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防护实用版

合集下载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监测指标、生物限值及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S/T 30—1996 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WS/T 97--1996 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98—1996 尿中肌酐的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方法3 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见表1。

表14 监测检验方法4.1 尿氟的监测检验按WS/T 30执行。

4.2 尿肌酐的监测检验按WS/T 97或WS/T 98执行。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A.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劳动者的生物监测,如从事化工行业中制造药物、农药、冷冻剂、木材防腐剂、氟塑料和氟橡胶等的劳动者;轻工业中制作半导体材料(如芯片)、玻璃、玻璃蚀刻、搪瓷、釉料,以及建筑材料的劳动者;冶炼铝、镁、铍等冶金行业劳动者;国防工业中制造火箭高能燃料等作业的劳动者。

不适用于评价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刺激作用。

A.2 生物监测指标的选择通常情况下,进入体内的氟大部分很快通过肾脏排泄,尿氟占氟排泄量的90%左右,生物半减期为2 h~3 h。

国内已建立尿氟的标准检测方法,并且尿氟采样方便、无损伤、测定简便、快速,故本标准推荐尿氟作为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监测指标。

A.3 监测结果的评价A.3.1 工作班前尿氟浓度可作为体内氟负荷量的指标;工作班末尿氟浓度主要反映近期接触量。

A.3.2 尿氟的测定既可用于职业接触者的群体评价,也可用于个体评价。

A.3.3 当尿氟超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时,表示劳动者有过量接触。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样板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样板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样板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XXXXXX有限公司(甲方)在与劳动者(乙方)订立劳动合同时需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一)所在工作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职业病防护措施:
(二)甲方应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的要求,做好乙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检查。

一旦发生职业病,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及相应待遇。

(三)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
查。

若被检查出职业禁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安排。

(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告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应与其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的附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防护标准范本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防护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537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防护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防护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工作中长期接触过量的氟及其无机化合物,可引起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药物、磷肥、杀虫剂、氟塑料、釉料、玻璃、搪瓷、焊条等制造,及蚀刻玻璃、焙烧水泥或砖瓦等均可接触。

发病症状:长期大量接触氟化物可引起工业性氟病,早期出现腰、腿、脊椎关节和膝关节疼痛,伴头晕、耳鸣、上腹胀等症状,随后,脊椎、关节疼痛加剧,严重者骨关节活动受限、骨骼畸形。

呼吸道吸入氟化物可发生急性中毒,严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甚至因喉痉挛、喉水肿引起窒息。

经常接触低浓度氟化物,可发生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牙酸蚀症,氢氟酸可引起皮肤灼伤。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换气,确保氟化物空气浓度符合国标。

加强安全教育,严格个人防护。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表现:一、急性中毒生产中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或蒸气,立即引起眼、鼻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有咳嗽、咽部灼痛、胸部紧束感等。

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或反射性窒息等。

皮肤或粘膜接触氢氟酸则致灼伤。

也有过敏性皮炎的报告。

口服氟盐中毒者,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抽搐、休克及急性心力衰竭等。

二、慢性影响工作中长期接触过量无机氟化物,可引起以骨骼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病损,这称为工业性氟病。

临床上,眼、上呼吸道、皮肤出现刺激症状和慢性炎症;腰背、四肢酸痛,神经衰弱综合征,食欲不振、恶心、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较常见。

尿氟量常超过当地居民的正常值。

骨骼的改变最有意义,可由X线摄片检查发现。

最先出现于躯干骨,尤其是骨盆和腰椎,继之桡骨、尺骨和胫骨、腓骨也可累及。

骨密增高,骨小梁增粗、增浓,交叉呈网织状,似"纱布样"或"麻袋纹样",严重者如"大理石样"。

上述骨膜、骨间膜、肌腱和韧带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萌芽状、玫瑰刺状或烛泪状等)的钙化或骨化等骨周改变。

严重者可致关节运动受限、骨骼畸形和神经受压症状。

尚未见长期接触氟化物的致癌性研究报告,也无氟化物与癌症死亡率间相关的论证。

三、地方性氟病这是长期饮用含氟高的饮水后所致的一种地方性疾病。

受工业"三废"严重污染的地区,也常可发现这类病变。

患者诉剧烈头痛、无力、食欲不振、腹胀,尚伴有四肢麻木感、肌肉酸痛、腰背钝痛、关节活动受限等。

典型所见为氟斑牙及氟骨症。

氟斑牙:初期,牙面无光泽,偶见苍白色斑点,随后呈淡棕色至深棕色斑点或斑块,分布面扩大。

齿质脆弱,易被磨损。

本症主要是幼年牙生长期受到氟的影响所致。

当成年后再移居高氟饮水区域,可免受侵害。

氟骨症:长期吸收多量氟化物,可引起特有的骨质硬化症,个别也见骨质疏松症。

患者常诉腰酸背痛。

至后期,其关节活动,特别是弯腰动作明显受限,甚至行动困难。

氟及其化合物-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氟及其化合物-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
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氟及其化合物
Fluorine and
Fluorides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
蚀作用,损害骨骼。

表现为流泪、咳嗽、胸闷、气急、
头痛、头晕等。

可引起皮炎、角膜溃疡。

长期过量接触
可致骨关节活动受限、骨骼畸形。

氟为黄绿色气体。

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

与氨、金属可发生剧烈反应。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具。

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
污染时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溅入眼内时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
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浓度(PC-TWA)不超过2mg/m3。

IDLH浓度为50mg/m3 难于过滤,超过
IDLH 浓度时,需供气式呼吸防护。

密闭、局部排风。

不与水或可燃性物质接触。

工作场所禁止吸
烟、饮食。

火警:119 急救:120 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电话:12350。

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急救措施(一)氰及其化合物离开污染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可用口对鼻的人工呼吸,以防中毒),等呼吸恢复后,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氧气,静卧、保暖。

(二)氟及其化合物溅入眼内,速离开污染区,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

皮肤灼伤在水洗后,可用稀氨水敷浸,口才静卧保暖。

(三)光气使吸入患者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很重要),吸氧,眼部刺激、皮肤接触用水冲洗,脱去染毒衣着,可注射乌洛托品20%20毫升。

(四)磷化氢吸入口才速离污染区,安静休息,并保温。

以口进入,及早彻底用高锰酸钾液洗胃或用硫酸铜液催吐,忌用鸡蛋、牛奶及油类泻剂。

呼吸困难注射由梗菜碱或安钠咖,注意不可用解磷定(PAM)和其他巯基类药物。

(五)硫化氢吸入口才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保暖,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吸氧,眼部刺激用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结膜炎可用醋酸可的松软膏点眼,静脉注射美蓝加入葡萄糖溶液,或注射硫代硫酸钠,促使血红蛋白复原,控制中毒性肺炎与肺水肿发生。

(六)砷及其化合物吸入或误服,及时进行解毒剂注射,如二巯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及二巯丁二钠等,对症治疗。

(七)二氧化硫将吸入口才迅速移到空气新鲜处,吸氧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呼吸刺激等咳嗽症状,可雾化吸入2%碳酸氢钠,喉头痉挛窒息时应切开气管,并注意控制肺水肿发生。

(八)汞及其化合物吸入口才迅速脱离污染区,皮肤、眼接触时,用大量水及肥皂彻底清洗,休息保暖。

经口进入,立即漱口,饮牛奶、豆浆或蛋清水,注射二巯基丙磺酸钠、BAL等。

(九)甲醇及醇类中毒者离开污染区,经口进入,立即催吐或彻底洗胃。

(十)强酸类皮肤用大量清水或碳酸氢钠冲洗,酸雾吸入者用2%碳酸氢钠雾化吸入。

经口误服,立即洗胃,可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氧化镁悬浮液,忌用碳酸氢钠及其他碱性药洗胃。

(十一)强碱类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特别对眼要用流动水及时彻底冲洗,并用硼酸或稀醋酸液中和碱类。

经口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或木炭粉保护粘膜。

氟及其化合物-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氟及其化合物-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
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氟及其化合物
Fluorine and
Fluorides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
蚀作用,损害骨骼。

表现为流泪、咳嗽、胸闷、气急、
头痛、头晕等。

可引起皮炎、角膜溃疡。

长期过量接触
可致骨关节活动受限、骨骼畸形。

氟为黄绿色气体。

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

与氨、金属可发生剧烈反应。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具。

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
污染时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溅入眼内时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
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浓度(PC-TWA)不超过2mg/m3。

IDLH浓度为50mg/m3 难于过滤,超过
IDLH 浓度时,需供气式呼吸防护。

密闭、局部排风。

不与水或可燃性物质接触。

工作场所禁止吸
烟、饮食。

火警:119 急救:120 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电话:12350。

氟气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氟气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氟气中毒应急处置措施一、氟气中毒的概述氟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高度的毒性。

氟气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氟气后,由于氟气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导致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严重的健康问题。

氟气中毒常见于化工厂、实验室等工作环境,也可能发生在火灾、事故等突发情况下。

二、氟气中毒的症状氟气中毒的症状取决于暴露时间和浓度,一般分为轻、中、重度中毒。

1. 轻度中毒症状:•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喉咙痛、呼吸困难等;•眼部刺激症状,如眼红、眼痛、流泪等;•皮肤刺激症状,如皮肤潮红、瘙痒等。

2. 中度中毒症状:•上述轻度中毒症状加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如乏力、失眠、焦虑等。

3. 重度中毒症状:•上述症状严重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昏迷。

三、氟气中毒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立即撤离事故现场,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尽量避免呼吸氟气,使用呼吸器或湿毛巾等掩口鼻;•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等体液。

2. 氟气中毒患者的急救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救援;•将患者从危险环境中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情况,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脱离患者身上的污染衣物,用清水冲洗患者的皮肤和眼睛;•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以辅助呼吸。

3. 医疗救援措施:•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医疗救援人员应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佩戴防护装备,以免受到氟气的污染;•医疗救援人员应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四、氟气中毒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氟气中毒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 工作场所的预防:•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使用氟气时,应在密闭系统或排气罩下操作,防止氟气泄漏;•配备应急处理设备,如氟气泄漏报警器、防护面具等;•员工应定期接受氟气中毒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应急处置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366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防
护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防护实用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工作中长期接触过量的氟及其无机化合
物,可引起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物、磷肥、杀虫剂、氟塑料、釉料、玻璃、搪
瓷、焊条等制造,及蚀刻玻璃、焙烧水泥或砖
瓦等均可接触。

发病症状:长期大量接触氟化物可引起工
业性氟病,早期出现腰、腿、脊椎关节和膝关
节疼痛,伴头晕、耳鸣、上腹胀等症状,随
后,脊椎、关节疼痛加剧,严重者骨关节活动
受限、骨骼畸形。

呼吸道吸入氟化物可发生急
性中毒,严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甚至因喉痉挛、喉水肿引起窒息。

经常接触低浓度氟化物,可发生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牙酸蚀症,氢氟酸可引起皮肤灼伤。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换气,确保氟化物空气浓度符合国标。

加强安全教育,严格个人防护。

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1年体检1次,避免禁忌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