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知识点课件

诗经》两首知识点课件
自然景致诗句的影响
这些自然景致诗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响,成为描绘自然 景象的经典之作。它们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保护和热爱,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产生了影响。
05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深远持久
详细描述:《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集,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它所包含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为 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同时,《诗经》中的许多诗歌主题和思想情感也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诗经》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广泛深刻
详细描述:《诗经》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许多现代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诗经 》的营养,借鉴了其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同时,《诗经》中的主题和思想情感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 重要影响,为现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诗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总结词:潜移默化
人生哲理诗句特点
这些诗句通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 悟。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人生哲理诗句的影响
这些人生哲理诗句对后世哲学和文学产生了影响,成为人们思考人生的经典之作。它们反 映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后世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影 响。
03
《诗经》的编订者是孔子,他从大量的诗歌中挑选出三百篇,形成了 《诗经》的定本。
04
《诗经》在汉代开始受到重视,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并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和流传。
《诗经》的内容与分类
《诗经》的内容非常广泛,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风、雅、
颂。
总结词:诗歌的主题与分类 方式
01
02
03
“风”主要反映了民间风情 ,包括民歌、民谣等;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2 《诗经》二首
关雎《诗经·周南》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
作品主旨《关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记叙了一位青年思念追求一位美丽而文静的女子,表达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蒹葭《诗经·秦风》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
作品主旨
这首诗以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萧索而又神秘的意境,塑造了一个不懈努力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诗经》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诗经》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诗经》两首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诗经》两首,欢迎大家阅读!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古代文言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就是《诗经》。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阶段学习的两首《诗经》的文言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古代文化的精华。

一、《诗经》中的文言知识点1. 平仄:《诗经》采用了平仄格律,平仄指的是音调的升降。

平仄可分为平调和仄调,平调为平声,仄调为上声、去声和入声。

在诗歌创作中,平仄的运用可以使文章韵味深长,情感表达得当。

2. 反义词:《诗经》中常用反义词来修辞,比如“昼”与“夜”、“寒”与“暑”等。

这种运用反义词修辞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动人心弦。

3. 对仗:对仗是指句子之间形式和意义上的相对呼应。

《诗经》中常见的对仗方式有平行对仗、转折对仗、对比对仗等。

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和谐感。

4. 比喻:《诗经》中经常使用比喻来进行形象的描绘和抒发情感。

比喻可以借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意义更为丰富。

5.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并列运用的修辞手法。

《诗经》中很多篇章采用排比的句式,通过并列同义或相似词汇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使诗句更加音调优美、感情丰富。

二、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1. 《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第四章,是一首描述爱情的诗。

它通过比较和对比,运用了反义词、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和多面性。

首先,《关雎》运用了反义词和对仗手法,如“无言”与“言”,“国破”与“家亡”,通过这种形式上的对比和呼应,突出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关雎》还通过比喻进行描写,如“告余以丧”比喻出了心情沮丧的状态,而“日昃之久矣”则象征了时间的长久流逝,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刻。

2. 《车舝》车舝是《诗经》中的第二十一章,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

它通过平仄、对仗和排比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和悲壮。

首先,《车舝》运用了平仄来表达诗中的音律和情感变化,通过平仄的运用,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诗经的知识点总结

诗经的知识点总结

诗经的知识点总结诗经的知识点总结「篇一」诗经两首的知识点总结《诗经》两首(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①浪费。

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

如:左右皆靡。

6.思:①思考。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

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

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

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①众多。

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

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

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

如:水能自雨田。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①浪费。

《〈诗经〉二首》相关知识

《〈诗经〉二首》相关知识

诗经一、《诗经》书名的定名与编集1.《诗经》在先秦典籍中称为“诗”,据研究资料显示起初叫《诗》,又称《诗三百》。

《诗》早在春秋时就在社会上广泛应用和普遍传习,并经孔子整理编订,推行诗教。

“经”字是战国以后的儒家学者加去的。

战国时,它一直是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的基本经典,其他学派也相当重视。

据说到了汉代,把它奉为经典的儒家,才正式称之为《诗经》,沿用至今。

2.《诗经》的编集工作在汉人的著述中才提到,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较为可信的说法应是:其作品来源一是宫廷乐官的创作与采集,曰“采诗”;二是公卿列士“献诗”太师陈诗。

曾有孔子删诗之说,学界普遍认为不可信。

但生活在春秋末年的孔子,怀着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对古代文献(包括《诗》)进行卓有成效的编订整理是有可能的。

后人把他编定过的五种典籍尊奉为“五经”。

学界普遍认为《诗经》是经过许多人较长时间编纂而成的,决非一人所著,亦非一人编集。

这样一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语言互异,交通相当不便情况下形成的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是不可能完成的。

“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汉代有王官采诗、各国献诗两说。

它的“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

可以肯定,歌谣的采集工作中,音乐家们的贡献最大。

可以概括地说,《诗经》是通过王官采诗、各国献诗、太师收集整理等渠道采集而成。

统治阶级釆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教育子女,用于娱乐,了解民情,考察王政,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二、《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与地域1.《诗经》中的作品包括公元前十一世纪商周之交至春秋中叶的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作品,大多是距今2600年前的作品,有的产生于3000年前。

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很难逐一加以确,但可大体确定:“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是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在《先秦诗鉴赏辞典》序中认为“鲁颂”是鲁僖公时制作,约在公元前656年以后的几年;“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周颂”的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夏传才先生认为“周颂”大部分制作在西周前期,即公元前1058年以后的七八十年之间。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诗经本书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下⾯⼩编给⼤家分享⼀些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重点字词1.⾮我愆.期(拖延)2.将.⼦⽆怒(愿,请。

)3.体⽆咎.⾔(灾祸)4.以我贿.迁(财物)5.⽆与⼠耽.(沉溺)6.⾃我徂.尔(往)7.⼥也不爽.(过错)8.⼠也罔极.(标准)9.靡.室⽼矣(⽆,没有。

)10.⾔.既遂.矣(⾔:助词,没有实义。

遂:顺⼼、满⾜。

)11.总⾓之宴.(快乐)12.⾔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

)13.信誓旦旦..(诚恳的样⼦。

)14.亦已.焉哉(⽌,了结。

)15.不遑启居....(不遑:⽆暇。

启:跪。

居:坐。

)16.靡使归聘.(问)17.忧⼼孔疚..(孔:很。

疚:痛苦。

)18.四牡业业..(⾼⼤雄壮的样⼦)19.四牡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20.⼩⼈所腓.(遮蔽)21.今我来思.(语⽓词,⽆实义。

)22.⾏道迟迟..(缓慢)⼆、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不是。

)3.将⼦⽆怒,秋以为期(“⽆”通“⽏”,不要。

)4.于嗟鸠兮,⽆⾷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1.⾄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①表⽰达到某种程度。

②另提⼀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涕。

)3.总⾓之宴,⾔笑宴宴(古义:欢聚。

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

今义:指居住。

)君⼦所依,⼩⼈所腓(君⼦,古义:⽂中指主帅。

今义:品德⾼尚的⼈。

⼩⼈,古义:⽂中指⼠卒。

今义:品德卑劣的⼈。

)四、⼀词多义1.⾔⾔既遂矣(句⾸助词,⽆实义)静⾔思之(助词,⽆实义)2.以秋以为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8岁亦莫止。

(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


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棘,通“急”)
二>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
1.言:
2.以:
3.作:
4.曰:
5.止:
6.载: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

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③倒下,后退。

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

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又引申为猛烈。

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

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

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

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

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

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

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

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

如:孔武有力。

③大。

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

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

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

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

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

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

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

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

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

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14.雨:
1.
2.
5.
7.
8.
10.
12.
14.
16.
18.
19.
20.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2.
23.
25.
2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戍shù,驻守;使,指使委托;聘,问。

28.岁亦阳止?阳,十月。

2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

30.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雄壮样。

31.四牡騤騤。

骙骙Kuí,马强壮样。

32.四牡翼翼??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33.杨柳依依??依依,随风而动。

34.雨雪霏霏??雨yù,下,作动词;霏霏,纷纷
35.行道迟迟??迟迟,缓慢36.今我来思??思,语助词
《短歌行》
——曹操
1、通假字
契阔谈讌(讌通宴)
2、词类活用、
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3、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