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熟语复习教案
高考复习成语、熟语复习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成语、熟语题错误类型回顾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熟语误用类型教学重点:辨析常见成语熟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方法:回顾方法与巩固练习相结合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回顾成语误用类型:例: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年山东卷)例: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年浙江卷)成语误用类型:(一):例: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年全国卷)例: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年重庆卷)成语误用类型(二):例: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年山东卷)例: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年辽宁卷)成语误用类型(三):例: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年辽宁卷)例:我,一介芸芸众生....,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年北京西城测试卷)成语误用类型(四):例:你就当今的房改问题所谈的一些看法,尽管是一孔之见....,却很深刻。
(年测试卷)例: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成语误用类型(五):例: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成语复习课教案(5篇范文)

成语复习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成语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在复习学过的成语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成语。
2.通过游戏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培养持之以恒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布置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
2.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成语。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文字——汉字,更是博大精深。
你们看,(课件出示含成语的句子)在成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
那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叫人流连忘返。
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
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
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这些四字词语,我们平时叫它们什么?生:成语二.创设情景1、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进行成语擂台赛。
比一比,看哪组表现最积极,最厉害!三.活动开始师:我们一起进入成语擂台赛!(一)第一关:你缺我填师:出示课件1:把下面成语按感情色彩分类高瞻远瞩斗志昂扬鼠目寸光鸟语花香垂头丧气千军万马排山倒海大公无私视死如归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一日千里• 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词:师:出示课件2:把下面的成语按修辞分类一目十行对答如流怒发冲冠胆小如鼠一尘不染鸦雀无声巧舌如簧花枝招展鸟语花香胆大包天料事如神一步登天(比喻、夸张、拟人)师:出示课件3:成语的分类1、含近义词的成语:2、含反义词的成语:3、历史故事成语:4、寓言故事成语:5、神话故事成语:成语趣背1、出示课件根据意思写带“马”字的成语粗略地看()立了功劳(快上加快()单独行动(地势平坦()非常危险(2、出示课件根据意思写带“手“字的成语形容高兴()形容聪明(形容容易()形容冷漠(形容亲密()形容慌乱(3、成语之最最遥远的地方()最荒凉的地方(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气候())))))))(二)第二关:最昂贵的稿费()最绝望的前途()最难做的饭()最高的巨人()4、成语中表现人物品质的有:(三)第三关:成语猜猜猜避重就轻迫在眉睫恩重如山本末倒置粗中有细满载而归一刀两断一手遮天心中有数德高望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四)第四关:成语妙用1、描写“说”的成语很多,下列成语侧重于表现说话时的情态。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对汉语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运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四、教学准备1. 成语资料卡片。
2. 成语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成语:选取五个成语进行讲解,包括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3. 案例分析:给出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运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成语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成语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积累和运用成语。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成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汉语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章节:六至十内容:六、成语的故事与出处七、成语的分类与特点八、成语的运用与辨析九、成语接龙游戏十、成语复习测试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通过对成语的分类和特点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准确性。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4. 通过对成语接龙游戏的参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反应能力。
5. 通过复习测试,检查学生对成语学习的效果,查漏补缺。
七、教学重难点六、成语的故事与出处重点:成语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
难点: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成语的分类与特点重点:成语的分类和特点。
难点:掌握各类成语的用法和表达效果。
八、成语的运用与辨析重点:成语的正确运用和辨析。
难点:区分近义成语和避免成语误用。
九、成语接龙游戏重点:成语接龙的规则和技巧。
难点:流畅地进行成语接龙,避免卡顿。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常用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复习已学的成语,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资料。
2. 成语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它的故事。
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或成语卡片,介绍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二、成语复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成语卡片或黑板,展示一些常用的成语,让学生跟读和记忆。
2. 教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三、成语运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表达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成语故事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分享,介绍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复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包括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成语复习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成语卡片、成语接龙游戏、成语运用和成语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成语熟语复习教案

成语熟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已学过的成语和熟语。
2. 提高学生对成语和熟语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地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已学过的成语和熟语。
2. 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学生对成语和熟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举例、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已学过的成语和熟语,激发学生的记忆。
2. 讲解成语和熟语:教师讲解重点成语和熟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学生进行成语和熟语填空、改写等练习,巩固记忆。
4. 游戏:教师组织成语接龙、猜成语等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和熟语,写一篇小短文,运用所学的成语和熟语。
2.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的成语和熟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游戏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准确性、速度和理解程度。
3.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成语和熟语的正确运用、句子结构和表达清晰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和熟语教材或参考书。
2. 成语和熟语卡片或海报。
3. 练习纸或练习册。
4. 游戏道具或辅助工具。
八、教学注意事项1.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讲解成语和熟语时,注意语言的清晰度和易懂性,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解释。
3. 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4. 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九、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成语和熟语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熟语专题复习教案

熟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用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等。
2. 能够正确运用熟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 提高对熟语的辨识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常用的成语及其意思和用法3. 谚语、俗语的定义和特点4. 常用的谚语、俗语及其意思和用法5. 熟语的运用技巧和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入熟语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谚语、俗语的定义和特点,举例说明常用的成语和谚语、俗语。
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所学的熟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熟语,并互相解释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其对熟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的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熟语的准确性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熟语教材或参考书2. 练习题和答案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4. 白板和黑板5.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含有熟语的例句,让学生理解熟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熟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熟语,并增加课堂趣味性。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所学的熟语编写对话或短剧,并进行表演。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各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熟语。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八、教学拓展1. 熟语故事:讲解一些有趣的熟语故事,让学生了解熟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熟语收集: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和整理自己喜欢的熟语,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初中成语熟语讲解教案

初中成语熟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和熟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2.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和熟语的含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和熟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和熟语的含义及用法。
2. 成语和熟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难点:1. 成语和熟语的含义理解。
2. 成语和熟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成语和熟语的资料,PPT,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和熟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成语和熟语有什么了解?二、讲解成语和熟语的含义(15分钟)1. 讲解成语和熟语的含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
2. 举例说明成语和熟语的用法,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运用。
三、讲解成语和熟语的来源和故事(15分钟)1. 讲解成语和熟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和熟语的历史背景。
2. 讲述成语和熟语背后的故事,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练习和运用(15分钟)1. 让学生进行成语和熟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成语和熟语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成语和熟语时,对于含义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去运用所学的成语和熟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学会通过阅读和积累来丰富自己的成语和熟语库,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语言。
3.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辨析与练习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正确运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辨析,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分析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实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分享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成语题目,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成语词典:提供成语的定义、例句和故事背景。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成语例句、成语故事和教学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成语(熟语)的特点;2、辨析成语(熟语)误用的原因;3,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师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熟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
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成语(熟语)的量非常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而言。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要点一、解读《考纲》“正确使用熟语”是从2004 年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有 1 题,分值 3 分,从历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但从高考统计来看,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二:成语的特点:1、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①古代寓言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②历史故事例、破釜沉舟乐不思蜀③诗文语句例、老骥伏枥万马齐喑④口头俗语例、一言为定三教九流3、成语的特点:①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水落石出三头六臂泥牛入海②结构的凝固性。
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例、“千方百计”不能作“百计千方” ;“铜墙铁壁”不能作“钢墙铁壁”③色彩的文言性。
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例、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④感情的褒贬性。
含有褒贬色彩例、无所不至(贬)无微不至(褒)⑤结构的丰富性。
例、(1 )联合式,披坚执锐苦尽甘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承接式,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主谓式,胸有成竹杞人忧天叶公好龙毛遂自荐(4)动宾式,不见经传莫名其妙如数家珍如丧考妣(5)动补式,退避三舍逍遥法外荒谬绝伦轻如鸿毛(6)动宾补式,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入木三分(7)因果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8)连动式,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指桑骂槐(9)目的式,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一儆百越俎代庖(10 )兼语式,引狼入室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化险为夷(11 )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三、考试方式预测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E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贪得无厌)3、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用到某个成语、熟语。
例: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括号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刘刚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
可王杏花偏偏有个()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①打破沙锅问(纹)到底②追根究底4、作为名言名句默写形式出现。
(略)5、最常见的考察方式——选择题。
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5 年浙江卷)A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 、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正确选项 B 。
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
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
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总结:正确运用成语(熟语)首先要在平时苦下功夫,要懂得一些基本知识,以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出处、感情色彩,同时还要注意它在使用中的变通情况。
成语(熟语)运用的背后,蕴含的是一个人的语言文化修养,因此,高考中考查成语(熟语)运用的这道题也就不仅仅是一道纯粹的知识性题目。
高考正是要通过这一道题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修养, 从92 年到05年连续十二年都设置了这道题。
四、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的错误。
女口: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2005 年浙江卷)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仰止,指仰望、向往。
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
而此题中将“高山仰止”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因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女口: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相悖。
)(三)词意重复成语一般精练警策,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较对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义的重复。
女口: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句③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
句④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人民”重复。
)四)形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
女口:⑤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换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2005 年北京春招卷)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2005 年江西卷)⑦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2005 年江西卷)(“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⑤中把它与语素完全相同,但语素位置不同,且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不容置喙:喙,指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整个成语是不让人有(插嘴)说话的机会的意思,与成语“不容置疑”(不容许怀疑,形容非常真实可靠)相差一字。
句⑥应改为“不容置疑”。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与成语“不以为意”(不必在意,不把有关的事放在心上)相差一字。
句⑦应改为“不以为意”。
)(五)褒贬颠倒成语从感情上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如:⑧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2005 年北京春招卷)⑨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战,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005 年江苏卷)(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句⑧误当褒义词用。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六)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成语的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女口:⑩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2005 年广东卷)(11)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2005 年湖北卷)(12)他们到底扶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2005 年山东卷),对象指(句⑩中的“毕其功于一役”意思是“经过一场战斗就取得全部的胜利”“战斗”,而句中用来指“工人装车”,对象不当。
句1中的“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不能用来形容“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和“漂亮的吊灯”。
句2中的“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显示出来,对象指人才,而非“企业”。
)(七)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女口:(13)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2005 年广东卷)⑭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句3却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赞,只能对人,句(14)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八)功能混乱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
女口:(15)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2005 年山东卷)(16)公安干警的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句5中的“走马观花”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作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感受”的状语。
句6中的“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只作谓语,而在该句中误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充当“成了” 的宾语,不妥,应改为名词性成语“瓮中之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