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容积率的定义及计算
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

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容积率是指城市用地的建筑物所占用的空间与地面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容积率的含义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用来反映建筑物对地面的利用程度。
容积率越高,表示建筑物对地面的利用程度越高,建筑密度越大。
2.容积率的计算公式容积率的计算公式为:容积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占地面积。
建筑物总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所有楼层的建筑面积之和,占地面积是指建筑物在地面上所占用的面积。
3.容积率的计算方法容积率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总体计算法和分层计算法。
总体计算法是指将所有楼层的建筑面积相加,然后除以占地面积;分层计算法是按照建筑物的每层进行计算,然后再将各层的容积率相加。
4.容积率的计算单位容积率是一个无单位的纯数字,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容积率为200%,表示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是占地面积的2倍。
5.容积率的影响因素容积率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政策、建筑设计标准等。
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区域的容积率会比较高,而郊区的容积率会比较低。
6.容积率的作用容积率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城市建设的紧凑程度和高效性。
合理的容积率设计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减少土地占用面积,满足人口密集的城市需求。
7.容积率的限制高容积率并不意味着就是好的设计,过高的容积率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建筑物过于密集,阳光和通风不畅,人口密度过大等。
因此,在制定容积率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平衡利用和人居环境的关系。
8.容积率的调整容积率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当城市用地需求增加时,可以适度提高容积率,以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和容纳更多人口;相反,当城市用地供应充足时,可以适度降低容积率,以保持城市的宜居性。
总之,容积率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规则包括计算公式、计算方法、计算单位等。
容积率相关公式

容积率相关公式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用来衡量建筑物在地面上的占据程度。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容积率被广泛应用于确定建筑物的高度、规模和使用功能。
下面将介绍与容积率相关的公式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容积率的计算公式容积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容积率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除以占地面积即可得到。
二、容积率的意义1. 衡量空间利用效率:容积率可以反映建筑物在给定土地上的空间利用效率。
当容积率较高时,意味着建筑物占据的空间较大,空间利用效率较高;反之,容积率较低则表示空间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合理控制容积率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2. 影响建筑物高度和规模:容积率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
一般情况下,容积率越高,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就越大。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建筑物时,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容积率限制来确定合理的建筑高度和规模,以确保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 调控城市发展:容积率也被用作城市发展的调控指标之一。
通过设定不同区域的容积率限制,可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密度。
例如,在商业中心区域,可以设置较高的容积率以吸引更多商业活动和人流;而在居住区域,可以设置较低的容积率以保护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
三、容积率的实际应用1. 城市规划:容积率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容积率,可以实现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容积率也可以用于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以满足城市不同领域的需求。
2. 建筑设计:容积率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容积率限制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筑物的布局、高度和体量,以实现功能需求和美学要求的统一。
同时,合理控制容积率还可以确保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对周边社区造成过大的影响。
3.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容积率被用来确定不同地块的开发潜力和用途。
容积率怎么计算?有什么规定?

容积率怎么计算?有什么规定?1.容积率概念容积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陆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净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中扣除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的比值。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陆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
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应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建筑物除外。
值得注意的是,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2.容积率计算建筑面积一般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的规定计算;存在以下特殊情况。
(1)建筑底层架空作为通道、公共停车、布置绿化小品、居民休闲、配套设施等公共用途的,架空层层高宜在2.8 米至3.6米之间,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2)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结构(设备管道)转换层,底层车库、杂物间等。
当层高在2.2米及以上的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若层高不足2.2米的按1/2面积计入容积率。
(3)建筑物的阳台,不论是凹阳台、挑阳台、不封闭阳台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当进深超过1.8米的各类阳台,封闭阳台均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
(4)半地下室凡顶板标高超出室外地坪标高1.0米以上的建筑部分应计入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不足1.0米的,不计入容积率。
(5)如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时,以周边最近的城市道路标高为准加上0.2米作为室外地坪,之后再按上述规定核准。
(6)根据有关规定:容积率计算式中建筑总面积不包括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屋顶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的10%的也不计算。
但在工业上,根据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容积率=(厂区建筑面积+构筑物面积)/厂区占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各个地区或城市有各自相关规定)。
容积率最简单三个公式

容积率最简单三个公式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对于建筑行业和房地产领域来说,容积率可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下面我就来给您讲讲容积率最简单的三个公式。
咱先来说说第一个公式:容积率 = 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比如说,有一块地,面积是 10000 平方米,在这块地上盖了一栋楼,总的建筑面积是 20000 平方米,那这块地的容积率就是 20000÷10000 = 2 。
再来看第二个公式:总建筑面积 = 容积率×总用地面积。
假设一块地的容积率规定是 1.5,用地面积是 8000 平方米,那总建筑面积就是1.5×8000 = 12000 平方米。
第三个公式是:总用地面积 = 总建筑面积÷容积率。
比如说,已知一个项目的总建筑面积是 30000 平方米,容积率是 2.5,那总用地面积就是 30000÷2.5 = 12000 平方米。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新开发的小区看房,那个销售一直在强调他们小区的容积率低,住着会很舒服。
我就问他具体是多少,他说容积率是 1.8 。
我心里就琢磨,按照这个容积率,小区的建筑密度应该不会太大,绿化和公共空间应该会比较充足。
果然,进去转了一圈,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比较宽,阳光能充分照进来,小区里还有挺大的花园和休闲区域。
这容积率啊,其实就像一个衡量小区舒适度和空间利用效率的尺子。
容积率低,说明小区里房子盖得少,居住环境相对宽松,绿化和公共设施也能有更多的空间;容积率高呢,房子就盖得多且密集,可能居住起来会感觉比较拥挤。
在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中,合理控制容积率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容积率过高,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如果容积率过低,又可能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所以,这三个简单的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作用可大着呢!不管是买房的人,还是搞开发的,都得把这容积率的事儿整明白。
要不然,买了房住得不舒服,或者开发的项目不符合市场需求,那可就麻烦啦!总之,了解容积率的这三个公式,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建筑和房地产相关的问题时,心里更有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法律规定土地容积率(3篇)

第1篇一、引言土地容积率,即建筑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它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土地容积率是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法律规定土地容积率的相关内容,包括概念、法律法规、计算方法、应用范围等。
二、土地容积率的定义及意义1. 定义土地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容积率 = 总建筑面积 / 建筑用地面积2. 意义(1)反映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容积率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通过提高土地容积率,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建设更多的建筑物,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调控房地产市场:土地容积率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容积率,可以控制新建建筑物的规模和密度,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
(3)优化城市布局:土地容积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合理设置土地容积率,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品质。
三、我国土地容积率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应当按照规划用途、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要求进行开发利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镇规划区内,应当根据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土地容积率的分类和标准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不同类型用地的容积率要求。
4. 各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容积率管理规定,如《上海市土地管理条例》、《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等。
四、土地容积率的计算方法1. 基本公式容积率 = 总建筑面积 / 建筑用地面积2. 计算方法(1)按建筑面积计算:将建筑物地上、地下部分的总建筑面积相加,除以建筑用地面积。
容积率面积

容积率面积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体积与所占用地面积之比,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容积率的设定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建筑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容积率的定义与计算、容积率的影响因素、容积率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容积率的定义与计算是理解容积率的基础。
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体积与所占用地面积之比,通常用数字表示,如 1.0、2.5、5.0等。
容积率的计算公式为:容积率 = 建筑物总体积 /所占用地面积。
例如,如果一栋建筑物总体积为100,000立方米,所占用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则容积率为10.0。
其次,容积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标准、土地利用政策、建筑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等。
城市规划标准是制定容积率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同城市的规划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土地利用政策也会对容积率的设定产生影响,政府可能通过限制容积率来控制城市发展强度。
建筑设计理念也会对容积率产生影响,例如追求环保节能的设计可能会降低容积率。
市场需求是决定容积率的一大因素,如果市场对高容积率的建筑需求大,容积率可能会相应提高。
容积率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的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设置容积率,可以使地面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用地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
其次,容积率的设定可以控制城市建设的强度和密度。
高容积率通常意味着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会相应增加,而低容积率则相对较低。
根据城市规划需求和空间限制,可以适度调整容积率来控制城市的建设密度。
此外,容积率还可影响建筑物的形态和风貌。
不同容积率的建筑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外形、结构和风格,从而丰富城市的建筑景观。
由此可见,容积率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对城市发展和建筑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容积率设置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控制城市建设密度、影响建筑形态和丰富城市景观。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规划要求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设定容积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容积率名词解释

容积率名词解释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简称FAR)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概念,用于衡量建筑物在用地上所占的比例,即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是评价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来决定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与用地的占地面积、公共用地等方面的规划。
容积率计算公式为: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容积率的数值越大,代表建筑物在相同用地面积上建造的高度和体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例如,容积率为1代表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相等,容积率为2代表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是用地面积的两倍。
容积率的设置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较高的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开发成本,促进城市的密度和高度发展,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创造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然而,过高的容积率也可能导致城市过度拥挤、交通拥堵,降低居住质量和生态环境。
因此,适度设置容积率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在规划过程中,容积率的设置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高密度建筑可能引起阴影和视觉屏障,影响周边建筑的采光和景观。
其次,需考虑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高容积率会增加人口密度、交通需求,而城市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导致交通拥堵和服务不足。
此外,还需要考虑对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公共空间、绿地、自然资源等。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城市和区域根据其独特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可以制定不同的容积率标准。
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容积率标准往往不同。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如建筑限高线、多层建筑限制等。
总之,容积率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指标,用于衡量建筑物在用地上所占的比例。
适度设置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也需要考虑环境、交通、生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不同城市和区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容积率标准。
容积率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容积率,是指建筑物的总体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建筑密度和空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容积率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建筑设计等多个法律法规中。
本文将从容积率的定义、法律规定、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容积率的定义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体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具体计算公式为:容积率 = 建筑物总体积 / 用地面积其中,建筑物总体积包括建筑物本身、附属设施、地下空间等;用地面积是指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三、容积率的法律规定1. 《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对容积率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2)第二十条:城市、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城市、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建设标准、建设时序、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内容。
城市、镇总体规划应当明确城市、镇的容积率。
(3)第二十三条: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内容。
2. 《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其中对容积率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四条: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取得。
(2)第五条:土地使用者应当合理利用土地,不得闲置、浪费土地。
(3)第二十条: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土地用途和规划要求,合理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法规,其中对容积率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三条:建筑设计应当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确保建筑物在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
(2)第四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积率的定义及计算容积率的定义及计算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简介容积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
计算公式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各个地区或城市有各自相关规定)。
容积率越高,居民的舒适度越低,反之则舒适度越高。
绿地率也是如此。
绿地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
容积率和绿地率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
相关规定容积率一般是由政府规定的。
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下编制的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而言,容积率分为独立别墅为0.2~0.5,联排别墅为0.4~0.7,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0.8~1.2,11层小高层住宅为1.5~2.0,18层高层住宅为1.8~2.5,19层以上住宅为2.4~4.5,住宅小区容积率小于1.0的,为非普通住宅。
并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所差别。
建筑特点(一)容积率表达的是具体"宗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允许的建筑容量。
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地球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
容积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积率的情况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体利用强度,宗地间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积率(R)、建筑密度(C)与层数(H)之间有一定关系。
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当宗地内各房屋的层数相同,且对单个房屋来说各层建筑面积相等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R=C·H,此种情况下,建筑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例关系。
(三)容积率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地价水平。
人们购买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为了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房屋。
房屋的单方开发成本=房屋单方造价+楼面地价+税+费楼面地价=宗地总价/宗地内允许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因此,楼面地价比单位地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地价的高低。
(四)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
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筑容量的增大,会带来建筑环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适度。
为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城市规划中的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
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一、容积率系指一定地块内,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与总建设用地面积的商。
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为建设用地内各栋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之和;地下有经营性面积的,其经营面积不纳入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
一般情况下,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遇有特殊情况,按照本规则下列规定执行。
二、当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9米(2.7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住宅建筑层高大于7.6米(2.7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三、当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5.5米(3.3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办公建筑层高大于8.8米(3.3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四、当普通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6.1米(3.9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普通商业建筑层高大于10米(3.9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五、计算含阳台建筑的容积率指标时,阳台部分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照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六、地下空间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1.5米以上时,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地下空间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足1.5米的,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如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时,以周边最近的城市道路标高为准加上0.2米作为室外地坪,之后再按上述规定核准。
七、住宅、办公、普通商业建筑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公共部分及屋顶,独立式住宅建筑和特殊用途的大型商业用房,工业建筑、体育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类建筑暂不按本规则计算容积率,其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
八、设计单位应在总平面图上分别注明建筑面积和建筑面积计算值。
九、本规则规定的数值均含本数。
十、对本规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其它情况,我委将及时予以补充和修正。
十一、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对地价的影响影响地价的因素很多,虽然各因素影响地价的途径各不相同,但其作用机制可抽象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土地收益来影响地价,二是通过影响土地供求关系影响地价。
收益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经济剩余量,市场供求关系使地价相对经济剩余量产生波动,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经济剩余量的分配,使地价的变化趋于复杂化。
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规律,同时受收益机制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总体说来,区位条件愈优越,地价水平愈高,供求矛盾愈突出,土地规划控制愈严格,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程度愈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一遵循"报酬递增递减规律"。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纯收益会随着土地投资的增加而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特点。
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对地价影响的报酬递增递减规律表现在:在建筑密度一定时,容积率的增加,主要引起房屋层数的增多,随房屋层数的增多,开始时由于基础工程费及地基处理费的分摊,单方造价降低;当层数达到一定值时,就需要加固基础、增加电梯、加强抗震等,单方造价由下降转为上升,而单方售价则由于建筑容量的增大造成的建筑环境质量下降而呈递减趋势。
当单方售价等于单方造价时,土地收益达到最大,土地价格也达到最高,此时的容积率为最经济容积率。
若继续增大容积率会因单方售价低于单方造价而使土地投资收益开始下降,地价也随之开始下降。
如(图一),MC为单方造价,MR为单方售价,某一容积率L时的地价是该容积率下的总收益(DCGF面积)减掉投资者资本、劳力的正常利润,剩余部分即为地价。
当容积率等于M时,单方造价等于单方售价,土地开发的边际收益为0,总收益(DCNF面积)达到最大,地价达到最高,M为最佳容积率。
超过这个容积率,地价开始向反方向变化,随容积率提高而下降。
影响二容积率对地价的作用程度与城市规模成正相关关系。
首先,城市规模大,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地价总体水平高,楼面地价占房屋单方开发成本比例高,通过降低楼面地价来降低房屋单方开发成本效果明显,而小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地价总体水平低,房屋开发单方成本主要受房屋单方造价影响,通过降低楼面地价降低房屋开发单方成本效果不明显,而且房屋层数达到一定数值后若继续增加层数会增加单方工程造价;另外,大城市有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资料,土地开发受规划控制比较严,而小城市规划控制一般不严格,容积率的确定往往具有随意性,许多地方没有容积率这个指标限制,或有,但控制不严,而且有的地方政府为树城市形象,往往鼓励建筑物向空中发展,愈高愈好,容积率在这些小城镇缺乏实际操作意义。
所以,城市规模愈大,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愈明显,地价随容积率的变化幅度愈大。
影响三容积率对同一城市不同区位地价的作用程度不同。
城市中心区位条件优越,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需求量、土地稀缺程度、规划控制程度均高于其它区域,特别是城市边缘区,投资者的激烈竞争使地价随容积率变化的幅度保持或接近土地收益机制作用下的地价随容积率的变化规律;而在其他地区则随着土地利用收益、土地需求量及其稀缺程度降低,容积率对地价的作用程度随之下降。
因此,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程度在同一城市表现为从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弱。
影响四容积率对不同类型用地地价的作用程度不同。
商业用地对区位条件反应最敏感,只能布局在少量区位条件优越的沿路区域,土地稀缺程度、供求矛盾比住宅、工业用地突出,容易形成卖方市场,众多用地者的竞争促使容积率增加产生的经济剩余主要以地价形式表现出来,归土地所有者所有;住宅用地对区位条件反应的敏感程度比商业用途弱,但比工业用地强;工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不但受区位条件影响最不敏感,而且受工艺流程的制约,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容积率的限制。
因此,在同一城市中,容积率对不同类型地价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商业、住宅、工业用地。
对生活的影响人口密度高容积率的住宅项目意味着小区内房子建得多,而高密度的住宅必定会带来高密度的居住人口,最终导致小区中业主的生活舒适度下降。
另外,高密度的居住人口还会对小区内的健身场所、儿童活动区域、娱乐中心以及楼宇内的电梯、消防通道形成比较大的压力。
频繁的的使用会加剧这些设施的老化,所以在购买高密度小区时应该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
内部规划问题由于高容积率住宅对土地使用率的过分追求,小区内的楼层会比较高、绿地的比例也会相应的减少,从而影响居住区内的生活环境与品质。
另外,楼间距过近、小区内道路狭窄、停车位置不足也是高容积率小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摆在开发商案头的重要工作,也是使购房者提高对小区的认可度的重要方面。
安防问题由于居住密度大,所以出入的人会较多,外来人员混入其中的难度也会相应地降低很多。
这就对高容积率住宅的安防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高容积率的住宅安防系统一定要跟上(当然这不是说低容积率的小区安防就不重要),不仅要加大监控设备的密度,而且也需要更多的巡逻人员来保证住户的安全。
整顿违规现象开展自查自纠依法处理了一批违法违规问题。
从2009年5月起,各地开始组织自查自纠,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领取规划许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梳理清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依法处理。
截至2009年12月31日,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共自查房地产项目73139个(用地面积447557公顷),其中存在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项目8235个,占自查项目总数的11.26%;发现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项目1988个(用地面积5474公顷),占自查项目总数的2.72%,占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项目数的24.14%;通过自查自纠共补交土地出让金等124.06亿元,罚款6.51亿元,撤销规划许可5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