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长征第一渡有感
参观长征第一渡有感

参观长征第一渡事件发生在高中时代。
我的家乡在于都,这里是中央红军开始北上长征的地方,这里有中央红军长征地一渡。
我渴望去参观红色古迹已久,渴望走进长征地一渡纪念馆,渴望接触建国英雄,缅怀先辈,感受那厚重的红色文化和感动的红色事迹。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我走进了这里,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馆。
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走在去的路上。
太阳仍然高悬,和煦的阳光洒下,暖暖的照着,周围一片金色。
我心情有点激动,我渴望已久的圣地呀。
一路上,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谈论着江西革命老区的骄人历史和建国先辈的丰功伟绩。
看的出来,不只是我,还有好多同学都有点期待接下来的参观,虽然有的同学以前去参观过了。
据老师说,宁都、长汀和瑞金等几个地方都想争“长征第一渡”的荣誉,后来,经专家考证,于都才是“正宗”。
现在,“长征第一渡”已经上了“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点”名录之中。
并且,中央红军红军“长征第一渡”似乎不只是中国人的丰碑、中国人民的骄傲,来这游览观光采风的不仅仅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常有一些黑皮肤、白皮肤,蓝眼睛、绿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也在纪念碑前留影。
听到此,我们更是急不可耐了,恨不得赶紧走过去。
终于,我们快到纪念馆了,一路走来,远远的看见前方河边有一座高大的船帆似的石碑,却是一座纪念碑,上书“中央红军长征地一渡”几个大字,远远望去,清晰入眼。
在石碑不远处,赫然是一座刷着淡青色漆装修的房子,我激动的想,那就是纪念馆了吧。
继续往前走,看见道路两边种植着许多美丽的花儿和棵棵小树,花儿盛开,迎风怒放,小树挺拔,向阳枝展,似在诉说着当代英豪的不屈事迹和斗争精神,又像在昭示着现代人们的追求阳光、自由上进。
往前走,是一块石碑,上书“长征从于都出发”几个大字,又书“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石碑的另一侧,书写着包泽东的语录:“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几个大字。
石碑上雕刻着众多浮雕相,却是中国工农红军。
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观后感(一)

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观后感(一)观后感: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简介《长征第一渡》是一部文旅史诗,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的历史故事。
该剧以长征初期的一次渡河为主线,通过展现人物的情感与命运,生动地再现了长征的艰辛历程。
主题该剧以长征为主题,强调红军所经历的困难与挑战。
通过展示人物的经历和变化,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
整部剧以强烈的草根精神,以及红军血性的武装斗争崇高精神,歌颂了长征征途中爱国、革命的激情与理想。
观感整部剧的表现形式比较传统,但同时也较为丰富,包括对话、音乐、舞蹈和交响曲等多种艺术形式。
该剧从多个角度展示了长征中红军所面临的种种艰难险阻,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年的历史背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
心得该剧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创作者精心制作,而且将剧中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既有感性的抒发,也有理性的思考,使得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历史,更可以体会到历史。
改进虽然该剧有着深厚的感召力,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角色的塑造可以更加细致深入;音响效果和舞美效果还需更加完善。
希望不断的改进可以让剧集更加精彩震撼。
结论总的来说,《长征第一渡》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剧。
无论是对于长征史的学习,还是对于勇气与奋斗的精神的崇尚,都有很大的启示。
在品评这样一部优秀的文旅史诗时,我们不妨深思,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奋斗、付出和创新。
启示通过观看《长征第一渡》,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
这部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和长征的艰辛历程。
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当今的社会现实和个人使命。
该剧作为文旅作品,也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这部剧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和对话等,使得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精神,还可以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最后,这部作品对于我们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增加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弘扬正能量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长征第一次渡过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的伟大事件,也是红军胜利进军的转折点。
通过观看这个场景的展示,我深刻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巨大牺牲的精神。
展览以逼真的场景还原了当时红军在大渡河畔的壮观景象,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时的情景。
红军英雄们凭借信仰和奋斗精神,冒着一切风险,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了历史的使命。
看到那些红军前辈们的壮烈事迹,让我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历经艰辛,可是却始终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用生命诠释了人类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的精神。
通过这次观后感,我深深热爱着祖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决心将其作为一种鞭策和激励,不断自我修炼,不断进步,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尽自己的力量。
于都长征第一渡观后感

于都长征第一渡观后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的一次艰苦卓绝的壮举,它代表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定的信仰。
作为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于都长征第一渡是我近日参观的一个地点,它让我深刻认识到长征精神的伟大和无畏。
在到达于都长征第一渡之前,我对长征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和历史纪录片中。
然而,亲身参观于都长征第一渡的经历使我对长征充满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当我踏上红军长征的旅程,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艰难岁月的年代。
我看到了红军斗争的惊心动魄、峥嵘岁月。
于都长征第一渡是红军渡过赣江的地点,一直以来,它承载着无数人民英雄的革命事迹。
站在渡口,远远望去,我看到了蜿蜒的赣江,仿佛那艘被红军当年借用的木筏还驶过眼前。
我想象着那个时候的情景,千里走单骑,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信念是多么的伟大。
长征第一渡让我直接接触到了那些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的足迹。
参观了长征博物馆,我看到了红军战士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一生坚定的革命信仰。
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和追捕,艰难跋涉于大山深处,没有丝毫退缩。
长征第一渡的纪念碑上镌刻着无数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名字,他们的犧牲与付出至今仍然感动着世人。
在长征第一渡的附近,我还看到了当地人民为红军战士修建的纪念广场和纪念堂。
这些场所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广场上,我看到了众多的学生和游客正在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他们对红军烈士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这让我深切体会到长征带给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和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我也了解到长征并不只是红军战士的荣光,还包含着无数普通民众质朴的友好和支持。
他们为红军提供粮食、医疗和避难所,无私的奉献和帮助是红军能够战胜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征第一渡的旧址上,我看到了红军战士与当地居民合影的照片,这种温暖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
参观于都长征第一渡,让我重新认识到长征的艰辛和伟大。
它是一次浴血奋战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重要历史节点。
观看长征第一渡心得

观看长征第一渡心得
《长征第一渡》是一部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作品,通过讲述红军长征中的一次关键战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畏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观看《长征第一渡》这部电视剧后,我深受启发和教育。
首先,我被红军的毅力和勇气所感动。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难,但他们始终坚持战斗到底,不畏艰险,不惧疲劳,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
其次,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我特别喜欢剧中的邓萍,她勇敢果敢、聪明机智,是一个非常令人敬佩的女革命家。
她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的忠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与她相比,其他的红军战士也各有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和才华,他们相互支持、合作,形成了战无不胜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长征第一渡》向观众传递了革命的核心价值观。
剧中的人物通过为革命事业奋斗和牺牲自我的行动,展现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以及追求公正、平等和自由的精神。
这让我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长征第一渡》这部电视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教育片,它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四年级下册语文游长征第一渡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游长征第一渡作文作文一
《游长征第一渡》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长征第一渡吗?前段时间,老师带我们去游玩了这个特别有意义的地方。
一到那里,我就看到了一块大大的石碑,上面刻着“长征第一渡”几个大字。
石碑旁边是一条河,河水清清的,还能看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红军长征的故事。
她说,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漫长又艰难的长征路。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敌人,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勇敢地向前走。
我还看到了一艘大船,那是模仿当年红军过河的船做的。
我闭上眼睛,好像能看到红军战士们在船上,他们的眼神坚定,心里充满了希望。
这次游玩让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红军叔叔们用鲜血换来的。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作文二
《游长征第一渡》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长征第一渡游玩的经历。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们一路欢歌笑语地来到了长征第一渡。
一进去,就看到好多飘扬的红旗,红彤彤的,可好看啦!
在那里,有一座纪念馆。
里面有好多老照片和旧物件,它们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看到了红军穿过的草鞋,破破烂烂的,能想象到他们走了好多好多的路。
我们还去了河边,河水哗哗地流着。
老师说,红军就是从这儿出发,踏上了伟大的征程。
我心里想,他们可真勇敢啊!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一直想着那些红军战士,他们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面对困难,永不放弃!。
观看长征第一渡心得

观看长征第一渡心得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民主和解放中国人民而发动的一次伟大的远征行动,历时两年半,行程约25000公里。
长征的第一道难关是第一次渡河,这一过程对于红军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他们取得胜利的第一步。
在观看长征第一次渡河的纪录片后,我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长征第一次渡河展现了红军的毅力和勇气。
在红军的长征过程中,面临着道路艰险、随时可能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等种种困难,但红军并没有退缩。
相反,他们充满信心和决心,在没有舟桥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选择等待适时的水位和流速,并采取对岸砍伐树木搭建浮桥的方式成功渡过河流。
这种毅力和勇气令人佩服,它体现了红军领导者的坚强意志和对胜利的执着追求。
其次,长征第一次渡河彰显了红军的团结和纪律。
在渡河过程中,红军必须紧密协作,保持一致的步调和动作,以确保整个队伍能够安全渡过河流。
片中可以看到,红军将士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有条不紊地行动。
他们严格遵守军队纪律,不受困难和恶劣环境的干扰,一心一意地完成任务。
这种团结和纪律精神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
再次,长征第一次渡河凸显了红军的智慧和创造力。
面对无桥可用的河流,红军没有放弃,而是利用周围环境资源,进行充分分析和利用,成功地搭建了临时浮桥。
尽管这过程中困难重重,但红军士兵们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智慧,他们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种智慧和创造力不仅体现了红军指战员的能力,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组织和指挥水平。
最后,长征第一次渡河给我留下了对红军战士们的深深敬佩和感慨。
他们不畏艰险,不惧困难,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长征之歌。
他们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战士。
通过观看这一历史片段,我对红军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思想和领导力深感敬佩。
总之,观看长征第一次渡河的纪录片使我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游览长征第一渡的作文

游览长征第一渡的作文说起长征第一渡,哎呀,那可真是一段传奇的历史啊!去年我跟着同学们一起去游览,真的是开了眼界,感触颇深。
你知道吗,长征第一渡就是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渡过金沙江的地方,那可是举足轻重的历史节点。
我们一到那儿,心里就有点小激动,毕竟这可是见证了无数英勇故事的地方。
我记得刚到渡口,江水哗哗作响,波涛汹涌,真是个“水流心不惊”的地方。
阳光洒在水面上,闪闪发亮,就像无数个小星星在跳舞。
周围绿树成荫,山峦叠翠,简直美得不行。
听导游讲,当年红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我们一群学生,虽然个个满脸疑惑,但听着故事,心里都忍不住升起一股敬意。
走在那条小路上,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天,有的人还拍照留念。
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们都是一脸兴奋,时不时发出“哇哦”、“真不错”的感叹。
大家都在讨论,要是自己当年在那儿,是不是也能像红军战士一样,勇敢地渡过这条河?我打趣说:“如果是我,估计就得在岸边发呆了,哈哈!”这话一出,周围都笑了,气氛一下轻松了许多。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个纪念碑,碑上写着长征的故事,虽然字不多,但每个字都透着力量。
我站在碑前,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真的是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想着想着,我突然觉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真得珍惜。
不远处,还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真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他们的笑声回荡在空气中,仿佛也在和历史对话。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没有经历那段艰苦岁月,但也要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
有人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觉得这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游览的我们坐在岸边,吃着带来的小零食,真的是闲适得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各自的感受。
我跟同学们说:“今天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坚持和奋斗。
”大家纷纷点头,赞同我的观点,哈哈,看来我的哲学说得还不错嘛!这时候,有个同学说:“走过长征第一渡,心也跟着渡过了一次。
”大家都笑了,这句真是说得太形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长征第一渡
事件发生在高中时代。
我的家乡在于都,这里是中央红军开始北上长征的地方,这里有中央红军长征地一渡。
我渴望去参观红色古迹已久,渴望走进长征地一渡纪念馆,渴望接触建国英雄,缅怀先辈,感受那厚重的红色文化和感动的红色事迹。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我走进了这里,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馆。
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走在去的路上。
太阳仍然高悬,和煦的阳光洒下,暖暖的照着,周围一片金色。
我心情有点激动,我渴望已久的圣地呀。
一路上,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谈论着江西革命老区的骄人历史和建国先辈的丰功伟绩。
看的出来,不只是我,还有好多同学都有点期待接下来的参观,虽然有的同学以前去参观过了。
据老师说,宁都、长汀和瑞金等几个地方都想争“长征第一渡”的荣誉,后来,经专家考证,于都才是“正宗”。
现在,“长征第一渡”已经上了“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点”名录之中。
并且,中央红军红军“长征第一渡”似乎不只是中国人的丰碑、中国人民的骄傲,来这游览观光采风的不仅仅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常有一些黑皮肤、白皮肤,蓝眼睛、绿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也在纪念碑前留影。
听到此,我们更是急不可耐了,恨不得赶紧走过去。
终于,我们快到纪念馆了,一路走来,远远的看见前方河边有一座高大的船帆似的石碑,却是一座纪念碑,上书“中央红军长征地一渡”几个大字,远远望去,清晰入眼。
在石碑不远处,赫然是一座刷着淡青色漆装修的房子,我激动的想,那就是纪念馆了吧。
继续往前走,看见道路两边种植着许多美丽的花儿和棵棵小树,花儿盛开,迎风怒放,小树挺拔,向阳枝展,似在诉说着当代英豪的不屈事迹和斗争精神,又像在昭示着现代人们的追求阳光、自由上进。
往前走,是一块石碑,上书“长征从于都出发”几个大字,又书“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石碑的另一侧,书写着包泽东的语录:“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几个大字。
石碑上雕刻着众多浮雕相,却是中国工农红军。
再往前走,就到了纪念碑前了,这座高耸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是1996年再建的。
纪念碑高10.18米,寓意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中央和红军机关于1934年10月18日从这里过渡踏上长征征途的;双帆造型的碑身寓意着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双帆之间镌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几个苍劲有力闪闪发光的大字;宽大厚实的底座象征着中央红军出征脚步坚实有力、一往无前;碑座东面刻着曾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在长征途中写就的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这是中央红军当年夜渡于都河的真实写照。
西面刻着叶剑英元帅1962年建军节为缅怀当年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情渐离情”。
诗中引用秦朝燕国高渐离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卿刺杀秦王的历史故事,追忆当年长征夜渡于都河,刘伯坚同志为他送行的壮烈场面和动人情景,抒发了对先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那一株株挺拔常青、锐利直上的翠柏,则是长征精神万古长青的象征。
碑身后面有一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通过此图,我明白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和重重危险。
长征第一渡纪念馆就在眼前。
我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跑进去参观。
此时,我的心再一
次激动起来。
这个弧形纪念馆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两层展厅内的陈列采用文字、图表、照片、沙盘、油画、实物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直观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历史。
里面陈列着许多红军战士出发前遗留下来的东西,有锈迹斑斑的大刀和步枪,有作战时用过的子弹和手榴弹,有用过的破旧的油纸伞,有纪念长征的古老泛黄的书,有于都的将军的介绍和图片,还有当时中央的几位领导的信件和作战图以及行军路线……看见红军战士渡河用的船、床板、桨等,我仿佛看见了当时于都人民架浮桥、布设摆渡的情景。
看着这些红军战士留下的东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静静的感受着这厚重的红色文化和长征精神,静静的缅怀着先辈们的光辉事迹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我感动了,我深深的品尝着这一切。
走出纪念馆,继续往西,走过一段鹅卵石道路,一个由杨成武将军题写的“长征渡口”
大石碑映入眼帘,由此走向于都河便是依红军长征时原样修造的码头和浮桥,让人想起红军长征时的动人情景:1934年10月16日傍晚,中央红军部队分别从这里以及南门、山峰坝等8个渡口过桥迈开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红军过了于都河,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路战斗一路浩然正气歌。
从此,共和国走向辉煌。
参观结束了,这时太阳已经西斜了。
而此时的我,还沉浸在先辈们的事迹之中。
他们带给我的,不只是震撼,不只是历史,那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进步不屈不饶勇往追求的精神,一如那美丽的花儿迎风怒放,一如那挺拔的小树向阳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