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二政治学案: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政治矛盾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政治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3.学习使用“矛盾分析法”探索事物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点1.政治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2.“矛盾分析法”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鉴别政治矛盾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理解政治矛盾背后的利益纠葛;2.“矛盾分析法”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中的运用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和演讲法相结合;2.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2.电脑、投影仪、视频学习资料;3.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手outs。
六、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环节1.讲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政治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2.展示几则政治矛盾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矛盾的主体、客体和内容;3.引导学生回忆高一的历史教学中是否接触过政治矛盾,对政治矛盾的理解是否正确。
阶段二:知识讲授环节1.讲师通过PowerPoint和视频资料,详细讲解政治矛盾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2.引导学生从政治矛盾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分析政治矛盾的性质;3.讲授政治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政治矛盾的动因和方向。
阶段三:案例分析环节1.讲师提供几个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矛盾案例,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探究政治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2.分组讨论,总结各组提出的政治矛盾案例的动因、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趋势,结合学习的“矛盾分析法”指出政治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关键节点。
阶段四:总结回顾环节1.讲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矛盾的概念和特点,政治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矛盾分析法”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中的应用;2.讲师提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政治矛盾的概念和特点;2.学生能够运用“矛盾分析法”探索政治矛盾对事物发展的规律;3.学生参与学习积极,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效果良好。
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人教版必修)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选择题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刻舟求剑④居安思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的是(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失败是成功之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③④7.“多难兴邦”贵在“兴”。
“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
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8.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①世界是充满矛盾的②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9.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这表明( )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10.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后,各地政府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出台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指导规范。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 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非选择题11.2018年对老百性来说药费还是大难题,对于如何破解“看病贵”与“降价死”的矛盾,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二政治课件第三单元第九课第1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必修4

2.讨论(tǎolùn)法
要求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要谈谈对较为抽象的 原理的看法,通过讨论来巩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如各自列举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第四页,共35页。
3.注重(zhùzhòng)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
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 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十四页,共35页。
3.矛盾(máodùn)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八页,共35页。
逻辑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哲学(zhéxué)上所讲的矛盾的区别
(1)逻辑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huídá)问题的时 候出现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即对一事物、同一事件、
同一关系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判断,它的存在是主观的。
(2)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
现了要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故 B 项符合题意。
第二十页,共35页。
2.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jìnbù)、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
句话蕴含(yùn hán)的哲理是) (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答案]C [解析]由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ZhōnghuáMínzú)精神的写照可知 C 项符合题 意,A、B 两项不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矛盾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事物在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不断向前发 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同事 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01
矛盾同一性
02
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总结词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 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详细描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 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 互转化。在认识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 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研究特殊性, 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总结词
在处理矛盾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又要抓住重点。
详细描述
在处理矛盾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事物的两点,又要看到这两点之间的重点。 只有全面地看待问题,抓住重点,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两点之间的平衡,避 免片面地强调某一点而忽视另一点。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 展过程的始终。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存在和 发展的基本形式。
矛盾的特性
总结词
善于抓住重点是处理矛盾的有效方法,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效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最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和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二、【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三、【辅助教学】:pp;四、【教学过程】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和动力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探究提示:(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观点。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课堂探究:漫画:你敢吗?(略)◇探究提示:教材中引用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图中的两人分别悬挂在山崖两边,他们两人之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一方面,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双方又可以转化。
因此结论是“不敢”。
烧断绳子的后果是: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课堂探究:(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探究提示:(1)中的相互依存和。
(2)中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在下面将学到,此处提出这一探究性问题也起到了引出下一问题的作用。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可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涵盖矛盾的概念、矛盾分析法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核心观点。
-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以及矛盾分析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可包括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分析生活中的矛盾现象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矛盾的辩证法,能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4.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矛盾和问题,认识到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盾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4.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进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一、教材分析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这一目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进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运用⑴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⑵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⑶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对立同一的观点看问题。
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2)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高中政治《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重难点解析】性(2)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间的口角等。
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只是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3)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是违背同一律的表现;而辩证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友情提示】(1)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4)矛盾具有客观性。
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
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本身无好坏之分。
盾的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友情提示】(1)“事事有矛盾”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不包含着特殊性。
普遍性寓于(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正确理解两个精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
【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A、运动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2、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主备人:李振博审核人:【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矛盾的含义和属性;(2)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学习重难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矛盾的含义和属性【教法、学法】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的含义及普遍性,理解一分为二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完成基础训练第九课知识填充(课前完成)二、课堂学习:(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 矛盾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一方的存在已另一方的存在为________,双方_____________。
二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
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___________的倾向和趋势。
3.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___________,没有斗争性,就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__________同一性之中,并为____________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___________,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矛盾的特殊性——三种情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相互联结: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易错易混分析(1)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2)矛盾是事物内部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斗争的关系,矛盾即斗争。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4)矛盾越少越好;人们能有意识的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
()(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就是多属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因此,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四)知识运用与巩固: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
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4.“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A.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的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C.真理和谬误推动了事物的发展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5.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
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C.实践决定认识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6.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
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
这体现了()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7.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A.普遍性B.特殊性C.同一性D.斗争性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
这说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9.“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
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
这表明()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②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④矛盾就是对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2010安徽安庆一中模拟)下图漫画《领导还是被领导,有时候确实要看实力》画了一个本来应该牵着狗走的小朋友却被狗牵着走。
其寓意主要启示我们()A.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11.(2010湖北检测)09年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意义是()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矛盾双方有相互贯通的属性和趋势12.猫和老鼠有着必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
由此可见,矛盾双方()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B.统一是相对的、不变的C.相互排斥、相互分离D.相统一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13.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和无孔不入的不良手机短信使人们防不胜防,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手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可以说明()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对立是次要的③矛盾双方的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4.(2011·抚顺六校联考)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了《孟子·尽心下》中的一句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联结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5.(2011·南通)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于2010年在华盛顿表示,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一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中美双方应当共同合作,共创中美关系的美好未来。
这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具有普遍性C.规律具有客观性D.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16.(2011·南京调研)下列诗句与下边漫画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D.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7.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
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这体现了()A.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18.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外观,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而引起种种非议。
这表明()①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9.(2010河南实验中学期中)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
总理与网民面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既是大国总理,也是普通网民。
作为大国总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作为普通网民,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网络把“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把“君”与“民”,拉得很近,联得很紧。
这表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②网络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和重要媒介③联系是客观的,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可以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④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和某一特定事件相联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0.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许多展馆的设计都体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情,例如有“海贝壳”美称的以色列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构成,宛如一双环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