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空气》
大班探索有趣的空气的科学教案

大班探索有趣的空气的科学教案空气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大班探索有趣的空气的科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大班探索有趣的空气的科学教案1一、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
(空气)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1、介绍材料自由找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
(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
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了解空气的压力和空气的重量3.掌握简单的测量空气压力和空气重量的方法4.发现和理解一些与空气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橡皮球、气球、吸管、水、秤、塑料袋、易拉罐等2.黑板、彩色笔、粘纸等3.相关的幼儿启蒙读物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用过气球、吸管等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它们都可以装空气。
老师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好玩的空气》。
知识讲解空气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空气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它包含许多气体,其中最多的是氮气和氧气。
我们无形中呼吸的空气是被包围在地球表面周围的一层气体。
空气具有颜色透明、无味、无形、可被压缩、可被挤压等特点。
空气的压力将一个气球挤压一下,它就会变小,这说明气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
这就是空气的压力。
我们可以通过吸管调整压力的大小,感受到压力的存在。
空气的重量我们都知道,一块石头是很重的,但是空气也是有重量的。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被放在秤上,它也会有一定的重量。
实践操作实验1:橡皮球的浮力老师向学生展示了橡皮球,在水中放置橡皮球,橡皮球会不断漂浮。
接着老师用吸管向橡皮球里抽取空气,橡皮球会逐渐沉到水底。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到空气有浮力。
实验2:气球的压力老师让孩子们把气球吹得很大,然后用手轻轻地压一下,看看气球会变得比较小。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发现空气也是可以被压缩的。
实验3:易拉罐的压力老师用一个易拉罐和一张粘纸,让学生们互相竞猜罐子里的气体分子数目多还是少。
然后老师打开易拉罐,把空气倒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压力的存在。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们理解空气要有压力,才能让易拉罐的气压与外界气压达成平衡。
总结梳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空气是什么,并且了解了空气的压力和空气的重量。
同学们能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和空气有关,并且也能够应用一些方法,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好玩的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感知空气的性质,探索空气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了解空气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性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无色的,并且了解空气的性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漏斗、蜡烛、火柴、糖块、小纸船等。
学具:每组一份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漏斗、蜡烛、火柴、糖块、小纸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气球里装的是什么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漏斗将糖块从塑料瓶中倒出,让幼儿观察糖块的运动,引导幼儿发现糖块在空气中飘动。
(2)教师讲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空气泵将塑料瓶充满空气,观察瓶子变瘪,感受空气的存在。
(2)让幼儿将小纸船放在水面上,用火柴点燃蜡烛,放在纸船旁边,观察纸船的运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六、板书设计主题:好玩的空气1.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 空气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3. 空气的性质:无形的、无味的、充满整个空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空气的力量(1)用空气泵吹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
(2)用塑料瓶装满空气,观察瓶子变瘪。
2. 答案:(1)气球会因为空气的压力变大而膨胀。
(2)塑料瓶会因为空气的压力变小而变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但它的重要性常常被我们忽视。
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主要包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
在大班科学教育中,通过引入有趣的活动和实验,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空气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趣的空气实验和活动,帮助大班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属性和作用。
一、实验一:吸水助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空气对于流体的压强作用。
材料:1. 一根吸管2. 一杯水3. 水果步骤:1. 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入杯中,使水果汁液充满杯底。
2. 将吸管浸入杯中的水果汁液中。
3. 迅速将吸管的一端抬起来并放入自己的口中。
4. 轻轻吮吸一下吸管的另一端。
观察结果:当吸管吮吸水果汁液时,水果汁液会随之被吸出杯子。
原理解释:通过快速吸吮吸管的一端,我们增加了吸管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导致吸管内部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域。
而杯子内的大气压力则将水果汁液推入吸管,最终被吸出杯子。
二、实验二:漂浮的气球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浮力作用以及空气的压强。
材料:1. 气球2. 长丝线或细线3. 小型塑料杯4. 小石头或沙子步骤:1. 将丝线或细线绑在气球上,使其可以悬挂在空中。
2. 将气球悬挂在教室顶部的某个地方。
3. 在塑料杯里加入适量的小石子或沙子。
4. 将杯子倒扣在气球下方。
观察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气球受到杯子的压力,但仍然能够漂浮在空中。
原理解释:气球内充满了气体(通常是氦气),而气球外的空气也在不断施加压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气球内外的压力相等,使得气球获得了向上的浮力,从而漂浮在空中。
三、活动一:追风游戏目标: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空气的流动性和气流的作用。
材料:1. 扇子或纸条2. 室内或室外空间步骤:1. 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风”的有力者和一个“被追的”成员组成。
2. 有力者使用扇子或纸条制造出强风,追逐并试图“吹倒”被追的成员。
3. 被追的成员尽可能躲闪或抵抗风的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探索自然奥秘:空气》。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
2. 掌握空气的性质,如空气的流动、浮力等。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空气流动和浮力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风车、过滤纸、塑料瓶、小船等。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风车、过滤纸、塑料瓶、小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气球,邀请学生猜测气球里装的是什么。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气球里装的是空气。
2. 例题讲解(1)空气的存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
(2)空气的性质: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空气的性质,如空气的流动、浮力等。
(3)空气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空气的用途,如呼吸、飞行、燃烧等。
(4)保护空气质量: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3.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空气2. 内容:(1)空气的存在:无色、无味、无形(2)空气的性质:流动、浮力(3)空气的用途:呼吸、飞行、燃烧(4)保护空气质量: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空气的用途。
(2)如何保护空气质量?2. 答案:(1)空气的用途:呼吸、飞行、燃烧等。
(2)保护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源,如减少燃煤、燃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讲解空气污染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刻。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2)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种植树木、减少一次性用品等,提高环保意识。
《好玩的空气》大班科学教案-2024鲜版

10
03
好玩的空气实验
2024/3/27
11
气球膨胀实验
• 实验材料:气球、小苏打、白醋、漏斗、瓶子
2024/3/27
12
气球膨胀实验
实验步骤
2. 将气球套在瓶口上。
2024/3/27
1. 将小苏打通过漏斗倒入 瓶子中。
13
气球膨胀实验
3. 将白醋倒入气球中。
01
4. 抬起气球,使白醋流入
21
纸巾不湿挑战活动
材料准备
纸巾、玻璃杯、水盆等。
活动过程
将纸巾塞入玻璃杯中,然后将玻璃杯倒扣入水中。让幼儿猜测纸巾是否会湿, 并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以及纸巾不湿的原因。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预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024/3/27
22
05
环保意识培养与实践活动
2024/3/27
2024/3/27
6
02
空气基本性质探究
2024/3/27
7
空气组成与特点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混合物,主 01 要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组成。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动植物呼吸和燃烧 02 的必要条件;氮气约占78%,是植物生长所需氮
肥的来源之一。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少,但对地球的气候和 03 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26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024/3/27
27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空气的基本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具有质量 。
空气的流动
通过感知风、呼吸等现象,理解空气流动 的原理。
2024/3/27
有趣的空气幼儿园教案

一、教案名称:有趣的空气幼儿园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珍惜空气资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流动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水、盐等。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幼儿认识空气,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吗?空气有什么特点?”2. 实验一:吹气球a.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吹气球,并提问:“我们是怎么让气球鼓起来的呢?”b. 幼儿动手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3. 实验二:塑料袋抓空气a.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用塑料袋抓空气,并提问:“你们觉得塑料袋里的空气会跑出来吗?”b. 幼儿动手尝试,观察塑料袋里的空气是否会跑出来。
4. 实验三:玻璃杯倒水a.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用玻璃杯倒水,并提问:“如果玻璃杯里装满了水,里面还有空气吗?”b. 幼儿动手尝试,观察玻璃杯里的空气。
5. 实验四:吸管喝水a.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用吸管喝水,并提问:“你们知道吸管是怎么吸水的吗?”b. 幼儿动手尝试,观察吸管吸水的过程。
6. 实验五:盐飞舞a.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在空气中撒盐,并提问:“你们觉得盐会飞舞吗?”b. 幼儿动手尝试,观察盐在空气中的飞舞情况。
八、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关于空气的观察活动,例如:观察家里的空气是否清新,或者户外空气质量等。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上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空气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空气的变化,例如:在山间、海边等地进行空气观察。
六、教案名称:有趣的空气幼儿园教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八、教学目标:1. 加深幼儿对空气的认识,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课的学习,孩子们将会:•了解空气的重要性;•能够区分空气和其他物质的不同;•学会利用科学工具观察和探究空气的性质。
2. 教学准备•玻璃瓶•蜡烛•面包片•一些泡沫•纸巾•音乐3. 授课过程3.1 烛火的魔力首先,老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烛火为什么能够燃烧呢?”引导学生思考烛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接着,让学生围绕烛火前来一起进行探究。
1.老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们观察火焰燃烧的过程。
提醒孩子们注意蜡烛旁边的空气,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2.老师再让学生们拿起纸巾,将其靠近蜡烛前方的空气,观察火焰变化。
3.然后,让学生们呼吸在一张准备好的面包片上,观察面包片的变化。
通过以上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们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对于维持烛火的燃烧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们得出:火焰需要有空气才能够燃烧,也就是说,空气对烛火的燃烧非常重要。
3.2 观察空气的性质在探究了空气对于烛火燃烧的重要性之后,接着引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空气本身的性质。
1.老师拿起一个玻璃瓶,将其颠倒过来。
让学生们观察瓶内是否有空气。
2.接着,老师让学生们用一些泡沫堵住瓶口,并将瓶子翻转过来,再观察泡沫的变化。
3.让学生们通过感官去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让学生们轮流上来吹气,在观察瓶子内气体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观察,孩子们可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可以占据并产生压力。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本身的性质。
3.3 空气的运动最后,在科学课的最后,带领孩子们了解空气也是会运动的。
1.引导孩子们观察场景:有一片气球,放在桌子上。
在气球上吹气,看看气球是否会运动。
2.让学生们吹气,看看气球的运动过程中气球部分是否有流动。
3.最后,老师让学生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跳跃和挥动,观察周围空气的运动。
通过以上探究,让孩子们了解空气不仅是一种物质,还具有运动的特性。
4. 回顾通过本次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认识到空气作为一种物质,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