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随着岁月的流转,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中药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现将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如下:一、思想方面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思想上,我牢固树立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
同时,我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学习方面1. 理论学习: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系统地学习了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对中药的基本理论、药物成分、药效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我还关注了国内外中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积极参加实验室的实验操作,掌握了中药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科研方面1. 课题研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对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课题的顺利进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 发表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撰写了一篇关于中药成分研究的论文,并在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
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水平,也为中药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工作与生活方面1. 工作态度:我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2. 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我中药学学习与研究的丰收之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具体目标:1. 深入学习中药学相关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争取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4年中药学纵向总结(2篇)

2024年中药学纵向总结____年中药学纵向总结中药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在____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药学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____年中药学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理论研究方面在____年,中药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的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基于对中药组分的分析和筛选,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有望在新药研发和治疗领域得到应用。
同时,中药研究者们也在对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对中药组方的分析和临床试验,已经确认了一些经典的中药组方,并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
这些中药组方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此外,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中药与西药的联用,可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协同增强。
二、实践应用方面中药学的实践应用在____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中药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特别是在中医药的国际推广方面,中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此外,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中药的质量控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例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对中药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准确地测定药材的有效成分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这对中药的生产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研成果方面在科研成果方面,____年中药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首先,在中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通过对中药药理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了一系列具有临床前潜力和治疗潜力的新药候选物。
这些新药的研发对于改善现有药物治疗的不足和开拓新的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中药个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2年,对我来说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全身心投入到中药学的学习中,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也在实践中锻炼了技能。
现将我的年度学习总结如下:一、学习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我对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特别是对中药的炮制、制剂、药效学、药动学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实践技能方面: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我掌握了中药的采集、鉴定、炮制、制剂等基本技能。
同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评价等方面有了实际操作经验。
3. 科研能力方面: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一项关于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环节,提高了我的科研素养。
二、学习经验1. 注重理论学习:中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学习是基础。
我认真阅读教材,做好笔记,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 重视实践操作:中药学的实践性很强,我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资源,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3. 积极参与科研:科研是中药学发展的动力,我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
4. 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老师和同行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三、不足与改进1. 时间管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今后,我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深入研究:在中药学的学习中,我对某些领域的知识掌握还不够深入。
今后,我将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3. 交流能力:在学术交流方面,我发现自己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之,2022年我在中药学的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中药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刻。
中药学个人实习总结模板【精选8篇】

中药学个人实习总结模板【精选8篇】中药学个人实习总结模板(篇1)为加强我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我们既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具有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我们在毕业后的工作和谋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药产业需要新型营销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富有团队作业能力的医药市场营销新人。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而作为一名医药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责任的重要性。
初到药店工作,同事向我说明了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
从今年开始,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在药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有药品的通用名,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
有的顾客来购买感冒药,为了增加药品的效果,经常会把两种药品同时服用,殊不知有些药品中所含成分是相同的,如果同时服用,不仅不会增加疗效还会造成重复用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医学生规范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处方方面的问题,进行处方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药店接待顾客时,顾客购买所需药品时候会由于同种药品产地多,所以,向顾客推荐药品时,我首先要了解药品本身的情况,然后做简单的介绍,以提高顾客对销售人员的信任度。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中药学》是一门涵盖了中药材、中药制备、中药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本文将对该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中药材中药材是中药方剂中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决定方剂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中药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1、植物药:植物药是中药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等。
常用的植物药有甘草、黄芪、人参、三七、紫草等。
2、动物药:动物药是指来自动物身上的某种组织或分泌物质,如鹿茸、蜂胶、蚕丝等。
常用的动物药有蛤蚧、牛黄、蜈蚣等。
3、矿物药:矿物药是从天然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物质,如石膏、朱砂、雄黄等。
常用的矿物药有磁石、自然铜等。
二、中药制备中药制备是中药应用的前提,其工艺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1、传统炮制方法:传统的中药制备方法包括洗净、切片、炒制、煅烧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中药材的物理性质,提高药物溶解度和吸收效率。
2、现代制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制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中药制备。
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取和纯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三、中药应用中药应用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中药方剂、中药制剂等手段进行治疗和调理。
1、中药方剂: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药学理论,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一定的配比和制备工艺形成的药剂。
中药方剂的疗效取决于药物的选择、剂量、配比以及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2、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纯化,制成相应的剂型。
常见的中药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
四、中药学在临床的应用中药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一些西药无法治疗的疾病。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中药能够通过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024年中药学重点精华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中药学重点精华总结范文中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保护人类健康、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在2024年, 中药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和成就。
以下是对2024年中药学领域的重点精华进行的总结。
一、中药研发与创新在2024年, 中药研发和创新成为中药学领域的一大亮点。
不断有新的中药药材被发现和应用, 对于传统中药的深入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药药材的高效提取和纯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增加了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率。
同时, 高效筛选和评价方法的应用也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发速度。
许多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经过分析和研究发现, 具有潜在的药理作用, 并且得到了科学验证。
二、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中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4年, 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化技术, 中药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新的质量控制技术, 如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检测。
基于药源地环境特征和生长状况等方面的研究, 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 中药标准化的规范制定和实施工作也日益完善, 为中药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
三、中药临床研究与应用中药的临床应用一直是中药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2024年, 在临床研究和应用方面, 中药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中药的临床试验和疗效评价研究不断深入, 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
许多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治疗机制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 与西医药结合的研究也得到了推广, 中药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四、中药资源开发与保护中药资源开发和保护一直是中药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2024年,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得到了更新, 以保护中药资源为前提, 加大中药资源的开发力度。
同时,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得到了加强, 通过合理种植和采摘等措施, 实现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
中药学毕业实习总结范文9篇

中药学毕业实习总结范文9篇第1篇示例: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科,通过学习中药学,我深刻理解了中药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在我的实习经历中,我有幸有机会在一家知名中药店进行实习,学习了许多有关中药的知识和技能,收获颇丰。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分类。
中药主要包括草药、药方和药材等。
我了解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概念,并学会了如何进行中药的配伍和使用。
我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中药炮制技术,包括煎煮、研磨、制丸、制剂等,这些技能对于我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药师至关重要。
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中药店的日常工作,包括接待顾客、搬运中药材、整理货架等。
通过和顾客的交流,我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学会了如何根据顾客的症状推荐合适的中药。
在整理货架的过程中,我系统地了解了各种中药材的名称、功效、用法和用量,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实践操作,例如制作一些简单的中药制剂、配制中药煎剂等。
这些实践操作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中药的独特魅力和疗效,也提高了我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认真学习和不断实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收获颇丰。
中药学的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药的神奇之处,也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学,让我的人生之路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希望和梦想。
愿我的实习总结能够对广大学子们在中药学领域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2篇示例:中药学毕业实习总结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医院的中药房进行实习,学习了中药的入库、检验、制药、调剂等工作流程。
我参与了很多工作,例如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仔细核对药材和药品,按照药方要求精确称重、混合,研磨和装袋。
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我了解到中药处方的复杂性和严谨性,也加深了对中药材的了解。
2024年中药学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中药学总结范本____年中药学总结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中药学作为研究和开发传统中药的学科,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对____年中药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一、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中药材资源是中药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在____年,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通过开展野生中药资源普查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有效控制了中药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
同时,加大了中药材的培育和栽培研究力度,不断推进中药材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二、中药炮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中药的炮制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____年,我们对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探索了一些新的炮制方法和技术,提高了中药质量和功效的稳定性。
同时,研究了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对中药炮制效果的影响,为优化中药炮制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的药效主要来源于其中的活性成分。
在____年,我们加强了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的研究,提高了活性成分的纯度和提取率。
同时,通过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不少中药的药效物质与某些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精准的依据。
四、中药的药理学研究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____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评价、作用机制探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通过使用现代药理学技术手段,研究了中药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揭示了中药多目标、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并构建了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理论模型。
五、中药制剂研究与创新应用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创新应用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____年,我们推动了中药制剂研究的创新发展,不仅探索出一系列优化制剂方案的方法,还开发了一些新型的中药制剂,如纳米粒子制剂、微球制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解表1、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2、温性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3、祛风胜湿止痛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止痛4、透疹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5、通窍止痛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辛夷:散风寒,通鼻窍二、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1、利咽、透疹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2、清利头目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3、淡豆豉:解表,除烦4、明目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5、升阳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除烦:石膏,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锻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2、利尿: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清三焦火),消肿止痛芦根:清热泻火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3、明目: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青箱子,密蒙花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青箱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瞳孔散大禁用)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4、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二、清热燥湿药1、泻火解毒:黄连,黄芩,黄柏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2、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龙胆泻肝丸)3、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三、清热凉血药1、养阴,润肠:生地黄,玄参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2、活血:牡丹皮,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3、咸:紫草,水牛角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清热解毒,定惊四、清热解毒药1、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2、湿疹:穿心莲,垂盆草,土茯苓,白鲜皮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治疗梅毒要药)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3、凉血消斑: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4、治疗痈疽疔疮: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热毒痈疮要药5、利水消肿,临床治疗肿瘤的药:热毒痈肿结:白花蛇石草,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6、消痈排脓:鱼腥草,败酱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肺痈要药败酱草:解毒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肠痈要药7、治疗咽喉不利,咽喉肿痛:射干,山豆根,马勃,金荞麦,木蝴蝶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孕妇禁用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勃:清肺利咽,止血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8、止痢: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血痢良药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通淋鸦胆子:有小毒;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9、明目:秦皮,熊胆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10、止痉:熊胆,牛黄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11、止痛:大血藤,重楼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藤类药一般都有通络作用)重楼: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牛黄类似)五、清虚热药1、凉血:青蒿,白薇,地骨皮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白薇: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泻白散—白通肺,地骨皮,桑白皮)2、除疳热:银柴胡,胡黄连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酒大黄),利湿退黄;后下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咸,不入煎剂芦荟:泻下,清肝,杀虫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脾二、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火麻仁:润肠通便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三、峻下逐水药:巴豆,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千金子(十枣汤)1、祛痰:巴豆,芫花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辛、热)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2、消肿散结:甘遂,大戟甘遂:泻下逐水,消肿散结(醋制减毒)京大戟:泻下逐水,消肿散结(大戟科)红大戟:泻下逐水,消肿散结(红大戟科植物红大戟)3、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4、千金子:泻水逐饮,破血消癥第四章祛风湿药辛苦,风寒湿邪夹杂所致痹痛,祛风寒湿和祛风湿热药一、祛风寒湿药1、通经络:威灵仙,伸筋草,海风藤,蕲蛇,乌梢蛇,徐长卿,木瓜,路路通,青风藤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有毒)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无毒)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木瓜:酸,舒经活络,化湿和胃,生津开胃。
治吐泻转筋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2、止痛:独活,川乌,徐长卿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治下半身风湿痹痛川乌:大毒,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先煎,久煎)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3、息风止痉:乌梢蛇,蕲蛇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有毒)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无毒)4、止痒:路路通,徐长卿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5、利水:青风藤,路路通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二、祛风湿热药1、通经络:秦艽,桑枝,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丝瓜络,穿山龙,雷公藤秦艽:祛风湿,舒经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痹症通用桑枝:祛风通络,利水豨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络石藤:祛风通路,凉血消肿丝瓜络:祛风通络,化痰解毒穿山龙:祛风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雷公藤:大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0.5-1.5g,外敷小于30min2、利水:防己,桑枝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汉防己,广防己(马兜铃科),木防己(防己科)桑枝:祛风通络,利水3、降血压:豨莶草,臭梧桐豨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4、消肿:防己,络石藤,雷公藤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汉防己,广防己(马兜铃科),木防己(防己科)络石藤:祛风通路,凉血消肿雷公藤:大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0.5-1.5g,外敷小于30min5、化痰:丝瓜络,穿山龙丝瓜络:祛风通络,化痰解毒穿山龙:祛风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6、活血:穿山龙,雷公藤穿山龙:祛风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雷公藤:大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0.5-1.5g,外敷小于30min7、止痛:防己,雷公藤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汉防己,广防己(马兜铃科),木防己(防己科)雷公藤:大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0.5-1.5g,外敷小于30min三、祛风湿强筋骨1、利水:五加皮,香加皮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香加皮:有毒,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2、其他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第五章芳香化湿药1、解暑:广藿香,佩兰广藿香:化湿,发表解暑,止呕佩兰:化湿,解暑2、燥湿:苍术,厚朴,草豆蔻,草果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厚朴:燥湿消痰(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气除满。
行气消胀要药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草果:燥湿温中,截疟除痰3、行气,止呕:砂仁,白豆蔻,草豆蔻,广藿香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安胎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广藿香:化湿,发表解暑,止呕4、除痰:厚朴,草果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草果:燥湿温中,截疟除痰第六章利水渗湿药一、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猪苓:利水渗湿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二、利尿通淋药1、清肺:车前子,石韦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包煎石韦: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清肺止咳,血淋2、下乳:木通,通草,冬葵子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通草:清热利水,通气下乳冬葵子: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3、其他:滑石,萹蓄,瞿麦,地肤子,萆薢,海金沙,灯芯草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清热收湿敛疮,包煎(六一散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地肤子:利尿通淋,祛风止痒;止痒要药(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止痒)萆薢:利湿浊,祛风湿(白膏淋)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
尿道涩痛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1-3g)四、利湿退黄药:金钱草,广金钱草,连钱草金钱草:利湿退黄,解毒消肿(砂石淋,胆石症)广金钱草:利湿退黄连钱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第七章温里药1、附子: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四逆散,四逆汤)(寒邪重则身痛,寒邪轻则身痒);回阳救逆第一药,先煎2、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后下;命门火衰要药,畏赤石脂3、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温暖中焦要药,附子无姜不热4、花椒:小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5、跟气有关:吴茱萸,小茴香,荜茇吴茱萸:有小毒,散寒止痛,疏肝下气。
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下焦寒湿脚气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荜茇:散寒止痛,行气止痛6、降逆:丁香,高良姜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良附丸:胃寒呕吐)第八章理气药理气则耗气,活血则伤血1、燥湿化痰:陈皮,化橘红,橘红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痰湿要药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橘红: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2、破气,消积:青皮,枳实,枳壳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3、香:香橼,佛手,木香,青木香,沉香,香附香橼:疏肝理气,和中化痰佛手:疏肝理气,和胃化痰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青木香:寒,有小毒;行气止痛,解毒消肿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