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情景默写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的《劝学》中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最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7.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了广泛学习与不断思考的关系,他指出君 子只有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1.《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却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相反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2.《劝学》中,作者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中的“假于物”在文中分别是
1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0.《荀子·劝学》中以在顺风中呼喊为喻,形象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并没有加大,“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最新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情景默写(详全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详全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详全含答案)1.XXX在《劝学》中,用“行百里者半九十”和“人不学则不知”的比喻来说明,只有通过研究和反思,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2.在《劝学》中,XXX提到:“思则明,学则通”,表明了思考和研究的重要性。

3.XXX在《劝学》中,通过“饮鸩止渴”和“破釜沉舟”两个比喻,强调了君子需要广泛研究,同时每天反省自己,才能在行为上做到无过错。

4.在《劝学》中,XXX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比喻,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只有一步一步地积累,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5.XXX在《劝学》中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越常人,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来研究。

6.XXX在《劝学》中,通过“空谷幽兰”和“XXX知马力”的对比,强调了实践研究的重要性,空想不如实践。

7.在《劝学》中,XXX通过举例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来说明做人要有不断自我修炼的精神。

8.在《劝学》中,XXX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比喻,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9.XXX在《劝学》中,通过“登高必自卑,视远必自怜”的对比,验证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10.在《劝学》中,XXX提到“XXX”是一种很善跑的骏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与之相反的是“不急于细节,无以成大事”,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坚持细节的重要性。

11.在《劝学》中,XXX用“江海之大,因涓而聚”的比喻,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12.古人常常将“山”和“水”并列使用来举例论证,XXX在《劝学》中也不例外。

为了证明积累对研究的重要性,作者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水”来补充论证。

13.“木”和“金”被用来说明只有不断研究才能取得进步的观点。

14.在《劝学》中,阐述了只有通过广泛研究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明达的观点。

15.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相近的句子在《劝学》中有所体现。

高考64篇《劝学》情景默写及答案

高考64篇《劝学》情景默写及答案

情境默写4月11日早读任务1《劝学》(《荀子》)第一组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须“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第二组1.荀子在《劝学》中,引用君子的话,开门见山,提出要不断学习的中心论点的两句是:“,。

”2.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3.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5.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答案: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5.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第三组1.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劝学》《师说》《沁园春》情景式默写答案(高一)

《劝学》《师说》《沁园春》情景式默写答案(高一)

《劝学》【参考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学不可以已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3.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5.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师说》参考答案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6.择其善者而从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1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1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沁园春·长沙》答案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体现了本篇的中心。

2.在《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劝学情景式默写题及答案

劝学情景式默写题及答案

《劝学》情境式默写26题及答案1.荀子在《劝学》中,引用君子的话,开门见山,提出要不断学习的中心论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 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8.《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一、听从老师的建议
1.像水龙头一样保持知识流动不停!
2.学业是一道难关,没有实力和毅力很难跨过去。

3.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好好预习,定期复习。

4.看书使用方法:带着问题去读、留意重点词和句子。

5.学会用全称和缩写交替命名、让记忆更深刻。

6.交作业前,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经过“拔草”工作。

答案:
1.像水龙头一样保持不断学习
2.学业是一道难关
3.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好好预习,定期复习
4.看书使用方法:带着问题去读、留意重点词和句子。

5.学会用全称和缩写交替命名、让记忆更深刻
6.交作业前,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经过修改和完善工作
二、远离网络游戏
1.你会沉溺于游戏中,错失珍贵学习时间。

2.鼓励你远离网络游戏,多关注学业和兴趣爱好。

3.不要让游戏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答案:
1.你会沉溺于游戏中,错失珍贵学习时间
2.鼓励你远离网络游戏,多关注学业和兴趣爱好
3.不要让游戏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三、规划未来
1.真正的自由是选择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2.对未来的规划有助于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3.明确职业方向,选择与之匹配的学科和课程,尽早准备。

4.相信自己,用勤奋和聪慧迎接未来的挑战。

答案:
1.真正的自由是选择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2.对未来的规划有助于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3.明确职业方向,选择与之匹配的学科和课程,尽早准备
4.相信自己,用勤奋和聪慧迎接未来的挑战。

情境默写·劝学+师说(精选含答案)

情境默写·劝学+师说(精选含答案)

劝学1.《劝学》中,写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3.荀子《劝学》中的“,”两句以行路为喻,说明了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

4.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5.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两句是“,”。

6.《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7.《荀子·劝学》中“,,”三句运用类比手法,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师说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2.《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

4.《师说》中,韩愈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是“,”。

5.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6.《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7.韩愈在《师说》中援引孔子的言论“,”,旨在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愚妄。

【答案】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情景默写答案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的观点。

2. 《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 《荀子劝学》中说“青,,。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劝学》中借助挺直的木头被弯曲后,即使又晒干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5.《荀子劝学》中“,。

”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6.《荀子劝学》中强调“,。

”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7.《荀子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

8.《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且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两句是“,。


9.《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10.《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在《荀子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11.《荀子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2.《荀子劝学》的作者把他曾在下平地上抬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住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


13.《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连设四喻展开论证,第一个比喻是“,,。


14.《荀子劝学》中“,。

”两句,说明君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重要任务罢了。

15.《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16.《荀子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7.《荀子劝学》中指出,如果“,。

”那么就能达到“圣心备焉”的境界。

1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说:“,。



19.《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
句子是“,;,。


20. 《荀子劝学》中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


21. 《荀子劝学》中用“蚯蚓”不利、“筋骨”不强却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相反的事例“,。

”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劝学》情景默写答案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1.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