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点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B 议论C 抒情 D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定语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B 倒叙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 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高中语文学法归类6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listenB 看到lookC 写到writeD 说到 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高中语文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概述2. 古代文学史3.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5. 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概述2. 现代文学史3. 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 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5. 现代文学名著赏析三、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知识点1. 写作的基本要素2. 文章的结构与段落3.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应用4. 描述、抒情、叙事等写作技巧5. 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四、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与风格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3.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表达4. 文言文的词汇与典故解析5. 文言文篇章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汉语知识点1. 现代汉语的特点与演变2. 词汇的选择与搭配3. 语法的基本规则与应用4. 句子成分与句法结构5. 现代汉语的语言变异与语用分析六、阅读理解与鉴赏知识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3. 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 语篇分析与评价5. 学习与欣赏经典作品的技巧和心得七、诗词鉴赏知识点1.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与流派2. 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艺术特点3.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的解读与赏析4. 诗词创作的方法与技巧5. 现代诗词鉴赏与作品欣赏八、修辞与比喻知识点1. 修辞的定义与分类2. 比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 修辞手法与比喻的运用4. 修辞与比喻的实例分析5. 修辞与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九、作家与文学流派知识点1. 中国古代作家及其作品2. 中国现代作家及其作品3. 国外文学作家及其作品4. 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5. 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的评价和影响十、阅读经典名著知识点1.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2. 中国现代经典名著3. 国外经典名著4. 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与主题5. 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与影响总结: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大全,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文言文、现代汉语、阅读理解与鉴赏、诗词鉴赏、修辞与比喻、作家与文学流派以及阅读经典名著等主题。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如下:
1.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还需要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本。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3.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言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5.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信息。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推理等。
6.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选题、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写
作技巧,包括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7.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需要学习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格律和修辞手法等。
8. 文化常识:语文学习中,还需要了解一些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背景等。
以上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词语: 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文体知识: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二、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 主旨大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特色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意、断句、翻译、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诗歌鉴赏: 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语言三、写作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剪裁、语言表达材料作文: 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写作: 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表达议论性文本写作: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严密四、附录常用成语汇总文言文常用词诗歌鉴赏术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除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还需要掌握常见的方言字、外来词、新造词的读音和写法。
词语: 除了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还需要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
病句修改: 除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还需要掌握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义重复等。
修辞手法: 除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还需要了解其他修辞手法,如借代、比拟、双关、反复等。
表达方式: 除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还需要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文体知识: 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还需要了解其他文体的特点,如戏剧、剧本、新闻等。
文言文: 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还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3.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4.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5.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6.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7.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道家:庄子、列子墨豕: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21、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有关我国文学常识中出现的“最”(六)中国古代文学之最最早的诗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时期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诗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南宋。
古代最著名的童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六、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常见的题型: 1、选出选项中运用修辞方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2、运用某种修辞方法模仿例句写句子
仿照下列句式和修辞特点写两个句子。(把理想具体化 如何实现理想) 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 航船乘风破浪,是因为有精确的罗盘, 。 列车风驰电掣,是因为有稳固的铁轨, 。
(B)
四、句子 1、句子:成分 定、状、补, 主干:主语、谓语、宾语 2、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种,可以将句子分为4 种类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复句:类型 并列、递进、选择、转折、 因果、假设、条件 主要是关联词语的运用:配对
4、常见的病句类型 (1)句子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修饰语与 中心语 (3)语序颠倒 (4)前后矛盾 (5)前后不一致
(A)
三、词语、成语 常见的题型: 1、准确辨析词语、成语的含义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辨析和运用多义词、反义词、 成语 3、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4、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也许是年事渐高之故吧,小李在学习上变得格外主动。 B。—向内向的小王也矜持地开了口。 C.刘老师义正词严地批评了迟到的同学。 D.中国足球首次冲出亚洲进军世界杯的消息传来,广漠的 中华大地一片欢腾。
二、汉字、书写 常见的题型: 1、文字和语音联合考查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3、找出题中书写全对或全错的一项 4、端正、整洁地书写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2004年的海啸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死亡人数惊人,许多村庄 瞬间被夷为平地。 B.被干躁的秋风榨尽了水分的小草,退去了绿色。 C.雄鹰展翅博击广阔的篮天。 D.知识是多层次的,越专研你就越能获得知识的精随。
语文易懂知识点总结高中

语文易懂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孝经》、《诗经》。
2.古代文学家:曹植、李白、杜甫、杜牧、苏轼、辛弃疾、王安石、陆游。
3.白话文意识:《红楼梦》、《石头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牡丹亭》、《醒世恒言》。
4.文言连词:邈、乃、乎、汝、佗、故、焉、兮、哉、徂、奚、甥、云、嘉、惟、虽、非、耳、也、岂、尚、何、或、兹、胡、尓、孰、既、纳、唯、且等。
5.文言代词:余、尔、人、吾、彼、其、是、斯、汝等。
二、现代文知识点1.现代文学家:鲁迅、莫言、老舍、巴金、沈从文、曹文轩、余华、王小波。
2.现代白话文:《围城》、《红高粱家族》、《茶馆》、《悲惨世界》、《解密》、《平凡的世界》、《烈火成鲁》、《青铜葵花》、《留得青山在》、《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倾城之恋》、《天若有情》、《山楂树之恋》等。
3.现代文辞别:叙事文、描写文、论说文、议论文、说理文、小说、散文、戏剧等。
三、修辞知识点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设问、夸张、反问、对比、比照、拟人、反复、借代、转义、比兴、衬托、举一反三、连环比喻等。
2.修辞效果:生动、形象、抒情、感染、揭露、鲜明、震撼、烘托、富有诗意等。
四、古代诗词知识点1.古代诗词形式:词、曲、赋、绝句、律诗、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古代诗词家: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轼、辛弃疾、王安石、柳永、姜夔、秦观、纳兰性德、杨万里。
五、现代诗词知识点1.现代诗词形式:自由诗、新体诗、现代诗、词牌、现代词等。
2.现代诗词家:徐志摩、郭沫若、朱自清、张彦、李贺、余光中、汪国真、北岛、顾城、叶嘉莹、舒婷等。
六、文言作文知识点1.文言作文形式:议论文、杂记、应制、奏疏、词赋,每种都有固定的格式特点。
2.文言作文家:欧阳修、苏轼、晏殊、贺知章、郑文宝、周邦彦、刘辰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语三、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象征、联想、想像、烘托、反衬、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借物喻理、状物抒情、、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四、记叙文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议论文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2、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3、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4、论据类型:道理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5、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6、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7、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六、说明文1、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3、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4、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5、说明文语言特征: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6、说明文的结构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七、散文1、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2、散文的特点:A 、形散而神不散B 、意境深邃、感情真挚C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3、散文鉴赏步骤A 、明确散文类型B 、抓住散文线索C 、明确散文思路D 、把握散文特点E 、品位散文语言F 、理解散文主旨八、小说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描写的方法:九、描写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描写3、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4、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5、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6、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1)正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2)侧面描写①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②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1、叙述人称与叙述方式 描写(内容)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白描(初中不要求掌握) 描写(繁简)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描写(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亲切有真实感,第二人称是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便于抒发诚挚真切的感情,第二人称在实际应用中整篇使用较少,而考试中涉及人称变化时相关试题出现较多,第三人称的作用是客观全面。
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作用是文章条理清楚,读者易于接受,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结构曲折,吸引读者,插叙的作用是充实内容,使交代更清楚,结构曲折有致。
2、布局谋篇的技巧(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
(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材料与中心关系处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
如,动词: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是最基本的一点)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4.推动故事发展(伏应、引出下文等)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C 、某个词换成另一个可以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D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语言上的作用(包括修辞及关键词的作用)赏析句子艺术形式上的作用的入手角度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2、语句在文中的作用:A、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B、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C、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D 、评价语句特色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