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_王羽迪

合集下载

犬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140犬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张林晓(临颍县瓦店动物防疫中心站,河南临颍 462600)摘 要:在犬腹泻类疾病种当中,犬细小病毒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高发于3周龄之内,尤其是在未能及时获得有效疫苗免疫保护的断奶后幼犬中,感染发病后的死亡率高达65%以上。

患病犬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先发生呕吐、随即出现出血性肠炎、血性水样便、或呕吐,肠炎同时出现,病情严重时导致严重脱水,继发心肌炎、生理生化检测白细胞显著减少。

本文重点通过对讲述犬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为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病原学;致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1 犬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犬细小病毒是在1978年被首次发现,之后,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犬细小病毒病没有种属和年龄的限制,各个年龄段的犬均可发病,发病后传播速度也非常快。

犬细小病毒病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该病毒颗粒的直径大约为260nm,整体呈二十面对称,遗传物质为双链DNA,有两个开放阅读框。

在犬细小病毒中,有多种结构蛋白,其中VP1和VP2蛋白是通过特殊的信使RNA片段形成的。

研究发现,VPA蛋白存在所有中和实验的抗原决定簇。

VP2蛋白的N端可以通过蛋白酶水解的过程形成VP3蛋白,VP2蛋白和VP3蛋白是犬细小病毒核衣壳的主要成分。

该病毒的20面体结构排列非常紧密,因此,犬细小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也非常强。

经研究发现,犬细小病毒在65℃的环境当中30分钟的处理后仍然有感染力,而在低温的条件下可以长久的保存。

2 致病机制犬细小病毒具有嗜性,在入侵的动物体内之后,会和两种细胞结合比较紧密,一种是肠上皮细胞,另一种是心肌细胞。

犬细小病毒在犬肠道内进行增值,会导致肠腺上皮细胞的大量死亡,从而引起肠上皮细胞细胞的脱落,患病犬最易出现呕吐和腹泻等临床症状。

也有研究称犬细小病毒能够引起骨髓增殖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大量坏死,淋巴细胞的含量大量降低,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泛白细胞减少症。

犬细小病毒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原 、 流 行 特 点 、 临 床 症 状 、 病 理 变 化 、诊 断 和 防 制 措 施 等 研 究 近 况 进 行 综 述 。
犬 细 病 毒 病 声 最 新 研 究 进 展
陆冠 亚 王 仍 瑞


病 原
具感染性。 P 对 甲醛 、I一丙 内酯、 CV B 羟胺和紫外线敏感 , 但对氯仿 、 乙醚等有机溶剂和去胆碱盐有较强的抵抗力。
明显减少 ( 正常值 应大于 60 0/ m ) .X1 3r s 。 a
( ) 速 检 验 四 快
多见于流行初期或缺乏母源抗体的 4 6 - 周龄幼犬。 常突然发病 ,初期精神 尚好,仅有轻度腹泻、呕吐和体温
干 咳 、呼 吸 困难 ,听诊 有 心 内杂 音 ,心 律 不齐 ,心 电图 R
2 免疫胶体 金 电镜 检查 :将接种 C V的 F 1 . P K 8细胞 培养物经 3 次冻 融,加入驴抗犬 fJ, lj  ̄' 病毒混 匀,离心 ,
病死犬可视黏膜 苍白 , 皮下干燥 , 血液粘稠暗紫色 , 用蒸馏水 或 P S 悬浮沉淀 物。 向抗 原抗体免 疫 复合 物 B
犬 胃内 空虚 ,底 部 有少 量 的 出血 点 。小 肠 以 空 肠 和 回 肠 中 加 入 稀 释 的 胶 体 金 A蛋 白 液 混 匀 , 用 蒸 馏 水 或 P S B 病 变 严 重 ,肠壁 浆 膜 暗红 色 ,浆 膜 下 充 血 出血 ,黏 膜 坏 充 满 管 ,离 心 。 将 沉 淀 物 悬 浮 ,负 染 ,干 燥 后 观 察 ,可
1 取病 犬粪 便 ,采 用犬细 小病毒快 速诊 断盒进 行 .
2 取 粪 便 少 许 放 于 稀 释 液 中取 一 些 滴 于 胶 体 金 试 .
升高 , 后发展迅速 , 可视粘膜苍 白, 病犬迅速衰 弱,呻吟、 检 验 ,如 呈阳性反应 ,即可确诊 。 波降低 ,S T — 波升高 。病犬常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死亡。

犬细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58
经 济 动 物 学 报
2018正
传染 性疾 病 ,临床 上 主要 有 心 肌 炎 型 和肠 炎 型两 种类 型 ,多发 于 2—4月 龄幼 犬 。此病 流 行 范 围广 泛 ,在世 界各 地均 有发现 ,是 对犬科 和猫 科动 物危 害 最大 的烈性 传 染 病 之一 ,并 且 作 为 跨 物 种 传播 的典 型例 子 ,是 极 具 价值 的病 毒 跨 物 种传 播 研 究 模 型[1-3]。1977年 ,Eugster等 最 早 从 患 出血 性 肠 炎 的病 犬 粪 便 中发 现 该 病 毒 。 1978年 ,Appel 等 首次从腹泻犬粪便 中分离获得该病毒 ,并命 名 为 CPV-2,与犬 微 小 病 毒 (CPV一1)相 区别 ,之 后 在 一 年 时 问 内 CPV 迅速 传 播 到 世 界各 地 。 由 于 突变 和抗原 漂移 作用 ,在 20世纪 80年 代 ,出现 与 CPV-2型 VP2核 衣壳 蛋 白有 5~6个 氨基 酸残 基 不 同 的 新 的抗 原 变 异 亚 型 CPV一2a和 CPV一 2b;2000年 ,发现 了 VP2第 426位 氨 基 酸 残 基 发 生 突变 的新 的抗 原亚 型 CPV-2c。伴 随着 CPV的 变 异 ,其 对 宿 主 的嗜 性 和 毒力 也 随之 扩 大 。犬 细 小病 毒 病发病 具 有 明显 的 季节性 ,冬 季 、春 季及秋 季 比夏 季易发 。此病潜 伏期 为 7~14 d,发病 临 床 症状 多 数呈肠 炎 综 合 征性 ,少 数呈 现 心 肌 炎 综 合 征 ,且心 肌炎 多 以幼 犬 患病 为 主 。肠 炎 型 临 床 症 状 主要 表 现 为 患病 动 物 精神 不 振 ,呕 吐 、腹 泻 、食 欲 减 退 、脱 水 以及 发 热 (40 ̄C以上 )等 典 型 症 状 ; 病 初粪 便呈 水样 状 ,随着病 情进 一步 发展 ,粪便 呈 咖 啡色 或番 茄酱 色样 的血便 并带 有特 殊 的腥 臭 气 味 ;发 病 后 期 动 物 出 现严 重 脱 水 现 象 ,且 鼻 镜 干 燥 、眼球 下 陷 、皮 肤弹力 高度 下 降 、体 重 明显 减 轻 ; 成 年犬 发病 时一 般 不 发 热 ;心 肌 炎 型常 见 于 8周 龄 以下 的幼 犬 ,常 突 然 发 病 且 在 数 小 时 内 死 亡 。 本 文将 近几 年 CPV分 子生 物学诊 断 、免 疫学 诊 断 以及 不 同亚 型 CPV鉴 别 诊 断 等 方 面 的实 验 室 诊 断方 法 的研究 进 展进行 综述 。

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疗效果研究

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疗效果研究

2 1 根据 比较 特征性 的临床 表现 做 出初步 诊 断 .
主要 是 观察 病 犬 的精 神 状况 , 呕吐 物 及腹 泻 物
畜 牧兽 医杂 志
第 3 1卷
第 4期
21 0 2年
2 7
等判断, 若其 腹 泻物 呈 咖啡色及 番 茄酱 色 , 并带 有特 殊 的腥 臭气 味 。均 疑为 此病 , 进一 步确 诊 。
病对犬 具 有高度 的接 触传 染 性 , 种 年 龄 的犬 均 可 各
感 染 。根据 临 床发 病 犬 的种 类 来 看 , 种 犬及 外 来 纯 犬 比土种犬 的发 病 率 高 。本 病 一 年 四季 均 可发 生 ,
但 以寒冷 的冬 春季 为多 发期 , 经检测 , 原在 病犬 的 病 粪便 中含 度量 最 高 。
例 病犬 还有 一些 为畜 主 的经济 和精 力等方 面的原 因
限制 , 有此病 例未 能坚 持用 药 , 有此病 例未 能采 用综
合 治疗 措施 , 治愈 率 为 8 . 4 。 8 2
3 1 特 异 性 疗 法 .
早 期 使用 抗 病 毒 一号 及 康 复血 清 , 临床 实 践证
( Guy a t r c lu alS h o ,Gu a i gx a 7 6 0 u n Ciy Ag i u t r c o l yu n N n i 5 0 0,Chi a) n
Ab t a t C nn a v vr s(CPV)d s a e i a k n fa u e i f ci u ie s a s d b a i e p r o iu . Ra e o n i s r c : a i e p r o iu i e s i d o c t n e t sd s a e c u e y c n n a v vr s s o t fi c— d n e a d mo tl y i h g e c n ra i ih,u o 1 ~ 5 ,s l h ai g r t s l we h n 5 . S x e n c s s we e da n s d d rn b u t s p t 0 O ef e l a e i o r t a n i te a e r ig o e u i g a o t

犬细小病毒病病原学研究及临床治疗

犬细小病毒病病原学研究及临床治疗

犬细小病毒病病原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摘要: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犬细小病毒于1977年由美国学者Eugster和Naim最早从患出血性肠炎的犬腹泻粪便中分离得到。

1982年我国梁士哲等最早报道类似CPV所致的犬出血性肠炎,次年徐汉坤等正式报道了本病的流行,朱维正首次从国内病犬粪便中分离到CPV。

本病以剧烈呕吐、出血性肠炎、白细胞显著减少为主要特征,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犬都易感,在幼犬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症状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相似[1]。

犬细小病毒病分布于全世界,目前广泛流行于我国华北、东北、华南、西南等地,是危害我国养犬业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本文对近年来犬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新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病原;诊断;防治1 病原学研究1.1 形态特点和理化性质CPV隶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

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的二十面体,外观呈圆形或六边形,无囊膜,病毒颗粒直径为21nm~24nm。

CP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酒精、乙醚、氯仿有抵抗性,对温度也有一定耐受性。

65℃30min 而不失其感染性,低温长期存放对其感染性并无明显影响。

对CPV最有效的消毒剂有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氧化剂等,此外紫外线也能使其失活。

1.2 分子生物学特征CP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DNA,全长5323nt。

CPV基因组包括两个开放阅读框架(ORF),5’端ORF编码非结构蛋白,即早期转录的调节蛋白(NSl和NS2);3’端ORF编码结构蛋白,即晚期转录的病毒衣壳蛋白(VPl和Ve2)。

整个编码区基因是相互重叠的,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有各自独立的启动子区域,即晚期启动子和早期启动子。

编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mRNAs共同终止于Poly(A)处,Poly(A)序列下游(40nt)有TATA序列。

犬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Corresponding author: HU Gui-xue, E-mail:Huguixue901103@ 163.com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ariant subtypes of canine parvovirus ( CPV) and the complicated epidemic situations, it is imminent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simplicity of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CPV. By optimizing the tradi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and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methods, new methods such as MT - PCR, iiPCR, IC - LAMP, CPV - GIA, PCR - RFLP and RPA have been consecutively derived, which improve the timeliness and convenience of the detection obviously.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new detection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an authentic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rapid detection of CPV. Key words: canine parvovirus; detection methods; molecular biology; immunology

犬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病以犬的剧烈的呕吐、出血性肠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以及心肌炎为主要特征。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犬都易感染,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我国养犬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可造成严重的损失。

1977年美国Eugster从患出血性肠炎病犬粪便中发现了犬细小病毒,1982年,我国梁士哲等最早报道了类似CPV所致的犬出血性肠炎;1983年,徐汉坤等正式确认本病的流行。

犬细小病毒的发现虽然只有30年的时间,但该病对犬的危害严重。

本文就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其基因组结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疫苗研发以及病原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目前尚无CPV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对于发病动物,可以对症治疗配合高免血清或单克隆抗体治疗。

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和准确诊断基础上的有效疫苗接种。

1.1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CPV主要感染犬,特别是断奶前后的幼犬。

其他犬科动物,如貂、狐、狼等也易感。

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呕吐物、唾液、粪便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垫料、饮水以及周围环境、康复犬仍可通过粪便长期向外排毒。

健康易感犬直接接触病犬或带毒犬、或摄入污染的食物和饮水通过消化道而遭受感染。

此外,人工注射、肌肉或静脉接种也能引起本病的发生。

犬感染细小病毒后发病急,死亡率高,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

乳幼犬由于可能从母体获得抗体,所以较少发病;断奶后的幼龄犬最为易感,往往以同窝暴发为特征;成年犬一般只出现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很少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近年也常发生成年犬因出血性肠炎而致死的严重病例[22]。

4~6周龄犬感染后呈致死性心肌炎的为多;8~10周龄的犬则以肠炎为主。

小于4周龄的仔犬和大于5周龄的老犬发病率较低,一般分别为2%和16%。

根据临床发病犬的种类来看,纯种犬和外来犬的发病率高于土种犬。

犬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犬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7 2




20 年第 1 08 期
细小病毒原本并不感染犬,只感染猫科动物中的 猫和浣熊 , 但是在 2 世纪 7 O O年代末 , 在犬 中出现一种 结构蛋白 V 1 V 2 个 O F P 和 P 。2 R 分别有 自己的启动 新的细小病毒 一犬细小病毒( 命名为 C V 2 , P -) 这种细 子 ,非结构蛋 白和结构蛋白的 m N R A终止于共 同的 小病毒在全世界范围迅速传播,并且引起成千上万只 P l A 末端, o () y 且可通过 m N R A的可变剪接形成不同的 犬的死亡。 P 2型出现之 后 , 单克隆抗体又鉴别 C V- 通过 翻译模板。C V更显著的特点是基因组末端的发夹结 到 2株 新 的变 异株 , 名为 C V 2、 P 2 , 2种 P 命 P - aC V-b这 构位于 3端的回文序列自身能够反折以形成一种发夹 新型病毒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 几乎代替了 C V 2 P - 结构, 这种结构较 自 身互补链问的氢键稳定 ;’ 5端也是 型。 通过对各种细小病毒的核苷酸对比分析 , 它们之间
易感 , 该病传播速度快 ,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7% 以 0 上。自 18 , 93年 徐汉坤争 - 1 报道犬细小病毒病在我 国流 行以来, 该病对我国养犬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随着分 子生物学 的发 展和应用 , 对犬 细小病 毒的认识 不断加
深, 了解并熟悉其分子生 物学的特点 , 利于 更加深入 有 的研 究犬细 小病毒 。
YIL , i CHE NG h - e g S ip n
( s tt no ei l c n mi nma a dPa t c n e C S,in1 2 0 , hn ) I t i S cM Wi E o o cA i l n l i c , AA . l 3 1 9 C ia ni o fp u d nS e J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6年第46卷第1期(总第241期)收稿日期:2015-12-271病原学在1977年,美国学者Eugster 和Nairn 最早从患有出血性肠炎的犬的粪便中分离得到了该病毒,之后,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南非和意大利等国均有此病的报道。

我国也有学者对该病进行报道,梁士哲等于1982年最早报道了类似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 )CPV 所致的犬出血性肠炎,次年徐汉坤等对该病进行了正式报导。

经研究〔1~4〕表明,CPV 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成员,它与该属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 )和水貂病毒性肠炎(MEV )之间有密切的抗原关系〔5〕。

CPV 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

目前研究发现,犬细小病毒只有一个抗原型,即CPV-2。

CPV-2粒子为等轴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囊膜,核衣壳为等轴对称的20面体,在电镜下呈圆形或六边形,直径约为23nm 。

核酸是由单股DNA 构成的,DNA 分子质量为1.4×106-1.7×106,沉淀系数为23S-27S 。

该病毒有VP1、VP2、VP3三种多肽,其中衣壳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由VP2构成的,它具有血凝活性,犬细小病毒在4℃和25℃条件下都能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但不可以凝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这一特性可作为病毒鉴定的参考指标〔7〕。

近些年来,犬细小病毒的血凝性、抗原及宿主范围有了改变,目前研究表明CPV-2有a 、b 、c 三个亚型,但它们对于致病性无明显差异,而我国目前以CPV-2a 流行为主〔6〕。

它对某些化学药物有一定抵抗性,如酒精、乙醚、氯仿;福尔马林、β-丙内酯、氧化剂等对该病毒有抑制作用,同时该病毒对温度也有一定耐受性,紫外线可以使其失活。

2流行病学犬细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全年均可感染,城市饲养犬的感染率比农村饲养犬的感染率要高。

品种和年龄对该病的发生没有限制,日常饲养中,由于犬的长途运输,食物、水源、环境的改变,以及寒冷、狭窄的环境对犬造成的应激均会促进该病的发生。

该病毒对纯种犬易感,以2~4月龄的犬感染为主,尤其是刚断奶或者还未断奶的犬容易感染。

其中1月龄左右的犬易患心肌炎型,2~5月龄的犬易患肠炎型。

有证据表明,人、虱、苍蝇和蟑螂可成为机械携带者,健康犬接触污染的饮水、食物或者患病犬的粪便,都是其主要传播途径〔8〕。

3发病机理Meunier 和MacCartney 等对犬细小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9〕。

首先病毒经消化道感染犬,主要攻击犬的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然后犬分别表现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幼犬多见于心肌炎型。

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侵入机体后被感染的前2天,首先在口咽部复制,随着血流传播到其它器官,病毒感染的第3d 到第5d 时会出现病毒血症〔10〕。

病毒在口鼻迅速传播,这也是我们使用胶体金试纸检测时需要采口鼻部分泌物的原因;然后病毒在咽喉部的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组织以及胸腺开始复制,随后感染小肠的肠隐窩,引起犬的腹泻,此时可以在肝、肺、脾、肾、心肌分离出该病毒。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11〕。

犬感染细小病毒后的3~4天开始通过粪便向外界排毒,有的犬会排大量红色稀便,有时呈喷射状,此时病毒呈单个散在,传染性最强,而7~10天后,动物的肠黏膜产生IgA ,犬细小病毒特异抗体增多,使散在的病毒被凝集在一起,此时动物的感染性降低,血凝性也大大降低甚至丧失。

同时可以检测到血清抗体,血清抗体可以在体内保持至少1年〔12〕。

4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4.1临床症状犬细小病毒的自然潜伏期在5~7天,临床表现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4.1.1肠炎型该类型发病的犬常发生于2~5月龄犬,潜伏期约在1~2周,其临床表现为病犬呕吐、腹泻,呕吐物开始为白色泡沫状,继而粘稠少量,逐渐变成黄色,极少数有淡绿色胆汁吐出并且带有血丝。

排便次数增多,排黄色或灰黄色粪便,粘稠腥臭。

中期表现为频繁呕吐,无食欲,腹泻常呈喷射状,排出番茄汁样粪便带有脱落的肠黏膜,体温可达40℃。

后期的病犬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可视粘膜表现苍白,肛门肌肉松弛,呼吸困难,脱水严重,各个器官衰竭而死。

脱水主要表现为眼窝深陷,犬的鼻干燥,皮肤弹性下降,严重者昏迷休克。

病程在一周左右,抵抗力较高或者打过疫苗的犬的症状较轻,治愈率较高,恢复较快。

4.1.2心肌炎型该类型常发生于1月龄幼犬。

其症临床状往往突然表现出来,病程较急,初期的精神尚好,仅有轻微的腹泻、呕吐和体温升高,随后发展迅速。

病犬的临床症状有可视粘膜苍白,病犬迅速衰弱,表现呻吟,有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常有有心内杂音,心律不齐等,病犬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死亡。

4.2病理变化4.2.1肠炎型病犬逐渐消瘦,经常蜷缩,由于脱水,弹性降低,眼窝下陷,鼻也出现干燥,肛门由于长时间排稀便变得松弛,周围有粪便污染。

犬由于呕吐,无法进食,胃内无食物,导致胃粘膜有大量的出血斑和溃疡灶。

细小病毒感染肠隐窩胚上皮组织,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和萎陷,犬的肠绒毛变短。

脾脏有广泛淤血,淋巴细胞弥漫性坏死,个体变小。

动脉周围组织淋巴鞘变宽。

肺脏的颜色较深红,挤压有血性泡沫,肺表明有出血点,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肺泡隔变厚,肺泡腔变小,其内可见脱落的上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大量红细胞〔13〕。

4.2.2心肌炎型心肌型病变主要表现在肺和心脏。

肺脏呈灰红色,表面出血斑点,挤压有血样液体流出;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液体;心脏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变细,肌纤维疏松,肌浆减少,胞核变长,局部断裂、崩解,心肌毛细血管扩张,有充血的现象。

心肌为白色条纹状,左心室壁变薄。

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王羽迪,郝满良,张程,李俊杰(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保定,071000)摘要:本文从犬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以及防治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950(2016)01-0046-0346青海畜牧兽医杂志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1/2016Vol.46,No.146卷1期化是在新建纤维有核内包含体。

5临床诊断犬细小病毒病的急性和典型病例较易做出初步诊断,但是对于不典型的犬细小病毒病感染,尤其是幼犬在感染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症状很难作为诊断的依据,其临床症状与犬的冠状病毒感染相类似,应注意排除,因此还需要借助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确诊。

5.1动物试验对犬CPV的检测方法,最敏感的就是用易感的幼犬进行接种试验。

首先对试验的幼犬进行中和试验,排除犬瘟热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感染。

由于低毒力CPV毒株的普遍存在,此时某些幼犬并不会有表现出典型的CPV症状,但是我们也应该进行血液中的病毒分离。

5.2病毒分离病毒分离首先取病犬粪液或肠内容物,加入适量的氯仿混匀,置于4℃过夜处理,经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接种MDCK、F81等传代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病毒,也可用荧光抗体染色、微量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对病毒进行鉴定。

MartinelloF等对115份狼粪样品分别用ELISA、HA和病毒分离技术进行了检测,其中在4份样品中分离并获得到了该病毒,并通过电镜检查得到了证实,这是首次确切的观察到了欧洲狼体内的CPV〔14〕。

5.3血液学检测患犬的血液学检测可得到白细胞数目减少,通常正常犬的白细胞数目为(6-11)×109/L,发病后有时小犬可降到(0.1~0.2)×109/L,大犬的白细胞数目为(0.5~2)×109/L,鉴于其他疾病在引起的犬的腹泻的同时也会使白细胞减少,所以血液学检测只能作为辅助检测。

对于病犬的血常规进行检测,发现有大量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呈典型的病毒感染血像〔15〕。

犬感染细小病毒病后,其血液中WBC、HGB和MCH指标明显降低;其中幼年患病犬HGB比成年犬脱水现象更严重,HGB降低更明显;成年患病犬血液Lym所占WBC的比例要高于Gran,而幼年患病犬则相反〔16〕。

5.4电镜检查5.4.1直接电镜(EM)检查取病死犬的心肌坏死区做超薄切片,电镜检查心肌细胞核内的包涵体,可以见到大量的CPV颗粒,其直径约为20~22nm。

在肠的内容物提取液中,电镜检查则可见有较多的成堆的细小病毒粒子,其直径在15~20nm,形状为实心和空心的圆球形。

取发病2~5d的病犬的粪样,经过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磷钨酸负染后进行电镜观察,病初可见到大小均一、呈现分散的病毒粒子,而在感染后期,病毒呈现聚集状态。

5.4.2免疫电镜(IEM)检查免疫电镜检测比直接电镜更为敏感,为了鉴别非致病性CPV和致病性CPV,采用免疫电镜检查,当非致病性CPV与CPV免疫血清作用不会产生聚集状态,而致病性CPV与CPV免疫血清则会发生聚集。

李六金等用免疫金电镜技术检测了CPV免疫球蛋白(Ig),检测结果证明驴抗犬细小病毒所产生的Ig对CPV具有较强的反应特异性〔17〕。

5.5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根据CPV能够凝集猴或猪的红细胞,而不会凝集马、猫、鼠等动物的红细胞这一原理,人们建立起来的HA-HI试验,它是目前最常用的较为简便、敏感的诊断犬细小病毒病的方法。

该方法是要采取病犬新鲜粪便或病死犬肠内容物,然后按照病毒分离的方法制取病毒悬液,再进行HA和HI试验,不足之处是要常制备猪红细胞。

5.6ELISA试验该方法检测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的特点,并且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已有商品试剂盒。

1994年, Drane DP等建立了一种CPVELISA,此方法可在野外对犬粪便中的CPV抗原进行快速检测。

国内外学者先后建立了间接ELISA、抗原竞争ELISA、双抗体ELISA、双抗体加心ELISA(Das_ELISA)、斑点ELISA (Dot_ELISA)、复合物捕获阻断ELISA(Ctb_ELISA)等检测CPV方法〔18〕。

5.7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在DNA水平上对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进行诊断的方法。

比较常用的PCR技术有普通PCR、套式PCR、降落PCR、原位PCR、特异等位基因PCR、实时PCR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而实时PCR比常规PCR方法更为敏感、快速和高重复性,并且能进行定量检测〔19〕。

5.8核内包涵体检查在患病犬的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内可发现有核内包含体,其特点是数量不等、嗜两性染色、福尔根染色呈阳性,这一检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

5.9CPV试纸快速诊断法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纸采用胶体金免疫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结果较为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操作时间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