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1第1节食物word教案(3)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食物一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二营养物质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通过课下的收集资料和排练,每个小组对这些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可以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组织课堂,最后根据大家收集资料的情况将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进行总结。
对于课堂剧的组织形式新颖又活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下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排练。
在这个搜集资料和排练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资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因此,本节课的组织形式新颖,别出心裁,反映了新课标的精神。
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可首先安排学生在课下进行资料收集和课堂剧的排练,课上以课堂剧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将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课堂剧进行表现,最后,组织学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进行总结,并说明摄取足够营养对青少年发育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搜集资料、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乐于与同学合作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四、教学媒体
试管、花生种子、试管夹、解剖针、火柴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食物
二、营养物质的作用。
冀教版初中生物食物教案

冀教版初中生物食物教案课题:食物年级:初中教材版本:冀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作用和分类。
2. 掌握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平衡。
教学重点:食物的作用和分类教学难点: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人类的生存所需,引出食物的重要性。
2. 给学生出示几种食物,让他们说出这些食物的分类标准。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板书教学,介绍食物的作用和分类。
2. 讲解人体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三、实验环节(20分钟)1. 设计简单的营养物质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不同营养物质对身体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饮食平衡的重要性,并提出饮食建议。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食物的作用和分类。
2.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平衡。
板书设计:食物的作用和分类1. 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供给营养物质、维持各种生命活动。
2. 食物的分类:主食、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豆类等。
3.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食物的作用和分类,掌握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课堂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2.1.1食物教案(新版)冀教版

- 请调查并了解你所在班级同学的饮食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答案: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同学存在早餐不吃或吃得较少、偏食等问题。改进措施可以是开展营养知识讲座,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和营养意识,鼓励他们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九.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生物课,我主要教授了食物的概念、分类以及营养成分和消化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 实践活动(10分钟)
实验: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的概念、营养成分和消化过程。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食物与健康的小短文。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用于传授食物的概念、营养成分和消化过程等基础知识;小组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对食物与健康关系的思考;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消化过程。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食物的消化过程;开展实验,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食物营养成分的重要性。
- 答案:谷类、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豆类及其制品。
2. 判断题:
- 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对/错)
- 答案:错,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修复损伤的重要物质,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冀少版七年级下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 食物

维生素D
维生素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粗糙、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
干眼症等
萝卜、玉米、牛奶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消 糙米、标准粉、瘦
化不良、食欲不振、 肉、麦麸
维生素C
坏血病、牙龈出血、 新鲜的水果蔬菜
抵抗力下降易感冒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蛋类、奶类
顺口溜
夜盲A 脚气B 坏血C 佝偻D
探究竟▪探究
哪些蔬菜或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 参照课本第5页的实验过程,结合“小辞典”提 示的实验原理,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
科学闯将:
依据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学们 做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 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然后 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使其褪色。 结果如下:
作业:完成下发的作业题
当堂练答案
P6:1.不同 2.A 3.B
P9: 1.D (1)× 因为水果中的营养以维生素居多,缺少能量供给。 (2)√ 三餐配比3:4:3 (3) × 营养要均衡,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发育。 (4) √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是建造身体的必需物质, 所以青少年要相对地多食用一些含能量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40%
早餐
应该按提供全天所需能量的3:4:3的
午餐
晚餐
比例分配,即实际上是遵循了传统的
30%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观念。
30%
考考你
1.“吃出健康”正在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下列关于青少年饮食的 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粗细粮合理搭配 ②主副食合理搭配 ③不吃不喜欢的食物 ④饮食要定量 ⑤晚餐多吃含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第1章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第1课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课时目标1.阐述消化的概念及形式,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2.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学习难点: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过程。
课时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吃馒头时大口、快吃和细嚼慢咽的区别,发现吃馒头时细嚼慢咽会有甜味。
提出问题: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哪些结构参与了这种变化?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分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口腔中哪些结构或物质参与了消化过程,分析可知唾液、牙齿和舌都参与了馒头的消化过程;然后,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三种因素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师生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先探究唾液的作用,再探究牙齿和舌的作用。
在设计实验时,要提醒学生遵循设计实验的4个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防止偶然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在设计实验时,还要提醒学生思考,如何尽量地还原口腔中的环境,如怎样控制温度为37度、如何模拟牙齿的作用等。
设计意图: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
设计并完成实验模拟口腔中的消化过程,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馒头中的淀粉被消化(淀粉被消化后,滴加碘液不变蓝),深入地理解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提出问题: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和牙齿、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一样吗?教师组织学生结合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阅读课本,理解消化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并结合理解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理解消化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
牙齿和舌的作用只是将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让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种消化过程属于物理消化;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结构更简单的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还可以继续分解为结构最简单的葡萄糖,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消化方式属于化学消化。
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第1章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食物

食物第1课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课时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资料分析,明确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维生素C和淀粉的含量。
3.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4.在对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食物中六大营养素的成分和功能。
学习难点:有机物中含有能量;无机盐、维生素缺乏症的名称及症状。
课时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美食图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春节刚刚过去,我们假期都吃到了很多美食,那么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能起什么作用呢?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搜集到的食品包装袋整理好,仔细阅读上面的说明,找到营养成分表,将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填写到课本P3“探究竟·调查”的表格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下自主调查,总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学生印象深刻。
汇总学生收集的信息可知: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阅读课本正文,了解不同营养成分的作用,明确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
组织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表演课堂剧《营养素争功》等活动进一步理解营养成分的作用;通过“争当小医生”等活动理解维生素的作用和缺乏症。
设计意图:食物中的六大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学生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六大营养成分的主要功能,并根据这些知识编写课堂剧《营养素争功》。
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写剧本—制作道具—排练表演”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作及制作道具和表演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争当小医生”等活动可加深学生对维生素的缺乏症的理解,将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记忆。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1.1《食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1.1《食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冀教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一节《食物》的第二课时。
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并根据这些知识编写、表演课堂剧。
重点是让学生描述六大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
对于“食物中储存着能量”这一事实,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为帮助学生理解食物中含有大量能量,本节安排了燃烧花生种子的实验,教师还可考虑其他例子加以强调说明。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喜欢表现。
以课堂剧的形式学习知识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但实际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考虑问题欠周全,教师要在课前抽时间分组检查或了解情况,减少突发事件影响课堂教学的可能性。
设计理念1•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写剧本----制作道具----表演剧本”的过程,培养学生进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及表演能力,锻炼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生物学、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收集六大营养物质主要功能的资料,得出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
技能性目标:尝试通过个人努力,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情感性目标:体验积极学习的快乐。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1•提前两周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课本和家庭藏书、书店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分小组收集资料,了解六大营养素的主要功能,编写课堂剧“营养素争功”,并制作简单道具,为课堂表演做准备。
2•实验用品:花生豆、酒精灯、火柴、解剖针、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量筒等。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讨论、交流、评价说明花生燃烧时有热量放出,传递给了试管和水。
[解释]热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这一实验证明花生燃烧时释放出了能量,这些能量就储存在花生的营养成分中。
食物中的能量储存在哪些营养成分中?除了提供能量,营养素对人体还有哪些作用呢?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营养素作用的资料,并分组编写了剧本《我比你出色之营养素争功》,下面请各剧组作好准备,演出开始。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食物》教学设计3.doc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第一节食物三、怎样实现合理膳食教材分析《怎样合理膳食》这一小节通过同学们对聪聪和明明一天的膳食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平衡的探究,来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探究竟是难点,合理膳食是本节的重点。
这一小节指导学生合理膳食、平衡营养,这也是这一章的主旨所在,所以它在这一节乃至在本章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本节与学生的饮食有关,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对重量单位“克”没有直观的认识,对“热价及热价单位kj”也很陌生,这是学生在探究竟时的障碍。
所以本节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疏导障碍,效果会更好。
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会随年龄、身材、健康状况和劳动强度的不同而不同。
2.说出青少年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特点。
技能性目标尝试利用资料、信息进行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1.关注自己的饮食,合理膳食。
2.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要对本节的探究竟和小辞典进行预习,预习课本后的部分食物营养成分表(附表一)和课本后的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附表二),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表格,内容分别为聪聪、明明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营养物质种类、重量、营养物质能量、钙含量。
学生分成12个大组,每组备一个计算器(自带)。
教学过程将糖类、蛋白质、我的需要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下,这样效果会更好。
合理膳附:聪聪的食谱的计算方法0.825 5.5 45.725 97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教材分析
人生活在生物圈中,并从中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
怎样健康饮食呢?第一课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本册的开篇章节。
考虑到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中,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所以,本节课安排了淀粉的探究实验、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实验,最后归纳总结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这样处理教材比原来直接讲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符合课标的要求。
此外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正是新陈代谢过程的起始部分,为下面课程的讲解做了准备。
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验证食物中是否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
难点是“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书中已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做过探究活动。
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表达能力也较好。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想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生物实验用具。
2.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性目标
参与小组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溶液准备包括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蛋清液)、橘汁、碘液、10%的氢氧化钠、3%的硫酸铜溶液、清水、蒸馏水等;
实验用具包括研钵、试管、解剖剪、解剖针、刀片、纱布等。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材料“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制定一份营养全面的午餐食谱,并在课上带来食谱中的食物(每样食物少量即可)。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