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知识点】八年级语文《《诗经》二首》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1【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2【文章结构】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厂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爱慕) (相思) (愿望)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3【文学常识】《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 “雎”,雎鸠,种水鸟。
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
“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
接下去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毫不突兀了。
“窈窕”,连绵字,美好的样子,形容“淑女”;“淑女”,即好姑娘;、“好述”,就是好配偶。
首章落实到: “美丽的好姑娘,正该同美好的男子配成双”,成为全诗的纲领,提摄全篇。
《蒹葭》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
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爱着一位姑娘,她住在湖的对岸。
青年和姑娘也许有过一段交往,也许只是偶然见过一面,但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
在深秋的一个早晨,他来到湖边,思念起她来,思量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爱情。
4【词汇-10个】5【一字多意-2个】6【古今异义-6个】7【成语-11个】。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①浪费。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诗经》两首知识讲解

《诗经》两首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诗篇;3.理解主人公情感,体会赋、比、兴运用的妙处。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时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成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一,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雅”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包括《大雅》(74篇)《小雅》(31篇)共105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字词汇总字音氓(méng)之蚩蚩愆(qiān)期徂(cú)尔帷裳(cháng)隰(xí)则有泮靡盬(gǔ)骙骙(kuí)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古义:两个词,至,到达,于,介词;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指年龄。
3.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古义:将帅;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古义:士兵;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2.于嗟鸠兮“于”通“吁”3.犹可说也“说”通“脱”4.隰则有泮“泮”通“畔”5.岁亦莫止“莫”通“暮”重点语句判断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诗经本书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下⾯⼩编给⼤家分享⼀些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重点字词1.⾮我愆.期(拖延)2.将.⼦⽆怒(愿,请。
)3.体⽆咎.⾔(灾祸)4.以我贿.迁(财物)5.⽆与⼠耽.(沉溺)6.⾃我徂.尔(往)7.⼥也不爽.(过错)8.⼠也罔极.(标准)9.靡.室⽼矣(⽆,没有。
)10.⾔.既遂.矣(⾔:助词,没有实义。
遂:顺⼼、满⾜。
)11.总⾓之宴.(快乐)12.⾔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
)13.信誓旦旦..(诚恳的样⼦。
)14.亦已.焉哉(⽌,了结。
)15.不遑启居....(不遑:⽆暇。
启:跪。
居:坐。
)16.靡使归聘.(问)17.忧⼼孔疚..(孔:很。
疚:痛苦。
)18.四牡业业..(⾼⼤雄壮的样⼦)19.四牡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20.⼩⼈所腓.(遮蔽)21.今我来思.(语⽓词,⽆实义。
)22.⾏道迟迟..(缓慢)⼆、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不是。
)3.将⼦⽆怒,秋以为期(“⽆”通“⽏”,不要。
)4.于嗟鸠兮,⽆⾷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1.⾄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①表⽰达到某种程度。
②另提⼀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涕。
)3.总⾓之宴,⾔笑宴宴(古义:欢聚。
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
今义:指居住。
)君⼦所依,⼩⼈所腓(君⼦,古义:⽂中指主帅。
今义:品德⾼尚的⼈。
⼩⼈,古义:⽂中指⼠卒。
今义:品德卑劣的⼈。
)四、⼀词多义1.⾔⾔既遂矣(句⾸助词,⽆实义)静⾔思之(助词,⽆实义)2.以秋以为期。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又称《诗》、或《诗三百》。
二、《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时代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关雎》《蒹葭》首句)《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都民歌,属于“风”。
三、《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
四、《关雎》必背知识点1.主题: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追求和良好的愿望。
2.《关雎》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起兴,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表现主人公爱恋之深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写青年与淑女梦中相会,为她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打鼓,取悦她,迎娶她。
喜悦陶醉心情和幸福热闹的场面,表达了美好婚姻的渴望向往。
3.《关雎》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一见钟情、爱慕(兴奋、期待)——求而不得,相思(苦闷、惆怅)——幻想求而得之、成亲(幸福、陶醉)4.结全诗歌谈谈诗中“窈窕淑女”与“君子”的形象?答:淑女形象: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文静、美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从“求之不得”可见理性与谨慎;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有高雅的情趣。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一、重点字词1.非我愆.期(拖延)2.将.子无怒(愿,请。
)3.体无咎.言(灾祸)4.以我贿.迁(财物)5.无与士耽.(沉溺)6.自我徂.尔(往)7.女也不爽.(过错)8.士也罔极.(标准)9.靡.室老矣(无,没有。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
遂:顺心、满足。
)11.总角之宴.(快乐)12.言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
)13.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15.不遑启居....(不遑:无暇。
启:跪。
居:坐。
)16.靡使归聘.(问)17.忧心孔疚..(孔:很。
疚:痛苦。
)18.四牡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19.四牡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子)20.小人所腓.(遮蔽)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22.行道迟迟..(缓慢)二、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
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
今义: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
今义:品德高尚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
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四、一词多义1.言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2.以秋以为期。
(介词,把)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3.作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天下之难必作于易。
(动词,开始)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初三语文《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初三语文《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逑:配偶。
(2)寤寐思服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阻:艰险。
(6)白露未已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脐。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两首知识点

《关雎》译文雎鸠鸟在水中的绿洲上不停地鸣叫,那文静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船的左右两边去捞它。
那文静美丽的姑娘哟,日日夜夜都在追求她。
窈窕的姑娘追求不到,日日夜夜思念她,思悠悠,唉!翻来覆去睡不着。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从右去采它,那文静美丽的姑娘哟,弹琴鼓瑟向她表示亲近。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从右去挑选它。
那文静美丽的姑娘哟,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蒹葭》译文浩荡的芦苇,莽莽苍,晶莹的露珠化成白霜。
我所心爱的人儿,在河水的那一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
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央。
摇曳起伏的芦苇,青而未黄,芦苇上的露珠还闪着银光,我所心爱的人儿,在水草相接的地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而且高,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宛如在水中高地上。
变幻不定的芦苇,苍苍莽莽,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我所心爱的人儿,在河水遥远的彼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而且曲折。
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好像在水中注洲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按音乐的不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有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即十五个诸侯国或地区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间。
“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歌词。
《诗经》中的作品形式多以四言为主,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蒹葭》选自《诗经国风》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
4、《蒹葭》以蒹葭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5、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点字词
1.非我愆.期(拖延)
2.将.子无怒(愿,请。
)
3.体无咎.言(灾祸)
4.以我贿.迁(财物)
5.无与士耽.(沉溺)
6.自我徂.尔(往)
7.女也不爽.(过错)
8.士也罔极.(标准)
9.靡.室老矣(无,没有。
)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
遂:顺心、满足。
)
11.总角之宴.(快乐)
12.言笑晏晏
..(形容欢乐的样子。
)
13.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
15.不遑启居
....(不遑:无暇。
启:跪。
居:坐。
)
16.靡使归聘.(问)
17.忧心孔疚
..(孔:很。
疚:痛苦。
)
18.四牡业业
..(高大雄壮的样子)
19.四牡骙骙
..(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20.小人所腓.(遮蔽)
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
22.行道迟迟
..(缓慢)
二、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
三、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另提一事。
)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
今义:酒席。
)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
今义:指居住。
)
5.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
今义:品德高尚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
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
四、一词多义
1.言
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2.以
秋以为期。
(介词,把)
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
3.作
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天下之难必作于易。
(动词,开始)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动词,劳动,劳作。
)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动词,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
4.曰
曰归曰归。
(动词词头,无实义。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动词,叫做,称作。
)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动词,说)
5.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动词,浪费)
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副词,无,没有。
)
左右皆靡\ 所向披靡。
(动词,倒下,后退。
)
6.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动词,思考)
已行,弗不思也。
(动词,思念,挂念。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名词,心情,情思。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助词,无实义。
)
7.雨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形容词,众多)
一别如雨。
(动词,离散)
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水能自雨田。
(动词,灌溉)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动词,润泽)
五、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