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要求及工程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提供生活用及类似用途热水的储水箱容积大于0.6m³的具有液体传热工质的强迫循环太阳热水系统。
这些系统根据当地条件单独设计和安装。
2引用标准GBJ 205——19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GB/T 714——2000 桥梁用结构钢GB/T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335——1:1991)GB/T 4272——19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T 8175——19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 8877——1988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GB/T 12936——1991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 1453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15513——1995 太阳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GB/T 17581——1998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1——1992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7——199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258——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W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 4088——1999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3 定义3.1顶水法利用水的压力将冷水从储水箱或集热器底部注入系统并将储水箱中的热水从储水箱的上部顶出的取热水方法。
3.2 膨胀罐和泄压阀系统中,介质预热膨胀,膨胀罐是安装于系统循环管路上为这种体积变化提供空间的容器,泄压阀是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保护设备和管道,防止发生意外。
4 系统类别与特征4.1强迫循环系统强迫循环系统是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质通过集热器进行循环的太阳热水系统。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DB331034-2007)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Code for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ofResidential Building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报批稿)DB33/ xxxx-2006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能源研究会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杭州美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2006年8月前言根据浙江省建设厅《2004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设计图编制修订计划》(建科发[2004]115号)文中的《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的编制要求,规范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浙江省的地方气候、地理及经济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引用标准及术语、基本规定、规划及土建设计,系统选择、系统设计、系统安装及验收。
本规范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浙江省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邮编310027,电子邮箱:****************)。
本规范主偏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能源研究会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杭州美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略)目录1 总则2引用标准及术语3 基本规定4 规划及土建设计4.1 规划4.2 建筑设计4.3 结构设计5 系统选择5.1 系统分类5.2 系统选择6 系统设计6.1 一般规定6.2 集热器6.3 储热水箱6.4 辅助能源6.5 热交换器6.6 集热循环泵6.7 管路设计6.8 运行控制设计6.9 电气及防雷设计7系统安装及验收7.1 系统安装7.2 系统验收附录A 浙江省各区域主要地市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相关的气象数据表附录B 浙江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区图1总则1.0.1 为规范我省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这一绿色能源体系的广泛应用,制定本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要求及工程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提供生活用及类似用途热水的储水箱容积大于0.6m³的具有液体传热工质的强迫循环太阳热水系统。
这些系统根据当地条件单独设计和安装。
2引用标准GBJ 205——19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GB/T 714——桥梁用结构钢GB/T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335——1:1991)GB/T 4272——19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T 8175——19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 8877——1988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GB/T 12936——1991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 1453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15513——1995 太阳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GB/T 17581——1998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1——1992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7——199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258——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W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 4088——1999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3 定义3.1顶水法利用水的压力将冷水从储水箱或集热器底部注入系统并将储水箱中的热水从储水箱的上部顶出的取热水方法。
3.2 膨胀罐和泄压阀系统中,介质预热膨胀,膨胀罐是安装于系统循环管路上为这种体积变化提供空间的容器,泄压阀是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保护设备和管道,防止发生意外。
4 系统类别与特征4.1强迫循环系统强迫循环系统是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质经过集热器进行循环的太阳热水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与验收规范

7.3.6流量调节器的型号、规格及设置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8.管路安装
8.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道安装,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8.2建筑物外墙及建筑物屋面有管道穿过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7.3.3自动温度调节装置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可用直接式自动调温装置或电动式自动调温装置,一般控制精度为±2℃。
7.3.4电磁阀应水平安装,阀前应加装细网过滤器,阀后应加装调压作用明显的截止阀。
7.3.5热水表安装及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7.3.5.1住宅的分户热水表宜与冷水表统一设置;
7.3.5.2水表口径宜与热水给水管道接口管径一致;
2.8钢板焊接的贮热水箱,水箱内外壁均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内壁防腐材料应卫生、无毒,且应能承受所贮存热水的最高温度。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纸核查型式检验报告,观察检查。
2.9太阳能热水系统最低处应安装泄水装置。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纸,观察检查。
3.集热器的安装
3.1太阳能集热器的朝向、倾角及其前后左右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倾角误差为±3°。集热器应与建筑主体结构或集热器支架牢靠固定,防止滑脱。
3.2集热器与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应按照设计规定的连接方式连接,且密封可靠,无泄漏,无扭曲变形。集热器之间的连接件,应便于拆卸和更换。
3.3集热器之间连接管的保温应在检漏试验合格后进行。保温材料及其厚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应符合《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的规定。
1.基座与支架
2.集热器、集热循环水箱及贮热水箱
太阳热水系统验收规范

太阳热水系统验收规范一、适用范围为规范太阳热水系统的验收,使系统达到设计的要求,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特制定此规范,真诚实现为用户服务的宗旨。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热水系统的检验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太阳能公司所有太阳热水系统的验收。
二、检验项目1.1系统组装或安装的验收:本验收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组装和安装,是将安装的实际情况与系统的布置图、系统管路图和电气线路图进行对比。
2.1.1集热器及水箱的验收:2.1.1.1集热器的安装是否正确,应做到集热器与支架紧密贴合,真空管孔处与尾座相对应部分无偏斜,真空管固定可靠。
2.1.1.2支架安装到位,无缺少螺栓、螺母现象且螺栓、螺母皆已紧固,支架无晃动现象。
2.1.1.3集热器支架底部应做好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或橡胶板以防止破坏楼面防水层,当楼面会有积水时,应将支架整体抬高200mm,以提高其耐腐蚀性。
2.1.1.4集热器与支架应与建筑物进行可靠固定,采用钢丝绳与膨胀挂钩形式、预留钢件与支架连接、通过连接件将集热器与建筑连接均可,保证在当地最大风力的情况下,集热器不会损坏。
2.1.1.5工程水箱应放置在建筑物的承重梁或承重墙等承重位置,且经校核该承重位置承载水箱是安全的。
2.1.1.6工程水箱应制作基础,防止破坏建筑物表面,常用基础为混凝土基础或钢构基础,具体以设计为准。
2.1.1.7组装、安装和基础制作中所应用到的钢材应考虑防腐要求,未经处理的钢材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清除焊渣、除锈、热镀锌、刷防腐漆、银粉漆等的处理。
2.1.1.8集热器的摆放应朝向正南或正南偏西5°,可根据屋面朝向进行调整,具体以设计为准。
2.1.1.9集热器应排列整齐,真空集热管无损坏。
2.1.1.10集热器排与排之间的距离应达到设计要求,避免阳光遮挡。
2.2.1外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裂纹、无划伤、无飞边、厚薄及色泽均匀。
2.1.2管路及配件、设备的验收:2.1.2.1 管路及配件的材料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并与传热工质相容,内壁不能发生腐蚀。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目录1 总则2引用标准及术语3 基本规定4 规划及土建设计4.1 规划4.2 建筑设计4.3 结构设计5 系统选择5.1 系统分类5.2 系统选择6 系统设计6.1 一般规定6.2 集热器6.3 储热水箱6.4 辅助能源6.5 热交换器6.6 集热循环泵6.7 管路设计6.8 运行控制设计6.9 电气及防雷设计7系统安装及验收7.1 系统安装7.2 系统验收附录A 浙江省各区域主要地市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相关的气象数据表附录B 浙江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区图1总则1.0.1 为规范我省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这一绿色能源体系的广泛应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分户式和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既有居住建筑及其它民用建筑上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参照执行。
1.0.3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引用标准及术语2.1 引用标准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刊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936-1991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345-200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T18713-2002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64-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2.2 术语1 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包括住宅、宿舍、旅馆等建筑。
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与验收规范

一、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标准
1.集热器固定件预埋
2.集热器支架安装
3.集热器支架安装
4.集热循环水箱及贮热水箱安装
5.辅助能源、辅助加热设备安装
6.水泵安装
7.附件安装
8.管路安装
9.保温
10.电气与自动控制系统安装
1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试运行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验收规范
7.3.5.3水表应装设在观察方便、不冻结、不被任何液体及杂物淹没和不宜受损坏的地方。
7.3.6流量调节器的型号、规格及设置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8.管路安装
8.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道安装,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8.2建筑物外墙及建筑物屋面有管道穿过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1.2.1锚栓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
1.2.2碳素钢锚栓应经过防腐处理
1.2.3应进行承载力现场试验,必要时应进行极限拉拔试验。锚栓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其极限承载力的50%。
1.2.4每个连接节点不应少于2个锚栓
1.2.5锚栓直径应通过承载力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10mm。
1.2.6不宜在化学锚栓接触的连接件上进行焊接操作。
4.3集热循环水箱及贮热水箱的各接管管径、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4.4集热循环水箱及贮热水箱的箱体,应按设计要求做接地处理。
4.5集热循环水箱和贮热水箱应进行检漏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相关规定。
5.辅助能源、辅助加热设备安装
5.1辅助能源及辅助加热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7.3.3自动温度调节装置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可用直接式自动调温装置或电动式自动调温装置,一般控制精度为±2℃。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2002)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自2002年11月1日实施。
现将《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中太阳热水系统设计主要内容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要求及工程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生活用及类似用途热水的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的具有液体传热工质的自然循环、直流式和强迫循环太阳热水系统(包括带辅助能源的太阳热水系统)。
这些系统是根据当地条件单独设计和安装的。
5系统设计5.1调查用户基本情况5.1.1环境条件——安装地点纬度——月均日辐照度——日照时间——环境温度5.1.2用水情况——日均用水量——用水方式——用水温度——用水位置——用水流量5.1.3场地情况——场地面积——场地形状——建筑物承载能力——遮挡情况5.1.4水电情况——水压——电压——水、电供应情况5.2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太阳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应根据用户基本条件、用户的使用需求及集热器与储水箱的相对安装位置等因素综合加以确定,可按表1推荐的方式选取。
5.3确定集热器类型集热器类型应根据太阳热水系统在一年中的运行时间、运行期内最低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可按表2推荐的类型选用。
5.5储水箱5.5.1储水箱的容量应与日均用水量相适应。
5.5.2大面积太阳热水系统的储水箱一般为常压水箱,水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5.5.3在储水箱的适当位置应设有通气口、溢流口、排污口和必要的入孔(一般大于3t的水箱)。
5.5.4储水箱应满足防腐要求,保持水质清洁。
5.5.5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储水箱上应设有保温层,其保温设计见5.10。
5.6辅助能源5.6.1如果单靠太阳热水系统不能满足水温及水量的要求,可采用电、燃气、油、煤等辅助能源加以补充。
如果条件许可,宜采用电作为辅助能源。
5.6.2辅助能源可直接加热储水箱中的水,也可通过换热器间接加热储水箱中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
技术规范(试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要求及工程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提供生活用及类似用途热水的储水箱容积大于0.6m³的具有液体传热工质的强迫循环太阳热水系统。
这些系统根据当地条件单独设计和安装。
2引用标准
GBJ 205——19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
GB/T 714——2000 桥梁用结构钢
GB/T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335——1:1991)
GB/T 4272——19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T 8175——19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GB 8877——1988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
GB/T 12936——1991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 1453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15513——1995 太阳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
GB/T 17581——1998真空管太阳集热器
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1——1992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7——199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58——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W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 4088——1999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3 定义
3.1顶水法
利用水的压力将冷水从储水箱或集热器底部注入系统并将储水箱中的热水从储水箱的上部顶出的取热水方法。
3.2 膨胀罐和泄压阀
系统中,介质预热膨胀,膨胀罐是安装于系统循环管路上为这种体积变化提供空间的容器,泄压阀是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保护设备和管道,防止发生意外。
4 系统类别与特征
4.1强迫循环系统
强迫循环系统是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质通过集热器进行循环的太阳热水系统。
强迫循环系统通常采用温差控制、定时器控制等方式。
4.2 辅助加热
热水系统采用电加热作为辅助能源的太阳热水系统
5 系统设计及安装技术要求
5.1调查用户基本情况
太阳能工程业务方案设计申报单
太阳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一般选取强迫循环,在供电不足,供水不足的地区不宜安装和使用太阳热水系统。
5.2.1工作原理
本系统采用自动上水、温差循环的运行方式,晴好天气充分利用太阳能,阴雨天气或光照不足时使用辅助加热。
5.2.2运行方式
5.2.2.1自动上水:当水箱水位低于设定值时,上水电磁阀打开上水,到100%
自动停止
5.2.2.2温差循环:系统吸收太阳热量储存于集热器内的水中,使温度继续升高,
当集热器水温温度高于水箱内水温温度10℃(可自己做调整)时,屋面循环泵启动将模块中的热水顶入水箱中,一直到模块水温与储水箱水温温差小于5℃时(可自己做调整)停止循环,通过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把太阳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5.2.2.3管道保温:采用温差温差循环,当管道水温低于储热水箱温度5℃时(温
度可调),管道循环泵启动,保证用水端随时出热水。
系统原理图
5.3 集热器
5.3.1我公司集热器类型为全玻璃真空管型,在最低环境温度值低于0℃的地区不宜安装和使用。
5.3.2集热器基础
集热器支架连接方法正确,螺丝紧固,集热器基础可建在屋顶防水层上,也可建在屋顶结构层上。
建在屋顶结构层上的基础,其预埋件应与结构层中的钢筋相连,并做好防水。
建在屋顶防水层上的基础,可不设地脚螺丝或预埋铁。
基础的高度应考虑如后的屋面维修。
5.4 确定系统集热采光面积
cd t i
end
w
w
n
J
)T
-
(T
C
Q
c
A
式中A
c
——集热器采光面积
Q
w
——日均用水量,kg
C
w
——水的定压比热容,KJ/(kg·℃)
T
end
——储水箱内水的终止温度,℃
T
i
——水的初始温度,℃
J
t
——当地春分或秋分所在月集热器受热面上月均日辐照量,KJ/m²
n
cd
——集热器全日集热效率,无纲量
5.4.1兴事发牌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参数:
真空管规格:Ф58×1800mm
每组集热器采光面积:7.2㎡。
单组真空管支数:50支
5.5储水箱
5.5.1为保证用水量与储水箱的容量应相适应,储水箱的设计容量应比系统设计热水量大10~20%
5.5.2储水箱为常压水箱,不可用作承压状态下运行
5.5.3水箱适当位置有通气溢流口,平常不可将通气溢流口堵塞
5.5.4水箱内胆为SUS-2B不锈钢,中间50mm厚保温层,外桶彩钢(可根据要求定做不锈钢),为延长水箱寿命,应有人定期对水箱内外胆进行清扫
5.6 辅助加热
5.6.1设定好电加热保护水位,即水位低于该设定值,电加热不启动
5.6.2终止加热的水温不宜超过50℃
5.6.3温控加热:当水温低于40℃(可自己做调整)时,电加热启动,水温高于
50℃时,电加热关闭,这样既节约能源且操作方便。
5.6.4 手动加热,在不需要设定温控加热的情况下,可设置手动加热功能,按下
“加热”按钮,电加热启动,到设定温度时,电加热自动停止。
5.7 系统布局
5.7.1储水箱和集热器位置
储水箱和集热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其在满载情况下分别满足建筑物上其所处部位的承载要求,必要时应请建筑结构专业人员复核建筑荷载;安装热水系统不应破坏建筑物的整体观瞻效果,;另外,为减少热损和循环阻力,在确保建筑物承重安全的前提下,储水箱和集热器的相对位置应使循环管路尽可能短。
5.7.2储水箱的周围及上面应有至少容纳一人的作业空间。
5.7.3集热器定位
集热器摆放面向正南方或者南偏西5°,最多不宜超过15°
5.7.4集热器阵列
集热器组中集热器的链接尽可能采用并联。
串联的集热器数目应尽可能少,同一斜面上多层布置时,串联的集热器数量不宜超过3组。
集热热器组应按同程原则布置成并联,即应使每个集热器的传热介质流入路径与回流路径的长度相同,以便使流量平均分配
集热器剖面详图
5.8 系统管路设计
5.8.1 循环管路应短而少弯。
5.8.2 为了减少管路热损和达到流量平衡,绕行的管路应是冷水管或者低温水管。
5.8.3集热器按设计要求可靠地固定在支架上,集热循环管路应有0.3~0.5%的坡度,以避免气塞现象,也可满足循环、排空或回流的要求。
5.8.4 在循环管路中,易发生气塞现象的地方,应设有排气阀,且循环出水处得管径需要比循环进水的管径大。
5.8.5在系统需要防冻排空部分的管路的最低点,应设有排空阀,以保证系统排空。
5.8.6当集热器0阵列为多排或多层集热器并联时,为了维修方便,应在每层集热器的进口处加装辅助阀门。
5.8.7循环泵流量选取:0.01~0.02L/SM2,在泵的流量相同时,宜选取功率较小的泵。
5.8.8增压泵流量选取:用水端沐浴头数量×0.3÷60,单位:(L/S),非集中洗浴时,可以在前面的数据上乘以同时使用的系数,如0.5。
5.8.9当增压泵选用带水流开关的泵时,储水箱的水位与处在最高位置的水栓(水龙头或淋浴喷嘴)的落差1mm以上时,流量开关被打开,水泵开始自动运转。
5.8.10管道安装需要支撑的,立管应在2.5米以内有一个支撑,横管的支点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