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考点新

合集下载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一、选择题:1、畜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2、我国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0年代)完成的。

3、畜牧业经济管理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的。

4、畜牧业再生产的根本特点是(以第一性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

5、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畜牧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

6、畜牧业经济体制反映的是(畜牧业生产关系范畴)。

7、我国畜牧业的基本经济制度应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8、畜牧业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9、畜牧业家庭经营的主要类型,按照畜牧业在家庭经营中的比重由低到高来划分,主要有(副业、兼业和专业养殖户)。

10、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者在(经济)上的联合。

11、合作经济的盈余分配与成员和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额)相关。

12、合作经济组织目标的双重性是(服务性和盈利性)。

13、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

14、(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15、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

16、国际合作社的六项原则是在1984年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28)届代表大会上确认的。

17、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延伸,预计未来市场行情的变化,确定未来的预测值,为(时间序列预测法)。

18、狭义的决策指(选择方案)。

19、不确定性决策的结果与决策的结果和决策者的态度(有关)。

20、乐观决策法是(大中取大法)。

21、面对未来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这种决策为(风险型决策法)。

22、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是(西蒙)。

23、有限性决策是由(西蒙)提出的。

24、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是(资源节约型)。

25、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的畜产品数量)。

26、机械技术是(劳动节约型)。

27、我国畜牧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是(资源节约型技术)。

28、基础饲料和补充饲料的划分依据是(经济特点)。

畜牧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畜牧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牛一、名词解释1、吉尔-涅尔度:以酚酞为指示剂,中和100ml牛乳所消耗0.1NNaoH溶液的ml数,单位T。

2、发生酸度:由于乳酸增加而增加的酸度。

3、总酸度:自然酸度与发生酸度之和。

4、乳酸度:计算公式为:0.1N NaOH ml数χ0.009乳酸% = χ100供试牛乳重量正常牛乳为:0.15—0.16%5、泌乳单位:由乳腺泡、细小乳导管、中等乳导管、粗大乳导管、乳池所构成的具有泌乳功能的单位,近似于一串葡萄。

6、泌乳(Secretion):乳腺上皮细胞吸收来自血液的营养物质合成乳汁,泌入腺泡腔的过程。

7、排乳反射:当犊牛吸吮或人工挤乳时,引起乳房容纳系统紧张度的改变,排乳中枢兴奋,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进入血液,乳导管平滑肌收缩,导致储存在腺泡腔和细小乳导管中的乳汁迅速通过粗大腺导管而流向乳池,这一过程称为排乳反射。

8、标准乳:也称乳脂校正乳(Fat corrected milk,FCM),一般国际上以乳脂率4%作为标准2312166318@..coM:泌乳期产奶量 F:平均乳脂率9、排乳速度(Milking speed):以每分钟排出的奶量(kg)为准。

10、前乳房指数(fore Udder Index):前两乳区产量前乳房指数(%)= ×100总产量11、屠宰重: 成年或18月龄公、母、阉牛宰前空腹活重。

12、胴体重:屠宰、放血、剥皮以后截去腕关节以下的前肢、飞节以下的后肢、头、毛、内脏(不包括板油和肾脏),剩余部分的(即胴体)重量。

13、屠宰率:胴体重占屠宰重的百分率。

14、熟肉率:取腿部肌肉1kg,于沸水中煮沸120分钟,取出后立即称重。

(屠宰后两天进行)。

煮后重熟肉率(%)= ————————χ100煮前重15、输精的标准 :指一次输入母牛生殖道内的精液量及其中所含呈直线运动的精子数。

16、繁殖率:是本年度出生的活犊牛数(不包括死胎和流产的)占上年度末可繁殖的成年母牛头数的百分比。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114新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114新

畜牧业经济治理复习题一、单选题1对畜牧业经济治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定性分析而不需要定量分析方法2.我国畜牧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是以家庭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3我国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状况是由我国目前畜牧业(B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4.畜牧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点是(C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一经营)。

5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公有制畜牧业经济(D合作经济)。

6下列哪项不属于外资畜牧业经济(A个体所有制经济)。

7对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采纳传统的生产技术)8对畜牧业现代化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D以相对少的投入,获得一般的经济效果)。

9对衡量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A较高的畜牧业劳动生产率)。

10对衡量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B较高的资金利用率)。

11.全球饲料工业产量在速度上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是在20世纪()A90年代中期B80年代中期C70年代中期D60年代中期12.畜牧业再生产过程是两种过程交错在一起,它们是()A.物资/资金运动过程B.资金/货币运动过程C.物资/原料运动过程D.机器/牲畜运动过程13.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程序叙述正确的是()A.报告的撰写、选定编制人员、确定报告内容和深度、拟定报告提纲、整理分析资料B.选定编制人员、报告的撰写、确定报告内容和深度、拟定报告提纲、整理分析资料C.选定编制人员、确定报告内容和深度、报告的撰写、拟定报告提纲、整理分析资料D.选定编制人员、确定报告内容和深度、拟定报告提纲、整理分析资料、报告的撰写14.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拟议的若干项目实施备选方案,分析各方案是否( )A.省力B.可行C.不可行D.最差15.社会主义畜牧业建立的前提是()A.民主改革 B.土地革命 C.工业革命 D.阶级斗争16.可持续进展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是()A.1980 B.1982 C.2008 D.197217.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把市场引导企业与()A.政府调控利率紧密结合B.政府调控市场紧密结C.政府调控资源紧密结合D.政府调控信贷紧密结合18.某一畜种中,因不同经济用途的品种之间构成的比例关系,可称为()。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填空、选择1、动物饲养的目的从发展到繁殖、生长而形成了畜牧业,属于最早的生产部门,动物产品由此从自然产品转为劳动产品。

猪、犬、牛、羊、马、鸡六畜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早主要畜禽种类,都有4000年上饲养史。

2、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开始。

3、个体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4、畜牧业是以第一性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

5、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既包括种植业、也包括畜牧业。

6、畜牧业经济管理学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的。

7、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8、我国畜牧业的经济形式:所有制形式。

9、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国际合作社联盟(ICA)1995年在其成立100周年时重新定义,确立了7项原则: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制度,民主的社员管理,社员的经济参与,合作社自治、自立,教育、培训和信息,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关心社区事业。

10、在我国,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指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民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组织形式。

11、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松散型和紧密型。

通常所说的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是松散型联合的常见方法。

12、畜牧业产业结构是依据家畜的类别、用途、品种及其畜群种类进行分类,并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依据家畜类别划分成猪、牛、羊等各种畜类。

第二层次:依据家畜主产品的不同将各种畜类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畜种,如牛可进一步划分为肉牛、奶牛、肉奶兼用牛等,鸡可进一步划分为肉鸡、蛋鸡、肉蛋兼用鸡等。

第三层次:依据畜种的产品率、产品品质等将同一畜种划分为不同的品种,如猪可进一步划分为长白、约克夏、杜洛克。

第四层次:依据家畜的性别、年龄、用途等方面的差异而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畜群。

13、导致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与购买力或消费水平的提高。

14、历史遗留下来的种植业比重较大,畜牧业比重较小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畜牧业经济管理总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总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总复习题————————————————————————————————作者:————————————————————————————————日期:《畜牧业经济管理学》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8分)1、畜牧业生产结构: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它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

这里主要阐述畜牧业内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2、畜类结构:是按家畜类别分各个畜类,如猪、鸡、牛、羊、兔等,各畜类之间的比例关系。

3、畜种结构:按主产品的不同将各个畜类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畜种,如牛可进一步划分为肉牛、奶牛、肉奶兼用牛等,各畜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4、品种结构:同一畜种包括多个品种,各个品种在产品率、产品质量、产品规模及家畜适应性、生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各品种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

5、畜群结构:是指同种牲畜畜群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用途的牲畜或畜组在畜群中各占的比重。

6、存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资金占用额的比率。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100%7、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期间由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等于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相抵后的差额。

8、盈亏平衡点法盈亏平衡点法是通过提示产量、成本、价格、盈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一种方法。

其做法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然后依据产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价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列出总收入、总成本的计算式,测算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作为决策的依据。

9、资本金利润率: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10、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100%11、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自考畜牧兽医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新

自考畜牧兽医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新

02796畜牧业经济治理1畜牧业再生产过程即是()运动过程,又是()运动过程。

DA物资/资金B资金/货币C物资/原料D机器/牲畜2对畜牧业经济治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基本方法B广泛运用调查研究法C广泛采纳实验和对比分析法D定性分析而不需要定量分析方法3.中国畜牧业的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按照联合紧密程度可分为( ) 【A】A. 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 B 松散型、半紧密型C.半紧密型、紧密型D. 松散型、紧密型4. 我国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的进展过程经历了( )生态畜牧业。

【A】A.原始畜牧业、传统畜牧业、工厂化畜牧业。

B.原始畜牧业、传统畜牧业C.传统畜牧业、工厂化畜牧业D.原始畜牧业、工厂化畜牧业5.劳动生产率指标包括()。

【A】A.价值性劳动生产率和实物性劳动生产率B.价值性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劳动生产率C.实物性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劳动生产率D.价值性劳动生产率、实物性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劳动生产率6.实物性劳动生产率指标要紧包括()。

【A】A.单位劳动工作量、单位劳动产品量和单位时刻产品量B.单位劳动工作量和单位劳动产品量C.单位劳动产品量和单位时刻产品量D. 单位劳动工作量和单位时刻产品量7. 畜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B )A. 主导产业B. 基础产业C. 辅助产业D. 支柱产业8. 以下属于流淌资产的是(B )。

A. 房屋B. 应收账款C. 著作权D. 商标权9.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 D )A. 合作制B. 合伙制C. 股份制D. 公司制10. 畜牧业经济治理的理论基础是( A )A. 经济学和治理学B. 经济学C. 治理学D. 哲学11. 下面属于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是:(B)A. 食物B. 宠物C. 工业原料D. 农产品12. 保证鸡群健康的饲养制度是( A )。

A. 全进全出B. 分进分出C. 全进分出D. 分进全出13. 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是(D )。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自考复习题9畜产品加工与销售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自考复习题9畜产品加工与销售

第11章畜产品市场与流通1、重点:(1)畜产品流通的概念;(2)畜产品流通体制的概念;(3)我国畜产品流通体制的特点;(4)畜产品流通渠道的概念和意义;(5)畜产品储存、畜产品运输、畜产品销售的概念及畜产品销售具体内容。

2、一般掌握:(1)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2)我国畜产品流通体制的历史特点及改革;(3)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形式;(4)畜产品加工与储存的意义;(5)畜产品的储存及管理;1. 生鲜畜产品的流通主要通过(B)进行。

P246A.零售市场B.批发市场C.超级市场D.期货市场2.(A)是我国畜产品流通体制的特点。

P243A.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B.完全自由流通C.计划流通D.农牧业企业自主销售3. 受生产者授权为其购销畜产品的中间商是(B)P246A.经销商B.代理商C.批发商D.零售商1.畜产品流通2422.畜牧业流通体制2423.畜产品流通渠道2444.畜产品加工2475.畜产品储存2506.畜产品销售2521. 我们把在市场上以货币为媒介,实现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交换的过程,称之为畜产品流通。

2422. 畜产品流通渠道从商品交换发展程度划分,可分为产销合一、产销分离两类。

2443. 我国畜产品流通渠道包括零售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拍卖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各种要素市场。

2444. 畜产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购买力的提高。

5. 在发达国家生鲜畜产品的流通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

2461. 强化畜产品营销的主要举措。

(1)营销观念的创新;(2)营销人才的创新;(3)营销组织的创新;(4)营销技术的创新;(5)服务创新;重视附加产品,做好售后服务;(6)强化合作意识,结成营销同盟。

1. 试述我国畜牧业流通体制的建立与特点。

(1)畜牧业流通体制是指国家管理畜产品流通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主要包括畜产品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三部分,具体指管理机构的设置,购销价格政策的确定,参与流通的经营单位的组织形式、所有制成分、经营形式的内容。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知识点第二节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一.基本特点1.自然再生产:依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繁殖。

2.经济再生产:畜牧业总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不断反复不断更新的进程。

二.具体特点1.以第一性植物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

2.区域性。

3.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4.产品有独特生物学特性。

5.产品有生产资料消费二重性。

(生产资料、消费)第二章畜牧业经济形式与产业化第一节经济形式经济形式: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体所有、中外合资、贸工牧联合经营方式:承包、租赁、统一、家庭——专业户、贸工牧一体化第二节产业化一、产业化内涵和作用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畜牧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化组织形式。

产业化实质:改造传统畜牧业,推进传统畜牧业的科技进步,使其快速实现现代化。

产业化的基本思路:1.确定主导产业。

2.实行区域化布局。

3.依靠龙头带动。

4.发展规模经营。

5.实行市场牵龙头。

6.龙头带动基地。

7.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类型:1.市场连接型 2.龙头企业带动型 3.农科教结合型4.专业协会带动型实行产业化意义: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问题,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加速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畜牧业的科技进步。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商品流通中工业产品价格高于其价值,农畜产品低于其价值,在统计图表上工业品和农畜产品的价格曲线像张开的剪刀一样。

原因:1.历史遗留的。

2.由于近年畜牧业生产资料中工业品数量增加、价格上涨使畜牧业成本上涨。

3.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高,农畜产品劳动生产率低,交换过程中农畜产品处于不利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考点新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第一章1、畜牧业是生产动物性产品的产业,指将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如,猪、牛、羊、马、螺、驴、骆驼、鸡、鸭、鹅、兔、蚕、蜂等各种畜禽及昆虫,通过人工饲、繁殖,利用其生理机能,将植物性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毛、融、皮、丝、蜜等动物性产品。

2、猪、犬、羊、牛、马、鸡六畜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早驯化的主要畜禽种类,都有4000年以上的饲养历史。

3、三座大山: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帝国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4、我国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A、1950年代)完成的。

5、畜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B.基础产业)产业。

6、社会主义畜牧业经济的建立:1通过没收、接管反动政权及官僚、军阀的农牧场和没收地主的部分土地创建或改建的国有畜牧场。

2通过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通过国家投资,在国有的荒地、草原上创建新型国营农牧场。

4由集体经济创办。

7、试述我国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因:(1)在农牧区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营体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畜牧业生产力;(2)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促进了畜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畜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3)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4)多渠道的流通体制,扩大了畜产品销售;(5)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的发展,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6)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7)对外开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8、畜牧业再生产的根本特点是(A.以第一性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9、畜牧业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基础;(2)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经济部门;(3)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

10、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具体作用:(1)是轻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2)可以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3)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

11、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1畜牧业生产是以第一性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

2畜牧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畜牧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总是同畜禽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畜牧业的根本特点。

畜禽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体现着经济再生产的要求。

同时,畜牧业经济再生产必须符合畜禽自然再生产的规律。

3畜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力影响和制约,经营风险大。

4畜牧业生产有利于家庭经营。

5畜产品综合利用率高,增值潜力大。

12、畜牧业经济管理是以(A.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的。

13、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畜牧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14、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章1、畜牧业经济体制: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整个畜牧业经济运行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2、畜牧业经济体制反映的是(B.畜牧业生产关系范畴)3、我国畜牧业的基本经济制度应坚持(C.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4、我国畜牧业中主要经济形式,包括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

5、经济形式:社会上的生产资料或企业的资产归谁所有,有谁支配,由谁受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等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

(经济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6、畜牧业多钟经济成分并存的必然性的主要原因:(1)畜牧业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

(家庭经营仍然占主要地位,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基本上还是以分散的小规模家庭饲养为主)(2)各种不同生产手段均有采用。

(3)存在不同层次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4)分工协作程度高低不一。

7、试述我国畜牧业不同所有制中的分配方式:(1)公有制畜牧业中的分配方式。

目前,我国畜牧业中的公有制经济中,主要实行的是承包经营的方式,尽管承包的具体方式不同,但在分配上都按照承包合同规定实行“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余下自己的”方式。

(2)我国非公有制的畜牧业和混合所有制的畜牧业中的分配方式是:第一,个体畜牧业中,实行缴纳国家税金和社区统筹后,收入归个体所有者所有;第二,私营经济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第三,混合所有制中,实行按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8、混合所有制畜牧业:在畜牧业经济组织中,同时存在多种所有制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可以是两种公有制之间的混合,可以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混合。

9、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全部或部分归劳动者私有,以劳动者个体劳动力为基础,经营所得归个体劳动者自己支配的经济形式。

10、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私有,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以按资分配为主的经济形式。

11、双层经营体制: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集体统一经营和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13、经营形式的选择依据:(1)要适应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2)要适应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3)要适应畜牧业经济形式的选择。

14、畜牧业家庭经营及其特征。

(1)畜牧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牧民家庭为独立或相对独立地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形式。

(2)畜牧业家庭经营的特征表现为:畜牧业家庭经营的商品化;畜牧业家庭经营的企业;畜牧业家庭经营的专业化;畜牧业家庭经营的规模化;畜牧业家庭经营的社会化。

15、畜牧业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以(B.家庭经营)为基础。

12、经营形式:是指一定所有制中畜牧业经营单位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的制度。

16、畜牧业家庭经营的主要类型,按照畜牧业在家庭经营中的比重由低到高来划分,主要有(A.副业、兼业和专业养殖户)20.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者在(C.经济)上的联合。

17、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牧业小生产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18、我国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特征。

(1)合作目标的双重性,即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性和盈利性。

(2)合作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决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3)合作经济组织是在民主、自愿基础上的有效结合。

19、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七项原则。

(1)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制度;(2)民主的社员管理;(3)社员的经济参与;(4)合作社自治、自立;(5)教育、培训和信息;(6)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7)关心社区事业21.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余分配与成员和合作经济组织的(B.交易额)相关。

22.合作经济组织目标的双重性是(A.服务性与盈利性)23、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承担(A.无限责任)24、(D.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25、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C.划分为等额的股份)26、国际合作社的六项原则是在1984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D.28)届代表大会上确认的。

27、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主要缘于农牧民在经济上实行联合以发展生产力,主要表现在:(1)应对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2)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3)生产专业化的发展需要(4)弥补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功能的缺陷。

28、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1)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2)专业性合作社(3)供销合作经济组织(4)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在改革开放以后,正逐步地恢复和加强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29、我国畜牧业的家庭经营形式,包括统一经营层次和分散。

30、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既具有合作制属性,又具有股份制属性的混合企业。

31、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划分,公司制企业有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2、订单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是公司和农牧户进行松散型的联合。

33、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两大类型是松散型联合和紧密型的联合。

34、建国以后我国畜产品流通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段自由贸易阶段、第二阶段计划购销阶段、第三阶段改革开放阶段。

第三章1、畜牧业生产结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的各种家畜和各种家畜内部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2、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层次。

(1)第一层次为畜类结构;(2)第二层次为畜种结构;(3)第三层次为品种结构;(4)第四层次为畜群结构。

3、畜牧业产业结构还可以依据产品种类将家畜分为肉用、奶用、蛋用、毛用等,依据食草与否分食草家畜与非食草家畜,依据对谷物饲料转化率分为节粮型和耗粮型,依据食用饲料的种类分为肉食、草食和杂食等,依据饲养期分为速效型、中效型和迟效型等各种不同的产业。

11、畜牧业合理布局的依据:(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3)技术条件4、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水平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2)自然资源条件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畜种、品种和地理分布(3)畜产品市场需求是促进畜牧业发展与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因素(4)制度和国家政策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

5、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通过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能够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畜牧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水平的提高。

6、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标准:(1)统筹兼顾(2)以市场为导向(3)依靠科技进步(4)发挥地区比较优势(5)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在畜牧业产业调整中,要走市场化之路,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8、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积极稳步地调整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结构(2)建立于中国饲料资源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畜种结构(3)选育和改良牲畜品种,有计划地调整牲畜品种结构(4)合理调整畜群结构(5)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逐步调整畜产品结构。

9、畜牧业布局: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布,亦称畜牧业生产布局或畜牧业生产配置。

畜牧业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方向、牲畜结构和比例,二是按畜牧业生产合理的地域分工,科学确定每一地区畜牧业生产专业化方向,建设各种畜禽及其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

10、畜牧业合理布局的意义:(1)是充分合理利用各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保护和改善地区生态平衡的前提(2)是发觉生产潜力,发挥生产优势,从而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大经济效果的手段(3)可以使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各具特点又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并促使畜牧业逐步向区域化和专业化转变。

(4)还可以促进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也的合理布局,使有关部门避免计划工作和投资的盲目性。

12、我国畜牧业生布局的原则。

①充分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发挥地区自然优势,注意维护生态平衡。

②充分考虑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

③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实行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④合理组织和管理畜牧业生产,使生产后的全过程密切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