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爱》和《红楼梦》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对比
读《简爱》与《红楼梦》析简爱和林黛玉性格成因

比较家庭教育对简爱和林黛玉性格的影响简爱和林黛玉分别是《简爱》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的核心人物,他两敢于反抗的性格真实、深刻地反映出了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与彼此共处的环境、文化氛围等诸多因素相关。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二者去探究其家庭教育方面的性格成因,去了解中西方教育、观念的不同,最终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首先是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对女主人性格形成的影响。
简·爱的叛逆与她早期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的,她父母早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外加童年所经历的痛苦经验给她的一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成为她人格性格形成的原始基因。
其母亲为爱不顾一切的叛逆,一方面对她的爱情观有一定影响;另一面,对她叛逆性格提供了基因。
于是,当面对专横、自私的舅母及表兄妹们的种种虐待和欺辱时,简·爱坚持反抗到底,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最终,她坚持反抗路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加速了获得自由的速度以及心灵的喜悦,同时也促使叛逆性格的发展。
而林黛玉出身仕宦之家,从小在父亲及家庭老师的耳濡目染下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
因此,在她初到贾府时的言谈举止就显得过于谨小慎微,她的叛逆和反抗精神表现得不够明显与彻底等,都是她生活的家庭背景及所受的教育影响的。
庆幸的是,初到贾府的黛玉有贾母的疼爱,和身边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表兄宝玉朝夕相伴,有姐妹的嬉戏,她并未感到离家的孤独与寂寞,此时她流露得更多的是冷傲与娇气。
又因她父亲尚在,其自认为身份与地位是与贾家的小姐相平等的。
所以当周瑞家的送宫花来给她时,她表现得很冷淡,甚至说气话刺激人,从中也表现了她要求人格平等不容歧视的自尊自强的性格。
然而当他成了无父无母的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孤女时,她的心灵失去了平衡,她的自尊心失去了安放的地方。
她多疑地注视着周围,感触着丫头、婆子的冷漠与不善,感慨自己的命运;于是她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对不平等待遇的不满造就了她敏感、多愁、多疑、压抑的个性。
简爱和水浒传中女性角色对比分析

简爱和水浒传中女性角色对比分析
站在叙事的角度而言,《水浒传》中所刻画的女性人物对整部小说故事情节的描写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好汉形象例如说武松、鲁智深等人,他们之所以会上梁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女子的原因。
因为作者要突出故事情节,因此小说中描写了很多仗义的女性角色以及所谓的恶妇,并用这些人物来牵引情节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叙事效果。
《水浒传》可以说是一部白话文小说,其中所描写的主要内容也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底层人民的故事,而书中的英雄群体属于一个暴力型的群体,这样一来就直接决定了这部小说的特殊性,和当时的其他作品所体现出的温情特征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在阅读完《水浒传》并对其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如果用当前的女权主义思想对其评价则会从某方面脱离小说自身的叙事学意义。
这部作品所体现的是暴力而不是温情,从这一点出发,小说中作者所刻画的女性人物形象,就恰恰和其他男性好汉形象一样,并非是正常女性的行为表现。
但如果在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人物都是正常的、墨守成规的温情女子,那么必然会失去小说的特色,也难以做到流芳百世。
简·爱在保持人格独立的条件下,勇敢追求心中“以相爱为基础”的婚姻,森严的门第观念或者巨大的财富鸿沟都不足以使她畏惧,这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为无数妇女内心注入了一股激越的力量。
从简·爱成长的心路历程中,不难看出平等与尊严贯穿了始终,她从来不去依附任何人,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经济自由。
作者用最平凡的
外貌、最震撼的笔调,生动诠释出受人尊重的新女性形象。
简爱与林黛玉对比

折翼之天使的起与落——简爱与林黛玉形象命运对比分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简爱》中的简爱分别是中外文学著作的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两者兼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与对命运的抗争而为人称颂。
身世命运上的“孤女”身份,寄人篱下的人生苦难,思想性格上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叛逆精神和强烈追求真挚美好爱情的强烈意愿使两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有类同性与差异性。
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大视野中来看,两者分别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显著差异。
首先,从中西方价值观来说,林黛玉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群体关怀本位的思想,黛玉寄居在外祖母家,加上其母亲的遗训“外祖母家自与别处不同”,从而致使黛玉幼小的心灵感到沉重的压抑。
于是,她在贾府的生活中时常小心翼翼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仔细小心着众人的态度,最终香消玉损,爱情消逝。
简爱则体现了西方以生命意义,个体关怀本位的思想,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
简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
在寄宿学校中也受尽百般诋毁,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友谊中与爱情中终归获得了自己的圆满。
其次,从中西方宗教信仰来说,林黛玉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来源于佛教的“隐忍,包容”思想。
黛玉与宝玉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他们的爱情也是缠缠绵绵,含蓄不张扬,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东方人的传统观念密不可分。
可悲的是宝黛之问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
她无可奈何于拥有,便勇敢地拒否。
这种拒否心理,这种蔑视苦难以至某种自戕倾向,这种以逃避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征服,似乎是一切东方宗教所具的共同的特质。
因此黛玉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到一些安慰和解脱,而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得,欲排遣反戏谑,使她奉佛家而出人佛老,谈世事又颇作玄思,于是有“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禅悟:在美学上追求一种朴质无华、平谈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于是有“孤标傲世借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自我坦白。
简爱与林黛玉对比分析

摘要:简•爱和林黛玉太相似了,都是孤女,都寄人篱下。
相似的环境,使他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他们对周围环境都格格不入,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作了反抗,而且都获得了诚挚的爱情,然而在各方面都有其差异。
本文力图在以上几个方面作对比分析,并探寻二者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简•爱林黛玉抑郁叛逆爱情Summary: Jane with wood Lin dai yu resembled too, they are no parents, they all to depend on another person for support.Alike environment, make them all express a different degree to suppress , they made to resist with matter all to the environmental person in surroundings, and all acquired the sincere love, however all have its difference in everyone's.This text dint diagram at above several a reason for setting against ratio analyzing, and exploring second differences.Key phrase: Jane; Lin dai yu; Suppress; Love《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出版(1847年)就震惊了英国文坛,尽管主人公简•爱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是至今,她的反抗精神和爱情追求还仍然强烈地感染读者。
简•爱是穷牧师的女儿,父母双亡,抚养她的舅父又去世了,舅母及表兄和表姐妹都歧视她,虐待她,专横暴虐的表哥甚至经常无理由地殴打她。
比较《红楼梦》与《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谈《红楼梦》与《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摘要:作为人类的一半——母亲,妻子,女儿。
女性不但是女性自身说不完的话题,也是男性说不完的话题。
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女性问题就永远成为一个讨论的焦点。
女性的生存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
正因为如此,有关女性主义话题的讨论与研究一直到今天,随着妇女解放,女性自由及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的不断发展,女性主义也随之渗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西文化虽然不同,但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获得自身的平等与解放,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这是相同的.于是,反映女性主义的中外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现出关键词:女性主义;《红楼梦》; 《简.爱》一.女性主义及其历史,现状与发展.1.什么是女性主义.首先应当为女性主义正名。
抛开了女性解放运动中那些偏狭、极端的、非理性的女性主义的因素,而是旨在挣脱男权统治的樊篱、摆脱男性霸权,揭露并批判其危害和不合理,充分地张显女性的特质、自身天赋和才干,从而使女性自身获得相应的平等自由和解放,这样的女性主义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应当给予积极肯定的。
不能因为它产生过一些偏狭极端的非理性的现象就给予否定。
2.女性主义的主要发展历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性别压迫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女性反抗压迫、争取话语权力的努力也从未停息,它们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从星星点点到轰轰烈烈,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就是不懈抗争的硕果之一。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植根于西方后现代反主流文化的土壤,以当代西方女权运动为社会政治基础,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她”的波澜。
女性主义思想的历史可以一直溯源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希腊(被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女诗人萨福,就曾在爱琴海中一个名叫Lesbian的小岛上开办女子学校、创作具有女同性恋色彩的诗歌),但直至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才开始在欧洲兴起。
而女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则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事了。
林黛玉和简爱的爱情结局差异分析-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林黛玉和简·爱的爱情结局差异分析-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红楼梦》产生于18世纪的中国,《简爱》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曹雪芹和夏洛蒂勃朗特分别塑造了两位不朽的女性形象--林黛玉与简爱。
但她们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一个是绝望至极而死,一个却是有终成眷属。
一、相似的身世、迥异的境遇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赢得了太多读者的眼泪。
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林黛玉天生性格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都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她是贾敏和林如海的独女,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
贾母可怜她孤独一人,便接来荣国府抚养。
事实上,虽处于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的水深火热之中,但黛玉依然有着纯真的天性,很少顾及得失后果,因此她很难融入周围的环境中。
她从不劝宝玉追求功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身世显赫的封建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难有好人缘。
因此黛玉自重警惕戒备;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在生活上,虽然缺乏衣食供养,却依然受到寄人篱下的影响。
她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又无人教她人情世故。
简爱是一个并不美丽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
简爱寄人篱下,每天都遭受着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使简爱拥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她勇敢的追求自由而美好的生活。
在罗切斯特先生的面前,她不会因为自己是一个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
也正因为她的正直、、善良、勇敢和不屈,深深吸引着罗切斯特,并把她看作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平等交谈的知己,并且深深爱上了她。
二、相似的痴恋、迥异的结局林黛玉和简爱有着和每一个痴情的女子一样的渴望心愿,希望和心爱的人相知相爱相偎相依一辈子。
但结局并不都如人所愿。
宝黛二人以悲剧告终,爱情,是林黛玉生命的全部。
这么一个孤傲的女子,不屑功名,不屑利禄,她是红楼众女子中性情最真,用情最深的一个。
2011从林黛玉和简_爱看两种女性形象

- 27 -
群文天地·2011 年第 7 期
掉泪,由此又生出对自己身世的哀叹,总是沉溺于自身的世界 中。不仅对人如此,看花看事物都感怀于自己不幸的遭遇。《葬 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侬今葬花人笑 痴,他年葬侬只是谁”都是借花抒发自身的感伤,哀怨自己的 不幸。
同样寄人篱下,还被嫌弃欺负,简·爱却坚强独立、顾及他 人的。正因为如此,她才能以豁达、热心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虽 然在盖茨黑德受到恶劣待遇,她没有为此自怨自艾认为所有 人都针对她。对于贝希她还有感情,在离开盖茨黑德时会有不 舍。只身来到桑菲尔德后,简·爱对学生阿黛尔寄予了关怀和 同情,并因为她的身世更加怜爱她.对于罗切斯特,简·爱没有 因为地位财富的悬殊而自卑,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她的独 立,把人与人之间看成平等友好的关系,才不会陷入自身的悲 哀当中。她能够客观看待周围的事物,能关心同情他人,这些 品质也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好感。
(作者简介:廖小琴,女,重庆万州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
位有所提高,使得婚姻自由跨越阶级门第成为可能。
学文新学院,研究方向:中外语言与文化研究。)
从性格差异角度解析林黛玉与简

从性格差异角度解析林黛玉与简•爱的不同命运作者:张俊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9期摘要:林黛玉和简·爱分别是《红楼梦》和《简·爱》这两部文学巨著中的主要人物,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二人在性格上还是有着更多的差异和不同。
本文主要从林黛玉和简·爱性格上的差异来解析她们最终的不同命运和结局。
关键词:林黛玉;简·爱;性格;差异;解析;命运作者简介:张俊强(1978-),男,汉族,吉林省白山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2一、引言《红楼梦》和《简·爱》分别是中国和英国文学史上经典文学巨著,作品以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刻画了林黛玉和简·爱这两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人物。
由于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二者笔下的林黛玉和简·爱形象各异,特色鲜明,性格上的差异与不同使她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导致了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二、林黛玉与简·爱的性格差异分析林黛玉与简·爱都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活进行着努力和坚守,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性格上的差异和不同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林黛玉与简·爱身上得到了体现和验证。
2.1自我贬低和自尊自爱的不同林黛玉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父母相继离世后,不得不寄居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由于受到外祖母的疼爱,表面上来看,她仍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这种家境的变迁给林黛玉的心理上带来了不小震撼,性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变得自我贬低和压抑。
在贾府是处处小心,“不多行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深恐被人耻笑了去,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外人”,低人一等,自己都有点看不起自己,虽然也头顶“小姐”的花环,但却不能和别人享有相同的地位和待遇,这可能与她母亲的遗训“外祖母家自与别处不同”,有很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简·爱》和《红楼梦》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对比
161132 郑宏娇 20131003085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和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都是文学作品中非常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的性格也非常具有特点。
本文将对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比较,并分析两人不同性格的形成因素,进一步阐述不同的人物独有的性格魅力。
【关键词】简·爱;林黛玉;性格特征;性格对比;形成因素
一、性格的定义及表现
性格即人的性情品格,通常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简单来说,性格表现了个人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将这种态度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例如:简爱勇敢叛逆、林黛玉敏感孤傲便是她们各自性格的体现,也是她们生活态度的体现。
二、性格分析:
1、性格的不同
简爱相貌平平,出身贫苦,但她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用美好的品质完善自己,经历了冷酷生活后的她,性格十分刚强,不畏强暴,个性倔强,敢于反抗压迫和任何卑鄙的行为,简爱对爱情忠贞不渝,她坚强、独立、自爱、自强,保持女性的独立与尊严,这个女性形象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
而林黛玉长相俊美,出身清贵,通古博今才华横溢,性格十分细腻和复杂,她既自尊又自卑,既脆弱又坚强,既孤傲又敏感,提起她,人们很容易便想到她的多愁善感、尖酸刻薄、以泪洗面,还有她和其他人的格格不入……
2、性格的相同点
简爱和黛玉的性格有很多的不同,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差异,我们在此不再多做阐述,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位主人公性格的相似之处。
(1)叛逆性格
毫无疑问简爱是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式的叛逆人物。
她在学校对海伦说,“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简不畏强暴怒斥迫害她的小魔王约翰“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接着便和他扭打起来。
简爱不是天使,她没有美丽的外表,行为粗狂而具有真性情,她勇敢和不公正的命运抗争,努力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她用知识、美德和人格力量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她就是一个叛逆者。
林黛玉自幼受到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因而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
她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俗观念,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黛玉毫不在乎;她看“杂书”《西厢记》、《牡丹亭》,置家长们的教导于不顾;贾母要给宝钗生日,在大家都忙不迭地讨贾母的欢心的时候,唯有黛玉,不肯借薛宝钗的光看戏,自此,黛玉的叛逆性格展露无遗。
不得不说,简爱的叛逆来得更加热烈而奔放,黛玉的叛逆显得非常无力和不引人注意。
(2)渴望爱情自由
简爱没有美丽的外表,也没有显赫的地位,相反,她一贫如洗、其貌不扬、出生卑微,就是这样平凡的一个女人,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贵族罗切斯特先生。
她追求自由的爱情,即使中间横跨着门第、金钱等一系列世俗的鸿沟,她也毫不在乎。
而当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她无奈却果断地离开了他。
最后当罗切斯特的妻子死后,虽然他已经双目失明,她却主动表达了自己的爱情。
简爱忠于自己的内心,“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简爱就是这样热烈如火,把所人烧得体无完肤。
如果说简爱通过自己的勇敢追求,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黛玉则要悲惨的多。
她虽然渴望爱情,但是受到环境和封建礼教的影响,她始终没有勇气表露真情,甚至宝玉向她表示一点爱意的语言,也被她认为是欺负她,她还要生气。
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只能寄希望与大人们,但是大人们并不认为她是宝玉合格的妻子。
不能被人们理解的她,于是整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正是她对自己悲苦命运的哭诉,也是对自己爱情无所寄托的悲叹。
( 3)对平等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低下,没有起码的人生权利,更不用说维护自己的尊严。
简爱无视一切门第之见,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情,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不守妇道,正是她们对现实强加给她们的种种伤害的强烈反击。
她们性格中的种种所谓的缺陷,正是一种斗争的表现,正是她们在维护自己人格和尊严,向往平等和自由的充分体现。
在古时候众多的古代女子中,没有谁能像简爱和黛玉那样把妇女的地位看得高于一切,也没有谁能像她们那样有如此强烈的自尊心,如此执着的维护作为女子的权利和尊严。
二、性格特征的形成因素:
简爱和黛玉的性格特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与她们相似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1、寄人篱下的生活
父母过早去世,简爱从小就被收养在舅舅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舅舅去世后,舅妈把简爱当作佣人一样使唤,娇横的表兄约翰残暴殴打她,但是简·爱不畏强暴,奋起反抗,甚至“和他发疯似地扭打”。
林黛玉父母双亡,孤苦零丁,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这样的命运,在黛玉的内心深处接成了解不开的隐痛。
她不安于这种命运,却又无法摆脱。
她蔑视权贵,从不讨好封建家长。
她敢打趣凤姐,对贾母也不讨好,还很爱使小性子。
然而在林黛玉刻薄,“使小性”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
2、时代背景的影响
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中的简爱和出身清贵家庭的黛玉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
但是在过去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没有任何的尊严和地位可言,被看作是是男性的附庸。
简爱和黛玉都渴望突破这种限制,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爱情和自由,社会的逼迫使得她们努力反抗,虽然最后结局不尽如人意,但是她们让千千万万的感受到了她们的人格魅力。
3、海伦对简爱、宝玉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在《简爱》中,海伦是一个小人物。
然而,她对简爱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海伦给予了简爱友情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激励,使原本不甘人后的简爱更加奋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她还教给简爱忍让哲学和对他人的慈悲心,这也是简爱在道德和性格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环。
宝玉是黛玉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人,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在慢慢地相处中,两人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两人并没表露自己的心迹。
黛玉最爱和宝玉耍小性子,宝玉给了林妹妹最大的耐心和宽容,林妹妹就像被宠坏的小孩一样,在他面前毫无顾忌。
宝玉给了她友情和爱情,甚至是亲情的多重感情,黛玉最在乎宝玉的举手投足,宝玉的一切都能影响到林妹妹的性子。
他们一起读“禁书”,一起吟诗作对……宝玉时时刻刻都在牵动林妹妹的心,正是因为太在乎,才终日患得患失,郁郁寡欢,以泪洗面,最终悲惨而终。
三、结语
与简爱和林黛玉一样,我们每个人在出生之后就必须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现实,比如我们的性别、相貌、国籍、父母、家境等,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因素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社会环境会影响性格的形成,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可以改变自身;我们无法改变处境,但可以改变心境。
简爱和黛玉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们能在困苦的社会现实中“众人皆醉我独醒”,不被社会现实蒙住双眼,培养自己优秀得品质,并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会出现很多令人不完全满意的表现,但这就是真实生活的常态,不去改变自己,世界永远不会因我们而改变,,不去勇敢追求,和我们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高密,谈林黛玉的性格[A].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1卷第1期.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夏丽颖,《简爱》、《傲慢与偏见》、《红楼梦》中女性人物对比研究[I], 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4]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伊利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5]黄兴军,《简爱》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