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③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⑤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

(船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⑥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

①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②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地轴是人们

(假象)的。

③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④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最(北)点。

⑤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它是地球最(南)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

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④赤道特点:

赤道是(0o)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⑤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o)。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

南极、北极。

⑥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

越往(南)度数越大,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⑦回归线:(23.5 o)纬线。南回归线(23.5 oS), 北回归线(23.5 oN)。

⑧极圈:(66.5 o)纬线。南极圈(66.5 oS), 北极圈(66.5 oN)。

⑨极点:(90o)

⑩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第四节: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②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都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形状(半个圆线圈)。

所有经线都与纬线(垂直)。

③经线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递增到(180°)。

④本初子午线:( 0)度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

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

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第五节: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角度这个地方应该是在北极点上。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方向旋转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5.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

6.时间的差异(东早西晚):1、东面比西面先看到日出。2、同一纬度东面时间比西面早。

7.实例:1、同一时刻打电话,早上好!下午好!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说明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太阳。地球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 o固定倾角。

2.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365或366天)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现象: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变化: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赤道有两次直射。

2)昼夜长短变化:太阳射哪半球,哪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赤道地区终年昼夜

等长。例如:太阳照射北半球,北半球昼夜情况为:昼长夜短。南半球为昼短夜长。

3)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例如:北半球春、夏、秋、冬,南半球秋、冬、春、夏。

4)五带形成: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

4、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热带与温带分界线:南北回归线

3)温带与温带分界线:南北极圈

4)我国大部分地球位于北温带

5)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5.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则极夜。

6.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则极夜。

7.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3月21日前后。

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夏至时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8.位于北半球我国的北京正值冬季,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悉

尼正值夏季。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知识点

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是个比例,无单位。

2)比例尺单位一定要统一,分子一定为1.

3)如果图上距离为厘米,实地距离为千米、米先换算。厘米变千米去掉5个0,千米变厘米

加5个0,米、厘米加减2个0。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3)指向标指示图上的方向。

3、比例尺类型:

1)数字比例尺:1:500 000

2)文字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 000厘米,即5千米。

3)线段比例尺:

4、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如中国地图)。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如世界地图)。

5、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示标定向法:指示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选择适当的地图:

1)公园游览:导游图2)外出旅行:交通图

2)在陌生城市旅游:城市城区图4)去山地:地形图

7、亚洲地图、中国地图、吉林省地图、长春市地图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

的是长春市地图。(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地面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地面范围越小。)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

5.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

6.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7.我们使用分层设色地图查看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海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 南半球,但南极周围是一片 陆地。东半球陆地面积比西半球 大 ,世界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4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5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7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8全球共7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9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

10赤道横穿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

11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和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12.全部位于北半球,横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北美洲

1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半球。

14.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15.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16.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17.全球共有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8.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19.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和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20.四大洋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2、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3、 大陆漂移说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4、大陆漂移说证据:

1) 各大洲可以拼合在一起

2)拼合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⑤⑤

3)拼合出的两大陆有相同的物种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6、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

块、南极洲板块

7、两大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

8、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如: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9、火山和地震集中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实例:

气候:四季如春、全年严寒、终年炎热干燥

天气: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天气晴朗。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

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4.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5.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

4.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5.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1)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

温高。

3)同纬度的陆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2)两极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4)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全球的气候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

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11种气候类型。

3.热带主要气候类型有4种: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c.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

d.热带沙漠气候

4.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有5种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温带大陆性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各月降水分布较均匀,气温年差较小。主要是西欧紧挨大西洋沿岸。

5.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的区别:

二者降水都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但热带季风降水多,且干湿季明显。

6.热带雨林气候被称做“地球之肺”

7.影响气候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纬度位置: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1)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沿海

2)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内陆地区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向阳坡温度高,被阴坡温度低。

2)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实例:

青藏高原纬度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形)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纬度位置)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位置)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海陆位置)

8.山地气候成垂直变化一座位于热带的山,山底是热带气候,再往上变成温带气候,再往

上变成寒带气候,原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1.20XX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是70亿人。

2.人口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年内出生人口/总人口×100%-年内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3.人口自然增长率欧非洲最高,欧洲最低。

4.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5.人口密度= 该地的人口数(人)/该地的面积(平方千米)

6.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7.人口太多,会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

8.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国防资源不足,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

9.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佛教创始于印度。

6.中国土生土长的是道教。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2.聚落分布特点:

1)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皖南古村落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大体上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欧洲的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3.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5.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

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打印版)

七年级下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波斯湾,C红海,D地中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阿拉伯半岛F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 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

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一秋; 夏一各)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_90°N) 、北温带(23.59.-665°N) 、热带(23. 5°N--23.5*S)、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 0--30*;中纬: 30--60°; 高纬: 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期中考试之前内容 一、地球仪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④月食现象⑤站的愈高看的愈远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西经20度)和160°E (东经160度) 6)经纬线的区别 9 11160度才是东半球,大于160度却是西半球,西经并非都是西半球,大于20度才是西半球,小于20度却是东半球。 12)0°纬线上一年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地球公转示意图:

1)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1.数字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 3.文字比例尺 3)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略。 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高原:海拔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地面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 6)山谷: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状,且四周低,中间高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密集到重合一处的地方 三、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路块。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7)全球海洋共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进一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它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11)南美洲与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2)赤道穿过的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其中赤道穿过的大陆有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有北冰洋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13)20°W主要穿过大西洋和北冰洋。160°E主要穿过太平洋和北冰洋。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兼跨南、北、东、西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14)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的大洋是北冰洋。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P6中的图1.6、1.9)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⑹特殊的经、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赤道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 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 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线段式: └—┴—┴—┴—┚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4)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36)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 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0° 10201801020 180本 初 子午线0° 101020 2090 90(北 纬 )(南纬 )愈向 北愈大愈向南愈大

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③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⑤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 (船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⑥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 ①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②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地轴是人们 (假象)的。 ③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④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最(北)点。 ⑤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它是地球最(南)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 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④赤道特点: 赤道是(0o)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⑤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o)。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 南极、北极。 ⑥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 越往(南)度数越大,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⑦回归线:(23.5 o)纬线。南回归线(23.5 oS), 北回归线(23.5 oN)。 ⑧极圈:(66.5 o)纬线。南极圈(66.5 oS), 北极圈(66.5 oN)。 ⑨极点:(90o) ⑩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第四节: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②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都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形状(半个圆线圈)。 所有经线都与纬线(垂直)。 ③经线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递增到(180°)。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 径 6371千 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 线 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 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 圈。 20°W以西 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 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 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 道是最大的纬线 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 南、北 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 是 90度,在南 极、 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 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 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 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 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P2—P6)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系辞》,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 2.农业生产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农业生产要因地适宜。 由此中国形成了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主食以大米为主. 3.荷兰位于欧洲,濒临北海,国土1/4低于海平面,被称为“低地之国”,荷兰人筑坝围堤,利用风车做动力不断扩大领土,这一过程称为:围海造陆。 4.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当地气候炎热而干燥(气温、降水),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且宽大,因为:①防风沙②反射阳光透气好。 5.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P7—P14) 1.现保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4700多年前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2.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和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两大类。。 2、地图三要素是:一、方向;二、比例尺;三、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定向: ①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向北,用字母“N”表示。 ③既不是经纬网地图也不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4.实际定向:晴天白天看太阳,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晚上看北极星,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无论晴雨白天黑夜指南针都可定向,指向南北。 5.学校南边的胜利大街走向为:东西走向;学校东边的仓程路走向为:南北走向;流经渭南东部的沋河河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渭南地势南高北低;流经渭南北部渭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渭南的地势西高东低。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7.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8.比例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9.图幅大小的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列尺约小,表示的氛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地球和地图??? 1、地球形状:是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 3、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 表示。(判读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5、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界限。 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东到1600E向西到20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西到1600之间或1600向东到200W之间的经度) 6、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0N、23.50S、66.50N、66.50S纬线 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0、300、600、900 极点:900S 7、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一年(365天)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和地图资料二 8、五带划分: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9、 10 1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直线式(1/10000或1:1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 距离30千米。 12、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例如:1/100>1/10000)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13、地图上的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 一般情况: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 经纬网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 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15、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高度的基本表示方法:海拔(米)概念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剖面图。 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③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⑤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 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⑥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 (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 ①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②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地轴是人们(假 象)的。 ③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④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最(北)点。 ⑤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它是地球最(南)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 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④赤道特点: 赤道是(0o)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⑤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o)。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 北极。 ⑥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越 往(南)度数越大,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⑦回归线:(23.5 o)纬线。南回归线(23.5 oS), 北回归线(23.5 oN)。 ⑧极圈:(66.5 o)纬线。南极圈(66.5 oS), 北极圈(66.5 oN)。 ⑨极点:(90o) ⑩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第四节: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②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都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形状(半个圆线圈)。 所有经线都与纬线(垂直)。 ③经线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递增到(180°)。 ④本初子午线:( 0)度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 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 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第五节: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角度这个地方应该是在北极点上。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 .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 ”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 ”为代号。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例:20°W 和160°E 组成经线圈 ; 20°E 和160°W 也组成经线圈)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 以东到160°E 为东半球。20°W 以西到160°E 为西半球。(切记:0°--20°W 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球;160°E ——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如下图: 3、 经纬网定位: 四、地球的运动(P10)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范围: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 球的 运动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1天) 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定义: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 地理意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4图6.5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 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7 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岸三种季风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7、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8、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