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合集下载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年级上 教科版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年级上 教科版
7.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 宗的顿 悟或事 理的体 察诉之 于诗句 中,这 类诗往 往有不 食人间 烟火之 空灵境 界; 8.尾联指出人世间的是非贤愚随着时 间的流 逝.终 将化为 杂草丛 生的坟 墓里的 一杯土 ,运用 的是以 景结情 的手法 。
研讨探究 你还能举出哪些物质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相同?
科学词汇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相互转化等。
科学词汇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变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词汇
可逆与不可逆
可逆与不可逆是标志自然过程方向性的物理概念。某一物质系统经过某一过程,由某 一状态变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使物质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物质复原 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反 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 三年级上
导入新课 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还是水吗?
形 状 改 变 形 态 改 变
导入新课 你注意过图中这类变化吗?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是不是相同呢?
纸是固体。我们可以用纸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纸在我们的手中发生了各种变化。虽然在制 作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和大小发了变化,但是构成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依然是固体。
实验探究 实验记录:
过程 用橡皮泥做成各种物体
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的改变 形状、大小
没有发生的改变 软硬程度、可塑性
是否可以复原 可以
实验分析:橡皮泥虽然外形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们还保留着橡皮泥的性质特点,只要橡皮 泥的颜色不混淆,还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所以说它们还是橡皮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色花瓣、盐、糖、醋、水等。

2.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试管、滴管等。

3.教学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色花瓣,引导学生观察花瓣的颜色和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仪器,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案(教科版)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案(教科版)

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对应教科版第三章第四节“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 变化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物体形状改变等,初步了解变化的概念。

2. 变化的种类: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基本变化类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区分和理解这两种变化。

3. 变化的原因:探讨变化发生的原因,如温度、时间、物质相互作用等,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思考变化的原因。

4. 变化的观察: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变化,包括观察方法、记录变化过程和结果,以及如何描述变化现象。

5. 变化的应用:介绍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烹饪、清洁卫生、材料加工等,让学生了解变化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变化的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2.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变化现象,如分类、比较、推理等,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积极探索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形成积极主动的科学态度。

4. 科学精神:通过了解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5. 科学实践:让学生参与观察和实验活动,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 变化的概念:理解变化的含义,知道变化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举例:如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天气从晴天转为雨天,这些都是变化的表现。

(2) 变化的种类: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举例: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蒸汽),化学变化如燃烧、腐败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测试题及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物体的形态变化。

2.知道有些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本质上没变。

3.知道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一、知识广场1.当我们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_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

2.橡皮泥形态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本质上都是____________。

3.纸可以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仍然是___________。

4.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二、判断大厅1.当我们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形状时,它就不是橡皮泥了。

( )2.用纸折成小船,但它本身还是纸。

3.纸撕碎了之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本质不变。

( )三、选择乐园1.下列与水结冰的形态变化一样的是( )。

A.把橡皮泥捏成冰的形状B.把纸折成方块状C.铁水凝固成铁2.如果我们把纸撕碎,那么纸发生的变化是( )。

A.颜色B.状态C.形状3.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变化是( )。

A.颜色B.状态C.形状4.一个压瘪的乒乓球,如果放在热水中,它会()。

A.鼓起来B.瘪下去C.没有变化四、问题城堡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吗?五、拓展长廊请你比较一下橡皮泥的变化和水的变化的区别。

参考答案一.1.形态2.相同3.折叠撕扯纸4.热胀冷缩二、1.X2.√3.√三.1.C2.C3.B4.A四、冬天水管破裂,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夏天路面上拱等。

五、橡皮泥的变化是形态的变化.本质没有改变,依然是像皮泥;水的变化是状态的变化,水会变成冰或者水蒸气,三者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拓展资料】(一)小小学科学知识:动物篇1.为什么驼鸟不会飞?身型庞大的驼鸟虽然是鸟类,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

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

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气球、蜡烛、水、糖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质变化的现象,如气球爆炸、蜡烛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观、形态、位置等方面的变化,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变化。

呈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的变化现象。

2.难点: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推理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蜡烛、水、盐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实验仪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气球爆炸、蜡烛燃烧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现象,并提出问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气球膨胀、蜡烛融化等,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然后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并解释实验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还有哪些物质会发生类似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练习题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练习题附

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

1.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态会发生变化,例如,________的冰受热会变成_______的水,_______的水受热会变成________的水蒸气。

水在受热时体积会_________,遇冷时体积会__________,结成冰时体积会_________。

2.物质在溶解、过滤、沸腾、蒸发等实验过程中,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依然是________物质。

3.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动物,橡皮泥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废纸回收的时候会将纸绞碎,纸的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4.水________变成水蒸气,水蒸气_________成水,水_________成冰,冰_________成水,水的三态变化是可逆的。

5.像玻璃被敲碎,撕纸这样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二、选择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1.夏天的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了什么,这就是物质变化的过程。

…………()A.气态的水B.固态的水C.液态的水2.下列科学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有所不同的是………………………()A.过滤B.溶解C.燃烧3.把易拉罐压扁和水结冰两种变化过程的相同之处是…………………………………()A.物质的成分都发生了变化B.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C.物质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4.东东用纸折了一架飞机,让纸发生了变化,下列变化跟纸的变化不一样的是……()A.捏泥人B.雕刻木头人C.蒸馒头5.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B.水的温度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6.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我们会发现乒乓球………………………………()A.瘪得更厉害了B.不变C.慢慢鼓起来7.冬天室外装了水的水缸会破裂。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物质变化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变化的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变化的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如烧杯、试管、导管等。

2.教学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教学内容。

3.教学场地:教师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如魔术表演,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物质变化的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填空题
(1)像捏橡皮泥撕纸、冰块融化这样的变化,仅仅()发生了变化。

(2)折纸的过程中,纸改变了()但没有产生()通过一定的手段还可以恢复()
(3)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和();水的三态变化是由()变化引起的。

二、判断题
(1)做泥塑或面塑时仅仅状态发生了变化。

()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
(3)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根据需要来改变物质的状态或使其产生新物质。

()
(4)折纸和撕纸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
选择题
(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等是( )。

A.状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了新物质
C.没有什么变化
(2)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发生了变化
B.状态发生了变化
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3)下面( )与其他两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A.用手撕碎纸张
B.用火点燃纸张
C.用水弄湿纸张
(4)下列变化中,与水的三态变化不同的是()
A.将水泥制成泥砖
B.用纸做成纸杯
C.铁钉生锈
(5)将块橡皮泥捏成球状,( )发生了变化。

A.组成成分
B.状态
C.质量
四、简答题
你认为捏橡皮泥和折纸与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综合应用
丁丁不小心将乒乓球踩瘪了,他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哥哥走过来,说他可以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哥哥可能用到什么方法?
六、实验探究。

(1)取一支蜡烛做以下实验。

实验1蜡烛加热:蜡烛软化。

实验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烟。

实验3蜡烛砸碎:蜡烛变成块状。

根据实验情况,回答提出的问题。

在上述各项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哪些实验只改变了物体的状态?
(2)比较蜡烛加热软化、橡皮泥捏制小动物和用纸张折成纸飞机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上述这些变化中,物质的()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没有变化。

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蜡烛加热软化
橡皮泥捏制小动物
纸张折成纸飞机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及解析
1.
(1)状态 (2)形状新物质原状(3)液态水冰水蒸气温度
2.
(1)√解析:一种形态变换为另一种形态,状态改变。

(2)X解析:水的三态变化中,只是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

(3)√解析: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根据需要来改变物质的状态或使其产生新物质,比如用橡皮泥制作不同的物体,只是改变物质的状态;而点燃火柴则产生新物质。

(4)√解析:本质都是使纸的形态发生变化
3.
(1)A状态变化但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2)C解析:烧开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会逐渐上升,一部分水会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但水的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3)B解析:用手撕纸和用水弄湿纸,二者的物质组成成分不变,而点燃纸张产生了碳、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4)C解析: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说明铁钉生锈产生了新物质。

(5)B解析:无论将这块橡皮泥捏成何种形状,橡皮泥有组成成分和质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4.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或者说都没有产生新物质。

5.哥哥将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让乒乓球恢复原状。

6.
(1)蜡烛加热蜡烛砸碎实验1、实验3
(2)
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蜡烛加热软化状态发生变化是
橡皮泥捏制小动物状态发生变化是
纸张折成纸飞机状态发生变化是
状态组成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