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知识点总结
诗经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

诗经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诗经的背景1、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着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2、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语言文学形式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对世界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诗经反映了周朝和春秋时期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二、诗经的内容1、诗经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共305篇诗歌。
2、《国风》是中外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它由周朝把成卫公、独行吟、鄘风、郇风、郴风“邶风”等五部分构成。
3、《小雅》是《诗经》中最为抽象的一部分,也是内容最为深刻的一部分,它包括《小雅》和《鹿鸣》两部分,共有160篇。
4、《大雅》是《诗经》中最早的一部分,包括国风的部分,共有65篇。
5、《颂》是《诗经》中最为现实的一部分,它由先民把成、周文王、周武王和周静王时期的颂歌构成,共有40篇。
三、诗经的体裁1、《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它包括了五个小的部分:成千成公、独行吟、鄘风、郇风和郴风。
2、《小雅》是《诗经》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小雅》和《鹿鸣》两部分。
3、《大雅》是《诗经》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国风的部分,共有65篇。
4、《颂》是《诗经》的一部分,它是颂歌的总称,共有40篇。
四、诗经的艺术特点1、诗经的艺术特点非常显著,它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2、诗经的语言生动、形象丰满、风格独特,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征。
3、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歌颂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之作。
4、诗经的音乐传承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传统,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奇葩中的长篇之一,称得上是大自然的最美音符。
五、诗经的价值和意义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作,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2、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音乐、历史和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①浪费。
关于《诗经》知识点归纳总结

关于《诗经》知识点归纳总结《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末年之间的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各个方面的生活和情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诗经》的内容《诗经》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风》、《雅》和《颂》,其中《风》是最早的诗篇,以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雅》则涉及到国家政治、社会伦理和礼仪习俗等方面;《颂》则是祭祀活动的歌颂之诗。
1.《风》《风》包括了160首古代诗歌,它们大多以叙事方式描绘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场景和人们的情感。
这些诗歌以清新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农村生活,其中既有忧愁和孤独的悲剧,也有田园生活的美好。
《风》主题包括爱情、家庭、友情、生活等方方面面。
2.《雅》《雅》共包括了卅一篇诗歌,它们多以议论和赞美为主题,涵盖了政治、礼仪、道德等多个方面。
这些诗歌多以议论的方式表现出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社会伦理观念。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也表现了中国古代先贤们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和反思。
3.《颂》《颂》共包括了四十一篇诗歌,它们多以歌颂神灵、赞美伟人和颂扬先祖为主题,是一种祭祀用的歌曲。
这些诗歌多以祭祀活动为背景,歌颂了当时社会的神灵信仰和先祖崇拜。
这些诗歌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族制度的特点,也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信仰和传统的尊重和推崇。
《诗经》的特点《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 文学价值《诗经》古朴优美、简练明快,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和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历史价值《诗经》内容丰富,涉及了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方面面。
它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
诗经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经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诗经》的内容1.《风》:即《诗经·风》部分,共包括160篇诗歌,记录了西周早期的民歌、歌谣和各种宴乐歌颂。
2.《雅》:即《诗经·雅》部分,共包括105篇诗歌,记载了西周中期至晚期的社会生活、祭祀活动和宗法制度。
3.《颂》:即《诗经·颂》部分,共包括40篇诗歌,反映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的兴盛和衰朽过程。
二、《诗经》的特点1. 反映社会生活:《诗经》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特点,描绘了周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生动画面。
2. 文学价值:《诗经》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
3. 反映历史:《诗经》以周代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革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4. 丰富题材:《诗经》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关于宫廷生活的《颂》,也有关于农村劳作的《风》,涵盖了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们的生活。
5. 体裁多样:《诗经》的体裁包括了赋、颂、雅等不同的体裁,反映了当时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三、《诗经》的作者《诗经》的作者众多,其中既有君王、贵族,也有平民百姓和牧民。
作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与身份表达了对周代社会的感慨与思考。
四、《诗经》的流传1.《诗经》的成书:据传统观点认为,《诗经》是周文王时期的孔子所编撰的,由《春秋》著作家左丘明进行了整理和编纂。
2.《诗经》的流传:《诗经》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抄本逐渐流传,并在随后的各个朝代得到传承,并形成最终的版本。
五、《诗经》的价值1.历史价值:《诗经》所记录的周代社会风貌以及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2.文学价值:《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华诗歌的摇篮”。
3.思想价值:《诗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品德观念,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诗经》知识点归纳

关雎知识点归纳一、作品简介: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地位: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二、《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由桃花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比∶《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赋∶《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直接叙述这个叫氓的男人貌似憨厚,他一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
三、朗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
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四、诗歌大意:译第一章: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解读:第一章: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译第二、三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又称《诗》、或《诗三百》。
二、《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时代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关雎》《蒹葭》首句)《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都民歌,属于“风”。
三、《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
四、《关雎》必背知识点1.主题: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追求和良好的愿望。
2.《关雎》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起兴,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表现主人公爱恋之深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写青年与淑女梦中相会,为她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打鼓,取悦她,迎娶她。
喜悦陶醉心情和幸福热闹的场面,表达了美好婚姻的渴望向往。
3.《关雎》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一见钟情、爱慕(兴奋、期待)——求而不得,相思(苦闷、惆怅)——幻想求而得之、成亲(幸福、陶醉)4.结全诗歌谈谈诗中“窈窕淑女”与“君子”的形象?答:淑女形象: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文静、美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从“求之不得”可见理性与谨慎;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有高雅的情趣。
语文诗经知识点总结高中

语文诗经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诗经的概述《诗经》,又称《诗经三百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之一。
《诗经》是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础,而且文学艺术成就也极为突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诗经》的作者《诗经》的作者至今无法考证,但根据《诗经》中所记载的宫廷生活和社会环境,大多认为《诗经》的作者主要是周代诸侯所创作的,因此我们一般认为《诗经》是由周室府兰所编撰的。
三、《诗经》的传世和整理自《诗经》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对《诗经》进行了多次的整理和注释,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王逸、毛亨两种版本。
王逸版以《左传》定音,尊重贵族儿子的言辞,被后人称为“大雅”。
毛亨版以《毛诗》命名,更注重尊重舅、侄的言辞,被后人称为“小雅”。
四、《诗经》的体裁和特点《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种体裁。
其中风是最早的一种体裁,最早出现在《诗经》中。
风通过直接反映贵族的爱情、生活等实际题材,展示出当时人们感情生活的多样性。
而雅则是通过对宗庙宴会的歌颂,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的宴乐、礼仪等内容。
颂是最后一种体裁,它是对国君乐颂的集合。
《诗经》的特点是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对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了解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时,其诗歌艺术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古朴、简洁、质朴、明快、优美的文学艺术风格也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五、《诗经》的文学价值《诗经》不仅仅是一首古代诗歌集,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中的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风土民情,传达了古代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而且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起了许多重要的作用。
《诗经》的诗歌内容非常广泛,也包括了较多的题材。
其中有表现爱情之美的《邶风·静女》、反映社会风貌的《周南·关雎》、歌咏风土人情的《卫风·木瓜》,同时也有一些描写了战争、祭祀、宴会等内容的诗歌。
中考诗经知识点总结

中考诗经知识点总结一、诗歌形式及特点1. 诗经的形式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它是一部由300多篇民歌组成的集子,包括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主要部分。
风是一种诗歌体裁,大都具有对仗,其中有些还加上一定的歌谣和音乐。
颂是一种宗教颂歌,多由国君使用,故内容十分庄严。
雅则是一种更加严肃质朴的诗歌,多由贵族吟唱。
2. 诗经的特点诗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诗歌节奏感强烈,有较多的对仗、重复和变化。
它的内容涉及到了社会、政治、军事、宗教、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还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感情和愿景。
二、主要人物及其作品1. 《风》、《颂》、《雅》《诗经》的内容主要由《风》、《颂》、《雅》三部分组成。
三者的主题、形式、体裁各不相同。
《风》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有160篇,是《诗经》的主体部分。
《颂》是一种歌颂和祭祀的歌曲,有40篇。
《雅》又称《小雅》,它所包括的内容和风调相对独立,共有31篇。
2. 古代诗歌家诗经集中反映了春秋之前各地区各族民歌的风貌和文化传统。
其中,最著名的民歌家有《关雎》的孔子、《车遨》的孔伋、《常棣》的孔实、《周南》的尹任以及《小雅》的叔夜,都是特别突出的诗歌代表人物。
三、文学价值及其时代背景1. 文学价值《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面文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状况,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方面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还有许多许多文学人士从中获得艺术的灵感或情感的激励,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诗经》的很多内容,他借《诗经》等古文句,用于史记文史义例(古代公羊替代用古代的成语语言,如"纣金爵"等)。
许多史家拟古用《诗经》,从以义求雅中结子,实现了史差的史虽史在所不免。
2. 时代背景《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创作年代较早,文字语言也较为简朴,体裁丰富多样。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春秋初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风貌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知识点总结
一、词语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卜尔筮咎言载笑载言于嗟鸠兮
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
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
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
二、成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三、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xx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