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知识点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知识点课件

诗经》两首知识点课件
自然景致诗句的影响
这些自然景致诗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响,成为描绘自然 景象的经典之作。它们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保护和热爱,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产生了影响。
05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深远持久
详细描述:《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集,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它所包含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为 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同时,《诗经》中的许多诗歌主题和思想情感也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诗经》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广泛深刻
详细描述:《诗经》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许多现代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诗经 》的营养,借鉴了其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同时,《诗经》中的主题和思想情感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 重要影响,为现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诗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总结词:潜移默化
人生哲理诗句特点
这些诗句通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 悟。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人生哲理诗句的影响
这些人生哲理诗句对后世哲学和文学产生了影响,成为人们思考人生的经典之作。它们反 映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后世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影 响。
03
《诗经》的编订者是孔子,他从大量的诗歌中挑选出三百篇,形成了 《诗经》的定本。
04
《诗经》在汉代开始受到重视,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并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和流传。
《诗经》的内容与分类
《诗经》的内容非常广泛,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风、雅、
颂。
总结词:诗歌的主题与分类 方式
01
02
03
“风”主要反映了民间风情 ,包括民歌、民谣等;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2 《诗经》二首
关雎《诗经·周南》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
作品主旨《关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记叙了一位青年思念追求一位美丽而文静的女子,表达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蒹葭《诗经·秦风》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
作品主旨
这首诗以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萧索而又神秘的意境,塑造了一个不懈努力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诗经》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诗经》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诗经》两首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诗经》两首,欢迎大家阅读!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知识点】八年级语文《《诗经》二首》总结

【知识点】八年级语文《《诗经》二首》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1【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2【文章结构】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厂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爱慕) (相思) (愿望)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3【文学常识】《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 “雎”,雎鸠,种水鸟。

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

“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

接下去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毫不突兀了。

“窈窕”,连绵字,美好的样子,形容“淑女”;“淑女”,即好姑娘;、“好述”,就是好配偶。

首章落实到: “美丽的好姑娘,正该同美好的男子配成双”,成为全诗的纲领,提摄全篇。

《蒹葭》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

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爱着一位姑娘,她住在湖的对岸。

青年和姑娘也许有过一段交往,也许只是偶然见过一面,但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

在深秋的一个早晨,他来到湖边,思念起她来,思量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爱情。

4【词汇-10个】5【一字多意-2个】6【古今异义-6个】7【成语-11个】。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古代文言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就是《诗经》。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阶段学习的两首《诗经》的文言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古代文化的精华。

一、《诗经》中的文言知识点1. 平仄:《诗经》采用了平仄格律,平仄指的是音调的升降。

平仄可分为平调和仄调,平调为平声,仄调为上声、去声和入声。

在诗歌创作中,平仄的运用可以使文章韵味深长,情感表达得当。

2. 反义词:《诗经》中常用反义词来修辞,比如“昼”与“夜”、“寒”与“暑”等。

这种运用反义词修辞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动人心弦。

3. 对仗:对仗是指句子之间形式和意义上的相对呼应。

《诗经》中常见的对仗方式有平行对仗、转折对仗、对比对仗等。

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和谐感。

4. 比喻:《诗经》中经常使用比喻来进行形象的描绘和抒发情感。

比喻可以借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意义更为丰富。

5.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并列运用的修辞手法。

《诗经》中很多篇章采用排比的句式,通过并列同义或相似词汇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使诗句更加音调优美、感情丰富。

二、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1. 《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第四章,是一首描述爱情的诗。

它通过比较和对比,运用了反义词、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和多面性。

首先,《关雎》运用了反义词和对仗手法,如“无言”与“言”,“国破”与“家亡”,通过这种形式上的对比和呼应,突出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关雎》还通过比喻进行描写,如“告余以丧”比喻出了心情沮丧的状态,而“日昃之久矣”则象征了时间的长久流逝,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刻。

2. 《车舝》车舝是《诗经》中的第二十一章,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

它通过平仄、对仗和排比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和悲壮。

首先,《车舝》运用了平仄来表达诗中的音律和情感变化,通过平仄的运用,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八年级 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 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诗经二首知识点《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包括山川、风物、人情、历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八年级课程中,我们要学习诗经中的两首诗,分别是《鹿鸣》和《采蘩》。

那么,这两首诗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呢?第一、《鹿鸣》《鹿鸣》是《诗经》中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描写了一个男子在山野听到鹿鸣,感到无比悲伤,思念过去的友人和美好时光。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 乐府民歌的特点《鹿鸣》是一首乐府民歌,它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府民歌是指使用“五言古诗”或“七言古诗”为歌词,曲调平易朴素,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

2. 义理思想的表现在《鹿鸣》中,男子听到鹿鸣后感到悲伤和思念,表现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和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在古代文化中具有较为深刻的义理思想,即“追忆往事,怀念旧友”。

3. 音乐语言的运用《鹿鸣》中运用了音乐语言来表现男子的情感,比如“独立不群”,表现出男子与众不同的个性;“孤鸿自鸣,其音虽悲,实无辜也”,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中的“无奈之言”。

第二、《采蘩》《采蘩》是《诗经》中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主要描写了一个采摘蘩草的女子在露水中流露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 女子形象的描写在诗中,女子形象的描写非常生动,实现了形象写意的效果。

比如,女子的手指被刺伤后,用嘴吹去刺上的鲜血,表现出她的勇敢和坚韧不拔。

2. 平仄韵律的应用《采蘩》的曲调比较强烈,平仄韵律的应用非常到位,保证了歌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现。

3.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采蘩》中的元素十分有内涵,其中包括了对于勤劳、感恩、亲情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这些元素不仅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特点,也对我们现代人的成长和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鹿鸣》和《采蘩》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乐府民歌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我们。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情感等各方面的意义,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①浪费。

诗经》两首 知识点

诗经》两首  知识点
《诗经》两首 知识点
一.通假字
• • • • • •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二.古今异义词
• 1.泣涕涟涟 • (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 • (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 3.不遑启居 • (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 坐;今义:指居住。) •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 (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 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 • • • • • • • • • • • •
15.及行迷之未远 (趁着) 16.驰椒丘且焉止息 (停下来休息) 17.退将复修吾初服 (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耸的样子) 19.忽反顾以游目兮 (放眼观看) 20.佩缤纷其繁饰兮 (繁多) 2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长余佩之陆离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3.以为: ①制芰(jì )荷以为衣兮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怨灵修之浩荡 (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 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 (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偭(miǎn)规矩而改错 (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宁溘(kè)死以流亡兮 (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 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匪来贸丝。

5.于嗟鸠兮。

6犹可说也。

7.隰则有泮。

8岁亦莫止。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二、古今异义
1.泣涕涟涟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3.不遑启居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言既遂矣。

②载笑载言。

③体无咎言
2.以:
①秋以为期。

②以望复关。

③以我车来
3.作:
①薇亦作止。

②天下之难必作于易。

③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曰:
①曰归曰归。

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载:
①史载田横事。

②三年五载。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④载笑载言。

6.靡:
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靡室劳矣。

③左右皆靡。

7.阳:
①洛水之阳。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岁亦阳止。

④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⑤阳春三月
8.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已行,弗不思也。

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五、关键实词、虚词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来即我谋。

3.送子涉淇
4.匪我愆期
5.将子无怒
6.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3.渐(jiān)车帷裳
1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17.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
18.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19.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3.薇亦作止2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25.薇亦柔止。

2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27.薇亦刚止
28.岁亦阳止。

2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30.四牡业业。

31.四牡騤騤。

32.四牡翼翼33.杨柳依依34.雨雪霏霏
35.行道迟迟36.今我来思
六、默写《氓》第三段和《采薇》最后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