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文言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2 《诗经》二首
关雎《诗经·周南》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
作品主旨《关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记叙了一位青年思念追求一位美丽而文静的女子,表达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蒹葭《诗经·秦风》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
作品主旨
这首诗以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萧索而又神秘的意境,塑造了一个不懈努力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知识点】八年级语文《《诗经》二首》总结

【知识点】八年级语文《《诗经》二首》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1【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2【文章结构】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厂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爱慕) (相思) (愿望)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3【文学常识】《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 “雎”,雎鸠,种水鸟。

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

“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

接下去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毫不突兀了。

“窈窕”,连绵字,美好的样子,形容“淑女”;“淑女”,即好姑娘;、“好述”,就是好配偶。

首章落实到: “美丽的好姑娘,正该同美好的男子配成双”,成为全诗的纲领,提摄全篇。

《蒹葭》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

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爱着一位姑娘,她住在湖的对岸。

青年和姑娘也许有过一段交往,也许只是偶然见过一面,但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

在深秋的一个早晨,他来到湖边,思念起她来,思量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爱情。

4【词汇-10个】5【一字多意-2个】6【古今异义-6个】7【成语-11个】。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古代文言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就是《诗经》。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阶段学习的两首《诗经》的文言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古代文化的精华。

一、《诗经》中的文言知识点1. 平仄:《诗经》采用了平仄格律,平仄指的是音调的升降。

平仄可分为平调和仄调,平调为平声,仄调为上声、去声和入声。

在诗歌创作中,平仄的运用可以使文章韵味深长,情感表达得当。

2. 反义词:《诗经》中常用反义词来修辞,比如“昼”与“夜”、“寒”与“暑”等。

这种运用反义词修辞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动人心弦。

3. 对仗:对仗是指句子之间形式和意义上的相对呼应。

《诗经》中常见的对仗方式有平行对仗、转折对仗、对比对仗等。

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和谐感。

4. 比喻:《诗经》中经常使用比喻来进行形象的描绘和抒发情感。

比喻可以借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意义更为丰富。

5.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并列运用的修辞手法。

《诗经》中很多篇章采用排比的句式,通过并列同义或相似词汇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使诗句更加音调优美、感情丰富。

二、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1. 《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第四章,是一首描述爱情的诗。

它通过比较和对比,运用了反义词、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和多面性。

首先,《关雎》运用了反义词和对仗手法,如“无言”与“言”,“国破”与“家亡”,通过这种形式上的对比和呼应,突出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关雎》还通过比喻进行描写,如“告余以丧”比喻出了心情沮丧的状态,而“日昃之久矣”则象征了时间的长久流逝,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刻。

2. 《车舝》车舝是《诗经》中的第二十一章,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

它通过平仄、对仗和排比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和悲壮。

首先,《车舝》运用了平仄来表达诗中的音律和情感变化,通过平仄的运用,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①浪费。

《诗经二首》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诗经二首》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诗经》两首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时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成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一,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雅”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包括《大雅》(74篇)《小雅》(31篇)共105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字词汇总字音氓(méng)之蚩蚩愆(qiān)期徂(cú)尔帷裳(cháng)隰(xí)则有泮靡盬(gǔ)骙骙(kuí)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古义:两个词,至,到达,于,介词;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指年龄。

3.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古义:将帅;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古义:士兵;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2.于嗟鸠兮“于”通“吁”3.犹可说也“说”通“脱”4.隰则有泮“泮”通“畔”5.岁亦莫止“莫”通“暮”重点语句判断句①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倒装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宾语前置)。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诗经本书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下⾯⼩编给⼤家分享⼀些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重点字词1.⾮我愆.期(拖延)2.将.⼦⽆怒(愿,请。

)3.体⽆咎.⾔(灾祸)4.以我贿.迁(财物)5.⽆与⼠耽.(沉溺)6.⾃我徂.尔(往)7.⼥也不爽.(过错)8.⼠也罔极.(标准)9.靡.室⽼矣(⽆,没有。

)10.⾔.既遂.矣(⾔:助词,没有实义。

遂:顺⼼、满⾜。

)11.总⾓之宴.(快乐)12.⾔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

)13.信誓旦旦..(诚恳的样⼦。

)14.亦已.焉哉(⽌,了结。

)15.不遑启居....(不遑:⽆暇。

启:跪。

居:坐。

)16.靡使归聘.(问)17.忧⼼孔疚..(孔:很。

疚:痛苦。

)18.四牡业业..(⾼⼤雄壮的样⼦)19.四牡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20.⼩⼈所腓.(遮蔽)21.今我来思.(语⽓词,⽆实义。

)22.⾏道迟迟..(缓慢)⼆、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不是。

)3.将⼦⽆怒,秋以为期(“⽆”通“⽏”,不要。

)4.于嗟鸠兮,⽆⾷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1.⾄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①表⽰达到某种程度。

②另提⼀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涕。

)3.总⾓之宴,⾔笑宴宴(古义:欢聚。

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

今义:指居住。

)君⼦所依,⼩⼈所腓(君⼦,古义:⽂中指主帅。

今义:品德⾼尚的⼈。

⼩⼈,古义:⽂中指⼠卒。

今义:品德卑劣的⼈。

)四、⼀词多义1.⾔⾔既遂矣(句⾸助词,⽆实义)静⾔思之(助词,⽆实义)2.以秋以为期。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又称《诗》、或《诗三百》。

二、《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时代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关雎》《蒹葭》首句)《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都民歌,属于“风”。

三、《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

四、《关雎》必背知识点1.主题: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追求和良好的愿望。

2.《关雎》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起兴,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表现主人公爱恋之深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写青年与淑女梦中相会,为她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打鼓,取悦她,迎娶她。

喜悦陶醉心情和幸福热闹的场面,表达了美好婚姻的渴望向往。

3.《关雎》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一见钟情、爱慕(兴奋、期待)——求而不得,相思(苦闷、惆怅)——幻想求而得之、成亲(幸福、陶醉)4.结全诗歌谈谈诗中“窈窕淑女”与“君子”的形象?答:淑女形象: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文静、美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从“求之不得”可见理性与谨慎;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有高雅的情趣。

《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文言知识归纳
《诗经·邶风·静女》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2.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3.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

女:通“汝”,你,这里指代“荑草”。

二、一词多义(或重点词语)
1.其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其:形容词词头,多么。

2.之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重点词语
静女其姝姝:美丽。

静女其娈娈:美好。

贻我彤管/美人之贻贻:赠送。

彤管有炜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说怿女美怿:喜爱。

洵美且异洵:的确,确实。

俟我于城隅俟:等待。

于:介词,在。

三、特殊句式
1.俟我于城隅状语后置句
2.匪女之为美判断句
《诗经·卫风·氓》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

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2.匪来贸丝/匪我愆期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无食桑葚/无与士耽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于嗟女兮于:通“吁”。

“于嗟”,感叹词。

5.犹可说也/不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 至于
至于顿丘/至于暴矣古义:到达/到达……的地步;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 涕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以为
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今义:动词,认为。

三、一词多义(或重点词语)
1.之
氓之蚩蚩/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士之耽兮/女之耽兮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静言思之之:代词,这,指代这件事。

总角之宴之:结构助词,的。

2.以
秋以为期以为:即“以……为”,译为“把……作为(或当作)”。

以:介词,把。

以望复关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来”。

以尔车来以:介词,用。

以我贿迁以:介词,把。

3.于
至于顿丘/至于暴矣于:介词,到。

于嗟鸠兮/于嗟女兮于:通“吁”。

“吁嗟”,感叹词。

4.其
其叶沃若/其黄而陨其:代词,指代桑树,可译为“它的”。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其:代词,指代“士”,可译为“他的”。

5. 言
载笑载言/言笑晏晏言:动词,说。

体无咎言言:名词,话。

言既遂矣/静言思之言:语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6. 重点词语
抱布贸丝布:钱币。

一说是布匹。

贸:贸易,购买。

来即我谋即:动词,接近,靠近。

谋:商量,谋求。

指商量婚事。

送子涉淇子:对对方的敬称,你,指“氓”。

涉:渡过。

匪我愆期愆:过失,过错,这里指拖延婚期。

将子无怒将:愿,请。

乘彼垝垣乘:登上。

彼:那。

既见复关/言既遂矣既:副词,已经,
……以后。

体无咎言咎:不吉利的。

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无与士耽/女之耽兮耽:迷恋,沉溺。

犹可说也犹:还,尚且。

自我徂尔徂:到,往,这里指出嫁。

渐车帷裳渐:浸湿。

女也不爽爽:差错。

士贰其行贰:不专一。

士也罔极罔:无,没有。

极:准则。

靡室劳矣靡:没有。

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

夙兴夜寐夙:早,早早地。

兴:起。

寐:睡。

言既遂矣遂:顺心,满足。

咥其笑矣咥:讥笑的样子。

静言思之静:静下心来,冷静地。

思:思考,想。

躬自悼矣躬:自身。

悼:伤心。

及尔偕老及:介词,和,同。

偕:共同。

反是不思反:违反,违背。

是:代词,这,指代誓言。

亦已焉哉已:停止,了结。

四、词类活用
三岁食贫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日子。

五、特殊句式
1.匪来贸丝/匪我愆期判断句
2.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