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2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2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是中国医学界在相关领域的最高指导性文件,每个版本都是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更新的。
2024年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出台,对于临床麻醉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4年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首先对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其中包括关于麻醉药物的分类、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基本知识,麻醉过程中诱导、维持和恢复的相关技术、监护设备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这对于麻醉师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2024年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还对不同种类和不同疾病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的评估、处理和监测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比如,对于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提出了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态进行个体化的麻醉管理方案。
对于儿童的麻醉管理,指南强调了麻醉师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了解,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监测手段,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另外,对于在特殊疾病和特殊情况下的麻醉管理,2024年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也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比如,对于孕妇的麻醉管理,指南明确了孕妇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出了不同妊娠期的麻醉管理方案,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明确了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不同处理策略,以降低脑卒中患者麻醉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此外,2024年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还对麻醉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
指南提出了麻醉术前准备的重要性,麻醉操作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对麻醉操作团队的组成和分工等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指南还针对不同麻醉方式和不同手术环境的麻醉安全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如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的注意事项,电刀和穿刺操作时的麻醉管理等。
无痛胃镜中肥胖患者的麻醉管理

无痛胃镜中肥胖患者的麻醉管理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痛胃镜检查逐渐成为消化内科患者的常规检查。
然而,肥胖患者在麻醉中的安全性一直是麻醉医生关注的重点。
随着麻醉技术和麻醉设备的不断更新,目前应用于肥胖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已经较为安全,但对于肥胖患者仍然存在较大风险。
肥胖可引起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临床上需要针对肥胖患者进行特殊的麻醉管理。
本文将对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中常见的麻醉风险进行综述,并介绍目前对肥胖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实施麻醉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无痛胃镜;肥胖患者;麻醉管理引言:胃镜检查是消化内科最常用的诊疗手段,而无痛胃镜是一种先进的检查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内镜检查的满意度。
目前无痛胃镜检查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主要有丙泊酚、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等,而由于肥胖患者自身脂肪组织较多,其代谢功能和脂肪分解能力较正常人群明显低下,麻醉管理更加困难。
由于肥胖患者自身体重增加,其对麻醉药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均与正常人群不同。
目前的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使用丙泊酚在麻醉诱导后苏醒时间更长,而芬太尼对肥胖患者苏醒过程的影响尚未可知。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合理的麻醉方法来满足患者需求。
一、病例选择对于肥胖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医师应严格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选择患者时,首先应根据患者的BMI确定麻醉风险评分标准,后再根据临床特征选择手术方式。
由于肥胖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性较差,麻醉医师在术前应进行麻醉诱导药的调整和优化,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给药途径,尽量减少药物剂量。
对于肥胖患者术中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
对于存在严重并发症或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建议在手术前先行有创血压监测,并在术中给予适当的处理。
肥胖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也应谨慎[1]。
二、麻醉技巧与风险评估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麻醉医生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所选的麻醉方法,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合理分配给药剂量,同时要避免因用药过多而造成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
肥胖患者麻醉用药原则

肥胖患者麻醉用药原则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人群日益扩大,麻醉科医师需要关注的是,当肥胖人群需要手术时,如何合理麻醉用药。
肥胖人群麻醉诱导用药应多于普通人群,建议采用理想体重+超重部分*打折系数给药;肥胖人群麻醉维持用药建议优先使用吸入麻醉药,特别是七氟酸、地氟酣等药物;肌松药物的诱导、维持用药建议同样参照理想体重+超重部分x 打折系数给药。
●麻醉诱导用药:对于肥胖人群,麻醉诱导用药的剂量通常需要多于普通人群。
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理想体重加上超重部分乘以一个打折系数来确定用药剂量。
●麻醉维持用药:在肥胖人群中,建议优先使用吸入麻醉药物,如七氟酸和地氟酣等。
这些药物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肌松药物的使用:肌松药物在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的使用也应考虑肥胖人群的体重情况。
同样,可以根据理想体重加上超重部分乘以一个打折系数来确定用药剂量。
一、什么是必须脂肪、非必须脂肪、瘦体重、脂肪率?必须脂肪与非必须脂肪人体有很多非脂肪组织如重要脏器(心、脑、肝、肺、肾、内外分泌腺等),肌肉(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等),骨骼以及结缔组织;人体还有脂肪组织,脂肪组织包括了必须脂肪和非必须脂肪。
必须脂肪起到隔绝和保护重要脏器的作用。
如果没有必须脂肪的衬垫作用,脏器可能很容易在碰撞中形成损伤。
男性必须脂肪组织约占体重的2%~5%,女性必须脂肪的比例约为10%~13%,高于男性。
非必须脂肪是指完全可以不要的脂肪。
实际上,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缺少食物,因此在有了充足的食物后,出于本能,人类仍然不断地进食,来存贮能量,从而产生了过多的非必须脂肪。
非必须脂肪过多就出现了超重、肥胖及与之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问题。
瘦体重与脂肪率瘦体重是指除去非必须脂肪以外的体重,人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比例称为脂肪率。
新生儿的脂肪率约为10%,男性儿童脂肪率约10%,女性儿童约15%。
无论是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人群,成年男性的脂肪率都低于女性。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一、肥胖得定义肥胖就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得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得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就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得衡量指标,即患者得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得平方(BMI=kg/m2)。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得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得特点,BMI 23 kg/m2~24。
9 kg/m2为肥胖前期,≥25kg/m2 为肥胖(表1)、BMI就是一种较为粗略得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相等BMI值得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得分类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就是BMI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得脂肪重量成分。
腰围指腰部周径得长度,就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得最简单、实用得指标。
脂肪在身体内得分布,尤其就是腹部脂肪堆积得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得关联、腰围得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得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得危险度,见表2、CT与MRI可以较精确得测定体脂得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表2 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得体重指数与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得关系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她健康问题。
二、肥胖得流行病学伴随社会经济得发展与膳食结构得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得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
肥胖病人的麻醉管理_文档_(3)

【关键词】肥胖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麻醉;综述第70章过度肥胖病人的麻醉随着经济发展,饮食结构改变,我国的肥胖人数将日益增多。
肥胖人常伴随重要脏器生理功能改变及并存相关疾病,有碍健康,增加麻醉及手术的风险。
肥胖引起的解剖异常也给麻醉管理带来困难。
本章主要讨论肥胖人的生理改变及麻醉应考虑的问题。
第1节肥胖的定义既往对正常的体重标准多沿用Broca指数,即按身高(cm)-100=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但该指数缺乏身高与体重的联系。
近年来公认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表示体重标准更切合实际,现已普遍用于衡量肥胖的标准。
体重指数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kg/m2)=体重(kg)/身高(m)2,例如:一个体重70kg,身高1.7m 成人的BMI是24kg/m2。
标准体重男性的BMI为22kg/m2,女性为20 kg/m2。
BMI≤25kg/m2属正常,BMI26~29 kg/m2为超重(over weight),相当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
BMI≥30 kg/m2而体重尚未超过标准体重100%或45kg者为肥胖(Obesity),BMI>40 kg/m2,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0%以上者,为病态肥胖(morbid obesity)。
大部分病态肥胖病人的动脉CO2分压(PaCO2)仍在正常范围,属单纯肥胖;但有5%~10%病人可出现低通气量及高CO2血症,即所谓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症(obesity-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OHS)或匹克威克综合症(pick-wickian syndrome)。
第2节肥胖对生理的影响一、呼吸系统肥胖病人胸腹部堆积大量脂肪,胸顺应性降低,膈肌升高,功能余气量(FRC)、肺活量(VC)及肺总量(TLC)减少。
FRC减少主要是由于补呼气量(ERV)减少的结果,而余气量(RV)并未改变,这对功能余气量和闭合容量(CC)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一、肥胖的定义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
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
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
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
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
肥胖患者的麻醉管理动态PPT

9270×TBW
9270×TBW
LBW(男)=-------------- LBW(女)= ----------------
6680+216×BMI
8780+244×BMI
CW(kg)=IBW+(TBW-IBW) ×40%
肥胖导致的疾病及伴随疾患
TBW总体重 IBW标准体重 BSA体表面积
用药过量 用药不足 无法反映脂肪量(外周室分布容积)和LBM,即无法与PK和PD直接关联。使用缺乏普遍性。
标准体重±10﹪为正常体重;±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腰围/臀围/腰臀比(WHR):
• 标准腰围计算方法(±5%为正常范围) • 男性:身高(cm)÷2-11;女性:身高(cm)÷2-14(cm) • 标准臀围=身高X0.542(cm)
人种
欧美人正常(腰臀比)
中国人正常(腰臀比)
ERV(补呼气量)下降,FRC下降,肺储备功能下降。 • 肥胖低通气综合症---肥胖致慢性肺泡低通气,低氧血症,高
碳酸血症,日间嗜睡,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等。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目前国际上多数学者认为
OSAHS的定义是:睡眠时口鼻气流停止≥10s,每小时呼吸暂 停加低通气5次以上,即睡眠呼吸紊乱指数>5,或每晚7h呼 吸暂停加呼吸低通气达30次以上者。
腰围
男性≤94cm(0.850.95)
男性≤85cm(0.88)
臀围
女性≤80(0.67~0.80)
女性≤80(0.72)
第二部分
肥胖导致的疾病 及伴随疾患
肥胖是指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体内脂肪细胞体积和数量增加,导致 总体重增加和总体脂占体重百分比增加。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麻醉学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我国麻醉医疗行为,提高麻醉质量与安全,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本指南汇集了我国麻醉学领域的众多专家智慧,旨在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本文将对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进行概括和解读,以期为广大麻醉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麻醉基本原则1.麻醉前评估与计划麻醉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和监测手段。
2.麻醉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麻醉医师经验,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吸入麻醉等。
3.麻醉用药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用药原则包括:依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药物;尽量选择作用时间短、代谢产物无毒性的药物;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4.麻醉监测与管理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呼吸循环支持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三、常见手术麻醉1.开腹手术麻醉: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注意术中肌松药物的应用和术后疼痛管理。
2.腔镜手术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手术需求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种类。
注意保持患者循环稳定和呼吸功能良好。
3.心脏手术麻醉:重点关注患者心血管功能,采用心肺转流技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4.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要求患者血压稳定,降低颅内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5.创伤手术麻醉:快速评估患者病情,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根据患者状况选择麻醉方法。
四、特殊人群麻醉1.孕妇麻醉:遵循产科麻醉原则,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麻醉药物,注意监测胎心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
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
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
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
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
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
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三、肥胖的病理生理学
1. 脂肪分布
腹部肥胖在男性更为常见,髋部、臀部周围的外周脂肪更多见于女性。
如脂肪主要在腹部和腹腔内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
中心型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
目前认为腰臀比男性>1.0、女性>0.8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的一项强的预测指标。
2. 代谢综合征
肥胖患者多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伴
有腹型肥胖、血脂代谢异常、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以及其他特点,MS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新诊断标准(表3)。
控制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将有益于MS的预防。
表3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3. 呼吸系统
(1)功能残气量下降:肥胖能够影响膈肌及胸腹部运动,进而导致功能残气量降低、区域性肺不张和肺内分流增加。
全身麻醉使这些变化更为明显,肥胖患者麻醉后功能残气量减少50%,而非肥胖患者只减少20%。
功能残气量的降低导致肥胖患者耐受呼吸暂停的能力下降。
(2)肺顺应性降低:胸壁和腹部脂肪堆积、肺动脉血容量增多导致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
当肥胖患者仰卧位时,肺顺应性降低及气道阻力增加更为明显。
少数病态肥胖并伴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本无法耐受仰卧位,仰卧位可导致致死性的心肺功能衰竭,称为肥胖仰卧位死亡综合征(obesity supine death syndrome)。
(3)静息代谢率、氧耗及呼吸做功增加:因体重增加,氧耗及二氧化碳生成增多,肥胖患者需增加分钟通气量来维持血中正常的二氧化碳,使得呼吸做功增加。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OSA定义为睡眠期间呼吸暂停时间大于10秒,睡眠期间可有频繁出现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最主要的危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