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网络流行语“今天你x了吗?”的特点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的类型成因与趋势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类型成因与趋势分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6/2015网络流行语的类型、成因与趋势分析梁永贤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中国网民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网络成为网民信息沟通、态度表达的重要工具和渠道,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空间里,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成为必然现象。

作为一种网络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交流互动过程的工具和媒介,它直接体现着网民的心情心态与自我意识,同时也生动而深刻地表达着当今的社会心理、热点话题和舆情现状,展现着社会结构的变迁走势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趋向。

网络流行语具有多样化的类型与影响,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终将随着网络管理规范的改善和网络文化建设的推进而走向文明发展。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类型;成因;趋势作者简介:梁永贤,济南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邮政编码 250099)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5)06-0067-0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中国互联网网民数和文化影响。

量与日俱增。

自1994年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互联网络流行语即在信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网在中国发展近21年间中国网民人数翻了1019倍,现在已经俗成的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在网民眼里是便捷、幽默的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

网民数量的剧增和网络新媒介通语言,是在网络平台中被网民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带的发达必然带来新的语言变革,促使网络语言蓬勃兴起。

网有很强的媒介性。

有研究者认为,“流行性”是网络流行语络语言有着独特的轻松、幽默、简洁、生动、反讽等特征。

的重要特征,“网络流行语与网络通用语、网络语言是三个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有些表达短时间内在网络内迅相对独立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应当加以区分”。

[2]基于速流传,成为热门词句。

近几年几乎每个影响较大的新闻事网络流行语的特定内涵、形式和机制的把握,可以将网络流件的发生都会催生出一个网络流行语,从“躲猫猫”、“楼行语大致定义为是在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技术和背景支持脆脆”到“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神马都是浮下,在一定时期内被网民大规模、高频度地使用于网络空间云”等等,迅速走红于互联网和现实社会。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表达渠道;从众心理【中图分类号】g640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逐步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些词语、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我们将其称为网络流行语。

笔者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一)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语言用语,它更加随意,其中部分流行语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拼装的结果,因而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

比如”我倒”、”我勒个去”、”给力”、”打酱油”等语句,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方言,有些是日常表达的另类运用,他们都呈现出网络流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二)网络流行语集中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语言作为人际沟通最为重要的工具,它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流行语更是如此。

它大多源自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一种观点和立场,也是一种另类的民意表达。

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流行语,凭着自身的超级传播力和巨大影响力,逐渐将公众事件变成了代表某种社会现象的抽象符号,并在一定时期形成热点舆论。

比如”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网民对公权力的不信任,”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他去”等网络流行语表达出当前我国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问题。

(三)网络流行语体现出跨媒体传播的特性一方面,有很多语言是先在传统媒体中出现,之后在广大网友的引用和改造之下在网络上走红的。

比如”此处省略xx字”的流行语便来源于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的台词,”甄嬛体”“若能......想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来源于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

另一方面,一些流行语本来是某一网络空间的特定用法,但传统媒体借用使其流行开来。

比如”淘宝体”“亲,......”最早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亲切称呼,平面媒体的借用使得”亲”成为网络流行语,并成为网民广泛使用的”淘宝体”。

网络语言特点

网络语言特点

精选文档网络语言特点: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一句话一段,句号代替了大部分标点。

再就是整体结构混乱,缺乏严谨的构思,还有大量奇特新颖网络语言的出现更是冲击混淆了文学的规范和纯洁。

网络文学要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首要的是要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网络写手,采取人们易于接受的手法创出高水准的作品,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内涵,提高作品的品位和底蕴,其次,要加强向传统文学的学习,吸取传统文学中的精华,扬长避短,在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加大众化,更加贴近生活,有了高水平的作者群,有了较稳定的读者群,网络文学就能长盛不衰。

与两千多年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还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啼哭不止的新生儿。

它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悉心的照料和呵护,积极的扶持和引导。

让我们大家为这个新生的事物鼓与呼。

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一.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

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

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

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

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湘江/文随着计算机走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的便利工具。

近年来,通过博客、QQ结识了一些年轻朋友,在与他们的文字交流中,了解了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

比如,用“偶”来代替“我”。

形容高兴用象声词“嘎嘎”,形容惊叹用象声词“吼,吼,吼”,表示伤心用阿拉伯数字“5555”来代替。

如果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观点,用象声词“切,切”来表示。

喜欢什么,前面加上个形容词“超”,叫“超喜欢”;不喜欢对方,则用“鄙视”。

用来发泄某种情绪,表示某种不满的常用语“靠”。

把东西称作“东东”,买东西不说买,叫“败”等等。

新兴的网络语言,有些是生造的,也有些原有的词语但有了新的含义。

有些词语乍一听,不符合语法,时间长了也就自然接受了。

如表示欣赏或支持,前面缀上“严重”一词,变成“严重欣赏”、“严重支持”。

还有“晕”、“郁闷”、“雷人”、“貌似”、“拍砖”、“灌水”、“跟贴”等词语的广泛应用。

新兴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简练、生动、诙谐,有时再与表示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各种“动漫表情”、小图标等配合使用,确实能起到妙趣横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千百年来,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进化,一些旧的词语消亡了,更多的新词语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

新兴的网络语言在丰富着汉语词汇,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习惯用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理性看待网络语言,去粗取精,融会贯通地学习使用这些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兴的语言现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停滞不动的,语言也如此。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来的人类历史中,每天都会产生好多好多的新鲜的语言现象,比如:新词,新的表达方式等等,只不过,因为缺乏传播的途径和被广泛应用的语境,就很快烟消云散了。

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使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成为青年一代所崇尚的表达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新兴的语言现象,也不得不面临这些新兴语言现象的泛滥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

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目属于多重关系思辨型作文。

对于网络流行语,三则材料分别以主流媒体(《新华每日电讯》)、网友和学者三个视角,呈现不同立场观点:反对,赞同,辨证地看待。

多重关系,多样观点,要有自己的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内容能紧密结合当代中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任何一则材料观点,只要能站在自己的立场,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皆可。

作文材料呈现的观点是开放的,提倡有个性地表达。

认识网络流行语这次作文或可这样来概括: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不论选取何种观点,都得对网络流行语有自己的认识,这是基准点。

网络流行语(network buzzword)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它拥有年轻化、有文化两大特征,其词组类型包括字母型、数字型、词意变异型、口语型网络、词汇演变型等。

网络流行语构成特点论文

网络流行语构成特点论文

我国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与特点分析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近十多年来的新兴事物,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日新月异。

通过对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的收集整理,分析出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以及网络流行语的五大特点,即表达方式的娱乐性,意义的泛化,传播范围的扩散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折射出社会情绪。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构成;特点;传播中图分类号:h08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156-02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

互联网以现实生活为摹本,塑造了一个与之对应的虚拟空间。

这个空间彻底打破了现实生活中地域的限制,把全体网民整合到一起,大家按照同一种网络逻辑行事,遵守同一种网络运行规则[1]。

作为一种新的载体,互联网创造了一种新的言语交流和信息传播方式,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

而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那部分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网络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分析(一)以谐音方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词句这其中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英语谐音:如“伊妹儿(e-mail)”、“粉丝(fans)”、“黑客hacker”等。

第二种是汉语谐音:“表酱紫(不要这样子)”、“大虾(大侠,指网络高手)”、“斑竹(版主)”、“神马(什么)”等。

由于汉语拼音输入法中重码的出现,使得网友无意当中“创造”出众多的网络词汇。

“鸭梨”是百度贴吧中某一网友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随之引来无数网民的效仿。

第三种是方言转换。

由于网民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方言也千差万别,一些网民有意无意地在网络中使用一些方言。

如在网络语言中经常用“偶”、“额”指代“我”,这是陕西和山西方言中“我”的读音。

“网络流行语”的今天与明天

“网络流行语”的今天与明天

2、符号象形型。

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各种符号加以排列组合,造出了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或以形会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即使是汉字的祖师爷仓颉再世,恐怕也会对这些象形“网络流行语”叹为观止。

以“笑”字为例,在“网络流行语”中就大有讲究(请将头往右侧来看,以下符号的巧妙之处你将更容易体会):“:-)”这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通常加在句尾或是文章结束的地方;“:-D”这表示是非常高兴地张开嘴大笑;“:->”这是一张嬉戏的笑脸;“8-)”这是“眼镜一族”专用的笑脸;“;-)”抛媚眼的笑;“|-D”哈哈地笑;“|-P”捧腹大笑;“|-)”这是眯着眼睛笑;“:-9”又是一种笑,舌头还舔着嘴唇耶;“(-_-)”神秘的笑容(这回不用侧头看了);“+:-)”这是提醒别人用的,意为“神父可正向你微笑呢,还不正经一些!”“8:]”这是模仿大猩猩的笑容;“:-{}”则是留着胡子的笑脸。

看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笑容”,不知你是否还笑得出来?此类网语还有,用“:-<”表示难过,以“:-!”表示不屑一顾,等等。

3、英汉简略型。

简略型“网络流行语”多是英语常用词的缩写。

使用这种缩语的网民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语。

常见的英语缩略网语有:AFAIK(As far as I know)据我所知;CU(See you)、CUL(See you later)再见;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OIC(Oh, I see)哦,我明白;R U THERE(Are you there?)你在那里吗?当然,也有不少缩略汉语的网语。

如,【MM】即妹妹;【GG】即哥哥;【BB】即宝贝。

词语简略以后,比起规范汉语或英语的录入速度肯定是快了不少。

“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特征通过上述对“网络流行语”类型的粗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流行语”与规范语言是有很大区别的。

总体来看,“网络流行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创造性。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社交媒体等,
往往通过模仿、夸张等手法创造新词。例如,“daejeon”一词源于《太阳的
后裔》中的台词“대전(Daeseon)”,意指大型的、正式的、重要的场合。
2、特点对比
汉语网络词语具有简洁、生动、幽默等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更注重文字的巧妙
组合和创意。例如,“躺平”一词,通过将“躺下”和“太平”结合,传达了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目录
01
一、网络词语的性质
02
二、网络词语的特点
03
三、网络词语对社会
文化的影响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表
达观点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络词语应运而生,它们以独特的性质和
特点,吸引着广大网民的和讨论。本次演示将探讨网络词语的性质和特点,以
提高用户对语言规范的认识。
总的来说,网络词语的谐音使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既带来了乐趣,也带来
了问题。我们应该在享受这种语言现象的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积极
采取措施来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个平
台来促进交流和理解。
参考内容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词语也日益成为人们语言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一
“油腻”、“鸡汤”、“打卡”等词语,都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这些词语的
存在和传播,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视角。
4、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网络词语对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一些积极
向上、富有正能量的词语,如“逆袭”、“燃爆”、“正能量”等,能够激发
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一些消极、负面的词语则可能会对年轻人的价值
3、符号性:一些网络词语并不具有实际的词汇意义,而只是作为一种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网络流行语“今天你x了吗?”的特点作者:何潇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期何潇(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时下,“今天你X了吗?”正作为流行广告语和宣传语被媒体大量引用。

本文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分析“今天你X了吗?”的特点,并试图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其特点和产生原因。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构式语法理论;流行语;今天你X了吗[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23-03“今天你X了吗”中X在语法方面有较高的灵活性。

句法单位方面,X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语法性质上,X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音节方面,X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语义上,这一句式具有“意在言外”的意味,提问者并非真正关注听话者有没有进行X这一行为,而是试图借助这一句式委婉地对X或与X相关的事物进行推销、宣传。

一、句法结构分析1.“今天你X了吗?”中X的类型特点。

1)“X”可为名词性结构。

(1)今天你“实名制”了吗?(—生活消费—中国网)(2)今天你绿色了吗? (/action —鞭牛士—专注报道)(3)四月流行语,今天你愚人了吗? (——《快乐阅读》2010年04期) 文中的X分别为“实名制”、“绿色”、“愚人”,均为名词。

2)“X”可为表某种行为的动词性结构。

(4)亲,今天你笑了吗?(/—石家庄安居客社区)(5)今天你点“饥饿网”了吗?(/ )X为“笑”和“点‘饥饿网’”均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的词语。

3)“X”也可以是字母词、数字等特殊表意符号。

(6)今天你GOOGLE了吗?(/流行英文歌曲排行榜)(7)今天你DIY了吗?(云南网健康频道)(8)今天你2了吗?(-/-新浪微博)“DIY”以及“2”是字母或符号词,可以在该句中作X充当成分。

2.变形式。

“今天你X了吗?”存在两种变化形式:变形式1:“今天,你X了吗?”(9)今天,你读书了吗?(—/ —深圳特区报)变形式2:“(Y),(今天)你X了吗?”此种句型又细分为两种:第一类的Y为被询问的对象,如:(10)宝贝,今天你笑了吗?(—/——读书_腾讯网)(11)亲,今天你看新闻了吗?”(—/ 2012-4-25 —汉网)第二类的Y在语义上实际为动词的宾语,但作为外位语独立置于句外。

(12)BB霜,今天你用了吗?(- 美容杂志社)二、语义特点分析1.具有“意在言外”的特点。

生活中,说话人询问“今天你哭过了吗?眼睛怎么红红的?”此时说话人的意图确实是询问受话者有没有在当天哭过。

而流行语“今天你X了吗?”的意义并不同于生活中大家的问候用语,而是表达一种言外之意,字面义与内涵义不一致。

如马自达轿车的广告语:(13)今天你微笑了吗?(— —扬子晚报数字报)从句子的表面形式上看,这一标题向读者发出了询问信息“你今天是否微笑了?”。

而其真正的用意是想通过这一句式引起读者注意,以另类而委婉的方式告知读者“马自达轿车可以给您带来’微笑’,你需要购买”。

有时,该信息的发出者是希望告知受话人“你应该进行与X相关的行为,因为X时下正流行。

”如,(14)今天你低碳了吗?(- /-《广西节能》2010年01期)低碳生活是最近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一种时尚生活的标志。

在“今天你低碳了吗?”这一句话中,读者可以敏锐感知到“低碳”的流行性。

2.“今天你X了吗?”语义的泛化。

1)句中“今天”、“你”实词词义的虚化。

在这一流行语中,“今天”一词并不真指今天这一天,主语“你”也并非明确指听话人。

(15)“80后”们,今天你穿越了吗?(—/—2011“穿越”大年)(16)亲,今天你笑了吗?(/—石家庄安居客社区)从上面的例子来看,“今天”可指“任何一天”,而“你”不限于第二人称的意义,也是泛指。

2)“今天你X了吗?”中“X”的语义具有模糊性和不定性,可以同时关涉多项客观事物,也具有不确定性。

如:(17)能养生的水,今天你喝了吗?(——北京58同城)(18)今天你喝了吗?(——股神巴菲特的饮料投资法)(19)今天你喝了吗?!(——美丽说)“今天你喝了吗?”可与可乐有关,可与养生水有关,可与健康生活有关,其具体的含义取决于实际情景。

三、构式语法视角下的“今天你X了吗?”构式语法将语言形式和所表达的语义功能之间的不匹配现象称为压制(coercion),人们会以既有的语言表征结构为基础,不断建构新的表征和结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经历了新的现象、事物,就会形成新的概念,这一概念会激活同一或相近范畴的概念,这些构式将压制新的语言形式进入语言表达。

“今天你X了吗?”的语义产生的变化正体现了言语系统中的压制。

1.用构式语法分析“今天你X了吗?”的“言外之意”。

从整体意义来看,“今天你X了吗?”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新的概念意义:“你应该尝试X或者与其相关的行为”或者“X为时下流行的事物和趋势”,当“今天你X 了吗”经过广泛的传播和流行,语言形式慢慢固化,新的概念意义经过长久使用印记和压制在构式“今天你X了吗”中,所以,当这一句式再被使用时,人们很自然能感知其中独特的“推荐”、“宣传”意味,进而明白说话人真实的目的是推销“X”,而并非日常的询问。

2.以构式理论分析X的动态化表现。

在“今天你X了吗”这一结构中,被嵌入的X结构往往有动态化表现,例如:(20)今天你瑜伽了吗?(— /—健康养生—酱豆社区)(21)今天你博客了吗?(—/—西部商报)(22)今天你音乐了吗?(—/—太平洋电脑网Pconline-[其他新闻])以上名词“瑜伽”、“博客”、“音乐”都具有动态化的表现,“瑜伽”实际是指“练习瑜伽”这一行为,名词“博客”是指“写博客”,而名词“音乐”则是指“听音乐”。

这一现象是由于“X”被构式压制的结果。

“今天你X了吗?”作为构式,对X词性起到了强制作用,完成体的助词“了”与X形成构式“X了”充当谓语。

因此,在流行语“今天你X 了吗?”中,X无论是什么词性,即使是名词,一旦嵌入“X了”这一构式中,都具有动态化的效果。

而正如前文分析,“构式”的形成和该用语的广泛使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将各种语法机制对“今天你X了吗?”的影响的具体过程图示为:四、“今天你X了吗”语用特点1.“X”在句中有较高的信息强度,为焦点信息。

按照焦点信息理论,“一句话中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就是焦点”。

在“今天你X了吗?”这句话中,“今天你X了吗?”中“今天你____了吗?”框架始终不变,是这句话中的常量,而X不断被频繁更换,成为这句话的变量,显然变量X在这句话中传达了更丰富的信息。

X作为不断被替换的新信息,是话语表达的中心和表达的重点。

当人们看到“今天你X了吗?”结构时,较之构式“今天你__了吗”,人们往往更会注意到变化的信息重点X,X中隐含的信息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

2.“X”是时下正流行的事物。

“今天你X了吗?”中X时常是时下正热门的流行语,使得这一句式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

(23)今天你微博了吗?(—/—微博与营销)(24)今天你穿越了吗?(—/—2012-5-25雅虎更多服务)(25)今天你智能了吗?(—/—2012-5-20摩客数码时报)以上例子中,无论是“微博”、“穿越”、还是“智能”都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

也正是因为这一句式独有的适应性,即能够和很多热门词语任意搭配,使其能够广为流行。

五、“今天你X了吗?”流行原因的探讨1.独特的“宣传、推销”意味。

当流行语“今天你X 了吗”经过广泛的传播和流行,语言形式在人们的使用中慢慢固化泛化,“今天你__了吗”形成了一个固化构式。

而与其关联的“推销、宣传”的语用意味便印记在这一句式中。

因此,当说话人再运用这种句式进行交际时,听话人很容易领会这一构式背后的所隐藏的含义。

“今天你X了吗?”作为流行用语,并非一种真正的询问。

当说话者说出这一句子后,实则是在对X这一行为或事件进行“宣传、推荐”。

2.符合经济性原则,言简义丰,成功传达了“言外之意”。

在转喻机制和构式强制的作用下,无论X是名词结构还是动词结构,当X一旦嵌入到“今天你_了吗?”这一格式之后,X并不仅仅指其字面含义,而是常常与另外某一确知的事物或者动作行为相关联,并表达出新的内涵。

这使得X具有“言简义丰”的特点。

单用一个名词或动词则可表达出丰富的言外之意。

例如,当一个单个的名词单位X进入这一句式后,往往可以指与X相关的一系列动作行为。

如“今天你lomo了吗?”,lomo是某一种相机的种类,商家用“lomo”构成这一广告语,意为告诉潜在的消费客户:“lomo是时下流行的新款相机”,“你值得购买一款lomo相机”,“lomo相机将为你带来新鲜的乐趣”等。

3.平实生动,贴近生活,给人带来“亲切感”。

“今天你X了吗?”以问句形式发出信息,颇具亲切感。

“今天你上班去了吗?”,“今天你买菜做饭了吗?”,“今天你吃了吗?”这些问句如同邻里间的一声友好的问候,朋友间的一次随意的招呼。

恰如汉语中独特的招呼语“吃了吗?”一样,平实但不乏生动,简单但意味深长。

这一特点也使得该流行语颇为商家所青睐,希望通过该流行语独具的“亲切感”拉近与消费者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进行商品宣传。

【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陈慧.流行语发布的几个基本问题[J].长江学术,2007(3).[3]和琳.流行称谓的分析[J].语言新观察,2006(7).[4]关赛娟.浅议一种新近流行的称呼缩略词[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5]刘建兰.网络语言对传统语文的颠覆及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J].时代教育,20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