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药性及功效
补气药人参-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归心、胃、 肺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清补) 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
之温补者,皆可以西洋参代之.----医学衷 中参西录
有效成分:人参皂苷、挥发油
人参皂苷含量
主根 ~6.49% 芦头 ~11.62% 侧根 ~7.87% 须根 ~8.80% 西洋山参 ~11.94%
艼中部饱满形如枣核,习称“枣 核艼”。
主根短,上端有紧密深陷的环纹, 色深,习称“铁线纹”。
参腿2 -3支。
须根细长,清晰不乱,质韧, “珍珠点”明显。
气香浓。
“雁脖芦” “枣核艼” “铁线纹” “珍珠点”
gxzh
人 参 伪 品
插接伪山参为栽培人参插接伪制芦头的 拼接品,常伪充山参。本品呈圆柱形, 芦头部可见雕琢的痕迹,芦与主根连接 不自然。
芳草地
茶等38种制剂,销40多个国家
高丽红参
蝴蝶芦或独 碗芦
将军肩 黄马褂 蟋蟀纹 年轮纹 气香浓
[主要[主化要学化成学分成] 分]
根含人参皂苷约4-5%,是30多种皂苷 的混合物,分别称为人参皂苷Rb1、Rg1 等。
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和挥发油等是其 主要有效成分。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
【植物形态】
主根肉质、肥大 常有分支
根茎 第二年(巴掌) 第三年(二甲子) 第四年,始抽花
序(灯台) 最多六枚叶(六
批叶)
生境条件:
人参赞 正桠五叶,背阳向阴 欲来求我,锻树相寻
【产地】
野生 中国: 吉林、辽宁、黑龙江
长白山人参 朝鲜: 朝鲜人参 , 高丽参,别直参 日本: 东洋参
补气药
gexizhen
基 源 药材特征 药 性 功 效 应 用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历代医书记载人参功效

历代医书记载人参功效【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健体” 。
【本草纲目】:“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 【本经】:“人参,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 【名医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调中,止消渴,疏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本草】:“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凡虚而多梦者,加而用之。
【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脾胃中火邪。
【主治秘诀】:“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本草疏经】:“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邪虚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
益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疏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
邪气之所以久留不去者,无他,气虚则不能敌,故留连而不解,兹得补而真气充实,则邪不能容。
”【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图经本草】:“相传欲试人参,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口空,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
”【中药大辞典】:“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本草新编】记载: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
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
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
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
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
泡制人参的功效及应用

泡制人参的功效及应用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调理。
它在经过泡制、炮制后具有更好的功效和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泡制人参的功效及应用。
对于人参的泡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蒸泡和晒干。
首先,将鲜人参或者干人参切成薄片,放入清水中浸泡几个小时,然后蒸煮至熟烂,接着晾干水分,最后晒干,直到成品。
泡制完成后,人参的药性和功效会更好地发挥出来。
泡制人参的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补气养血:人参是一味养血滋补的药材,泡制后更易被人体吸收。
泡制人参能调节气血平衡,具有益气、补血、温经脉、强筋骨的功效。
可以治疗贫血、乏力、气虚等症状。
2. 提神醒脑:人参泡制后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对缓解疲劳、增强体力和抗压能力也有很好的效果。
3. 抗衰老: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延缓细胞老化。
泡制人参能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对预防和延缓老年病有积极作用。
4. 调理消化系统:泡制人参还具有促进食欲和消化的功效,能够增加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5. 降血压、降血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明显的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泡制后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可以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减少血管阻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除了以上功效外,泡制人参还能应用于以下方面:1. 中医治疗:人参泡制后可作为中药进行配方,用于调理气血虚弱、体弱多病等疾病。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相配合,增强疗效。
2. 保健养生:人参泡制后可作为滋补养生品食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可以用来泡水喝、炖汤、煮粥等多种方式服用。
3. 食品加工:人参泡制后也可以用来加工成各种食品,如人参糕、人参酒、人参茶等。
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享受人参的滋补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泡制人参的功效和应用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不同人群应遵医嘱,适量食用。
人参的功效、鉴别及食用方法

人参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
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
人参的别称是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与琼珍灵芝,东阿阿胶被称为中药国宝。
一、产地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东经117.5°-134°之间,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河北、山西、山东有引种。
苏联、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二、形态特征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
人参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
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0.5厘米。
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下部合生。
人参浆果呈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
三、分类1.物种分类①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②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2.栽培特点分类①普通参采用一次移栽,6年收获。
人参片泡水注意事项

人参片泡水注意事项人参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提神补气、健脑益智的功效。
很多人在工作繁忙或者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会选择喝人参片泡水,来提高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
然而,使用人参片泡水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人参片泡水的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参片。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品牌的人参片,每个品牌的制作工艺和配方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人参片时,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和类型。
如果有特殊的需求,比如提高记忆力或者改善睡眠质量,可以选择添加了其他草药配方的人参片。
另外,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其次,正确掌握泡水的方法。
人参片泡水的时间和水温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用开水冲泡的人参片,泡制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
泡太久会使人参片的营养成分流失。
而用温水泡制的人参片,泡制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可以达到20分钟左右。
此外,在泡水过程中,应该选择盖子严实的容器,以防止药性挥发。
另外,不宜过量。
人参片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主要表现为心慌、失眠、头疼等。
因此,在使用人参片泡水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来控制用量。
一般来说,每次用量不宜超过5克,每天最多3次。
同时,如果有慢性疾病或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谨慎使用。
最后,泡水的人参片应尽快饮用。
因为人参片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在泡制完成后会逐渐挥发掉,所以应尽快饮用以保证药效。
另外,人参片泡水一般不宜冲泡太浓,以免刺激胃肠道。
可以选择适当加入蜂蜜或者枸杞子来调节口感。
综上所述,使用人参片泡水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和类型,掌握正确的泡水方法,避免过量服用,并尽快饮用。
正确使用人参片泡水,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健康功效,提高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
不过,在使用人参片前,最好请医生的意见,以免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人参的药用价值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_人参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人参图片、人参的药用价值、人参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人参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人参简介人参图片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人参的药用价值人参的用法与用量人参的副作用人参医书记载人参的营养价值人参的食用方法人参的保存方法人参简介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植物。
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图片人参的功效与作用1、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2、人参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之食少倦怠,呕吐泄泻;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咳嗽无力;心气虚衰之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亏之口渴,消渴;血虚之萎黄,眩晕;肾虚阳萎,尿频,气虚外感。
人参的药用价值1、治疗气虚脱肛:人参芦头20枚,用稳火焙干研成粉末,分为20包,装密封瓶中备用。
成年人每回1包,儿童适当减量,每天两回,早晨和晚上空肚子用米汤调服,10日为一个疗程。
2、用于脾虚证。
治脾胃气虚,症见食欲不佳,倦怠无力或者吐泻,可用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
3、用于肺气亏虚。
治气短喘促,脉虚自汗,可用蛤蚧1对,人参60克,茯苓60克,杏仁150克,甘草150克,贝母60克,桑白皮60克,知母60克,研细为末服。
4、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可用知母9克,石膏30克,甘草3克,粳米9克,人参10克,用水煎服。
5、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红参20g,研成细末。
于前往高原地区前两天分两回用温热水送服。
6、治疗心力衰竭与休克:优质单味人参30至50g,放进水中煎煮取浓汁口(灌)服。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首先,人参被认为有益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其次,人参被认为有助于改善体力和耐力,增强体质,对于在体力或脑力方面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人群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人参还被认为有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侵害,延缓衰老。
而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人参的食用方法有多种,一般可以煮汤或者泡茶。
煮汤时,可以将人参和其他材料一起加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炖煮一段时间,直至汤汁变浓可以饮用。
泡茶时,可以将人参切片或者切丝,放入茶杯中,加开水冲泡即可。
在食用人参之前,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人参属于热性食物,因此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多食。
其次,人参不宜和大量维生素C同时服用,因为维生素C会破坏人参的成分。
此外,怀孕期间和高血压患者也需要慎重食用人参。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人参属于药食同源的食材,食用时需要适量,不宜过量食用。
人参的简介和鲜人参的神奇功效

人参的简介和鲜人参的神奇功效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证明,常服人参药膳,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延缓机体衰老;可以预防和治疗贫血、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癌症等多种疾病鲜人参未经加工炮制,保持鲜活状态,不仅营养价值高、药性和缓,而且味道鲜美,适于制作药膳、泡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参的食用越来越普遍,因此人参的服用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而近两年鲜参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1、鲜人参可补元气生津止渴在中药材中有“中药鲜食价值高”的说法,新鲜的人参滋补功效最为出色,能起到大补元气和生津止渴作用,对中气不足以及肝虚贫血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滋补功效。
2、鲜人参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鲜人参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是原汁原味的天然营养品,里面有多种对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人们食用以后可以增加身体的造血量,也能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软化血管,对加快血液循环以及身体新陈代谢有很好的作用。
3、鲜人参可以美容美容也是鲜人参的重要功效之一,人们食用鲜人参以后可以提高皮肤的抗氧化能力,加快皮肤组织细胞的代谢,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另外新鲜人参的汁液还可以直接外用于皮肤,能起到去掉死皮和色斑,以及预防多种皮肤性疾病的发作用,能让人们的皮肤变得水嫩细滑而白皙。
1、补气补血:女性朋友中有很多体质寒凉的,这样的人不适合用西洋参进补。
因为,西洋参属凉性,体寒的女性食用西洋参不但不会改善体寒症状,反而会加重。
这样的群体最好的选择就是人参,人参属热性,可以很好地改善体寒怕冷,冻手冻脚的症状。
有的人会担心引起内火,所以要选择鲜人参,鲜人参温和,70%是水份,夏天吃也不会上火,吃鲜人参可以调理女性气血,强健体魄。
2、调节经期:很多中年女性朋友由于内分泌失调,生理周期混乱失调。
经常服用新鲜人参可以有效调节内分泌,改善女性生理期不适。
3、美容养颜:人参提取物具有抚平皱纹、除尽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抗氧化等多重功效,可有效调理肌肤,延缓衰老,恢复健康年轻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2期纵观历代本草方书发现,当今之人参与《神农本草经》(《本经》)所言人参存在着药性的不同,通过研究发现,人参的药性与功效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而变化,即所谓药有合群之性,方有化合之妙。
现将其变化规律归纳如下。
1人参寒凉之辨早在《本经》,即对人参的功效已作了高度的概括,然就药性而言,《本经》谓:“人参味甘,微寒。
”今言其甘,微苦,平。
当今之人参是否为《本经》所言之人参,《别录》言:“微温。
”谓生上党山谷及辽东。
并在《本草经集注》将《本经》、《别录》之性和而论之,谓:“人参味甘,微寒,微温无毒。
”而在《海药本草》陶弘景注云:“高丽即辽东。
”由此可见高丽,辽东同属一地,自梁代起上党参与辽参(高丽)同时并存,其后著作中亦可见这样的记载:人参生上党者为上,次用辽参。
《本经》曰:“微寒。
”既寒而不甚寒。
《别录》言:“微温。
”既温而不甚热。
其后《新修本草》、《蜀本草》、《大观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亦多持弘景之言。
至金《珍珠囊》谓:“甘,苦,阳中微阴”。
前者只言其“甘,微寒,微温”。
未言其苦,此处首提味“苦”,似与今之人参“味甘、微苦”相合,这或许是因年移代革及气候的变化带来药性的改变。
再后,元·王好古《汤液本草》认为人参:“气温,味甘。
甘而味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
阳中微阴,无毒。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指出人参:“味甘,气温,微寒。
气味俱轻,升也,阳也,阳中微阴,无毒。
”由此可知,金元时期医家多以“阳中微阴”立论。
到了明代李言闻在炮制方面明确指出:“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
其后医家亦多沿其说。
明·贾所学在《药品化义》谈到:“山西襄恒县,古名上党,有紫图山,出人参,久绝其种。
今惟辽佐清河所产最良,朝鲜者次之。
”由此可见,此时所指辽参已不是陶弘景所指辽东所产者,也有别于朝鲜高丽所产。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言:“人参气味甘美,甘中稍苦,故曰微寒。
”清·严洁《得配本草》言:“味甘,微苦,生微凉,熟微温。
”张璐《本经逢源》:“人参甘苦微温,无毒。
”民国·张山雷就其产地品质在《本草正义》论道:“古称人参,今辽参、高丽参之别。
形色、性情、功效各有不同,考其气味主治,则《本经》“寒,而补五脏,安精神”云云,皆似辽参而言。
辽参、高丽参其力皆厚,惟一则甘而能清,一则甘而兼温,功力自别。
辽参微寒,功能养阴清虚火,今用之阴虚有火,及吐衄失血后宜于清养,或汗家、失精家,阴液耗损,虚阳偏炽者,甚有经验,证以《本经》之所谓人参“味甘微寒”者,气味甚合。
寻绎《本经》主治,皆滋养阴液,生津补血之功,而非补气回阳之药;是皆辽参之功用,而非高丽参之兼有温性者可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以上本草考证来看《本经》所言人参为上党所产并非辽参,《药品化义》所言上党人参,久绝其种。
今惟辽佐清河所产最良,朝鲜者次之。
将两家之言合而论之,并结合整个考证情况来看,自明代贾所学起所言之辽参已不是陶弘景时之辽参(高丽)者。
至现代受加工炮制的影响分别有生晒参、糖参、红参,其药性亦有所不同:生晒参性偏凉,对气阴不足者较宜;糖参品质较生晒参为次,药力也弱,常用于病后体弱、气阴耗伤之证;红参性偏温,对气弱阳虚者更为适合。
2从方剂配伍探讨人参药性论人参之功,早在《本经》言:“补五脏。
”唐·甄权《药性论》以彰其说:“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明·缪希雍《本草经疏》认为其:“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
”明·张景岳《本草正》谓:“扁鹊曰,损其肺者益其气,须用人参以益之,肺气即旺,余脏之气皆旺亦。
”亦有以补肺气立论者,如明·徐彦纯《本草发挥》言:“东垣曰:人参甘温,能补肺中之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气故也。
”清·严洁亦将《本经》之言发挥,在《得配本草》谓:“人手太阴经气分,能通行十二经,大补人参药性及功效探析刘敏(齐河县中医院,山东齐河251100)[摘要]通过对《神农本草经》关于寒凉之性、方剂配伍的研究,认为凡言参之微寒者,皆为《神农本草经》上党所产,言参之微温者多指高丽所产;人参之功甚广,能补五脏、通行十二经,能升、能降、能通、能泻,其功效与配伍密切相关,并阐述了人参药性随配伍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人参;药性;补五脏;通血脉;泻火;配伍[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2-0110-03[收稿日期]2011-06-20第36卷第2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Vol.36,No.22012年3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Mar .20121102012年3月第36卷第2期肺中元气,肺气旺,四脏之气皆旺。
”2.1补五脏综诸家之言合而论之,补五脏之意有二:一是仅针对某一经、某一病证及配伍后所起到的作用而言;二是依据脏腑生理功能关系,进行配伍后所起到作用而言。
在补益五脏方面,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治脾胃气虚挟湿证。
此方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莲子、薏苡仁、扁豆、砂仁、桔梗等渗湿止泻、调理气机之品而成。
补气健脾之中,兼有渗湿和胃止泻以及保肺之功,适宜于脾胃气虚,湿浊内生之泄泻证,并可用于肺脾气虚之痰咳证,体现了“培土生金”之法。
方中人参即是同诸药共行益脾肺之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十全大补汤,以四君合四物加黄芪、肉桂各等分的用量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
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合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脾益胃,以资后天之本、生化之源。
与诸补血药合用即是气旺血生之意,肉桂温肾助阳,鼓舞气血生成,此为阳生阴长之意。
《圣济总录》人参丸,方中人参合蛤蚧补肺肾,与诸药合用以治年深喘嗽,睡卧不宁。
《千金要方》之五补汤,治五脏虚竭,短气,咳逆伤损,郁悒不足。
《千金方衍义》释之:“五补者,补五脏诸虚不足也。
肾为五脏之根,五味收摄右肾命门之相火,固蜇封藏不使精气妄泄。
胃为五脏之母,人参入胃,先补肺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故《本经》言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
得麦冬,交通肺肾而通上下津液;得桂心,交通心肾而通上下气化;得甘草,引入脾经而敷化精微;得小麦,滋培肝气。
且助以粳米而生发清阳,又须枸杞根皮散三焦之虚热,薤白、生姜泄胃中之滞气,滞气散而正气安,五脏皆受荫矣。
”其次为针对某经、某一病证所起的治疗作用,如《太平圣惠方》人参润肺汤,主治肺气不足,喘急咳嗽不已。
《鸡峰普济方》补心汤,用治心气不足。
另外,即便是用治某一经病证也常需配伍应用。
如《太平圣惠方》人参丸,人参同茯神、远志、菖蒲、龙齿治心气不足,多惊悸,耳目不明,健忘。
《圣济总录》大麻仁丸,人参同决明子、车前子、黄连等清降之药同用泻肝热,治目赤。
《银海精微》之八珍汤,人参同黄芪及诸补血养肝之药用治虚损血苦,上攻眼目涩痛。
人参可补气、血、阴、阳。
明·张景岳《本草正》:“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
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补血。
以气血相较,则人参气味颇轻而属阳者多,所以得气分者六,得血分者四,总之不失为气分之药。
”清·陈士铎在《本草新编》概况说:“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
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
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
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
世人止(只)知人参为脾、肺、心经之药,而不知其能入肝、入肾。
”观诸家之言,人参之用可为广益脏腑,五脏兼调,无所不入,可升可降。
2.2补阴与养阴药配伍补阴。
如《圣济总录》人参汤,人参三分,乌梅二枚。
主治霍乱吐利不止,津液虚少,不至上焦而烦渴。
《仁斋直指方》玉壶丸,人参、瓜蒌根各等份。
上为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治消渴,引饮无度。
降心汤,人参、远志、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茯苓、炙黄芪、北五味子、炙甘草各半两,天花粉一两。
上锉细。
每服三钱,加大枣煎,食前服。
主治心火上炎,肾水不济,烦渴引饮,气血日消。
《简易方》人参固本丸,用人参二两、炒天冬、炒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各四两,蜜丸,治肺劳虚热。
《医方考》评之曰:“盖二冬清肺热,二地益肾水;人参大补元气,气者水之母也,且人参之用,无所不宜,以气药引之则补阳,以血药引之亦补阴也。
”2.3补阳与附子配伍补阳。
如《伤寒论》之四逆加人参汤,方中人参合附子协诸药共行回阳益气,救逆固脱之功。
《景岳全书》四味回阳饮,人参一二两,制附子二三钱,炙甘草一二钱,炮干姜二三钱。
水二钟(盅),武火煎至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
张景岳指出:“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以补倍(培)之,无往不利矣。
”说明元阳虚脱,若以人参益气固脱,与回阳救逆之附子配伍使用的重要性。
2.4补血与补血药同用补血。
如《兰室秘藏》圣愈汤,由人参、熟地黄、生地黄、川芎各三分,黄芪、当归身各五分。
上为粗末,如麻豆大。
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治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
葛可久《十药神书》方用人参二两,大失血后,元气大虚,“血脱者,当益其气”。
故重用人参大补元气,补气以生血,补气以固脱。
《症因脉治》归芍地黄汤,方中人参合诸滋阴补血药同用,治疗血虚咳嗽。
《正体类要》归脾汤,治心脾血虚证。
方中以人参补心气、健脾胃、益心智;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二药合用,俱补气生血,养脾益心之功。
2.5通血脉梁·陶弘景首提人参具有“通血脉、破坚积”之功。
其后,《薛氏医案》薛己谓:“人参但入肺经,助肺气而通经活血,乃气中之血药也”。
《本草经疏》指出人参:“通血脉者,血不自行,气壮则行,故通血脉。
”以上均可看出人参通血脉之功,即是血以载气、气能帅血之理。
基于此也相应创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剂,如《普济方》之参归丸,治脾血受病,经水不通,血化黄水,流入肢体浮肿。
《济阴纲目》十全济刘敏:人参药性及功效探析1112012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2期中医精神医学制定名词规范阴丸。
治月经不调,子宫寒冷不孕。
方中人参通经活血,助熟地黄以补下元;白术利腰脐间血,与人参同用,补益脾气。
此外,如《圣济总录》导痹汤,治疗脉痹,血道壅涩。
《成方切用》血痹汤,治血痹多惊,筋脉挛急,方中均重用人参通血。
2.6泻火朱丹溪云:“虚火可补,参术之类是也。
”李东垣亦云:人参,黄芪为退火之圣药。
李杲根据外感与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特点,明辨阴阳寒热、有余不足,倡益气升阳说,创“甘温除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