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整理)课件

合集下载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PPT课件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PPT课件

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不到20岁)。 浴乎沂(yí):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状语后置,乎沂是状语。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 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 风乎舞雩(yú):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 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归:通馈,进食,送食。 与:称赞,同意。 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成,定。 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
○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宾语前置句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
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
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颠倒的现象。 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
➢本,归纳概括孔子的形象特点。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用和蔼自谦的话第一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 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 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 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41张PPT)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41张PPT)
子曰“何伤乎?亦 各言其志也!” 妨害
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 不同呀。”
孔子说:“那有什 么妨害呢?不过是各自
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通“暮”
已经穿上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
雩(yú),咏而(表修饰)
归。” 状语后置句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春秋时一辆兵车,
轻率急忙
配甲士三人,步卒 指军队 七十二人。称一乘。
子路轻率急忙地回
夹 子路率尔而(表修饰)对

答说:“拥有千辆兵车
曰:“千乘(shèng)之国,
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
摄乎大国之间,加(加 接着
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 接着又遇饥荒,如果让
到……上)之以师旅,因之 泛指饥荒 我治理,等到三年的功
❖春游图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皙的“暮春 者……咏而归”。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 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朋友,带上六七个童 子,去一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 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yú)台上临风起舞, 兴尽时放歌而归。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段文字描述了哪些方面内容?(为什么“吾与点也”)
• 冉有: 侧重富民
•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志向虽各有 侧重,
但都愿意在 仕途上创一 番事业, 都 是参加政治.
铿的一声
同“稀”“点,尔何如?”
起身、站起来 孔子又问:“曾点, 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
曾点弹奏瑟的声音逐
瑟而(表顺承)作,对 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以:因为,介词
不吾知也:不知吾(宾语前置) 译文:
长乎尔:乎尔长(状语后置)
不知道我:
乎:于。比 译文:年纪比你们大
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
毋吾以也:点毋击 此以处 编吾辑也文 本(。宾点 击语此 处前编置辑 文)本以。 点:击 此通处
☆知:了解。v.(1)知道,懂得
编辑文本。
教化,还难办到。
性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格 语言描写
评价:“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 也?”肯定冉有的志向,赞赏他谦逊的态度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
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译文: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 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
如(①):或者
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
为:治理 比及:等到
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 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
足:使……足。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为:治理
尔:相当于“然”……的样子
之:指千乘之国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乘, 哂:微笑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指天子、帝 译文:子路急忙回答说:“有一千辆
王:万乘之尊 摄:夹 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
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 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 来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 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
道家的社会理想 和政治主张
史传
生动的历史场景 鲜活的历史人物 历史思想与观念
第一课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图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图文

评“志 ”
11
· 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 · 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
出他们各自怎样的志向和什么性格特点?
12
· 四弟子志向: · 子路 治理“千乘之国”。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 冉有——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
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 君子”。 · 公西华 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 "愿为小相"。 · 曾皙 "莫春者,春服既成 咏而归。"
语,宾语前置。
35
(2)状语后置句 4、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 饥 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 5 、异 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6、 以吾一 日长乎尔 译文: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36
(3)省略句 (其)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 懂得做人的道理。 2、毋吾以也
22
α为何“哂”

赞赏坦率发言, 委婉批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力动。
— — 《论语 · 颜渊》
23
x为何“与”点?
【 太
(

不还
平 想是
盛 做在
世 官讲
的 道沿
缩 影
遥国 生」

以 礼 治 国
24
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 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 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 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 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 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18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① 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 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 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 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ppt课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分析:子路篇 • 人物形象分析:曾皙篇 • 人物形象分析:冉有篇
目录
• 人物形象分析:公西华篇 • 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探讨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论语》及其作者孔子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 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子,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 四十二岁。公西华是鲁国人(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也有说是卫国三河 人。唐代追封为“邵伯”,宋度宗咸淳三年追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 称“先贤公西子”。
侍坐场景描绘与意义
侍坐场景描绘
孔子和四位弟子围坐在一起,气氛和谐而庄重。他们谈论着各自的志向和理想, 展现出儒家学派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曾皙:名点,字皙,又称曾晳、曾点,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临 沂市平邑县南武城村)人。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 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 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 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公西华形象在《论语》中地位和影响
在《论语》中的地位
公西华是《论语》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孔子的教诲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公西华的谦虚有礼、善于言辞和忠诚可靠的性格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典范。他的 形象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励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举止。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全知识点 精讲课件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全知识点 精讲课件
3、可使有勇:勇,勇气,形容词作名词。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 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 而:表示修饰。 对:回答。 千乘:一千 辆兵车。 摄:夹。 乎:在。 加:加于,加到……上。 以:把, 用。师旅:侵略的军队。 因:继续,接着。 饥馑:饥,五谷不熟;馑, 菜蔬不熟。泛指荒年。 由:指子路。 为:治理,管理。 比及:等到。 勇:勇气。 知:懂得。 方:道理。 哂:笑,微笑。
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大国之间夹着, 别的国家用军队侵略它,接着又让他闹起了饥荒,(仲由)我来治理它,等到三 年之后,就可以使人民有保卫国家的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微微一 笑。
1、摄乎大国之间:在大国之间夹着,状语后置。
2、加之以师旅:把师旅加在它身上,状语后置。
通字音
lún
zēng xī
论语 曾晳
shì
侍坐
zhǎng
长乎尔
wú shuài
毋 率尔
shèng
千乘
jǐn bì
shěn sì

xiàng sè xī
饥馑 比及 哂 俟 端章甫 小相 瑟 希
kēng shě
zhuàn mù guàn

yú kuì
铿尔 舍瑟 撰 莫 冠者 沂 舞雩 喟然

fú wéi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但)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 话不说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怎么做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显得深刻而生动。

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不枝不蔓,文意明晰。
● 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与弟子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
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任务探究]
● 任务一 理解
● 1.四位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答案】①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冉有——治理“方六七
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
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
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 4.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孔子待人不公,不能一视同仁,为子路抱不平,还有人认为从
解其高超技艺之中蕴含的“道”, 悟庖丁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从而全面把握故事寓意。
课前 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 作者简介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自己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晚年整理“六 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汉代以后,孔子开创的儒学成 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在传统社会被尊为“圣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 育思想影响深远。
曾皙:娱情山水
孔子评志——治国以礼
● 【答案】主旨探微

文章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性格和孔子循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PPT教学课件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PPT教学课件
①率尔:轻率,不假思索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②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古 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③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乎:于,在。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 ④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此特指侵略的 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⑤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 ⑥比及:等到。 ⑦且:连词,并且。 ⑧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道,指是非准则。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 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这段话其实是在讲:虽然《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 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 但是不代表它不具有文学性。就像杨绛先生所讲的: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 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问题三:四位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各自体现了怎样的性格?
1、子路谈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①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②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行加冠礼)。 ③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 ④喟然:叹息的样子。 ⑤与:赞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学习交流PPT
9
(3)词类活用
可使足民
(足,使……富足使动用法)
风乎舞雩
曾皙后
(风,吹风,名词用作动词)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后,走在后面,名词用作动词)
(小、大:小事、大事,形容词用作名词)
学习交流PPT
10
(4)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 毋吾以也 (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 (即“不知吾也”)
如果. 学习交流PPT
7
4、如 如其礼乐: 如会同:
5、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 以俟君子:
至于 或者
(介)因为 (动)认为 (动)做、用
(介)用、 拿
(目的连词)来
学习交流PPT
8
(2)通假字
鼓琴希(“希”通“稀”,稀疏,稀少)
莫春者 (“莫”通“暮”,晚)
唯求则非邦也与
学习交流PPT
12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比及:等到。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方圆,纵横。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 的才能。
D.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不高兴的样子。
【答案】D/喟然:长叹的样 子。
学习交流PPT
13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
学习交流PPT
2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子 的_门_人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 《为政》《里仁》等共_2_0 篇,每篇又分 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精警诫人。 宋儒把《论语》和《_孟_子_》《_大_学_》 《_中_庸_》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

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学习交流PPT
3
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lún 饥馑 jĭn 曾皙 xī 哂 舞雩yú 铿尔 kēng 小相xiàng 沂 冠者guàn 喟 kuì 俟 sì 撰 摄 shè 比及 bì 毋 wú 冉
则何以哉 (即“则以何哉”)
②状语后置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风乎舞雩
③省略句
可使(之)有勇
可使(之)足民 学习交流PPT
11
同步练习
1.与“加之以师旅”中的“以”用法和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
【答案】D/A.介词,因为;B. 动词,认为;C.动词,用,做; D.介词,用。
shĕn yí zhuàn răn
学习交流PPT
4
连连看
子路
心怀宽阔 循循善诱
冉有
机敏恬淡 旷达潇洒
Hale Waihona Puke 公西华 有抱负、坦诚 鲁莽直率
曾皙
谦虚谨慎 说话有分寸
孔子
谦恭礼让 善于辞令
学习交流PPT
5
孔子态度
子 路 其言不让
公西华 能为之大
曾 皙 吾与点也
否定轻率冒失的子路,赞赏谦恭有礼的公西
华,表现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但由
于自身遭遇,孔子本人向往曾点的洒脱生活
学习交流PPT
6
文言知识集锦
1、(1尔)一词多义子如路或率知尔尔而:你对,曰你:表们相状. 当态于. “然”, 2、与 吾与点也 :
唯求则非邦也赞与成:、同意.
语气词,表疑问.
3、方
方六七十: 且知方也:方圆、计算面积的单位, 如或知尔:纵横各一里.
正道,指是非准则.
【答案】B/A. 希通稀 C.莫 同暮 D.与通欤
学习交流PPT
14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其言不让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三子者出,曾皙后
【答案】B/A、C、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 B项“让”是形容词,意思是“谦让”, 不属于词类活用。
以哉?” 译文: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
【答案】①你们日常起居时总说:“没有 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 们打算怎样做呢?②要用礼来治国,可他 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因此我笑他。
学习交流PPT
17
学习交流PPT
15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 加之以师旅。
【答案】D/ A、B两项否定句,代词宾语 前置;C项则为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D 项是介词短语作补语。
学习交流PPT
16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学习交流PPT
1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儒 家学 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 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 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的思想核心 是 仁 ,政治上主张 礼治 ,鼓励 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 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