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1.将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其后面的括号内。

2.将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出原文漏掉的语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水为之,而寒于水为:②车柔以为轮以为: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博见: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足: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⑩用心一也一:4.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因特定环境的需要,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生成与原有意义相关联的另一种意义,这种此法现象被称为词类活用,如《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奇”和“宾客”原本分别是形容词和名词,这里均为意动用法,分别理解为“觉得(他)很奇异”“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

请找出本文(补充完整后)中的活用词,完成下列表格。

活用词含活用词的`语句活用情况含义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

6.请具体说出下列各句加点多义词的用法或意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于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不戚戚于贫贱()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冰,水为之()车柔以为轮()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锲而不舍()蟹六跪而二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而儿醒,大啼()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声非加疾也()疾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必为有窃疾矣()假舆马者()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而绝江河()满坐宾客……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佛印绝类弥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君子生非异也()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7.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从形式上说,同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相同,但含义却大不一样,对于这种词法现象,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6.2《劝学》(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

6.2《劝学》(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

第18课劝学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木直中(zhòng)绳虽有槁(gǎo)暴(pù)B.假舟楫(jí)者不积跬(kuǐ)步C.驽(nú)马十驾锲(qì)而不舍D.金石可镂(lòu)蛇鳝之穴(xué)【答案】C【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C选项“锲( qiè )而不舍”。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弟【答案】C【详解】C项,规:圆规。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

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

B.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

C.说到底,反骄破满,就是要破除狭隘的盆地意识,具备登高望远的国际化视野。

D.他是科研界公认的天才,组委会在给他颁奖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道:“驽马十驾”。

【答案】D【解析】D选项“驽马十驾”是指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⑥其曲中规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①②名词做状语;③⑤名词做动词;④数词用作形容词;⑥形容词做名词。

故选A。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 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C. 镂金(lóu)驽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 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2. 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 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 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君子生非异也B.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4. 下列加下划线字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故不积跬步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A. ②③④⑥B. ①②③⑥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5.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B. 《荀子》现存32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C.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黄泉”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指地下的泉水,一指人死后所住之地。

在《劝学》中的解释为前者。

二、默写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劝学》同步训练

《劝学》同步训练

《劝学》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中绳(zhōng)輮以为轮(róu)虽有槁暴(yòu)B. 金就砺则利(lì)参省乎己(shěng)跂而望矣(qǐ)C. 跬步(kuǐ)骐骥(jì)驽马十驾(nú)D. 锲而不舍(qì)金石可镂(lòu)蟹六跪而二螯(áo)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停止)B. 木直中绳(合乎)C. 虽有槁暴(虽然)D. 金就砺则利(靠近)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假舆马者C. 蚓无爪牙之利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跂而望矣B. 顺风而呼C. 锲而舍之D. 登高而招5.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輮以为轮B. 虽有槁暴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 君子生非异也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7.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8.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现存32篇。

B.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C. “君子”在古代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也可指统治者。

在本文中,“君子”主要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D.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驽马”指劣马。

9. 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复习检测(一)课内基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3.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语基检测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三)名句名篇默写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

劝学同步练习

劝学同步练习

第3单元第九课劝学1一、双基夯实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八.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d借助)思•••索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 •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 • •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 • •【答案】B(“为之奈何”的“为”当“对付”讲,是动词)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 ,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 •B.不复挺(直)者声非加疾(快)知(同“智”)明• •C 绝江河(渡)弩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 • •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 • •【答案】C(A项中“ ”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3.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斯天下之民至焉C朝济而夕设版焉D.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答案】A(“焉”:兼词,于此)4.下列加点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 • •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④⑤⑥⑦【答案】A(①其中夹杂着②妻子与儿女③长江④祭祀用的猪、牛、羊⑤⑥古今相同⑦借助、凭借)5.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C(均表对原因的推断,A已:停止;罢了。

(完整版)《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2.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

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假设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g.代词,同“尔”,你,你的(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_______(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_______ (4)蟹八跪而二螯________(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4.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B.物价上涨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5.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1)青出于蓝 (2)冰寒于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车柔以为轮 (6)金就砺则利(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1)(3)(5)(7)B.(1)(2)(5)(6)C.(2)(4)(7)(8)D.(3)(5)(6)(8)6.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如须臾之.所学也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D. 古之.学者必有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

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具体辨析时,要联系上下文语境。

题干中“之”,郭锡良版《古代汉语》称其为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翻译成“的”,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A项,结构助词,宾语前置句的标志词,无实义;B项,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C项,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D项,结构助词,的。

故选D。

【点睛】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具体辨析,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C.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是连词,表修饰。

A.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连词,表转折。

B.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而,连词,表递进。

C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连词,表修饰。

D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 ) 基础知识
1.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假 ( 借助,利用 ) 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
B. 冰,水为 ( 做,凝成 ) 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
C. 非利足也,而致 ( 达到 ) 千里专心致 ( 尽,极 ) 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D. 劝 ( 劝勉,鼓励 ) 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
2. 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的“蓝”和“取之
于蓝”中的“蓝”相同。

C. 《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

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 《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
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3.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 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 连词,表假设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g. 代词,同“尔”,你,你的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______
(2)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________
(3) 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_______ (4) 蟹八跪而二螯 ________
(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 (6) 吾尝终日而思矣 ________
(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4. 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
A.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
C.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 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1)青出于蓝(2)冰寒于水(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车柔以为轮(6)金就砺则利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1)(3)(5)(7)
B.(1)(2)(5)(6)
C.(2)(4)(7)(8)
D.(3)(5)(6)(8)
6. 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
A.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 雁荡具体而微者。

D. 今战士还者不足两万耳。

7. 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车柔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科己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
A. ①②
B.⑤⑦
C.④⑥
D.②③
( 二) 阅读
1. 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中扶而直;白沙在涅( 黑泥 ) ,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 xiǔ,臭水 )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②而临百仞之渊
③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④庶人不服
2. 下列句子加点的“其”字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
A.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B. 其质非不美也
C. 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 下列句中没有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A. 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D. 而临百仞之渊
参考答案
( 一 )1.B 2.B 3.(1)c (2)d (3)f (4)a (5)e (6)f (7)b 4.B 5.B 6.A 7.D ( 二)1. ①拴着② 对着③ 浸④ 百姓2.A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