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临汝县李楼出土商代青铜器

合集下载

国内发现的商代遗址

国内发现的商代遗址
所出土的夹砂陶、泥质陶又分为红陶和灰陶两种。通过对出土的商各 个时期的包含物分析,国内历史、考古学专家一致认为张家屯遗址年代为 早商时期的文化遗址。
2008年,张家屯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岗上镇台西村东北,居台西、 庄合、故城、内族四村之间,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3个土台“疙瘩” 为中心,分布着商代中期居住遗存和墓葬。
感谢观看
皂市商代遗址新石器时化的文化遗存即皂市下层文化,前面有专节作 了介绍。
辛店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宫殿区以北约10公里处,是一处青铜 器铸造遗址。
一批大型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和铸造陶范、陶模,在河南安阳辛店遗址 被发现,证实辛店遗址是一处以铸造大型青铜礼器为主的商代晚期铸造遗 址。
河南安阳辛店遗址铸铜遗迹发现于2016年,曾获当年河南省五大考古 新发现。为配合基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 以来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
辛店遗址铸铜遗迹发现于2016年,曾获当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为配合基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以来对这 一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张家屯商代遗址位于平乡县旧城(钜鹿郡遗址)东北,新县城(丰州 镇)西南。属沙丘区域范围。遗址在村南100米处的一取土深坑,坑断崖 文化层厚约1.2—2.2米,土质松软,呈深灰色,层内包含有大量的炭灰和 红烧土块、陶片、碎骨、蚌片、从断崖多处灰坑出土有绳纹陶片、陶鬲、 陶纺轮、草拌泥块、骨头、蚌片。
台西遗址存有房址、器物和墓葬等;文化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角 器、蚌贝器、漆器、甲骨、纺织品(麻布为主),植物种子以及陶文符号 等;清理墓葬112座,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主以仰身或侧身直肢葬 居多,随葬品有陶、铜、骨、玉、蚌等器具及丝织品等4000多件;出土植 物种仁(桃仁、郁李仁)30多枚;为商朝石家庄地区先民己掌握文字、冶 铁、酿酒等技术提供证明,对社会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小子父己鼎、戍鼎、作册般甗、利簋、禽簋、公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小子父己鼎、戍鼎、作册般甗、利簋、禽簋、公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小子父己鼎、戍鼎、作册般甗、利簋、禽簋、公簋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0年第04期小子父己鼎,传河南安阳出土,1958年由原文化部文物管理局调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

鼎通高22厘米,口长18.6厘米,口宽15.6厘米。

平口沿外折,长方形腹,腹为上大下小的覆斗状,下承四条柱形实足。

双拱形立耳,耳外侧有两道凹弦纹。

口沿下四壁中部饰饕餮纹,以凸起的短扉棱为鼻梁,圆形鼓目,环柱角,卷尾。

四转角各饰饕餮纹。

正中饕餮纹下为一单线阳文长方形栏框,框左右两侧及下部各装饰排列整齐的三行大乳钉纹。

足上端饰饕餮纹,下端饰三角纹。

此鼎形制、纹饰与1982年河南安阳小屯82M1出土的庚豕方鼎(82M1:44)相近,其时代属殷墟文化第四期(约帝乙、帝辛时期)。

腹内壁一侧铸有铭文“小子父己”四字,“小子”是商人宗族中分族之长,即小宗。

此鼎即是“小子”为祭祀“父己”而作器,但其所属族氏因未在铭文中注明而不详。

铭文用笔起收有锋芒,字体雄劲浑厚。

戍鼎,旧称俎子鼎、宜子鼎。

原为李山农旧藏,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调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入藏。

鼎通高28.8厘米,口径23.7厘米,敛口方唇,平沿外折,上立厚实的拱形双耳。

圆形鼓腹,圆底,下有三条较粗的圆柱形实足。

口沿下以螺旋形云雷纹为地纹,饰圆涡纹与四瓣目纹组成的纹带一周。

该鼎形制、纹饰与1982年河南安阳小屯82M1出土的父壬圆鼎(82M1:11)相近,其时代属殷墟文化第四期(约帝乙、帝辛时期)。

腹内壁铸有铭文3行26字(合文一字),曾著录于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书。

铭文句首的“亚卬(印)”为作器者的族氏名称。

“宜子”之“宜”为地名,亦见于1954年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康王時期的宜侯夨簋(《殷周金文集成》4320)铭文中。

“子”为商代族长之尊称,故“宜子”为商人贵族。

“会”指会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宾礼亲邦国。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用!商朝青铜器的特征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今见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较多,可见器还有甗(演)、罍(类)、瓿(不)、壶、盘、卣、尊等。

这一时期的礼器“重酒组合”,以爵、觚(姑)为核心,配以尊、盘或鼎。

工具、兵器有矛、戈、钺、刀、镞等,商代的一般器类均已出现。

这一时期的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壁较薄,当时的铸范技术虽为原始,但铸器胎壁薄而平匀。

性质的特征更易判别,如鼎足明显的多锥形,爵、斝为平底,觚体粗矮。

这一时期制作的大型青铜器,如1974年、1982年在郑州的张寨杜岭、向阳食品厂两处遗址,各出土的两件大型方鼎。

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

这类鼎腹为方斗形,腹沿口上两高立耳,鼎壁薄胎较均匀,鼎腹较深,圆柱形空芯足与整器比相对较短,上粗下细,由锥足向圆形足转变。

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均较为简朴,纹饰多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线条粗疏,单层花,无底纹。

湖北盘龙商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制作较二里岗由了进步。

之后安徽、陕南等地商早期墓出土的青铜器,器形种类增多,已发现一批制作更加精美的器物如龙虎尊与饰有兽面纹的尊、爵、斝、觚、罍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酒器,以青铜爵为多。

此时的酒器组合,以爵、觚、斝为基本组合。

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分铸法,解决了复杂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络件等问题。

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以平雕细刻的表现手法,纹饰装饰线条粗狂有力,构图茂密,主题纹饰多以左右展开的抽象动物纹与凤鸟纹,其图案注重庄严威慑的特征,如兽面纹的双目突出的表现,上下多有圈带纹作边框。

流行纹饰还有云雷纹、圆涡纹等。

商后期的青铜器开创了中国青铜艺术的极为辉煌时期。

全国出土商代有铭铜器概述

全国出土商代有铭铜器概述

全国出土商代有铭铜器概述
苗利娟
【期刊名称】《殷都学刊》
【年(卷),期】2009(030)003
【摘要】据截至2008年12月底前已发表的商代铭文材料,全国共出土商代有铭铜器6000余件,其中有确切出土地的不过2000余件,以河南出土数量最多,有近1400件,其次分别为陕西、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湖北、辽宁、湖南、甘肃、四川、广西、浙江、天津、江苏、北京、内蒙古、江西、广东等省市.
【总页数】9页(P28-36)
【作者】苗利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6.41
【相关文献】
1.山西出土的商代有铭青铜器 [J], 苗利娟
2.山西吕梁地区出土的商代方国青铜器 [J], 胡春良
3.铜陵出土商代青铜器的再认识 [J], 方林
4.山西灵石旌介出土的商代方国青铜器 [J], 胡春良
5.山西灵石旌介出土的商代方国青铜器 [J], 胡春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朝历史】中国历史上10大著名的青铜器国宝!

【周朝历史】中国历史上10大著名的青铜器国宝!

【周朝历史】中国历史上10大著名的青铜器国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文物青铜在古代被称为金或吉祥金,是紫铜和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

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指青铜工具和青铜礼器广泛使用的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到秦汉,时间跨度约2000年。

在这一时期,古人创造了极其辉煌的青铜文明。

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商代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古墓中出土的司母五鼎,是商代国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吴母而制作的祭器。

它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1959年,国家一级文物作为镇博物馆的瑰宝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商代泗阳方尊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广场是中国现存的商代青铜广场中最大的一座。

每边长58.5厘米,每边重58.4厘米。

它有一个长长的脖子,高高的环足和一个高耸的脖子。

四面装饰有香蕉叶图案、三角葵图案和动物脸图案。

雕像的中心是陶器的重心。

雕像的四个角是羊做的,肩膀的四个角是四个卷曲的羊角头。

羊头和羊颈伸出器皿,羊的身体和腿附在腹部和脚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商代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理画像、青铜竖眼画像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洛阳出土商、西周、春秋青铜簋综述

洛阳出土商、西周、春秋青铜簋综述

( ) 早 商 青 铜 簋 :深 腹 圈 足 式 , 口稍 宽 ,窄 1 沿外 折 ,深腹 平底 ,腹 部微鼓 ,矮 圈足 。
时代 ,它 和列 鼎制 度一 样 ,在祭 祀 和宴飨 、随 葬时 ( ) 晚 商青铜 簋 : 2 偶 数组 合 与奇 数 的列鼎 配合使 用 。据 记 载 ,天 子用 ① 折 沿 圈足式 ,上 体似 盆 ,口沿 宽而外 折 , 九鼎八簋 ,诸侯用七鼎六簋 ,大夫为五鼎四簋 ,士 腹深壁直 ,底部圜收 ,高圈足,为晚商前段器。 为 三鼎 二 簋 ,在墓 葬 中出土 的簋 也 以偶 数 为多 。 ② 侈 口束 颈鼓腹 式 ,侈 口束 颈 ,腹 部外 鼓 , 圈足稍高 、器壁较厚 ( 晚商器 ) 。 1 商代青铜簋 ③ 侈 口直 壁 深 腹 式 ,侈 口深 腹 ,器 壁 较 直 , 商 代青 铜 器是我 国青 铜 器 的兴盛 时期 ,而青 铜 簋 就 出现 在商 代 早 期 ,数 量 很 少 ,晚 期 逐 渐 增 加 。 底部 略 圜 ,圈足较 高 ( 晚商器 ) 。 ④ 侈 口 圈 足 折 腹 式 ,侈 口斜 缘 ,器 壁 斜 收 , 晚商器 ) 。 洛阳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一 0 3 年代 ,就曾发现相 当 腹部突折 ,圈足高而外撇 ( 第 二类 为有耳青 铜 簋 ,耳 为兽 首 。 数量的传 世青铜器 ,其 中不少有铭 文 的成组 青铜 器 ,如 伐 父 癸 器 … 、天 父 丁 器 J 我 器 J 从 、 、 ( ) 早期 青铜 簋 : 1
复 古产 品 的 开发 与研 究 .
和邙 山上 。 因而 ,随葬 了大 量珍 贵 的青铜 器 。早 在
第 6期
黄烨儒 :洛 m ̄-商 、西周 、春秋青铜簋综述 I - _

32 凤 北 宋时 期 ,洛 阳地 区就有 青铜 器 出土 。其 中成 组 的 纹 。例 :洛 阳东 郊 M1 : 0腹 内部 有 铭 文 “ 且 ,颈 饰 两周 弦纹 。 口径 l. 75厘 米 ,高 l. 97 青 铜器 有 河 南 清 河 ( 洛 阳 孟 津 ) 出 土 的 单 光 丁” 即 器 。 0世 纪 ,又陆 续有成 批 的西周 青铜 器 出土 。 厘米 。 。。2 12 在邙 山庙 沟 ( 96年 马坡 ) 出 土 了兢 器 1 ¨ 6件 , ② 垂腹簋

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河洛地区商周青铜礼器的纹饰赏析

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河洛地区商周青铜礼器的纹饰赏析
三 鼎 ,生 前 如 此 ,死 后 亦 如此 。
的瑰 丽 ,有 的典雅 ,有的朴厚 ,其审美特 色是造型 、装饰等 多
在 尊崇 神权 的商周 王朝 , 青铜 礼 器被君 王贵族 用于 祭祀 , 种 因素 的综合表现 。而 青铜器上的纹饰 与造型的 紧密结合 ,是 被 当作 崇贿 神 灵的 神器 虔诚跪 拜 。贵 族们 希 望借助 天神 和祖 构成 青铜器艺术情感 内容的主要 因素 , 充分体现 出商周时期 青
青铜 ,是指在红铜 中加入铅 、锡等 原料 冶炼而成 的一 种合
金 。因其色相呈 青灰色 ,所 以称为青铜 。我 国在新石 器时代晚
期就 出现 了青铜器 ,而 商周时代是青铜 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即
史学上所称 的 “ 青铜时 代” 我 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 多 , 。 形制多 样 ,包括礼 器、生产 工具 、兵器 、车马器等 。其 中作 为礼 器的
神 的威严 ,依靠 斧钺 的 凶猛 ,开土 扩疆 维 系天下 , 得残 酷 、 铜艺术 的个性 特征和精神 气质— —狞 历之 美。 使
传统与创新 —— 4 9
在夏代 中晚期河洛地 区的二里头 文化 中, 青铜 器的铸造 已 经相 当发达 。二里头遗址 出土的 “ 夏代乳钉纹 爵”十分珍 贵 ,
的 器物 ,包括食 器、酒 器 、水 器和乐器等 。鼎是青铜 礼器 中非 从 商周 青铜 器的研 究来 说 ,器形 、纹饰 和铭 文构 成 了商周 青 常重要的一种 , 它的存亡象征 着国家社稷 的兴 衰 , 书中载有: 古
铜 器 的三个要 素 ,其 中 ,纹饰 的发 展变 化又具 有 较 强的时 代
地 区商周时期最为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 ( 图一 ) 饕餮 , 如 。 是传 说 中的一种贪吃 的恶兽 ,也比喻贪婪 凶恶的人 。古人采 用饕餮的 形象 装饰是为 了告诫 人们贪吃必将害 己 , 也暗含着 人们 惧怕猛

第5课 青铜器与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宜侯矢簋 西周早期,盛食器或礼器。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 土。簋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重4.35公斤。簋 内有铭文120余字,实存116字,记述周康王册封矢为 宜侯,赏赐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该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料。现藏中 国国家博物馆。
农具和生活用具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兽面纹假腹盘 商代晚期,盥(huàn)洗器。 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西周青铜器 西周初年,为炊食器或礼
器。鼎高62厘米,口径47厘米, 重41.5公斤。内壁铭文26字, 大意是燕侯命堇去镐京向太保 奉献礼品和太保赏贝给堇。铭 文中的太保即是西周初年任太 保的召公奭,封于燕,因留朝 中辅佐周王,由他的儿子旨去 封地为燕侯。派堇奉献礼物的, (1975年北堇京鼎房山出土)当是燕侯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兵器
青铜矛(商代)
云雷纹矛
青铜镞(zú )(箭头)
(商代·苏埠屯出土)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兵器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商代·山东益都出土)
铁刃铜钺
(商代·北京平谷出土)
青铜戈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农具和生活用具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铜耜
铜犁
商代,农具。江西新干大洲出土。耜长11.5厘米,犁长9.7厘米。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十二生肖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占卜和甲骨文
占卜时视兆判断吉凶,将所卜之 事或结果刻在甲骨上,所以又称卜辞。 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四部分组成:前辞, 记占卜的时间、地点和占卜者;命辞, 即卜问之事;占辞,视兆而定吉凶; 验辞,记占卜后应验结果。占卜的时 候,在修整好的甲骨上钻凿,先挖长 槽,再挖、钻圆穴。龟甲以反面的中 缝(又称千里路)为界,右边,钻在 凿之左侧;左边,钻在凿之右侧。左 牛胛骨反面钻在凿之右侧,右牛胛骨 反面钻在凿之左侧,占卜时施灼,灼 到背面呈横竖裂纹,即卜兆。竖直称 “兆干”,横向称“兆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