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化工与危险品管理作业指导书

化工与危险品管理作业指导书

化工与危险品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化工与危险品管理概述 (4)1.1 化学工业的发展 (4)1.2 危险品的定义与分类 (4)1.3 危险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5)第2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5)2.1 化学品的性质与分类 (5)2.2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6)2.3 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与包装 (6)第3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7)3.1 危险源识别 (7)3.1.1 危险源分类 (7)3.1.2 危险源识别方法 (7)3.1.3 危险源识别内容 (7)3.2 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7)3.2.1 风险评估方法 (7)3.2.2 风险评估步骤 (8)3.3 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8)3.3.1 风险控制措施 (8)3.3.2 应急预案 (8)第4章危险品储存管理 (8)4.1 危险品储存的基本原则 (9)4.1.1 分类储存原则:根据危险品的分类,实行分类、分区、分库储存,保证同类危险品集中存放,避免不同性质的危险品混存,减少安全风险。

(9)4.1.2 防火、防爆、防毒、防腐原则:针对危险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防腐措施,保证储存安全。

(9)4.1.3 定量储存原则:依据库房容量、储存设施设备能力及安全规定,合理确定危险品储存的最大限量。

(9)4.1.4 安全防护原则:危险品储存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器材,保证储存环境安全。

(9)4.2 储存设施与设备要求 (9)4.2.1 库房要求:库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防潮、防漏、防火、防爆等条件,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9)4.2.2 储存容器要求:储存容器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具备防泄漏、耐腐蚀、耐压等功能。

(9)4.2.3 储存货架要求:货架应稳固、耐腐蚀、防火、防静电,且便于危险品的分类存放。

(9)4.2.4 防护设施要求:库房内应设置防火墙、防静电设施、报警系统、通风设施等,保证储存安全。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

议题
1、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2、你对目前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运作模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3、如果你是一名危险化学品运输负责人,你应该如何开展工作?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储存的
安全要求
(1)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门地点,不得与其他物资混合储存。
(2)危险化学品应该分类、分堆储存,堆垛不得过高、过密,堆垛之间以及堆垛与墙壁之间应该留出一定的间距、通道及通风口。
(3)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及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应该隔离储存。
一、危化品运输公司资质
1、危险化学品运输资格证2、道路运输许可证。3、组织机构代码证。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5、税务登记证。
二、危化品车辆资质
1、机动车辆行驶证;2、运输车辆及罐体与行驶照片一致;3、与核准经营范围相一致的《道路运输证》4、《道路运输证》核定载量与行驶证标注的载量一致;5、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承压罐车)最大充装量应不大于行驶证核定在质量。6、(特)液氯在装卸前还要查验两个证件: a、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或准购证 b、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盐酸的危害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 睛 防 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 体 防 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 防 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 他 防 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基础知识1.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公示通则》(GB13690),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种类分为()。

A.物理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B.爆炸危险、中毒危险、环境危险C.物理危险、中毒危险、环境危险D.爆炸危险、中毒危险、健康危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种类分为物理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

2.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公示通则》(GB13690)的分类要求,下列物质均属于物理危险的是()。

A.急性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B.易燃气体、易燃固体、氧化性液体、有机过氧化物C.致癌性物质、呼吸过敏气体、爆炸物、易燃气体D.腐蚀性液体、致癌物质、自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基础知识。

物理危险包括爆炸物、易燃气体、气溶胶、氧化性气体、加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物。

3.最小点火能是衡量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甲烷、丙烷、氢气、苯、乙炔等五种危险化学品按照其最小点火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烷、丙烷、氢气、苯、乙炔B.氢气、乙炔、甲烷、丙烷、苯C.氢气、乙炔、甲烷、苯、丙烷C.甲烷、氢气、丙烷、苯、乙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类型和过程。

根据部分常见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表的描述,各类物质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甲烷0.02mJ,丙烷0.26mJ,氢气0.0018mJ,苯0.022mJ,乙炔0.019mJ。

因此最小点火能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氢气、乙炔、甲烷、苯、丙烷。

4.供应商向下游用户传递化学品基本危害信息,同时还可以向公共机构、服务机构和其他设计该化学品的相关方传递相关信息的载体文件是()。

危化品安全使用

危化品安全使用

危化品运输中的安全技巧
安全距离要求
保持与其他车辆的安全距离,降低碰撞风险
应急处置程序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紧急联系方式等
装卸要求
在装卸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防止事故发生
危化品运输事故的预防
预警措施
在运输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路况及气象情况,随时关注运输路线的安全情况
总结
危化品的装载和运输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技巧。只有充分的准备和严谨的操作,才能确保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THANKS感谢观看
02
第2章 危化品的分类及危害性
Chapter
根据性质分类
注意事项
危化品的分类
根据危害性分类
危化品对人体的危害性
伤害肺部、影响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危害
烧伤、过敏等
皮肤危害
腹泻、中毒等
消化系统危害
危化品的环境危害性
危化品泄露对水体造成污染,排放对大气质量有影响,处理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至关重要。
危化品的存储
储存环境、温度等要求
危化品存放的要求
01
03
安全标识、安全通道设置
危化品存放区域的标识标识
02
易燃易爆物品储存规定
危化品的特殊存储要求
危化品安全使用总结
危化品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管理法规,加强事故处理和存储管理,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危化品的运输方式
在道路运输中,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如车辆标识、速度限制等
道路运输要求
铁路运输需要严格遵守运输规则,确保安全运抵目的地
铁路运输要求
海运中需注意防水、防潮等措施,确保危化品不受潮

旧版初级题库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旧版初级题库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2.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

()3.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3kPa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5.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6.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7.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

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8.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9.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

()10.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爆炸物指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

消防工程师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题库)

消防工程师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题库)

1【判断题】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纠错收藏本题2【判断题】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纠错收藏本题3【判断题】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3kPa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纠错收藏本题4【判断题】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纠错收藏本题5【判断题】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纠错收藏本题6【判断题】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纠错收藏本题7【判断题】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纠错收藏本题8【判断题】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14-2005),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纠错收藏本题9【判断题】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章节题: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章节题: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章节题: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1.—些含( )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A)氦、氩(B) 钠、钾(C) 氢、硫(D) 乙烷、乙炔参考答案:C2.对易燃液体毒害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碳氢化合物比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B)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C)不易蒸发的石油产品比易挥发的石油产品的毒性大(D)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多不具有毒害性参考答案:B3.对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易燃固体受热时容易熔解蒸发或气化(B)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无机酸性腐蚀品、氧化剂等能够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C)易燃固体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一般都高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参考答案:D4.对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B)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C)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应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D)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自燃性参考答案:A5.对氧化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机氧化剂除具有强氧化性外,本身还是可燃的,遇火会引起燃烧(B)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C) 氧化性物质与强酸混合接触后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酐,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炸或燃烧(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参考答案:D6.对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分解爆炸性(B) 有机过氧化物具有易燃性(C) 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伤害性(D)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的大小与分解温度无关参考答案:D7.对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要点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要点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考试要点第一篇基础知识(共计十一章)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1、火灾的分类:①A类固体火灾②B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醇、沥青、石蜡)③C类气体(烷类)④D类金属(K、Na、Mg、Ti、Zr、Li、Al)⑤E类带电⑥F类烹饪简化记忆: 固液气金电烹记忆口诀:姑爷去金店烹饪2、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①.特别重大火灾死亡人数X≥30 重伤Y≥100 财产损失Z≥1亿②.重大火灾死亡人数10≤X<30重伤50≤Y<100财产损失5000万≤Z<1亿③.较大火灾死亡人数3≤X<10重伤10≤Y<50财产损失1000万≤Z<5000万④.一般火灾死亡人数X<3 重伤Y<10 财产损失Z<1000万记忆技巧:按上面红色数字,竖着记,313,151,1513、消防工作的特点:①社会性②行政性③经常性④技术性4、消防工作的八字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5、消防工作的原则:①政府统一领导②部门依法监管③单位全面负责④公民积极参与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特征:化学反应,发热,发光。

2、燃烧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

(燃烧三角形)燃烧性能容易程度:气体>液体>固体。

助燃物: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

3、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

4、燃烧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5、闪点: 只有液体有闪点根据闪点,将能燃烧液体分为:可燃,易燃。

甲类(X<28℃液体)乙类(28℃≤X<60℃液体)丙类(X≥60℃液体),甲、乙、丙类液体的典型代表分别是汽油、煤油、柴油。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6、爆炸分类:物理爆炸: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爆炸:产生新物质;核爆炸: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

7、①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爆炸上、下极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②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上、下极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
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
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 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 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
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
2.特性 ①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爆炸。 ②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 ③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 烈,甚至发生爆炸。 ④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 使可燃物燃烧,甚至爆炸。 ⑤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

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第7类 放射性物质; 第8类 腐蚀性物质;
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品名编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分别表示为危险化学品所属类别号、项目号和顺序号, 如下图1-1所示。 X X XXX
为该危险化学品顺序号 为该危险化学品项目号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05)
分类:(原则——择重归类)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 136902009)按理化危险把化学品分为16类: (一)理化危险 1.爆炸品;2.易燃气体;3.易燃气溶胶;4.氧化性 气体;5.压力下气体;6.易燃液体;7.易燃固体;8.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9.自燃液体;10.自燃固体;
③生成其他可燃气体的燃烧爆炸
④毒害性和腐物品 ①一级自燃物品; 物品。 (3)遇湿易燃物品 ②二级自燃物品;③三级自燃 ②二级易燃固体;③三级易燃
①一级遇湿易燃物品;②二级遇湿易燃物品;③三 级遇湿易燃物品。
五、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2.特性
具有毒性
3.分项 (1)毒害品 (2)感染性物品
七、放射性物品 1.定义 具有从原子核内部自行不断地放出具有穿透力、为 人们不可见的射线(高速粒子)的性质的物质称为放 射性物质。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 Bq/kg的物 品。 2.特性 (1)具有放射性
(2)毒性
(3)易燃性 3.分项 一级、二级、三级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的标识
一、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 1.定义 通过图案、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与简洁地表 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 警示性资料。 2.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志 (1)标志种类 分为标记(4个)和标签(26个)。
(2)标志的图形
2 方向标记
3 高温运输标记
标签(26种)
1 爆炸性物质或物品
爆炸性物质或物品
对应类项号:1.1、1.2、1.3 对应类项号:1.4 * * 项号的位置——如果爆炸性是次要危险性,留空白 * 配装组字母的位置——如果爆炸性是次要危险性,留空白
爆炸性物质或物品
对应类项号:1.5
对应类项号:1.6
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或混合物;13.氧化性液体;14.氧化性固体;15.有机
过氧化物;16.金属腐蚀剂。
(二)健康危险 1.急性毒性 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7.生殖毒性 8.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毒性 9.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2.皮肤腐蚀/毒性 6.致癌性 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4.呼吸或皮肤过敏
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3)遇湿易燃物品
指遇水或受潮时,可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
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2.特性 (1)易燃固体的特性 ①易燃性; ③毒性; ②分解性; ④自燃性。
(2)自燃物品的特性 ①自燃性 ②遇湿易燃易爆性 (3)遇湿易燃物品的特性 ①生成氢的燃烧和爆炸 ②生成碳氢化合物的着火爆炸
八、腐蚀性物质 1.定义 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 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 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6.25mm/ 年的固体或液体。 2.特性 (1)强烈的腐蚀性
(2)强氧化性
(3)毒害性 (4)易燃性
3.分项 (1)酸性腐蚀品 (2)碱性腐蚀品 (3)其他腐蚀品
2 气体
3.分项 (1)低闪点液体 指闪点<-18℃的液体。如乙醚、乙醛等 (2)中闪点液体 指-18℃≤闪点<23℃的液体。如苯、乙醇 (3)高闪点液体
指23℃≤闪点<61℃的液体。如丁醇、氯苯
四、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 物质
1.定义
(1)易燃固体 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 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 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2)自燃物品
图1-1 中国危险化学品编号规则
为该危险化学品类别号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如乙醇的编号是32061。
原危险品分类中,每一类根据危险性大小分为一、 二两个级别:序号500以前的物品为一级危险品,500 号以后的为二级危险品。 如:编号为41058,系一级易燃固体(任何地方都可 以擦燃的火柴);编号为41551,系二级易燃固体(安 全火柴)。 另外,根据我国火灾危险性分类的特性依据,对于 第二类第一项和第三类至第五类危险品,可按序号500 号以前的危险品为甲类火灾危险性、500号以后为乙类 火灾危险性。
2.特性 (1)易燃易爆性 (2)扩散性 (3)可缩性(能膨胀性) (4)静电性 (5)腐蚀毒害性
(6)窒息性
(7)氧化性
3.分项
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3项:
①易燃气体;
②不燃气体;
③有毒气体。
三者危险性比较:
有毒气体>易燃气体>不燃气体
三、易燃液体 1.定义 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 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其闭 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 2.特性 (1)易挥发性 (3)流动扩散性 (5)毒害性 (2)受热膨胀性 (4)静电性
按照所用闪点测定器的型式,闪点可分为闭口闪点和开口 闪点两种。测哪种闪点要按产品质量指标规定进行。一般 地,蒸发性较大的石油产品多测闭口闪点,因为测定开口闪 点时,油品受热后所形成的蒸气不断向周围空气扩散,使测 得的闪点偏高。对多数润滑油及重质油,由于蒸发性小,则 多测开口闪点。 闭口闪点测定原理:把试样装入油杯中到环状标记处,把 试样在连续搅拌下用很慢的恒定速度加热,在规定的温度间 隔,同时中断搅拌的情况下,将一小火焰引入杯中,试验火焰 引起试样上的蒸气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作为闭口闪点。 开口闪点测定原理:把试样装入试验杯中到规定的刻线。 首先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 温。在规定的温度间隔,以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横着通过试杯 ,用试验火焰使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发生点火的最低温度作为 开口闪点的测定结果。
3.分类 氧化剂 按氧化性强弱分为:一级氧化剂;二级氧化剂。 按其组成分为:有机氧化剂;无机氧化剂。 其中,二级有机氧化剂全部为有机过氧化物,氧化 性能仅次于一级有机氧化剂。
六、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1.定义 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 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 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 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指标: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200 mg/kg; 液体LD50≤500mg/kg;经皮肤接触24h,LD50≤1000mg/kg; 粉尘、烟雾或蒸气吸入1h,半数致死量LC50≤10mg/L。
第2.1项 易燃气体 包括在20℃和101.3k Pa条件下: a) 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 燃的气体;或 b) 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的体 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第2.2项 非易燃无毒气体 在20℃、压力不低于280 kPa条件下运输或以冷冻液 体状态运输的气体,并且是: a) 窒息性气体—会稀释或取代通常在空气中的氧气 的气体;或 b) 氧化性气体—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引起或促 进其他材料燃烧的气体:或 c) 不属于其他项别的气体。
第2.3项毒性气体 包括: a) 已知对人类具有的毒性或腐蚀性强到对健康造成 危害的气体;或
b) 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不大于5000mL/m3,因而推定 对人类具有毒性或腐蚀性的气体。
注 :具有两个项别以上危险性的气体和气体混合物, 其危险性先后顺序为2.3项优先于其他项,2.1项优先 于2.2项。
标记是由图案和底色组成的矩形或三角形。
标签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 组成的菱形标志。 (3)标志的使用原则 当某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除需 要有主要危险性的标签外,还应贴次要危险性标签。
下表A.1为具有次要危险性的第2类气体的标签。
标记(4种)
1 危害环境物质和物品标记
利用闪点测定仪测定。
各种易燃液体的热胀系数通过下式计算:
Vt=V0(1+β dt)
式中: Vt——液体在受热后的体积,L; V0——液体在受热前的原体积,L; β ——液体在0~100℃时的平均热胀系数; dt——液体受热的温度,℃。
例:
有一装有乙醚的玻璃瓶存放在暖气片旁,瓶体积为
24L,灌装时的气温为0℃,并留有5%的空间,暖气片 的散热温度平均为60℃。试问乙醚瓶存放在暖气片旁 是否安全?(乙醚的热胀系数为0.00160)
a) 易燃液体 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5℃,或其开 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或液体 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本项 还包括: 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其闪点的条件下提交运输的液体;或 以液态在高温条件下运输或提交运输、并在温度等于 或低于最高运输温度下放出易燃蒸气的物质。 b) 液态退敏爆炸品
一、爆炸品
1.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