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必背必考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必背必考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较多,以下是部分必背必考知识点:1.经线与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四弧,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环绕地球并与经线相交的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的运动●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一周为一天。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公转-周为一年。
3.地图上的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4.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程度来判断地形的起伏状况。
5.气温和降水●气温:单位体积空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降水:一定时间内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香等的水量总和,单位为毫米(mm)。
6.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降水显小。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量适中。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温差大,降水少。
7.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速度有快有恨。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
9.人口问题与环境●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给环境带来压力。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10.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以上知识点是初一上册地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重点学握。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如使用地图、测显距离和高度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呈近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所以赤道略偏大。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以西东方向旋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使人们看到了昼夜变换和星空相对运动;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形成季节。
3.地球的地理坐标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以经度和纬度作为地球地理坐标。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标志及其表示方法地球的标志为圆形,表示方法有平展图、球面图和柱面图等。
2.地图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表示地图上各色块的含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3.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制作为了避免变形,必须进行地图投影,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平展投影等。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洋、陆地、气压和风等。
全球的气候类型有副热带干旱气候、温带中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2.地形和水文地形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有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种。
其中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等,动物资源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石油等。
第四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有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等。
2.文化和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有语言和礼仪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
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和水文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天。
-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
1.3 地图的基本知识-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网络,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第二章:我们生活的环境2.1 天气与气候- 天气: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如晴、雨、温、冷等。
- 气候:长时间内一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2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2.3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世界地理3.1 亚洲- 亚洲的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
3.2 欧洲- 欧洲的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 欧洲的主要国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3.3 非洲- 非洲的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南冰洋。
- 非洲的主要国家:埃及、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
3.4 美洲- 美洲的位置: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
- 美洲的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
3.5 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
-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第四章:中国地理4.1 地理位置与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
4.2 地形与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 气候: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4.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 赤道 ) 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而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2)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3)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 ”表示 ;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大于20°W或大于160°E )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小于20°W或小于160°E )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 与地轴垂直而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 ( 0?纬线 ) 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3)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 ”表示 ;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 ”表示。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1. 地理的定义和作用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的学科。
通过地理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
2.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同时自转造成地球的昼夜变化。
3.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4. 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森林、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5. 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地球上的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象现象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6.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数据的储存、处理和分析的系统。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等设备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7.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居住的人的数量。
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影响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8. 中国的地理特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特点对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9.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包括世界各大洲、各国家、各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地理位置。
了解世界地理有助于增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10. 地理环境保护地理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资源,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考点1.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的点和线:地轴: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垂直于纬线的线4、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特征纬线是一个闭合圆圈经线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数量关系无数条;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无数条;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长度分布赤道向两极缩为一点、每一条纬线长度不相等(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纬度数划分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增大到90°北纬N:北半球0°---90°N南纬S:南半球0°---90°S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东经E:东半球20°W—0°--160°E西经W:西半球20°W—180°--160°E经纬度变化规律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分界线确定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经线圈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纬度划分低纬度(南北纬0°-30°)、中纬度(南北纬30°-60°)、高纬度(南北纬60°-90°)考点2.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类自转: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时间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天文学现象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北极圈以北极夜半球热量相等北半球多,南半球少相等南半球多,北半球少南北半球季节状况3、4、5月份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6、7、8月份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9、10、11月份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12、1、2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3、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A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 —23.5°S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 地球与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大陆与海洋- 地球的分部- 地球的层结构和构造- 科学实验和实践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疆域和边界- 中国的陆地与海洋-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中国的气候和季风- 中国的地貌和低山丘陵平原-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单元旅行与地图- 地图的使用和绘制- 倾斜角和比例尺- 方位与经纬度- 尺度与距离- 地图的分类和种类- 旅行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第四单元人口与聚居- 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五单元我的家乡- 家乡的地理位置- 家乡的景物与自然环境- 家乡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家乡的经济发展-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六单元交通与通信- 交通与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交通通信中的能源消耗- 运输与通信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七单元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污染与环境保护-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八单元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的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 中国的乡镇、村庄和社区第九单元中国的组织和国际交往-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组织- 中国的国旗和国歌- 中国的国际组织和交往- 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外交政策- 中国的历史与世界的联系第十单元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世界上的大陆和大洋- 大洲和洲缘地带- 世界的地貌和地质-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区域第十一单元世界的气候和植被资源-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的气候分布- 世界的植被类型和分布- 气候和植被资源的联系第十二单元世界的交通与通信- 世界交通的发展- 世界交通运输方式- 世界交通网络- 世界通信和信息技术- 交通和通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十三单元世界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的环境保护问题- 世界的自然保护区- 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的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和谐第十四单元世界的区域合作和世界著名城市- 世界的区域合作组织- 世界的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 世界著名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世界的旅游资源第十五单元地球上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的文化遗产与世界的联系- 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旅游与历史文化。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与公转: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物理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等。
-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指示。
3. 坐标系与定位- 经纬度系统:用于确定地球上任何位置的系统。
- 利用经纬度进行定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
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
2. 经济活动与资源- 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
-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四、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和分析数据。
- 实地考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收集数据。
- 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解读数据。
3. 地理知识的运用- 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运作原理,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③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⑤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⑥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①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②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
这根轴代表地轴。
地轴是人们(假象)的。
③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④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
它是地球最(北)点。
⑤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
它是地球最(南)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①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④赤道特点:赤道是(0º)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⑤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º)。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⑥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越往(南)度数越大,用“(S)”表示。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⑦回归线:(23.5 º)纬线。
南回归线(23.5 ºS), 北回归线(23.5 ºN)。
⑧极圈:(66.5 º)纬线。
南极圈(66.5 ºS), 北极圈(66.5 ºN)。
⑨极点:(90º)⑩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低纬度。
(30°-60°)称为中纬度。
(60°-90°)称为高纬度。
第四节:经线和经度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②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都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形状(半个圆线圈)。
所有经线都与纬线(垂直)。
③经线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递增到(180°)。
④本初子午线:( 0)度经线。
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第五节:利用经纬网定位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
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角度这个地方应该是在北极点上。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旋转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5.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6.时间的差异(东早西晚):1、东面比西面先看到日出。
2、同一纬度东面时间比西面早。
7.实例:1、同一时刻打电话,早上好!下午好!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说明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太阳。
地球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 º固定倾角。
2.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365或366天)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现象: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变化: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赤道有两次直射。
2)昼夜长短变化:太阳射哪半球,哪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地区终年昼夜等长。
例如:太阳照射北半球,北半球昼夜情况为:昼长夜短。
南半球为昼短夜长。
3)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例如:北半球春、夏、秋、冬,南半球秋、冬、春、夏。
4)五带形成: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4、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2)热带与温带分界线:南北回归线3)温带与温带分界线:南北极圈4)我国大部分地球位于北温带5)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5.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则极夜。
6.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则极夜。
7.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3月21日前后。
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8.位于北半球我国的北京正值冬季,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悉尼正值夏季。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知识点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比例尺是个比例,无单位。
2)比例尺单位一定要统一,分子一定为1.3)如果图上距离为厘米,实地距离为千米、米先换算。
厘米变千米去掉5个0,千米变厘米加5个0,米、厘米加减2个0。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3)指向标指示图上的方向。
3、比例尺类型:1)数字比例尺:1:500 0002)文字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 000厘米,即5千米。
3)线段比例尺:4、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如中国地图)。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如世界地图)。
5、辨别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示标定向法:指示标的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选择适当的地图:1)公园游览:导游图2)外出旅行:交通图2)在陌生城市旅游:城市城区图4)去山地:地形图7、亚洲地图、中国地图、吉林省地图、长春市地图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长春市地图。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地面范围越小。
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地面范围越小。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
5.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6.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7.我们使用分层设色地图查看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即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海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 南半球,但南极周围是一片 陆地。
东半球陆地面积比西半球 大 ,世界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4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5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7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8全球共7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9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
10赤道横穿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
11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和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12.全部位于北半球,横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北美洲1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半球。
14.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15.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16.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17.全球共有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8.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19.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和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20.四大洋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2、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3、 大陆漂移说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4、大陆漂移说证据:1) 各大洲可以拼合在一起2)拼合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⑤⑤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3)拼合出的两大陆有相同的物种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6、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7、两大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
8、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9、火山和地震集中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实例:气候:四季如春、全年严寒、终年炎热干燥天气: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天气晴朗。
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4.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5.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