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三农与和谐社会
正确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

历史和现实有力地证明,认清客观环境,科学地看待 和处理 “ 三农”问题,切实依靠和服务农 民,是处理中国
问题的一条 基本经验 。
.
= 对 新时期 “ 三农” 问题的认识
在新世纪 ,面对新 的建设环境和建设 目 ,在党的十 标 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宏伟 目 标时强调,要建设包括 “ 社会更加和谐”在内 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 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
维普资讯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l f C ie ora o hFx C l g (o .S i  ̄ ol e Se e) e
第2 7卷
No . 1
第1 “■’ " ■p ●’ _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社 会 的 一 个 根本 问题
关键词 三农 ;小康社会 ;和谐 社会
中图分类号
1 1 3 4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6 (0 6 1 0 3—0 0 1 4 7 2 0 )0 —0 3 2 .
经过改革开放 以来 2 多年 的发 展和 建设 ,我 国进 入 了 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
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 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
本问题,农民的态度和立场往往决定着革命和建设的成败,
谁赢得了农民 ,谁就赢得了解决 中国问题 的主动权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在接受马列经典对革命力量认识 的基础上,分析 了中国 的特殊国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 了农 民在中 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紧紧抓住农民的根本问题即 土地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和执行不同的土地政策。 把农民这个革命 的主力军充分发动起来 ,不断提高农民的 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水平,鼓动农民保护 自己的既得利益, 发挥其革命性,带领他们深入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斗争, 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一、准确理解“社会”、“和谐”的涵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首先必须弄清楚“社会”与“和谐”的内涵。
1.何谓“社会”?通常讲,社会(society)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中文里,“社会” 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旧唐书?玄宗本记》中,当时所用的“村间社会”属我国所见到的“社,,“会”二字的最早联用。
其涵义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到一起,与今日之用法相去甚远。
在我国,人们广泛地在今天的涵义上使用“社会” 一词,是近代以来开始的« 1875年,《东京日日新闻》主笔福地源一郎,为翻译英文society -词,而在日语里首先创用“社会”一词。
英语society ,来源于拉丁语societas ,乃是伙伴、共同、联合、联盟之意。
从各种语言来看,“社会” 一词都具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活动的含在社会学里,“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社会”指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
狭义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就是狭义社会的例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曾作过多方面的论述o马克思在致帕•瓦•安年柯夫的信中说:“社会一不管其形式如何一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后现有法律法规尚存缺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比较普遍等因素也值得关注。
2、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开发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扭转传统思维方式下,对环境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和重利用、轻补偿的做法,确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观念,切实加大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力度,把治标与治本、建设与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变革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低污染或无污染、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建立清洁工业和绿色农业,走资源节约利用、废物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目标,旨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文化繁荣。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权益的平等普惠,以消除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稳定有序。
稳定有序是一个社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社会能够保持稳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文化繁荣。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人才,让人们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市民应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意识;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各界人士应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涵盖了社会公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文化繁荣。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只有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正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中,讨论和谐社会一般是从利益分配,解决贫富差距入手。
土地,尤其是农村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载体,“三农”问题的根基,是农民的温饱线、养老田、安心土和命根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是发展、稳定并不意味着达到了和谐,农村社会的和谐体现在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体现在农民富裕、农村安定、农业发展,如何通过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让这个特殊的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益,达到实现和谐农村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解决好农村环境污染,农村土地利用与规划,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意的问题(一)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 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与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
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类型(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目前, 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 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 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 且易传染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
①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 污染严重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
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 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最新关于和谐社会演讲稿范本

最新关于和谐社会演讲稿范本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发表关于和谐社会的演讲。
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和谐社会的想法和观点。
首先,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和睦相处和共同进步。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没有社会冲突和斗争。
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呢?首先,我们应该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偏执,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多交流、多听取不同的声音,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和进步。
其次,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公民。
此外,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我们应该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最后,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社会的发展应该让每个人都受益,而不是只让少数人获得利益。
我们应该关注贫困人口、残疾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亲爱的同学们,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在自己的生活中传递友善、宽容和爱心,为社会的和谐作出贡献。
让我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最后,谢谢大家!。
加强农业 善待农民 建设农村--兼论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
、
一
收 稿 日期 : 0 — 2 2 2 5 1 —0 0
维普资讯
芸南宁 妥 校学 事党 捂
间。2 0 年至2 0 年, 03 05 广西区人民政府和区直有关单 购, 不能随意压价。
26 第1 0年 期 0
凤 县 行 业 础 施 苎 至年 苦 二 待 民构 ”~社 的 键 山 进 农 基 设 皇 设经过 三 战 、 一 、 农 :建 谐一一 ~ 关 ’ I l 三 大 曼 曼 , 建 善 ” 一 ~ 和 会 一 一 、
,
成绩 辉煌 , 为进 一 步发 展 老 区经 济 和更 好 地 解 决 “ 三 善待 农 民是构 建 和 谐社 会 的关 键 ,因 为农 民是 农” 问题 、 构建和谐社会打下 了坚实基础。这是党和 建设农村 的主力军 。善而待之, 就会发挥这支主力军 政府 和 各 行 各 业 援 助农 业 与 农 村 的一 个 先 进 事 例 , 的伟 大 作 用 , 而 加 快 和 谐 社 会 的 实 现 ; 而 待 之 , 从 善 也是“ 工业 反哺农业 、 城市支持农村 ” 的一个 成功典 就会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 , 从而保证天下太平。党 范。 和 国家 向来 是 善 待 农 民 的 ,尤 其 是 自18 年 1 至 93 月 3 . 普及农业科技 , 高农 民水平。我国粮食连年 20 年 1 , 提 0 5 月 中央先后 出台 了7 个保农 、 护农 、 惠农 的 丰收 , 是 归 功 于 惠 农 政 策 , 是 归 功 于农 业 科 技 。 “ 号 文件 ” 0 4 一 二 一 。20 年温 家 宝 总理 又 郑重 承诺 : 后 5 今 惠农 政 策调 动 了广 大农 民 的生 产 积极 性 ,农 业 科 技 年 内要在 全 国范 围 内取销 农业税 。迄 今 为止 , 已经有 提高 了粮食 作 物 的产 量 与质 量 。 由 于农 业科 技 是 在 2个 省 ( ) 现 了总理 的 这一 承诺 。然 而 , 8 区 兑 目前 有某 不断地发展 , 断地进 步和不 断地创新 , 不 因此 , 对广 些单位 和个人却并没有这样做。不仅不善待农 民, 反 大农 民 的技术 要 求 , 就 更高 与 更严 , 训 他 们 的任 而 歧 视农 民 , 也 培 与农 民争 利 , 使 我们 的农 民兄 弟在 诸 致 务 也就更 难 与更 重 。为 此 , 各级政 府 除 了大搞农 业基 多 方 面 , 到不 公平 的待 遇 。 遭 础设施建设之外 , 还要充分利用WI 的“ ' 绿箱” O 政策 , 1 . 政治上 , 没有政 治资本和参政议政的权利。与 加 大农 技 资金 的投入 ,加强 农 技单 位 的基 础设 施 建 工人 、 部相 比 , 人 、 部工 龄 越 长 , 治 资本 则 越 干 工 干 政 设, 加强 农业 科 学 的研 究 和 推广 , 励 农 技人 员 深 入 高 , : 升 和 提 薪 的 机 会则 越 多 , 取 各 种 殊 荣 的 鼓 即 晋 获 田间地头 ,教会农 民能够真正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 频率也就越高 , 即使退休了 , 还能获得“ 光荣退休 ” 的 术。 荣 誉 。而农 民呢 ? 当了一 辈子 的农 民最 终还 是农 民。 4放 宽信 贷条 件 , 强农 业后 劲 。 . 增 农业 资金 匮乏 , 2经济 上 , 遇 最低 等。以农 民工 为例 , 民工 长 . 待 农 农 民贷 款艰难 , 这是广 大农 民最 感头 痛 的难题 。 目前 年 在 城里 工 作 , 城 市建 设 的 主力 军 , 城 市 工人 的 是 是 真正为农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就是农村信用社 ,而农 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他们 的经济收入与他们同等 村信用社的放贷条件也是十分苛刻的 :要么须有财 的工作技能 、 同等的工作条件 、 同等的工作任务的国 产抵 押 , 么 须 有担 保人 担 保 。 而农 民所 缺 乏 的 , 要 恰 家职 工 的经 济收 入相 比 , 有 天壤 之别 : 就 国家职 工 除 恰就是这两者 , 因此 , 民要 想 获 得 农 业 贷 款 , 在 了工 资 之外 , 有住 房 补贴 、 利 补贴 、 活 补贴 、 农 实 还 福 生 股 是 比登天 还难 ! 民得不 到农 业贷 款 , 然影 响到农 份 分 红 、 金 、 老 金 、 农 必 奖 养 医疗 费 、 低 生 活 保 障 费 等 最 业 生产 的可 持续 发展 。解 决这 一 问题 的办法 , 就是 改 等 , 农 民工 呢 , 了 血 汗钱 之外 , 别 无 其 他 工 伤 而 除 则 革信贷制度 , 放宽信贷条件。也就是说 , 信贷部门要 工残 了 , 没有医疗保 险金 , 年老无力 了 , 没有生活保 对 贷 款农 民进 行 调查 了解 ,对 于 那 些确 实 需要 农 业 障 费 , 而且经 常受 到被 克 扣工 资 和被解雇 的威胁 。 启 动 资 金 , 有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现象及危害,提出其解决方案。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和现象“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 其实质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是关系我国近14亿人口的国计民生大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忽视农民利益, 排斥农民分享城市改革成果.1.2“三无”农民处境艰难。
农民难以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产品。
目前, 我国失地农民逾2000万。
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体中, 约有20 % 是失地农民, 成为“种田无地, 上班无岗, 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生活处境艰难。
1.3“农民工”边缘化。
在城乡二元格局下, “农民工”与市民的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制度界限分明。
“农民工”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所从事的往往是脏、累、险、重粗活, 工作量大, 强度高, 劳动时间长, 环境艰苦, 流动性强, 安全条件差。
工资低, 拖欠现象严重; 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 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困难重重; 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缺乏社会保障, 易引发社会矛盾。
2.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效益低, 产业化程度低, 农产品短缺, 劳动资源严重浪费, 农民权利难以保障。
3.农村面貌落后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 经济贫困,卫生环境差, 社会治安乱, 文化教育条件差, 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突出。
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城乡差距扩大, 对整个国民经济负面影响深重, 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不相适应。
二、“三农”问题的危害“三农”问题中国城市化的首要问题。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三农”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思路

管理 方式 三 方 面 入 手 发 展 生 产 力
关键词 :三农”q题 “ f现状Fra bibliotek解决思路
而要达到 在 社科 院发布 的中 国社 会蓝 皮书 中指 出 力 以及科 技兴 农难以实施 , 使得农业产 出率难 定不移地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直接影响 了农 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 这个 目的,就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人 , 加 了医疗 、 就业 、 富差距是 目前我 国社会 的三 以提高 , 贫 加 大新 问题。贫富差距历来有之 , 只是 在社 会主 此外 , 贫困地区的壮劳动力 和知识人 强农业科技开发 的平 台和 团队建设 , 大主导 当今 完善农业 推广体 系 , 强 加 义市场化之 后 , 分人先 富了起 来 , 差 才 通过职业介 绍和升 学就业 向大 中城市转 移 产业研 究开发力度 , 一部 这个 这看似是 农 民和农业企业经营者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 距被 不断扩大。城乡收人 的巨大悬殊 , 成了和 的数量达到 了一个令人乍舌的地步。
经充斥社会的富者歧视穷人的眼神 。但仔细 回 已超过 国际公认的 O . 4的警戒线 ,已进 入了分 步前进。 2生产经营理念 。落后 的农业产品经营方 . 想, 不难察觉, 大量涌入城市的农 民工们还是生 配不公平区间。 活在一种我们难以感受到的不公正之中。 其实 , 2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 是在买方市场 式和理念是 制约农 民收入提 高的又 一重要 因 . 尤其
1建 国之后 , 民都有 了可以 自由耕种 的 . 农 ’ 1生产技 术。当今世界 的农 业生产 , 已 . 早 土地 , 但农村不发达 的原 因之一是由于生态环 告别 了个体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 业生产模式 , 境, 农业生产 自然 条件恶 劣。此类生态环境 问 朝着产业化 、 技术化 、 现代化 的方 向迈 进。然 题构成 的发展壁 垒有天 然造成 的和人 为造成 而 , 统的农业 生产模式 在中国根深蒂 固, 传 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三农与和谐社会
农村社会需要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是一项社会工程,还是一项德政工程,涉及农村九亿农民,履盖面大、影响力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着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需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应在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深入开展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
以全民创建、创建为民为宗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肓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人民乐意为目的,加强农村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制和应急机制,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处置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有能力,创建平安农村。
三是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在农村大力开展以推进“五改四建一履盖”、治理“五乱”、狠刹“三风”等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五改四建一履盖”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圈,建沼气池、建高标准经济园、建农村小集镇、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实施广播电视履盖工程。
治理“五乱”即柴草乱放、垃圾乱堆、粪便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养。
狠刹“三风”即打牌赌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
引导广大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农村小康进程。
四是做好农村就业工作。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能力,培育农村能人,带领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五是着力打造信用农村。
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信用农业、信用农村、信用农民三大主体,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诚信教肓活动,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