风
曾皙后
名作动,走在后面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形作名,小事,大事
虚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
摄乎大国之间
相当于“于” 风乎舞雩
异乎三子者之撰
比 在 在 和,同
何伤乎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乎 语气助词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停留
昂其直,居为奇货
储存
居十日,扁鹊复见
经,过了
chéng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攀登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乘坐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顶着,冒着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凭借
shèng 千乘之国 约车骑百余乘
兵车 辆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如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思维流程:先用法,后意义。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介词,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某为十余年。(连词,因为)
以地事秦,犹抢薪救火。
(介词,拿、用)
天将以酬长厚者。
(介词,拿、用)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动词,定下、想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实词
鼓瑟希 “稀” 非邦也与 “欤”
莫春者
二、重点实词
因:动词,接着 舍:放下 撰:才能 让:谦让
俟:等到 作:起 与:赞成
“暮”
居则曰“不吾知也”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闲居,闲处 坐 处在,处于
居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屣 担当,担任
2. “中心词+之+定语” 例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 例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语法分析在文言文题解中的应用
语法分析:词性、句子成分、句与句关系
词性判断 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
与其它词的组合能力
例: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性(用法)
(介词。把)
卿今为吾行也
(介词,替)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动词,成为)
吾因士大夫以至此,其可独享之乎
(副词,表反问)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一定)
思维流程:看句位 辨词性 析用法 比语意
状语后置的几种常见类型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逍遥游》)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验之以事。
(《张衡传》)
形似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
宾语前置的类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1: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例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 例3:居则曰:不吾知也。(《侍坐》)

(正确解释:应和)
④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2005年全国卷)

⑤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正确解释:辩才)
除:废弃 (2005年浙江卷)
(正确解释:台阶)
二、通过语法分析来确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判断下面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余以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介词,在)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介词,带领) ③作《师说》以贻之(连词,用来、来) ④(众人)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⑤(士卒)得鱼腹中书,故以怪之矣(副词,已经)
表原因,“因为” 表目的,“来” 表并列,“而且” 表修饰,无义
助词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复音虚词“以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以”,相当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则何以哉
尔何如
状语后置
以吾一日长乎尔 摄乎大国之间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风乎舞雩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为国以礼
沛公起如厕
到,往……去
闻水声,如鸣佩环 像,如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及,比得上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相互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xi Nhomakorabeang察看
相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偏指一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xiàng辅助,帮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xiàng辅助君主的大臣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xiàng面相
①我在家里。
(作谓语,动词)
②我在家里看书。 (介宾短语作状语,介词)
③我在看书。
(作状语,副词)
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①自放驴,取樵炊爨。

②冒期少年,不闲吏事。
樵:打柴 (2000年全国卷)
(正确解释:木柴)
闲:空闲 (2004年湖北卷)

③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正确解释:熟习)
和:和睦 (2004年湖北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