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表面荷电性能的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纳滤膜技术的研究进展

我国纳滤膜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 从 蜡 在 国 内 首 先 采 用 界 面 缩 聚 法制 备 了 芳 香 族 聚 酰 胺 复 合 纳 滤 膜 (PA 类 纳 滤 膜 ).并 首 先 指 出 该 膜 对 MgSO-脱 盐 率 优 于 NaC[,可 用 于 水 软 化 。宋 玉 军 等 人 也 采 用 多 元 胺 与 多 元 酰 氯 在 基 膜 上 界 面聚 合 制 备 了 复台 PAOI和 PA02纳 滤 膜 。该 膜 在 0.3MPa下 .对 0.5g/L NaCI脱 盐 率 分 别 为 5o,3 和 90.6 ,对 2.0g/L MgSO 脱 盐 率 分 别 为 96.0 和 98.0 1.3 荷 电 纳 滤膜 1.3.1 荷 负电 纳 滤膜
纳 滤是 介 于 反 渗 透 和 超 滤 之 间 的 一 种 膜 分 离技 术 由 于其 操 作 压 力 较 低 .对 一 、二 价 离 子有 不 同选 择性 .对 小 分子 有机 物 有 较 高 的 截 留 性 等 特 点 .所 以 近年来发展较快 ,国外膜与膜组器 已商品化 .并步人 工 业化 应 用 阶 段
夏冰 等 人 用侧 链 上 带 有 亲 水 性 酚 酞 基 的 聚 芳 醚 砜 (PES—C)经 硫 酸 磺 化 制 得 磺 化 聚 芳 醚 砜 (SPES C),再用 SPES—C 制 得 了 荷 负 电 纳 滤 膜 。 作 者 还 研 究 了 膜 的 电 性 能 、染 料 电荷 数 和 分 子 量 与 膜 选择 性 的关 系 。结 果 表 明 该 膜 能 有 效分 离分 子 量 为 3OO~ 700的荷 负 电 染 料 。
我 国绱 滤 膜技 术 的 研 究 始 于 90年 代 初 .初 期 把 纳 滤 膜 称 为 疏 松 型 ”反 渗 透 膜 或 紧 密 型 ”超 滤 膜 。 l 993年 高 从 蜡 院 士 在 兴城 会 议 上 首 次 提 出 了 纳滤 膜 概 念 .并 对 国 外 纳 滤 膜 技 术 进 展 作 了 简 要 介 绍 自此 纳 滤膜 技 术 受到 国 内膜 分 离 和 水 处 理 等 领 域科 技 工 作 者 的 广 泛 关 注 ,近 十 年 来 在 《水 处 理 技 术 》、 《膜科学 与技术》、《高分子通报 》、《化工新型材料 ≥等 刊 物 上 和有 关 专业 会 议 上 发 表 论 文 50余 篇 。本 文 旨 在 对 国 内 近 十 年 纳滤 膜 技 术 的 研 究 进 展 概 况 作 综合 介 绍 ,以期 推 动 我 国 纳 滤 膜 技术 的更 快 发 展 ,为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作 出 新 贡献 。

膜法水处理实验(二)——纳滤与反渗透截留性能比较

膜法水处理实验(二)——纳滤与反渗透截留性能比较

膜法水处理实验(二)——纳滤与反渗透截留性能比较一、 实验目的(1) 掌握评价纳滤和反渗透除盐率的标准方法。

(2) 了解纳滤和反渗透除盐性能差异。

二、 实验原理反渗透(RO ,Reverse Osmosis )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

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

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

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

反渗透时,溶剂的渗透速率即液流能量N 为:()h N K p π=∆-∆ (1)其中,K h 表示水力渗透系数,它随温度升高稍有增大;Δp 表示膜两侧的静压差;Δπ表示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

稀溶液的渗透压π可表示为:iCRT π= (2)其中,i 表示溶质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数;C 为溶质的摩尔浓度;R 为摩尔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外压渗透反渗透图1 反渗透原理反渗透通常使用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反渗透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中空纤维式或卷式的膜分离设备。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

也可用于大分子有机物溶液的预浓缩。

由于反渗透过程简单,能耗低,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目前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已开始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纳滤(NF ,Nanofiltration )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

纳滤分离原理近似机械筛分,但由于纳滤膜本体带有电荷性使其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

纳滤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对于液体中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具有分离性能;2、对于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存在道南效应。

基于新型单体的反渗透与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新型单体的反渗透与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新型单体的反渗透与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反渗透和纳滤技术作为膜技术的核心,对水质净化、海水淡化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材料在性能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通量小、选择性差、稳定性不足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在高效、环保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研发新型高性能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制备基于新型单体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探索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潜力。

我们将介绍新型单体的设计与合成,阐述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重点分析新型反渗透与纳滤膜的性能特点,包括通量、截留率、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

我们还将通过对比实验和模拟计算,评估新型膜材料在实际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膜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期待通过这项研究,为未来的水处理领域带来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二、新型单体的合成与表征为了开发具有优良性能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我们首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单体。

该单体结合了高疏水性、高稳定性及良好的成膜性等特点。

合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步有机合成策略,确保每一步的反应都能精确控制,以获得所需的结构和纯度。

详细的合成步骤如下:我们选择了适当的起始原料,经过酯化、还原、取代等反应,逐步引入所需的官能团。

在每一步反应后,都进行了严格的纯化处理,如重结晶、柱层析等,以确保单体的纯度和结构。

为了验证新型单体的结构和性质,我们进行了多种表征手段。

通过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分析,我们确定了单体的精确结构,确保了每一步反应的准确性。

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热分析(DSC),我们研究了单体的热稳定性和相变行为,为其在膜制备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还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单体的官能团和光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荷负电强化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荷负电强化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荷负电强化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摘要纳滤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适应性较高的新型分离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污水处理,饮用水纯化,产物提纯等。

现有的商业纳滤膜多数基于胺类单体与酰氯类单体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制备而成,产品性能较稳定,可满足绝大多数的生产需求。

然而此类纳滤膜存在的一个缺点是,随溶液pH值下降膜表面带电基团被质子化,纳滤膜的荷负电性能逐渐被削弱。

本文提出将强酸性基团(-SO3H)引入分离层中,藉以提高纳滤膜在低pH条件下的荷负电稳定性,使纳滤膜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拓宽。

首先,论文将2, 5-二氨基苯磺酸(DABSA)与哌嗪(PIP)共混,在超滤膜支撑层表面与TMC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出I型荷负电强化纳滤膜(NF-PD),同时制备出等通量的哌嗪-聚酰胺纳滤膜(NF-P)。

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zeta电位表征纳滤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荷电性能,并进一步表征纳滤膜分离层孔径、渗透率以及盐分离性能等,最后系统性探究该纳滤膜在不同条件下对Na2SO4、Cr(VI)的分离性能。

结果表明NF-PD在低pH值条件下对Na2SO4的截留率为~92%,对Cr(VI)的截留率可达60-80%,与此同时NF-P对Na2SO4、Cr(VI)的截留率分别低于80%、50%,且随着pH值的降低截留率差异进一步增大,说明经过荷负电强化的NF-PD更适应低pH条件下的分离过程。

论文进一步探究了环境条件对荷负电强化纳滤膜盐分离性能的影响。

论文分析了NF-PD和NF-P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不同浓度Na2SO4、MgSO4和MgCl2的截留率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两种纳滤膜对Na2SO4的截留率都随pH值下降而降低,但NF-PD的截留率下降幅度低于NF-P;对于MgCl2而言,截留情况则正好相反;对于MgSO4而言,纳滤膜主要通过孔径筛分效应对其分离,其截留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纳滤膜孔径的大小,因此pH值变化对其截留率变化影响较小。

卷式纳滤膜特点及工作原理的介绍

卷式纳滤膜特点及工作原理的介绍

卷式纳滤膜特点及工作原理的介绍
纳滤是在压力差推动力作用下,盐及小分子物质透过卷式纳滤膜,而截留大分子物质的一种液液分离方法。

卷式纳滤膜在水处理行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二次水污染有很好的解决过滤问题。

卷式纳滤膜特点及工作原理的介绍如下:
一、卷式纳滤膜的特点
1、卷式纳滤膜的荷电效应
荷电效应是指离子与膜所带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

大多数卷式纳滤膜的表面带有负电荷,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这是卷式纳滤膜在较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的重要原因。

2、对离子的截留受离子半径的影响
在分离同种离子时,离子价数相等时,离子半径越小,膜对该离子的截留率越小,离子价数越大,膜对该离子的截留率越高。

二、卷式纳滤膜工作原理
1、料液具有足够的流速可将被膜截留的物质从膜表面剥离,连续不断的剥离降低了膜的污染程度,因而可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膜渗透通量。

2、纳滤系统多采用错流过滤的方式。

错流方式避免了在死端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堵塞现象:料液流经膜的表面,在压力的作用下液体及小分子物质透过卷式纳滤膜,而不溶性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

3、错流过程同时避免了在死端过滤过程中依靠滤饼层进行过滤的情况,分离发生在膜表面而不是滤饼层中,因而滤液质量在整个过程中是均一而稳定的。

滤液的质量取决于膜本身,使生产过程完全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卷式纳滤膜主要应用于溶液中大分子物质的浓缩和纯化,上述即为卷式纳滤膜特点及工作原理的相关介绍,欢迎参阅。

荷电纳滤膜的切向流动电位测试技术研究

荷电纳滤膜的切向流动电位测试技术研究

部分 电导 以及 压 降和 浓度对 Z t ea电位 的影 响. 结果表 明 , 所提 出的流道 高度 测定 方 法 , 以总 并
电导代替 流道 电导 和溶 液 电导 , 大提 高 了 Z t 大 ea电位 测 定结果 的准确 性. 测量 范 围 内, 降 在 压 对 Zt ea电位 几 乎没有 影 响 , 而浓度 对 Z t ea电位及 各部 分的 电 导影 响很 大. 浓度 的增 大 , ea 随 Z t
( 国海 洋大 学 化学 化工 学 院 , 学 理论 与工程 技术 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岛 2 6 o ) 中 化 青 6 i o
摘 要 :改进 了切 向流动 电位 测试 技 术. 由运动 方程 出发推 导 了流道 高度 的 理论 计 算 式. 用 利
D I 膜测 量 了流动 电位 , 通道 高度 以及 系统 中各 部 分 的 电 导 , 深入 研 究 了流道 高度 、 系统 的各
第3 O卷
第 4期






V0. O No 4 13 . Au .2 1 g 00
21 0 0年 8月
M EM略RANE CI S ENC AND E TECH NOLOGY
荷 电纳 滤 膜 的 切 向 流 动 电位测 试 技 术 研 究
苏保 卫 , 晓 杰 ,高 学理 ,高从 增 段
现 在 主要有 两种 测 量 方 法 : 一 种 方法 是 改 变 流 道 第
当流体在 压 力驱 动 下 切 向流 过 荷 电 膜 表 面 时 ,
产 生流 动 电位 . j 流动 电位 测试 主要 有两 种方 式. 一 种是 透过 式 , 即测 定 电解 质 溶 液 垂 直 穿 过 膜 孔 产生 的流动 电位 l ; _ 另一 种是 切 向式 , 6 即测 定 电解 质溶液 平行 流过 膜表 面 产 生 的 流 动 电 位 _. 者 能 综 合反 7前 ]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纳滤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是一种新型的分离膜,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一、工作原理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基于纳米级孔隙的存在。

纳滤膜由多层薄膜组成,包括支撑层和活性层。

支撑层通常由聚酰胺、聚酯等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疏水性,可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而活性层则是关键部分,通过控制孔隙大小和形状,实现对溶质的选择性分离。

当溶液通过纳滤膜时,溶质分子会受到膜表面的孔隙和电荷的影响。

较小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纳滤膜的孔隙,而较大的溶质分子则被滞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了分离。

此外,纳滤膜还具有一定的电荷选择性,可以通过电荷交互作用进一步筛选溶质。

二、特点1. 分离性能优异:纳滤膜的孔隙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能够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微小颗粒、胶体、有机物等。

相较于超滤膜,纳滤膜的分离效果更加显著。

2. 选择性较高:纳滤膜能够根据溶质的分子大小和电荷选择性地分离,对不同溶质具有较好的筛选效果。

这使得纳滤膜在水处理、废水回收和浓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通量较大:纳滤膜的通量通常比反渗透膜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溶液。

这对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 操作条件较温和:相较于反渗透膜,纳滤膜的操作条件较为温和,能够更好地保护溶质的活性物质。

这对于食品加工和制药行业来说尤为重要。

5. 能耗较低:纳滤膜相对于其他膜分离技术来说,能耗较低。

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6. 易于清洗和维护:纳滤膜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清洗和维护。

这可以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成本。

7. 应用广泛:纳滤膜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果汁浓缩等。

总结:纳滤膜是一种具有优异分离性能和选择性的膜分离技术。

其工作原理基于纳米级孔隙的存在,通过控制孔隙大小和形状,实现对溶质的选择性分离。

荷电纳滤膜

荷电纳滤膜

荷电纳滤膜早期的膜分离过程,是基于一种物理筛分的原理,即膜允许比其孔径小的组分透过而截留比其孔径大或相近的组分。

在应用过程中,若待分离组分介质粒径很小,所用膜的孔径也须相应减小,这势必会造成通量下降、操作费用升高等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缺陷,近几年来荷电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荷电纳滤膜,由于其独特的分离特性而受到重视。

荷电纳滤膜是含有固定电荷的膜, 其分离原理,除了中性膜的基于孔径大小的物理筛分之外,还有着独特的静电吸附和排斥作用。

荷电纳滤膜中引入了荷电基团,膜的亲水性得到加强,透水量增加,适于低压操作,抗污染以及选择透过性方面都具有优势,可以用大孔径膜吸附分离直径较小的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相近而荷电性能不同的组分[1,2]。

根据膜中固定电荷电性的不同,可将荷电纳滤膜分为荷正电纳滤膜和荷负电纳滤膜。

根据荷电位置不同,可分为表层荷电膜和整体荷电膜。

目前已工业化的多为表层荷负电膜。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荷电纳滤膜的研究进展,包括荷电纳滤膜制备方法、表征技术、传递机理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荷电纳滤膜的制备复合膜是当前发展最快、研究最多的膜,一般指在多孔的支撑膜(基膜)上复合一层很薄的、致密的、有特种功能的另一种材料。

与一体化膜比较,复合膜的表面致密层厚度很薄, 从而使膜同时具有高的溶质分离率和透过速度。

1.1 荷负电纳滤膜目前常用的纳滤膜有: 聚芳香酰胺类、聚呱嗪酰胺类、磺化聚砜类、聚乙烯醇类等。

芳香聚酰胺类、聚呱嗪酰胺类是采用界面聚合方法制备荷电表层;磺化聚砜类、聚乙烯醇类则是采用涂敷法制备荷电表层。

1.1.1 界面聚合法界面聚合是利用两种反应活性很高的单体(或预聚物)在两个不互溶的溶剂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在多孔支撑体上形成一薄层。

例如,首先将支撑膜浸在含有呱嗪的水溶液中,然后再将膜浸入含有均苯三甲酰氯的有机溶液中,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可制备聚呱嗪酰胺复合纳滤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