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三峡》文言文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一、对比阅读【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哀转久绝.()(4)故.行者谣曰()(5)犹.望见此物()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请说说两文引用歌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三峡》和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八上专题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1.【甲】三峡【乙】巫峡①[唐]杨炯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②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径巫峡时。

诗人此时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被贬谪。

②窅yǎo:眼睛眍进去,比喻深远。

(1) 解释加点的词。

i 绝.壁横天险ii 灵芝徒.有芳iii 略无阙.处(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乙】文哪一句化用了【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一句?【甲】文作者细致描绘了三峡的四季之景,结合【甲】、【乙】两文的描写,你觉得杨炯途经三峡时应为什么季节?说说理由。

(4)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三峡的景致,情感上有何不同?2.【甲】《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①中,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i 遂.至承天寺ii 相与..步于中庭iii 余告之故.(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少.时,一狼径去B.适见.焉/见.往事耳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问余所以至.此者/过中不至.(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 副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 副本

期末复习八年级上《三峡》比较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以下两个文言选段,回答相关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C.路绝矣沿溯阻绝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4.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4分)答案:1、D(2分)2、C(2分)3、(3分)(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从谢灵运以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笋的)形状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6.【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张岱 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溪破其中出。
7.【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 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 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 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 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 面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
量词
独自
隔断
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
溪水名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⑴,还觅薜萝⑵。

梅溪⑶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⑷,孤峰限日⑸,幽岫⑹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⑺,水向猿啼,英英⑻相杂,绵绵⑼成韵。

既素重⑽幽居,遂葺宇⑾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⑿。

山谷所资,于斯⒀已办⒁,仁智所乐⒂,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⑴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⑵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⑶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⑷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⑸限日:遮挡住阳光。

⑹幽岫:幽深的山穴。

⑺唳:鸣叫。

⑻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⑼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⑽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⑾葺宇:建屋舍。

葺,修建。

⑿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⒀于斯:在这儿,指石门山。

⒁办,具备。

⒂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猛浪若奔()(2)猿则百叫无绝()(3)窥谷忘反()(4)岂徒语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部编版)【答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部编版)【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疾:快C.迳.黄牛山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犹:好像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三峡》《游大理日记》,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9课《三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9课《三峡》

下面这篇游记与《三峡》一样,都是写的江水流过三峡的情状,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说说二者的区别。

新崩滩江水又东,迳①巫峡,杜宇②所凿以通江水也。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如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③,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④。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⑤;其翼⑥附群山,并概⑦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注:①迳:通“径”。

②杜宇:古蜀国帝王名。

③陨:倒塌,毁坏。

④竦桀:高耸突出。

⑤偕岭衡疑:可与衡山、九疑山相作伴。

⑥翼:遮蔽。

⑦概:量粮食时用的一种器具,引申为齐、平。

冬季破雾游三峡三峡工程,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冬日阳光的伴随下,我来到三峡,游走于青山秀水之间,尽情地享受了各种风情。

重庆的奉节白帝城乃三峡之起点,到宜昌的南津关为终。

从湖北宜昌坐船进峡到奉节只需一夜的行程,然后从白帝城顺流而下,便可饱览三峡的胜景。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逆水而游。

当然也可以选择从重庆顺流而下,只是无法在白帝城停留,多了一点遗憾。

瞿塘峡虽说是三峡中最短的峡,但却以山势雄峻而出名,号称“天下雄关”。

坐在船上,我们听到了雷鸣般的涛声。

江水怒吼之声,让人心惊。

再看两岸的山峰,像被斧头削过似的,一个个象形的景致实是逼真。

最诱人的当数夔门的全景。

远望仿佛从江面拔地而起,一扇天造的大门,大门里波涛汹涌,那气势绝对称得上雄伟壮观。

此时,游客们除了欣赏天然美景,更多的则是进入紧张的拍摄时刻。

在两岸险要的山峰间,也还有幽深秀美的景色,这就是被急流“劈”出来的巫峡,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实巫峡最值得徒步欣赏。

沿途的巫山十二峰,像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江畔。

黄昏余晖下,渔船点点,满眼妩媚。

船入西陵峡,河道变窄,到了三峡中最长、最险的峡,特点是滩多水急。

离开巫峡,急流打着漩带着游船向下游冲去。

《三峡》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

《三峡》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南:②不可名.状名:3、翻译句子: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 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 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 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 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 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南岸有青石, 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 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 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 厚华夏情。 • 12、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 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 答: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 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 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绝:断②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③不以疾也。疾:快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 悉见。悉:全,都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 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 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 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 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 奇、秀等特点。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 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答;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 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 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 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甲]《三峡》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 “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 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 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因名曰人滩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 沿溯阻绝 (2)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具 有的 2.翻译下面句子。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2)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答: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答: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 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三峡》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4分) [甲] 《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 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 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 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 的思想感情。 答: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 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 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