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读本必修四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①浪费。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诗经》两首知识讲解

《诗经》两首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诗篇;3.理解主人公情感,体会赋、比、兴运用的妙处。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时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成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一,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雅”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包括《大雅》(74篇)《小雅》(31篇)共105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字词汇总字音氓(méng)之蚩蚩愆(qiān)期徂(cú)尔帷裳(cháng)隰(xí)则有泮靡盬(gǔ)骙骙(kuí)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古义:两个词,至,到达,于,介词;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指年龄。
3.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古义:将帅;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古义:士兵;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2.于嗟鸠兮“于”通“吁”3.犹可说也“说”通“脱”4.隰则有泮“泮”通“畔”5.岁亦莫止“莫”通“暮”重点语句判断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必修二文言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诗文知识总结《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古义:今义: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今义:3.不遑启.居.古义:今义: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②相当于“而”。
2.以:①秋以为期。
②以望复关。
3.作:①薇亦作止。
②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曰归曰归。
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③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④左右皆靡。
6.思: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已行,弗不思也。
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①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一别如雨。
③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水能自雨田。
⑤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词语1.掩涕2.谇:3.替:4.虽:5.众女:6.蛾眉:7.遥诼:8.偭:9.度:10.溘:11.异道:12.尤:13.伏:14.相道15.及:16.止息:17.初服:18.岌岌:19.游目:20.缤纷:21.未变:二、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5.芳菲菲其弥章6.延伫乎吾将反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长余佩之陆离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②谣诼谓余以善淫3.以为:①制芰荷以为衣兮②余独好修以为常4.修: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②退将复修吾初服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5.虽: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四、词类活用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2.谣诼谓余以善淫.3.鸷鸟之不群.兮4.伏清白以死.直兮5.屈.心而抑.志兮6.步.余马于兰皋兮7.高.余冠之岌岌兮8.长.余佩之陆离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①古义:②今义:2.工巧:①古义:②今义:3.改错:①古义:②今义:4.穷困:①古义:②今义:5.流亡:①古义:②今义:六、特殊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4《诗经》简要内容

《诗经》简要内容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的内容包括: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流传到春秋,流传下来的诗,据说有三千多首,后来经过孔子删去不合宜的,只剩下三百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了方便,就称它「诗三百」。
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必修二是高中语文下学期的课程,有哪些知识点要学生深入学习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一、背诵默写容易写错的字《诗经·氓》氓之蚩蚩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既见复关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无与士耽犹可说也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咥其笑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涉江采芙蓉》涉《短歌行》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归园田居》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开荒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暧1/ 12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桑树颠虚室樊笼返自然。
《兰亭集序》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kuài)稽禊(xì)事少长(zhǎng)咸集茂林修竹映带左右流觞(shāng)曲水亦足以畅叙幽情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足以及视听之娱游目骋怀悟言一室之内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击空明兮溯流光客有吹洞箫者如怨如慕余音袅袅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苟非吾之所有惟江上之清风(比较:唯见江心秋月白取之无禁杯盘狼籍。
洗盏更酌肴核相与枕藉乎舟中《琵琶行》《短歌行》唯有杜康2/ 12《游褒禅山记》(第2~3段)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其孰能讥之乎(这两个段落注意把虚词背准)二、基础知识总结记念刘和珍君一、字词洗涤(dí) 攒射(cuán) 积攒(zǎn) 尸骸(hái) 杀lù (戮) lù(勠)力同心辗转(zhǎn)黯然绯红(fēi) 绯闻(fēi) fēi(蜚)声文坛yǔn (陨)首(陨)石yǔn(殒)身不恤不惮(dàn):不怕。
语文必修二古诗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必修二古诗文知识点梳理(一.重要文学知识梳理一>、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七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都是歌曲的歌词。
《风》、《雅》、《颂》三部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三十一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
共七十四篇.《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从风格上说,《大雅》雍容典雅,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主要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叙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2.《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氓》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3.《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高一必修二诗经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诗经知识点一、诗经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合,共收录305篇诗歌,作者众多,时代跨度长,内容丰富多样。
诗经涵盖了政治、军事、爱情、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二、创作背景诗经是在中国西周时期创作的,主要流传于东周时期。
当时政治动荡,战国纷争,社会剧烈变革,人们对于个人命运、家国大义等问题产生了深刻思考和表达需要,因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诗歌创作。
三、体裁特点1. 诗经包含了风、雅、颂三种体裁,其中以风的数量最多。
风是古代乐歌,内容多为爱情、生活、人情等。
2. 雅为朝廷乐舞,主要内容是对君王政治、礼仪、音乐等的赞美。
3.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赞美诗。
四、作者诗经的作者众多,包括乐府民歌、乐府民谣等匿名的民间创作,也有部分诗篇记载了作者姓名,如《司马相如上林》。
五、知名篇目1. 《关雎》:描写男女之间感情的复杂和矛盾。
2. 《诗经·卫风·木瓜》:描绘了一个爱情的故事,表达了一个人爱恋中的忧伤和难忘。
3. 《诗经·郑风·子衿》:描绘了一个女子对未婚夫的倾情和挚爱。
4. 《诗经·秦风·蒹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5. 《诗经·商颂·大东》:以讴歌商王和商朝的繁荣昌盛为主题。
六、诗经对后世影响1. 诗经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经被后世誉为“诗之宗”,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 诗经中的一些篇目也被后世音乐家改编为歌曲,流传至今。
七、学习诗经的意义1. 诗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诗经有助于培养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拓宽视野,增强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3. 诗经中许多篇目在形式、意境等方面富有创新和突破,对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也有积极的作用。
诗经二首文言知识点总结

诗经二首文言知识点总结文言知识点一: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诗经》中的诗歌大多遵循着特定的格律和韵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首诗中,每句诗的字数都是相同的,每句诗的韵脚也是相同的,这正是文言诗歌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外,诗歌的韵律也是文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
韵律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在《诗经》中常见的韵脚有平水韵、仄声韵等。
例如《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中的“夭夭”和“灼灼”就是一组仄声韵。
文言知识点二:修辞手法《诗经》中的诗歌还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既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又可以让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具体。
例如《葛覃》中的“维葛之徵”,其中“徵”是指声音传播的距离,通过对植物的叫唤比喻,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另外,《诗经》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事物的比喻来揭示人情、抒发情感。
例如《周南》中的“蓁蓁其巅,侧田之山,维叶萋萋,叔兮伯兮,得大輈。
”中的“叔兮伯兮”象征着两位贵族的关系,通过这种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刻和含蓄。
文言知识点三:词语的使用《诗经》中的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文言词汇和成语,这些词语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有很强的文学表现力。
例如《鹊桥》中的“维天之命,降民之灾”,其中的“命”和“灾”就是当时人们常用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使用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词语在《诗经》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称为诗经用字。
例如《小雅》中的“王事靡盬”,中的“靡盬”就是指工作不得当。
掌握这些诗经用字对于理解《诗经》的诗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知识点四:古文书法《诗经》的诗歌大部分都是通过书写传承下来的,因此对于古文书法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分析和理解《诗经》的诗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古文书法的特点,并通过古文书法来理解和解读诗歌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
读本必修四
《诗经》作为中国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是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5.止:
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
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
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势猛。
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又引申为猛烈。
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
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
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
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
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
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
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
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
如:孔武有力。
③大。
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
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
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
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
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
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
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
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
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
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备,警戒。
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
如:观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众多。
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
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
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
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
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
2.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3.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