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附答案)资料讲解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文言文翻译训练题(附答案)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熊岳高中丁君2003年10月30日1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2.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客大奇之。
------《梦溪笔谈》3.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发《欧阳公事迹》4.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
于驴上吟哦。
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宋《诗话总龟推敲》5.李超,宇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甚得。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令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于即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技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
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答案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原文: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 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翻译: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 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 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 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 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 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6、画家赵广不屈
• 原文: •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 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 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 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翻译: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 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 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 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 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 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 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 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 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 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 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激动昂扬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 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在高三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提升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以下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
”
2.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没有什么比节约更能养护心灵了。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了解自己的限度后才能稳定,稳定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后才能安心,安心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后才能取得成果。
4. “患得患失,忽若迷离。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5. “巧言令色,鲜矣仁!”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虚伪的言辞和假装友善,那不是真正的仁爱!
通过以上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
构和含义,同时也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性。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相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解析版)

考点十八文言文翻译——突破高考第13题(解析版)第一组文段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2)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3)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
(4)他物称是。
(一)(1)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
(2)我用节余的钱买到数千斤浙江茶,请求允许贡入内宫。
(3)那些进贡剩余的茶叶,他都装入了私囊。
李溥晚年因为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开的茶贡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
(4)其他人都称道认为是正确的。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
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时,李溥利用奏事的机会,大肆夸赞浙江茶叶的美味精致,又说:“自来向皇宫进贡的,只有建州的饼茶,而浙江茶不曾成为贡品。
我用节余的钱买到数千斤浙江茶,请求允许贡入内宫。
”(他所调度的运茶船)直接从京城大门下的汴水道牵挽到城里,号称“进奉皇帝的茶纲”,有关部门都不敢盘查。
那些进贡剩余的茶叶,他都装入了私囊。
李溥晚年因为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开的茶贡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
每当发运使入奏茶纲进京,长长的大船遮蔽河面,从泗州连行七日到达京城。
我出使淮南时,见有满载着货物准备入汴京的船只,曾设法弄到这些船只的货物单,上面虽写着“两浙笺纸三暖船”,其实所运送的其他贡物或私载的货物,都不亚于簿子上所登记的物品的数量。
文段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
(2)帝悟,寝不问。
(3)事隐太子、巢剌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
(4)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5)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二)(1)“难道威福出于李靖、王珪等人吗!为什么怠慢我的宫女?”下诏一并审讯查办。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练习及答案【篇一: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txt>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再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句中的“兵”、“利”、“战”、“善”、“赂”、“秦”等均为单音词,翻译时可分别改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兵器、锋利、作战、得法、贿赂、秦国。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
(《捕蛇者说》)这一句中有几处省略,第一处翻译时不必补出,第二、三处则必须补上?那蛇??草木?,否则就不连贯,甚至会产生歧义。
有的还要补出相应的关联词,使句意关系更加显豁、畅达。
另如: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1998年高考第21题)译文:(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可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句式:见……于……(被动句)译文: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又如:何以知之?句式:何以……(介词宾语前置句)译为:即“以何……”,凭什么……译文:(你)凭什么(或:怎么)知道(蔺相如可以出使)?又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文言文翻译特别提醒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特别要译出修辞格的语意。
如:1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2译文:用武力来统治各国3译文:不因为外物(客观环境)的好坏而高兴、悲哀,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悲哀。
4、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婉词)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6、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②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介词结构后置)译:对于遭到风雨霜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⑤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文言文翻译口诀专有名词照原样,(留)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单音词语译成双,(换)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语序不当要调整,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字词。
省略部分要补上,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某些虚词可删去,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上下对译要恰当。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1.韩信曰: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①衣我以其衣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3.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4.?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③君奚患焉?5余人,贼末得也。
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
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
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②太祖口貌如故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7.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③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8.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②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9.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
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贵族有过,在纣一人。
?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10.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王曰:?喏。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
??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
?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王曰:?善。
?①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②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11.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
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③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②禁之奈何?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12.?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问其所从,乃受炙人也。
①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13.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4.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焉。
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
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也。
?遂共盗而残之。
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
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
民有耻心,则何益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①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②吾所穷者,郗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