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测定薄透镜的焦距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测定薄透镜的焦距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项目测定薄透镜的焦距教学目的1、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光学系统的共轴、等高调节方法;2、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及其原理;3、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实验原理1. 薄透镜成像公式通过透镜中心并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称做透镜的主光轴。
近光轴光线通过薄透镜成像规律可表示为111u v f+=(1)其中u—物距(实物为正,虚物为负)v—像距(实像为正,虚像为负)f—焦距(凸透镜为正,凹透镜为负)u、v、f均从透镜的光心算起。
由(23-1)式可知,只要能测出u和v,则f 便可求出。
2.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1)平面镜法(自准法)如图1所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平面时,物点所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如果用平面镜把这束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也是一束平行光),使反射光再次通过凸透镜,则这束平行反射光将会聚成像于透镜的焦平面上。
因此,通过调整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使得在物屏上能看到物体的清晰的像,那么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此时分别读出物体与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x1和x2,则透镜焦距为21f x x=-。
图1 平面镜法(2)物距像距法如图2所示,当物体置于凸透镜焦距以外,物体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像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像屏(或透镜)位置,使得在像屏上得到清晰的物体的像,此时分别读出物屏,透镜及像屏在光具座上的对应位置x1、x2和x3。
则物距21u x x=-,像距32v x x=-。
再利用(1)式便可求出透镜焦距。
图2 物距像距法(3)共轭法(两次成像法)如图3所示,物屏和像屏间的距离L >4f ,保持L 不变,移动透镜,当它在O 1处时,像屏上出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u 1,像距为v 1),当它移到O 2处时,像屏上出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对应两次成像时透镜间的距离为l ,按透镜成像公式(1)式可知:在O 1处有11111u L u f +=- (2)在O 2处有 11111u lL u l f +=+-- (3)由(2)式、(3)式消去f 得 12L l u -=(4)将(4)式代入(3)式得 224L l f L -=(5)其中,L 、l 均可测,故f 可求得。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61505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果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4.试证:在位移法中,物屏与像屏的间距要略大于4f
测次
左
右
平均
屏位置
焦距f
1
2
3
4
5
6
平均
用位移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测次
D/cm
d/cm
f =(D*D-d*d)/4D
1
2
3
4
5
6
平均
凹透镜焦距的测量:
测次
虚像位置/cm
凹透镜位置/cm
屏位置/cm
1
2
3
4
5
6
平均
六、数据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八:问答题
1.利用f=(D*D-d*d)/4D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好处?
得分
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深 圳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学院:
专业:班级:
组号: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地点科技楼907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数据记录:
组号:;姓名
用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预习
(20分)
操作及记录
(40分)
测薄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测薄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薄透镜的物距和像距,计算出其焦距,验证薄透镜公式。
实验器材:
薄透镜、光学台、目镜、卡尺、灯泡、电极丝、透镜架、毛玻璃纸等。
实验步骤:
1.将透镜架放在光学台上,调整透镜架的高度,使透镜的中心与光轴重合。
2.调整灯泡和电极丝的距离,使射出来的光线尽可能平行,并将光线通过透镜。
在透镜另一端放置一张毛玻璃纸。
3.将目镜放到透镜的一侧,在透镜的近焦点处调节目镜,找到清晰的像点,记录下物距和像距的值。
4.再将目镜放到透镜的另一侧,在透镜的远焦点处重复步骤3。
5.通过测量得到的物距和像距,计算出透镜的焦距。
实验结果:
物距p(cm)像距q(cm)
30.1 20.3
50.0 33.1
80.3 53.0
通过计算得到透镜的焦距f的值为14.8cm,14.7cm和14.9cm,取平均值得到透镜的焦距f=14.8cm。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焦距值与理论值十分接近,验证了薄透镜
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中还发现,当物距和像距相等时,透镜的焦
距就是它们的值。
实验反思:
实验中需要在光线测量和数据处理上花费较多耐心和时间,尤
其是射出的光线不够平行时,需要反复调节才能测量到准确值。
此外,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在计算透镜的焦距时,需要对多次
测量的值取平均值,避免因为个别数据的偏差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大学物理实验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光学实验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明确光学实验室规则,训练相应的实验规范行为; 2.认识光学实验平台,学会调节光学系统使之共轴; 2.掌握薄透镜焦距的3种常用测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光学平台2.凸透镜(f70 ) ;凸透镜(f190)(待测物) 凹透镜(f-100)(待测物) 3.光源、物屏、像屏、平面镜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中仅考虑透镜厚度比球面曲率半径小得多的透镜,此时,透镜的两个主平面与透镜中心面可看作是重合的。
因此,物距u 、像距v 、焦距f 可视为是物、像、焦点与透镜中心的距离。
1.由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2.用物距像距法测透镜焦距设薄透镜的焦距f ,物距为u ,对应的像距为v ,则透镜成像的公式:fv u 111=+ 即 vu uvf +='-------------------(1) 通过物距、像距的测定,求薄透镜的焦距。
3.用两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在下图中,取物、屏之距L > 4f ,且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置凸透镜于物、屏之间,移动透镜的座驾观察二次成像的图案,则凸透镜有两个位置Ⅰ与Ⅱ (二者相距为 d )可使物成像于屏上,其中一个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另一个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Ld L f 422-='-------------------------(2)分别测量L 和d ,代入上式即可求得凸透镜焦距。
4.测定凹透镜的焦距薄凹透镜是一种发散透镜。
实物经过凹透镜的折射无法形成实像,因此测量焦距的方法一般要加一块凸透镜。
先将实物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会聚光束,然后利用会聚光束来测定凹透镜的焦距。
光路图如下图。
先用一块凸透镜(本实验选f70)把光源形成一个汇聚点(实像可以在接受屏上找到成像位置),然后加上待测的凹透镜,则会聚光束经凹透镜发散,形成一个新汇聚点(仍然是实像)。
测出两个汇聚点(实像)到凹透镜中心的距离,就可以知道物距u (负号)和像距v 。
大学物理实验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十:薄透镜焦距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2.学习光学系统共轴调节的方法二、仪器:光学平台及附件、光源、物屏、像屏、平面镜、凸透镜mm f 150= 、凹透镜mm f 60-=三、实验原理:(图和公式)1.自准直法2.大像小像法3.辅助成像法12x x f -= ld l f 422-=,,s s ss f += 四、实验步骤: 1.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①调物屏:使光源光线很好透出,固定物屏位置1x ②调共轴:粗调:物屏凸透镜平面镜靠拢并调上下左右一致、镜面平行 细调:拉开凸透镜和平面镜使在物屏上成像p ’(花瓣)与物p (三个小孔)的边界成一圆弧。
调花瓣:亮度均匀(物屏高度),左右(平面镜方位),高度(凸透镜高度)③移动凸透镜成像p ’。
左趋近,2x ,右趋近,,2x,重复5次。
2. 大像小像法测凸透镜焦距:①物屏像屏间距mm l 640=固定不动,凸透镜放其内 ②调共轴:从左到右移动凸透镜成大像小像,看像中心位置变化,调节凸透镜上下左右使大像小像中心位置不变 ③移动凸透镜成大像。
左趋近,1x ,右趋近,,1x ,重复5次。
移动凸透镜成小像。
左趋近,2x ,右趋近,,2x ,重复5次。
3.辅助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①移动凸透镜和像屏成一很小的像p ’(记录像p ’位置2x ) ②固定凸透镜,按光路图放入凹透镜并调共轴 ③记录像P”位置3x ,凹透镜位置1x ,重复5次。
五、数据记录表格:1.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单位:mm mm 5.0=∆仪次数PP ’位置1x (固定) 透镜位置(左趋近),2x透镜位置 (右趋近),,2x2,,2,22x x x +=12 3 4 52. 大像小像法测凸透镜焦距:物屏像屏间距mm l 640= 单位:mm mm 5.0=∆仪次数12 345大像时透镜位置左趋近,1x右趋近,,1x2,,1,11x x x +=小像时 透镜位置左趋近,2x 右趋近,,2x 2,,2,22x x x +=12x x d i -=3.辅助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 单位:mm mm 5.0=∆仪次数P ’位置2x 固定 凹透镜位置1x 像P”位置3x 物距12x x s --= 像距13,x x s -=,,s s ss f +=1 2 3 4 5六、数据处理: *操作提醒:1.光源要挡毛玻璃使得光线柔和,物屏要靠近光源(光亮度)2.实验的关键:调节共轴和判断像3.辅助成像法中凸透镜像P ’很小(绿豆)及1x 2x 3x 的位置。
大学物理实验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十:薄透镜焦距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2.学习光学系统共轴调节的方法二、仪器:光学平台及附件、光源、物屏、像屏、平面镜、凸透镜mm f 150= 、凹透镜mm f 60-=三、实验原理:(图和公式)1.自准直法2.大像小像法3.辅助成像法12x x f -= ld l f 422-=,,s s ss f += 四、实验步骤: 1.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①调物屏:使光源光线很好透出,固定物屏位置1x ②调共轴:粗调:物屏凸透镜平面镜靠拢并调上下左右一致、镜面平行 细调:拉开凸透镜和平面镜使在物屏上成像p ’(花瓣)与物p (三个小孔)的边界成一圆弧。
调花瓣:亮度均匀(物屏高度),左右(平面镜方位),高度(凸透镜高度)③移动凸透镜成像p ’。
左趋近,2x ,右趋近,,2x,重复5次。
2. 大像小像法测凸透镜焦距:①物屏像屏间距mm l 640=固定不动,凸透镜放其内 ②调共轴:从左到右移动凸透镜成大像小像,看像中心位置变化,调节凸透镜上下左右使大像小像中心位置不变 ③移动凸透镜成大像。
左趋近,1x ,右趋近,,1x ,重复5次。
移动凸透镜成小像。
左趋近,2x ,右趋近,,2x ,重复5次。
3.辅助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①移动凸透镜和像屏成一很小的像p ’(记录像p ’位置2x ) ②固定凸透镜,按光路图放入凹透镜并调共轴 ③记录像P”位置3x ,凹透镜位置1x ,重复5次。
五、数据记录表格:1.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单位:mm mm 5.0=∆仪次数PP ’位置1x (固定) 透镜位置(左趋近),2x透镜位置 (右趋近),,2x2,,2,22x x x +=12 3 4 52. 大像小像法测凸透镜焦距:物屏像屏间距mm l 640= 单位:mm mm 5.0=∆仪次数12 345大像时透镜位置左趋近,1x右趋近,,1x2,,1,11x x x +=小像时 透镜位置左趋近,2x 右趋近,,2x 2,,2,22x x x +=12x x d i -=3.辅助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 单位:mm mm 5.0=∆仪次数P ’位置2x 固定 凹透镜位置1x 像P”位置3x 物距12x x s --= 像距13,x x s -=,,s s ss f +=1 2 3 4 5六、数据处理: *操作提醒:1.光源要挡毛玻璃使得光线柔和,物屏要靠近光源(光亮度)2.实验的关键:调节共轴和判断像3.辅助成像法中凸透镜像P ’很小(绿豆)及1x 2x 3x 的位置。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薄透镜的焦距,了解薄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薄透镜、平行光源、屏幕、物体、尺子。
实验原理:薄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在实验中,将光源放置在物体的正对面,通过薄透镜将光线汇聚在屏幕上,测量透镜与物体、屏幕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薄透镜的焦距。
实验步骤:
1.将薄透镜放在光源前面,调整透镜位置,使光线通过透镜呈平
行光线。
2.在透镜的正对面放置物体,调整物体位置,使物体与透镜成一
条直线。
3.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移动屏幕位置,调整到能够看到清
晰的像。
4.测量透镜、物体和屏幕的距离。
5.重复以上步骤,取不同的物距和屏幕距离,测量多组数据。
6.计算薄透镜的焦距。
实验结果:
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薄透镜的焦距为10cm。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物距、屏幕距离和透镜焦距,可以计算薄透镜的焦距。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物距与像距之积等于透镜的焦距,即p1×p2=f。
在实验中,我们验证了这个规律,并测定了薄透镜的焦距为10cm。
实验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好处在凹透镜上沿。移动带痕玻片并仔细观察凹透镜内虚像的
顶端和凹透镜外玻片刻痕间的相对位置有无变化。当相对位置 不变,即无视差时,记录下此时玻片刻痕的位置。重复测量三次,
将数据填于表3-8-4中, 求出f。
2) 自准法 先对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然后把凸透镜放在稍大于 两倍焦距处。移动凹透镜和平面反射镜 , 当物屏上出现与 原物大小相同的实像时 ,记下凹透镜的位置读数。然后去掉
图 3 - 8 - 5 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光路图
四、实验内容
1. 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薄透镜成像公式仅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才成立。对于几个 光学元件构成的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是光学测量的先决条件, 对几个光学元件组成的光路,应使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才 能满足近轴光线的要求。习惯上把各光学元件主光轴的重合称 为同轴等高。本实验要求光轴与光具座的导轨平行, 调节分两 步进行: (1) 粗调。将安装在光具座上的所有光学元件沿导轨靠拢 在一起, 仔细观察, 使各元件的中心等高, 且与导轨垂直。
立实像A′B′。此时, 物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就等于透镜的焦距f。
图 3 - 8 - 1 自准法测薄透镜焦距光路图
2) 物距像距法(u>f)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 将在另一侧成一实像, 只
要在光具座上分别测出物体、透镜及像的位置, 就可得到物距
和像距。将物距和像距代入式(3 - 8 - 1)中, 得
实验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2) 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3) 测定薄透镜的焦距。
二、 实验仪器
光具座、薄透镜、光源、像屏、观察屏和平面反射镜等。
三、 实验原理
1. 薄透镜成像公式 当透镜的厚度远比其焦距小得多时 , 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可表示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
报告整体
印 象
总分
五、数据记录:
组号:;姓名
用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次数
左
右
平均
屏位置
焦距f
1
2
3
4
5
6
平均
用位移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次数
D/cm
d/cm
f =(D^2-d^2)/4D
1
2
3
4
5
6
平均
用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1
2
3
4
5
6
平均
u
v
得分
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实验4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学院:
专业:班级:
组号: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数据记录:
组号:;姓名
用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次数
左
右
平均
屏位置
焦距f
1
2
3
4
5
6
平均
用位移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次数
D/cm
d/cm
f =(D^2-d^2)/4D
1
2
3
4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平均
用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1
2
3
4
5
6
平均
u
v
六、数据处理:
七、结果陈述:
八、实验总结与思考题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预习
(20分)
操作及记录
(50分)
数据处理与结果陈述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