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合集下载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工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如图1所示,该工件形状简单对称,为轴对称拉深件,在圆周方向上的变形是均匀的,属普通冲压件。

模具加工也比较容易。

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 圆筒拉深件图2 拉深件的三维图2.工件材料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分析(1)材料分析工件的材料为08钢,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沸腾钢,强度、硬度低,冷变形塑性很好,可深冲压加工,焊接性好。

成分偏析倾向大,时效敏感性大,故冷加工时应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或水韧处理,防止冷加工断裂。

08钢的主要机械性能如下:σ(兆帕) 280-390抗拉强度bσ(兆帕) 180屈服强度s抗剪强度(兆帕) 220-310延伸率δ 32%(2)结构分析工件为一窄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圆角半径为r=7,厚度为t=0.5mm,满足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精度分析工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

在零件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工艺路线如下: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需计算确定拉深次数)、修边(采用机械加工)等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工序的复合,经比较决定采用落料与第一次拉深复合。

二、工件的拉深工艺分析及计算1.毛坯尺寸计算(1)计算原则相似原则: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拉深件断面形状相似;等面积原则:拉深前坯料面积与拉深件面积相等。

(2)计算方法由以上原则可知,旋转体拉深件采用圆形毛坯,其直径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计算。

计算坯料尺寸时,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便于计算的简单几何体,分别求出其面积后相加,得拉深件总面积A。

图3 拉深件的坯料计算如图3所示,筒形件坯料尺寸,将圆筒件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面积分别为:(3)确定零件修边余量由于板料的各向异性和模具间隙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拉深后零件的边缘不整齐,甚至出现耳子,需在拉伸后进行修边。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与计算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与计算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与计算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材料分析08F是优质沸腾钢,强度低与硬度、塑性、韧性好,易于拉伸与冲裁成形。

(2)结构分析冲压件为外形为弧形与直边构成近似矩形的结构、有凸缘筒形浅拉深、冲三个圆孔的结构。

零件上有3个孔,其中最小孔径为5.5mm,大于冲裁最小孔径dmin ≥1.0t=1.2mm的要求。

另外,孔壁与制件直壁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L=3.475≥R+0.5t=1.6.的要求。

因此,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拉深的要求。

(3)精度分析零件上有4个尺寸标注了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都属于IT11~IT13,因此,普通冲裁能够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能够用普通冲裁与拉深的加工方法制得。

二.冲压件工艺方案的确定(1)冲压方案完成此工件需要落料、拉深、冲孔三道工序。

因此能够提出下列5种加工方案分: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后拉深。

使用三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冲孔复合冲压,使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拉深—落料连续冲压,使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四:拉深—冲孔复合冲压,然后落料,使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五:落料—拉深复合冲压,然后冲孔。

使用两套模生产。

(2)各工艺方案的特点分析方案一与方案五需要多套工序模,模具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但生产成本较低,工件精度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状位置精度与尺寸精度易于保证,且生产效率高。

方案三与方案四的级进模,生产效率高,但模具制造复杂,调整维修烦恼,工件精度较低;(3)工艺方案的确定比较三个方案,使用方案五生产更为合理。

尽管模具结构较其他方案复杂,但 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因此,在本设计中,将使用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方案。

三.冲压工艺计算(1)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根据零件形状特点,刃口尺寸计算使用分开制造法。

落料件尺寸的计算,落料基本计算公式为A0max A )(δ+-=X ΔD Dmin max 0min A T T T )()(δδ----=-=Z X ΔD Z D D尺寸44mm ,经查得该零件凸、凹模最小间隙Z min =0.126mm ,最大间隙Z max =0.180mm ;凸模制造公差m m 02.0T =δ,凹模制造公差m m 03.0A =δ。

汽车车门制造冲压工艺分析

汽车车门制造冲压工艺分析

汽车车门制造冲压工艺分析摘要:在对汽车车门进行制造时,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制造工艺都会影响车门的强度与钢度。

大部分汽车车门的制造过程是冲压,焊装,涂装最后与车身其他部件总装为一个白车身。

汽车车门的制造工艺是整车工艺的一个缩影,从小见大,了解它也就能帮助我们了解整车制造工艺。

笔者介绍了一种冲压工艺方法在汽车车门内板上的具体应用,降低了拉延模具制造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关键词:车门材料;冲压工艺;分析一、制件冲压工艺概述冲压件一般需经过拉延/修边+冲孔/整形(或翻边)+冲孔等工序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对于稍微复杂的钣金件,通过拉延仅能得到冲压件大概轮廓,经过后序的修边冲孔,再配合整形翻边等工序才能得到最终零件。

整形翻边等工艺可以降低拉延深度,简化拉延模面的形状,提高成形性,也就是提高了模具制造的可实现性及易操作性。

以常见的车门外板为例,展示普通冲压外覆盖件的工艺流程。

车门外板采用4步工序实现了零件的制造过程,因车门外板拉延深度较小,型面相对简单,因此采用的是一次拉延成形的方法,配合后面的修边、冲孔、翻边工序而成,这种一次拉延的冲压工艺方案是通过拉延得到基本的零件轮廓,后期的整形、翻边等都是对R角的微小型面进行小范围改变,这种工艺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缺点和不足:(1)一次拉延工序得到几乎整个零件的全部形状特征,后工序主要是修边、冲孔、翻边,以及对局部的(小面积的)难以一次成形的型面做整形,得到零件。

此工艺比较死板,灵活变动的空间较小,限制了工艺设计的多样性。

(2)因为是一次拉延得到了零件的基本形状,所以拉延深度是固定的,零件的造型决定了拉延深度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成形的可实现性。

对于拉延深度较大的零件就存在拉延状态不稳定及拉延开裂的风险。

(3)拉延深度较大的零件拉延工序存在拉毛风险,为减少拉毛的概率,对于拉延模质量要求较高,比如硬度、光洁度都要提升一个等级,同时也要加强模具的日常保养维护,增加了制造成本。

基于CAE技术的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基于CAE技术的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 b)
结 果 必 须重 新 计 算 , 所 以 说 正 确 选 择 制 件 的
材料 至关 重要 。 6 些 零 件 受 搭 接 - 关 系及 零 件 特 征 限 制 ,
图 1 更 换 材 料 前后 变薄 量 对 比 无 法 对 产 品 进 行 更 改 ,
( ) C 4材 料 , 大 变 薄 量 4 % 而 其 材 质 又 无 法 满 足 aD 0 最 4
响 到 后 序 模 具 的 li . 现 场 调 试 时 间 以 及 最 终 模 具 J_ 和 tr -
的试模 次数 。冲压件 的工艺 性是 指 冲压件 生产 加工
的 难 易 程 度 。 压 4- 冲  ̄ 的加 工 工 序 很 多 , 个 _ 序 的工 每 - 1 2
艺 性又 各不 相 同 , 即使 是 同 一 个 零 件 , 同 的 生 产 厂 不 家 、 同 的设 计 人 员 , 工 艺 设 计 也 不 尽 相 同 。 不 其 因此 , 在 满 足 使 用 要 求 的前 提 下 , 件 设 计 应 力 求 简 单 、 零 规 则 、 称 , 便 节省 原 材料 , 少 冲压 工序 和模 具套 对 以 减 数 , 高 模 具 使 用 寿 命 , 终 使 零 件 成 本 降 到 最 低 _ 提 最 1 1 。
33 修 边 合 理 性 分 析 . 对 于 零 件 最 初 的边 界 确 定 ,设 计 者 更 多 考 虑 的 是 边 界 的 光 顺 性 ,但 在 某 些 情 况 下 这 样 的 边 界 反 而 导 致 修 边 时 模 具 的 刃 口太 弱 , 至 无 法 修 边 。 类 缺 甚 此
制造教 学科研
中 图 分 类 号 : G3 6 3 计 和 模 具 制 造 的 时 间 , 且 可 以保 证 零 件 而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材料:08F ,厚度1.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级进模)。

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 材料O8F 为优质碳素钢,抗剪强度τ=220~310Mpa 、抗拉强度b σ=280~390Mpa 、伸长率为10δ=32%、屈服极限s σ=180Mpa 、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加工。

(2) 结构与尺寸工件结构比较简单,中间有一个直径为22的孔,旁边有两个直径为8的孔,凹槽宽度满足b ≥2t ,即6》2x1.5=3mm,凹槽深度满足l b 5≤,即5《5x6=30。

结构与尺寸均适合冲裁加工。

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该工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可采用一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综合考虑后,应该选择方案三。

因为方案三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所以应该选用方案三比较合算。

3.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由于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级进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级进模。

(1)确定模架及导向方式采用对角导柱模架,这种模架的导柱在模具对角位置,冲压时可防止由于偏心力矩而引起模具歪斜。

导柱导向可以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

(2)定位方式的选择该冲件采用的柸料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侧刃粗定距;用导正销精定位保证内外形相对位置的精度。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因为该工件料厚1.5mm,尺寸较小,所以卸料力也较小,故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方式。

4.必要的工艺计算(1)排样设计与计算该冲件外形大致为圆形,搭边值为a1=1.5mm,条料宽度为43.57mm,步距为A=88.4mm,一个步距的利用率为63.98%。

见下图S=1668.7-11x11x3.14-2x4x4x3.14=1188.28项目分类计算方法和结果排样冲裁件面积面积为1188.28mm条料宽度B=39.97+1.8+1.8=43.57mm 步距A=86.9+1.5=88.4mm材料利用率η冲压力的相关计算F 冲=KLt b τ=1.3*275*1.5*300=160875N F 卸=K 1F=0.04*160875=64350N F 推=nK 2F=4*0.055*160875=35392.5N F= F 冲+ F 卸+ F 推=260617.5N (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代入公式X0=132.25115.69132.25396.14874.61132.2519.44115.6993.26132.250396.148++++++X X X X =19.73Y0=132.25115.69132.25396.14827.13132.250115.69)27.13(132.250396.148+++++-+X X X X =0(4) 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并确定其制造公差 由于凸凹模的形状相对简单且材料较厚,冲裁间隙较大,可采用分开加工法确定凸凹模的刃口尺寸及公差。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 (1)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 (1)

2.1.3材料表面质量差-划痕引起应力集中、锈蚀增大后阻力。 2.1.4压料面的进料阻力过大-毛坯外形大、压料筋槽间隙小、凹模圆角半径过小、外 滑块调的过深、拉深筋过高、压料面和凹模圆角半径光洁度差。 2.1.5局部拉深量太大,拉深变形超过了材料变形极限。 2.1.6在操作中,把毛坯放偏,造成一边压料过大,一边压料过小。过大的一边则进料 困难,造成开裂;过小的一边,进料过多,易起皱,皱后进料困难,引起破裂。
2.6润滑不够——摩擦力较大 2.7料厚尺寸严重超差——进料困难
2.8酸洗质量差
3、表面擦(拉)伤 表面擦伤的主要原因是模具工作部分选材不当,热处理硬 度低,凹模圆角磨损、光洁度差,弯曲毛坯表面质量差(有锈、 结疤等),材料厚度超差,工艺方案选择不合理,缺少润滑等。 4、挠度和扭曲
三、大型曲面拉深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大型曲面制件不仅要求一定的拉深力,而且要求在其拉深过程中具有足 够的稳定的压边力。此类制件往往是轮廓尺寸较大,深度较深的空间曲面, 所以需用变形力和压边力都较大。在普通带气垫的单动压力机上,压边力只 有名义吨位的1/6左右,而且压边力也不稳定,难以满足此类制件的工艺要求, 因此
在大量生产中,此类制件的拉深均在双动压力机上进行。双动 压力机具有拉深和压边的两个滑块,即内滑块和外滑块,压边 力可达到总拉深力的40%-50%以上,能满足制件周边变形分 布不均的要求,且压边力稳定,易得到刚度较好的拉深件。 1.3拉深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 此类制件大多是作为机械的外壳,要求有足够的刚度(使 用中不会发生颤抖和噪音)和尺寸稳定性(保证焊接、装配质 量)。这就要求在拉深过程中使材料各部位受到均匀的拉应力 (最理想的是双向拉应力状态),且使拉应力超过屈服极限, 而低于强度极限,使制件的弹性回复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形状 不致于产生畸变,同时也不致于破裂。

冲压件模具工艺性分析毕业论文

冲压件模具工艺性分析毕业论文

冲压件模具工艺性分析毕业论文第一章引言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重要工艺装备,它是以其自身的特殊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形(成型)。

现代产品生产中,模具由于其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约原材料,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1]。

冲压加工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放置在模具的板料施加变形力,使板料在模具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由于冲压加工常在室温下进行,因此也称冷冲压。

冲压成形是金属压力加工方法之一,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基础上的材料成形工程技术。

冲压加工的原材料一般为板料或带料,故称为板料冲压。

冲压工艺是指冲压加工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经验,冲压模具是指将板料加工成冲压零件的特殊专用工具。

冲压生产靠模具和压力机完成加工过程,其特点有:质量稳定,互换行好;可以获得难以制造的壁薄、重量轻、刚性好、表面质量高、形状复杂的零件;不但节能,而且节约金属;它是一种高效率的加工方法。

生产中为满足冲压零件形状、尺寸、精度、批量大小、原材料性能的要求,冲压加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分离工序与成形工序两大类。

分离工序又可分为落料、冲孔和剪切等,目的是在冲压过程中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

成形工序可分为弯曲、拉深、翻孔、翻边、胀形、缩口等,目的是使冲压毛坯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并转化成所要求的制件形状。

第二章冲压件工艺性分析2.1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

即冲裁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及公差等技术要求是否符合冲裁加工的工艺要求,难易程度如何。

工艺性是否合理,对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和生产效率有很大影响。

良好的冲裁工艺性能使材料消耗少、工序数量少、模具结构简单且使用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

2.1.1 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1)冲裁件的形状设计应尽量简单、对称,同时应减少排样废料。

(2)除在少、无废料排样或采用镶拼模结构是,允许工件有尖锐的清角外,冲裁件的外形或孔交角处应采用圆角过渡,避免清角。

简单冲压模具设计

简单冲压模具设计

简单冲压模具设计(共1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内容摘要目录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材料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结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3精度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刃口尺寸计算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刃口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样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压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冲压设备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准模架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止动件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零件材料:为Q235-A 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2、零件结构:相对简单,有2个φ20mm 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14mm (φ20mm 的孔与边框之间的壁厚)3、零件精度: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查表得各零件尺寸公差为:外形尺寸:01130-、062.048-、074.060-、03.04-R 、074.060-R 内型尺寸:052.0020+孔中心距:60±0.37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完成该零件的冲压加工所需要的冲压基本性质的工序只有落料、冲孔两道工序。

从工序可能的集中与分散、工序间的组合可能来看,该零件的冲压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落料-冲孔复合冲压。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最小壁厚14mm 大于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3.6mm--4.0mm ,模具强度好,制造难度中等,并且冲压后成品件可通过卸料板卸下,清理方便,操作简单。

方案二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是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加工,模具成本较高。

结论:采用方案一为佳三、模具总体设计(1)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模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复合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因为该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

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定距。

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因为条料长度有一定余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测来定。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因为工件料厚为1.5mm,相对较薄,卸料力也比较小,故可采用弹性卸料。

又因为是倒装式复合模生产,所以采用上出件比较便于操作与提高生产效率。

(4)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倒装式模采用导柱导向方式。

四、排样方案确定及材料利用率(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设计倒装式复合模,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采用直排。

方案一:搭边值取2mm和3mm(P33表2-9),条料宽度为135mm(采用无侧压导料装置,条料与导料板间隙为1mm ) ,步距为63 mm ,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为73% 。

冲件面积A : A =6186.5535mm2 条料宽度B :B =130+2×2+1=135mm 步距S : S =60+3=63mm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 η=01s s ×100%=63*1355535.6186×100%=73% 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η: η=总s s 1*23×100%=135*15005535.6186*23×100%=70.3%查板材标准,宜选950mm ×1500mm 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7张条料(135mm ×1500mm ),每张条料可冲23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70.3%。

方案二:搭边值取2mm 和3mm (P33表2-9),条料宽度为135mm (采用无侧压导料装置,条料与导料板间隙为1mm ) ,步距为138 mm ,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为71.56% 。

冲件面积A : A =6186.5535mm2 条料宽度B : B =60+2×2+1=65mm 步距S : S =130+3=133mm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 η=01s s ×100%=65*1335535.6186×100%=71.56% 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η:η=总s s 1*23×100%=65*15005535.6186*11×100%=69.8%查板材标准,宜选950mm ×1500mm 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14张条料(65mm ×1500mm ),每张条料可冲11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69.8%。

结论:采用方案一为佳五、主要设计计算1、冲压力的计算 1、落料力F 落:F 落=KLt τb =1.3×355×1.5×300=207675N 式中:F 落—落料力(N );L —冲裁周边的长度(mm ); T —材料厚度;b —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查表得退火Q235材料钢为300Mpa ;K —系数,一般取K=1.3。

2、卸料力F 卸:F卸=K卸×F落=0.05×207675=10383.75N (KX查P27表2.7)式中:K卸—卸料力因数,其值由表查得K卸=0.053、冲孔力:F冲= KLt b =1.3×2π×10×2×300=48984N4、推件力推件力计算公式:F推=n K推×F冲式中:K推—推件力因数,其值查表得K推=0.05;n—卡在凹槽内的工件个数:n=h/t=6推件力为:F推=6×0.05×48984=14695.2N5、模具总冲压力为:采用弹性卸料,下出件,冲压工艺总力FZ:FZ=F+FX+FT+ F冲=207675 +10383.75+48984+14695.2=281737.95N 根据计算结果,冲压设备拟选J23-35。

2、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各冲压力的作用点位置。

为了保证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应使冲模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的滑块中心相重合。

否则,会使冲模和压力机滑块产生偏心载荷,使滑块和导轨之间产生很大的磨损,以及模具导向零件的磨损。

冲模的压力中心按如下原则确定:(1)对称形状的单个冲裁件,冲模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2)工件形状相同且分布位置对称时,冲模的压力中心与零件的对称中心相重合。

(3)形状复杂的零件,多空冲模,级进模的压力中心可用解析法求出冲模的压力中心。

如下图所示:由于冲件 X 方向对称,故压力中心 x0=0mmy0=876543218877665544332211LLLLLLLLY LYLYLYLYLYLYLYL++++++++++++++=8.628.62295.7729481304824*8.6224*8.6248*2960*5.7748*2924*4824*48++++++++++++++=26.18mm其中: L1=48mm, y1=24mmL2=130mm, y2=0mmL3=48mm, y3= 24mmL4=29mm y4=48mmL5= 77.5mm y5=60mm L6=29mm y6=48mm L7=62.8mm y7=24mm L8=62.8mm y8=24mm 计算时,忽略边缘 R4的圆角。

由以上计算可知,冲压件中心的坐标为(0,26.18)六、凸凹模刃口计算落料部分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落料凸模按间隙值配制;冲孔部分明中孔凸模为基准计算, 冲孔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既以落料凹模、 冲孔凸模为基准,凸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1、落料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落料部分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凹模磨损后,刃口部分尺寸都增大,因此均属于A 类尺寸,零件图中落料部分的尺寸偏差如下:01130 mm mm 48062.0- mm 60074.0-R mm 403.0-R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p20表2-4)可知: 凸模和凹模的最小间隙为:Z min =0.132mm 凸模和凹模的最大间隙为:Z max =0.24mm :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2-6)可知因数x 为: 当Δ≥0.20时,x=0.5 当Δ<0.20时,x=0.75模具按IT14级制造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可知:D d =dx D δ+∆-0)( D p =0min d pZ D δ--)(a 、对于01130-mm 的制造公差表(表2-5)查得p δ= -0.014mm, d δ=-0.020mm满足|p δ|+|d δ|≤Zmax -Zmin 。

d D =()02.001*5.0130-=02.005.129+p D =()0014.0132.05.129--=0014.0368.129- b 、对于mm 48062.0-的制造公差表(表2-5)查得p δ= -0.010mm, d δ=-0.015mm满足|p δ|+|d δ|≤Zmax -Zmin 。

d D =()015.005.0*62.048-=05.0069.47+p D =()001.0132.069.47--=001.0558.47- c 、对于mm 60074.0-R 的制造公差表(表2-5)查得p δ= -0.012mm,d δ=-0.020mm满足|p δ|+|d δ|≤Zmax -Zmin 。

d D =()02.005.0*74.060+-=02.0063.59+p D =()0012.02/132.063.59--=0012.0934.58- d 、对于mm 403.0-R 的制造公差表(表2-5)查得p δ= -0.008mm,d δ=-0.012mm满足|p δ|+|d δ|≤Zmax -Zmin 。

d D =()012.005.0*3.04+-=012.0085.3+p D =()0008..02/132.085.3--=0008.0784.3- 落料部分相应的凸模尺寸配制,保证其双面间隙为:0.132mm~0.24mm 。

2、冲孔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冲φ052.0020+的孔时,凸模外形为圆孔,故模具采用凸、凹模分开的加工方法制造,以冲孔凸模为基准计算,其凸、凹模刃口部分尺寸计算如下: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2—4)可知:凸模和凹模的最小间隙为:Z min =0.132mm 凸模和凹模的最大间隙为:Z max =0.24mm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3—5)得因数x 为:x=0.5 查(互换性及其测量技术,标准公差表)得:凸模按、凹模按IT14级查,可知:δp =-0.010mm ,δd =0.015mm 校核:Z max -Z min =0.24-0.132=0.108mm|δp |+|δd |=0.010mm+0.015mm=0.025mm 满足条件:Z max -Z min ≥δp +δd 条件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2-3)可知:d p =0px d δ-∆+)(d p =001.052.0*5.020-+)(=001.026.20- d d =dZ d p δ++0min )( d p =015.00132.026.20)(+=015.0039.20 3、孔心距尺寸计算:两圆孔之间的位置公差Δ为0.62mm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可知因数x 为:x=0.5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可知:L d =L ±∆81=64±74.0*81=64±0.0925七、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1、凹模板厚度:H=kb式中:b—凹模刃口的最大尺寸K—系数,考虑板料厚度的影响,见表2-23b=130mm查表2-23知,k=0.2 H=0.2×130=26mm落料凹模壁厚:C≥(1.5~2)H=(39~52)mm则取:C=40mm凹棋板边长: L=b+2C=130+2×40=210mm查GB/T2855.2-2008,凹模板宽为16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