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知识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构成:从具有广泛用途的造型活动中,抽出其中纯粹的造型要素加以研究,构成训练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新的逻辑思维的训练。

它强调系统性,要求整体把握,并力求以科学的精神从事基础训练,训练对形态、色彩、肌理、构造、空间等等的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平面构成——在二维空间中,从视觉审美和视觉心理的角度寻求组成平面的各种可能性和可行性。

单纯化、抽象化——以最简单、最单纯的视觉元素为原形,抽开具像因素的局限。

高度概括的形式美——以点、线、面为基本要素,研究平面图形及其整体构成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建立起理性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

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一、1.点点的性质:点是一切造型的最基本的要素。

它是一切形状的起源,在几何学上,点只有位置,没有面积和体积。

但准确的讲,点的概念是相对的。

假如没有面积,那么“点”就无法被我们感知到,因此,我们一般描述中的点实际上是非常小的面积。

“点”是活泼、跳跃的形状,它给人的印象是“圆”形的。

实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点的形态“点”的举例:A.枯藤老树昏鸦;B.孤帆远影碧空尽;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夏夜繁星,秋天果园里成熟的果子;大家继续举例……总结:无论事物的任何形态,只要相对微小,就有点的视觉效果。

3.点的心理特征A.单点:视觉吸引力(空旷的原野上一只吃草的黄牛——独特、突出、对比)B. 两点:视觉上的诱导性、在两点间形成(无形的线的感觉、引起视觉移动)C.多点:“面”的感觉。

点的有规律排列形成线(一行白鹭上青天)无序排列形成密集、疏散、杂乱不同趋势。

动感和光感二、线1.线的性质:点的移动形成线;在几何学中,线只具备位置和长度,不具备密度和厚度(相对概念)线是点的运动轨迹,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方向性包括:直线方向和曲线方向(切线方向和法线方向)2.线的形态举例:直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微风细雨斜曲线:山峦起伏大家举例子:3.线的种类A.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B.曲线:几何曲线(圆、椭圆、抛物线)自由曲线(人体曲线、动物形体),C形曲线:简要、华丽、柔美,S形曲线:缓和、高扬,螺旋形:壮丽、不明确、浑然.4.线的心理特征A.几何线:一定的机械性,具有理性直线:1.水平线:静止、安定、平和2.垂直线:严肃、庄重、强直、高尚3.斜线:飞跃、前进、渐变曲线:秩序、运动、柔和、对称B.自由线: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三、面A.面的性质线的连续运动形成面,面在二维空间中被限制成为各种各样的“形”,在几何学中,面具有长、宽二维,没有厚度。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一、平面构成(1)什么是平面构成构成的根本含义是指将多个相同和不同形态的单元形态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

平面构成则是指将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平面构成的内容平面构成是一种区别于绘画和图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设计,它将点、线、面这些基本造型元素遵循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从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图形。

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元素形态、行是法则、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3)平面构成基本元素①元素——点1.什么是点:在自然界中,点是一种细小的痕迹或物体,例如沙子,蚂蚁等。

在文学作品中,点是一个符号,例如逗号、句号、省略号等。

在几何学上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

在设计领域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

2.点的表情:点的表情就是人们看到点的形态时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

点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它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位置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的大小:在同一环境中,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

相反,相对面积越大,点的感觉越弱。

●点的形状: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状的,只要这个形态达到足够小,都可以认为它是点。

●点的数量:不同数量的点,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I.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它必然成为唯一的视觉中心。

.II.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点的时候。

由于张力使两个点感觉彼此吸引,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连线,形成线的感觉。

III.当画面中有三个点的时候,两两相吸引,在视觉上形成三角形的状态。

I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的时候,画面显得很自由,很活跃。

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规律排列的时候,画面显得很均匀稳定,进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位置:点在画面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位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会产生稳定的感觉。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与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得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得“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就是著名得“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得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得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得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得新体系。

“构成”就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得一门重要课程、2、构成得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得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得造型设计基础训练、3、平面构成得目得、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得培养创造力与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与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与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其她艺术造型得本质与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得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就是有目得得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得制约、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与工艺得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得积累,也有对新形态得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得原则、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得材料与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与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得纸张,如果就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得纸张来达到效果、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得思考平面构成就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得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得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得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富于理性得,逻辑性很强得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得弊病,又便于在众多得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平面构成知识

平面构成知识

无目的构成
目的构成

构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设计师具有创意 及组织能力和造型基础,一般均排出对具象事 物的描绘,只表现纯粹、非具象的形态。构成 法则可使用分割、位移、重叠、重复、错觉、 反置等手法。
• 设计可以说是有目的的构成之一。其构成要素 必然也具有某种意义,通常这些意义对其构成 整体不具有支配作用。简言之,构成不具有任 何装饰效果,写实描绘或模仿意识,是现代化 的造型概念之一。
• 自然造型是存在于宇宙的物体形貌。
• 人为造型分为由点、线、面、立体等几何学形 状所构成的抽象形态,又称几何或纯粹形态。 形态的组合变化,可以通过位置移动、角度变 换、形体大小三种基本方式来操作。

巴西议会大厦
—奥斯卡.尼迈耶

构成,指以形态和材料等为要素,组织出 具有视觉性、力学、美感或精神力学的形象。 • 大体上,构成要素必须排除具象事物的描 绘或具有象征意义之图像,只表现纯粹形态或 抽象形态。而构成所表现的动作不只是单纯的 机械化动作,必须含有可知性的主观意识的动 作。纯粹表达感觉效果的构成,称为无目的构 成;具有实用目的的构成,称为目的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试分析上面三幅画可分 别概括为哪些基本图形构 成: 、 、 。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 点、线、面构成是按照一定的构 成原理,将点、线、面等要素在平面 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 感的画面。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小的构成单位。
点形态可以是自然具象的无限 缩小.
(一)点的概念
2)等量分割
----被分割面面 积相同、形状不 同 特点:富于变化, 量上给人以均衡 感及稳定感。
1.2 比例分割
分割线的间距采用 依次增大或减小的 级数分割; 特点:形状、面积 均按规则变化,是 动感和统一感的组合。

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平面构成介绍当然是哪一部分基础知识,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平面构成是一门介绍二维空间的构成法则,它从点、线、面、基础要素开始,讲解在二维空间的设计构成中的法则与应用。

要素开始,讲解在二维空间的设计构成中的法则与应用。

2,平面构成只作为设计基础,主要教授学者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

平面构成只作为设计基础,主要教授学者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人类思维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它对外界信息加工创作的过程,思维集中了对以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捕捉。

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提供创新基础,而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将事物不断发展向前。

力可以将事物不断发展向前。

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点、线、面位构成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成的规律与基本法则。

法则。

平面构成的定义:在二维的平面内创造理想的形态,或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分解,排列,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造型的基础训练。

解,排列,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造型的基础训练。

包括自然创造和人为创造。

构成的含义----------形成,造成-----包括自然创造和人为创造。

从设计领域理解: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和组合。

从设计领域理解: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和组合。

从造形角度理解,美的关系的形成,被称作构成艺术。

从造形角度理解,美的关系的形成,被称作构成艺术。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构思方法。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构思方法。

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形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够然性的必然成分。

成分。

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1,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有正确、客观的观察方法,突破一点的观察方式,建立宏观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建立宏观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2,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1)学习以往的优秀作品,积累有益的设计手法。

(2)像大自然学习,突破现有的设计主题,发展新的设计闪光点(3)借用其他学科先进研究方法,开辟新的思维领域。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同时还包括了色彩、形状、质地等艺术元素。

这些基本要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构成各种各样的平面构成形式。

3.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平面的排列、平面的重复、平面的组合、平面的变形、平面的对比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平面构成可以表现出多样的美学效果。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 对称原则对称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对称的运用可以使图形显得稳定和均衡,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2. 节奏原则节奏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节奏的运用,可以增强图形的动感和韵律感,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平衡原则平衡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分布均匀和组合协调,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平衡的运用可以使图形看起来稳定,避免了单调和杂乱的感觉。

4. 重复原则重复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统一感和整体性,使艺术作品更加连贯和一致。

5. 色彩对比原则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在平面上的对比和搭配。

通过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鲜明度和对比度,使艺术作品更加饱满和生动。

6. 空间视差原则空间视差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透视、比例等手段表现出的三维空间感。

通过空间视差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7. 素描构图原则素描构图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的表现和排列,创造出形象和结构的构图方式。

通过素描构图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准确和生动。

三、平面构成的艺术运用1. 平面构成的作用平面构成在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重复、对比等手段,使图形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吸引力。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是指由几何图形的平面所组成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平面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1. 平面几何图形: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包括点、直线、多边形、圆等。

这些元素可以在平面上进行组合和排列,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

2. 多边形构成:多边形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多边形的构成通常包括各边的长度、夹角、对角线等属性。

3. 圆的构成:圆由一个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所有点的集合组成,并且这个定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圆的构成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属性。

4. 图形的相互关系:在平面构成中,图形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包括相交、重叠、内含、相切等。

5. 对称性:平面构成还包括对称性的概念,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这对于许多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6. 坐标系:坐标系是平面构成中用于描述点和图形位置的重要工具,通常包括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上述是关于平面构成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还请随时告诉我。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

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构成的含义平⾯构成是视觉元素在⼆次元的平⾯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学的原理,进⾏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构成主要是运⽤点、线、⾯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具有多⽅⾯的实⽤特点和创造⼒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较,它更具有⼴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的视觉的艺术语⾔,进⾏视觉⽅⾯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创作活动和造型能⼒,活跃构思。

第⼀章平⾯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1.对称:形本⽤对折的⽅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

左右、上下或倾斜⼀定的⾓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就称为中⼼对称。

(3)旋转对称:⼀个图形按照⼀定的相同的⾓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

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定的距离或按某种⼀定的规则乾地平⾏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对称:图形按⼀定的⽐例放⼤,称为扩⼤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种等量和不等形的⼒的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平衡⽐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的美感。

⼆、对⽐、调和1.对⽐:对⽐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起的时候所产⽣的现象,使它们各⾃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矮、强、弱放在⼀起的形成对经。

⼤⼩关系放在起时⽐它们单独地放置时,⼤的显得更⼤,⼩的显得更⼩。

强弱关系放在⼀起时,也会产⽣同样的感觉。

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这种对⽐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称与平衡
对称,通常是说一件特体的上下,或是左右一样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对称。常见的内容有红双喜、门、酒瓶等。平衡,是指一件不对称的事物,通过其它的元素的影响使之能趋于平衡看起来不会向一边倾斜,并非实际重量的均衡关系,而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材质的不同而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常见的内容有键盘、窗花等。通常事物都是不对称的。关于对称的东西很多,很多类的东西都有对称的一面,比如我我们的四方大桌子、门窗这些大多都是对称的。
所谓对比产生美,这种手法在设计运用中非常常见。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节奏在音乐中被定义为“互相连接的音,所经时间的秩序”,在造型艺术中则被认为是反复的形态和构造。在图案中将图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复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如连续的线、断续的面等,就会产生节奏。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变节奏的等距间隔为几何级数的变化间隔,赋予重复的音节或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就会产生优美的律动感。
探讨形式美法则,几乎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话题。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而视觉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类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组合所具有的美。
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切艺术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与原则。变化是指将性质不同的东西并置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活泼、生动、丰富的特征。统一则是将性质不同的、相近的或者相同的东西,按照一定的意念秩序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同存和谐、严肃、稳定的趋势感觉,而过分地追求又易流于单调死板。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设计中使用形象作为激发人们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视觉语言,它是一切视觉艺术与商业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
1.点的构成
在空间中放置一点,会使人产生集中的注意力。把点置于空间的正中心,它保持着平静的安定感,既单纯又引人注目。如果把点放置于中心偏上的位置,重心上移,在不稳定中产生了动感。如果把点置于空间上方的角落,则产生强烈的不安定感。在实际的设计中,居中的构图、左下方重心和右下方重心构图比较合理,当然也要具体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而定,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由于点的位置、距离、大小上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一样。画面的运动感、远近感、层次感也是需要不断调整元素之间的位置——————————————————————————————— 作者:
———————————————————————————————— 日期:
本例为平面设计理论教程,在教程中作者将向朋友介绍平面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方面的知识,本文将分五个章节介绍平面构成的特点、分类、形式,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构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第一节:平面设计构成基础
构成的艺术及其概念
所谓构成就是将不同形态的两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综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概念。这是一个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平面构成的特点ﻫ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性。平面构成在构成中采取数量的等级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地运用重复、渐变、变异、放射、密集等方法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的运动。平面构成就是通过这种视觉语言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紧张、松弛、平静、刺激、喜悦、痛苦、茫然等等。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视觉语言中的构成来传达作品的特征!
节奏与韵律往往互相依存,互为因果。韵律在节奏基础上丰富,节奏是在韵律基础上的发展。一般认为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美,而韵律又在节奏变化中产生无穷的情趣,如植物枝叶的对生、轮生、互生,各种物象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疏到密,不仅体现了节奏变化的伸展,也是韵律关系在物象变化中的升华。
[next]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点、线、面
四方连续是由一个纹样或几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向四周重复地连续和延伸扩展而成的图案形式,四方连续的常见排法有梯形连续、菱形连续和四切(方形)连续等。印花布、壁纸等图案常用此组织法。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这种纹样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设计时要注意单位纹样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以免影响大面积连续延伸的装饰效果。四方连续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纸等上面。
平面构成的分类
依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自然形态的构成是通过对形象整体或者是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图形。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抽象的几何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反映矛盾的两种状态。
对比:物象的形有大小、方圆、曲直、长短、粗细、凸凹等等的对比。
物象的质有光滑、粗糙,黑与白等等对比。
物象的感觉有动与静、刚与柔、活泼与严肃、虚与实等等的对比。
调和:调和就是统一,与对比相辅相成。
左图中点、线、面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调和把握的非常好;
右图中方与圆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调和也表现的也不错。
因此,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乱中求整”“平中求奇”,是一切艺术形式美所遵循的基本法则。
条理与反复
按照一定的有序规律组织成有条理的装饰性图形,表现出一种整齐美和节奏美。比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重复构成装饰等。二方连续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的内容,这一艺术形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方连续是由一个单独纹样(一个纹样或两三个纹样相组合为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的纹样。二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亦称花边纹样。设计时要仔细推敲单位纹样中形象的穿插、大小错落、简繁对比、色彩呼应及连接点处的再加工。二方连续纹样广泛用于建筑、书籍装帧、包装带、服饰边缘、装饰间隔等,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