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及单元测试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

5、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重难点: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过程:一、读课文。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

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三、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四、填空1、《学奕》选自______,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另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和孔子___。

3、《匆匆》(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 ___前过去。

在_____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这两段话选自课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两个),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隽永,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照样子写句子。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欣荣小学 李松辉教学内容:复习第一单元字词及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2、回顾课文,了解作者,理解主要内容。

3、认识主要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并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2、理解主要内容,认识主要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课二、梳理单元主题和内容。

1、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 热爱祖国 )?围绕这一主题有哪些内容?2、师小结,课件出示。

三、字词盘点1、读读写写:电di àn 钮ni ǔ 轻q īn ɡ蔑mi è 旗q í帜zh ì 澳ào 门m én 脂zh ī膏ɡāo 容r ón ɡ纳n à 胸xi ōn ɡ膛t án ɡ 哭k ū泣q ì 襁qi ǎn ɡ褓b ǎo 号h ào 啕t áo 梦m èn ɡ寐m èi 不b ù忘w àn ɡ 虏l ǔ去q ù 遨áo游y óu 无w ú垠y ín 实sh í施sh ī 擎q ín ɡ着zhe 排p ái 山sh ān 倒d ǎo 海h ǎi 瞻zh ān 仰y ǎn ɡ 狞n ín ɡ恶è 阻z ǔ挠n áo 竣j ùn 工ɡōn ɡ 藐mi ǎo 视sh ì 不b ù约yu ē而ér 同t ón ɡ 安ān 然r án 无w ú恙y àn ɡ 神sh én 采c ǎi 奕y ì奕y ì 重ch ón ɡ重ch ón ɡ叠di é叠di é 恶è劣li è 典di ǎn 礼l ǐ 选xu ǎn 举j ǔ 英y īn ɡ魂h ún 领l ǐn ɡ袖xi ù 居j ū庸y ōn ɡ关ɡu ān (1)齐读(2)学生提出注意点,把容易出错的字再练习写几遍,做好听写的准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备课教案(含2课时)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

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4.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文写春节期间观灯逛庙会的快乐时光,到了正月十九,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下文该写一切归于正常了。

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子中。

六、问题归纳1.作者写了老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这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是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孩子们的欢喜,也引起下文大人们的忙乱。

3.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从哪能体会出除夕热闹?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除夕真热闹。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从人们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4、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的什么风俗?有什么特点?理解: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主要突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5.课后链接选自(斯妤)的《除夕》。

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

七.课文主题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了解风俗分清主次——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

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本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现了单元编排上的整体性。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习作要求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体现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近段时间疫情发生,学生宅在家里,但停课不停学,学生在家,已看了瑞安的空中课堂的网课,作了笔记。

抄写了生字词语,背了该背的段落,诗句,在钉钉班级群中打卡,给课文作了批注。

但有少数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不自觉,因此学习效果形成两极分化。

为了调节学习效果,进行单元评估、检测、整理、复习。

复习目标:1.能读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万象更新、截然不同、无暇顾及、独出心裁、两面三刀、青面獠牙、随心所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背诵古诗。

3. 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一、教学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为《爸爸的钱包》,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学生正确使用钱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2. 重点词汇有效、利用、费用、徘徊、怀疑、伸出、欲望、制定、预算3. 说课内容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钱,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使用重点词汇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掌握重点词汇。

3.读懂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意思,领会父母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4.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爱好。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重点词汇。

2. 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善于开口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

2. 合作研究法。

3. 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零花钱和用途,引出本课主题。

2. 研究课文。

分小组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讲解重点词汇。

3. 合作阅读。

让学生分组,对文章进行有效率的阅读。

4. 运用语言。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述自己的观点。

5. 情景应用。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生活场景,模拟使用钱的场景。

6. 结语并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1. 以任务形式考试,让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并呈现自己的成果。

2. 采用小组互评、全班评比,多维度评价学生成绩。

以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备课,希望可以有效帮助到您!。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第一单元: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2.认识并理解寓意和象征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第二单元:4.掌握叙事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5.了解叙事文学的写作技巧6.提升语文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第一单元:•主题和情节的理解•寓意和象征的认识•阅读理解能力 ### 第二单元:•叙事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叙事文学的写作技巧•语文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文学作品教材3.黑板、粉笔4.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主题2.分组讨论:学生各自分享对文学作品寓意的理解3.案例分析: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一篇文学作品中的寓意和象征4.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练习第二课时1.导入新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训练:学生阅读一篇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做细致的阅读理解训练3.同桌互评:学生进行互相阅读对方的作答,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4.总结回顾:老师对整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第二单元: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的叙事文学作品2.分析讲解:老师讲解叙事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课堂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小结反思:学生进行小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第四课时1.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篇短文2.互动交流:学生互相交流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3.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4.总结评价: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复习课,学生对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案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第一单元
课时
10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37个字,会写38个词语。
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1学具准备源自制作教学PPT。内容
语文要素
课时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在表达时详略得当,细致描写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2
腊八粥
《腊八粥》: 能分清详略,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运用多种方法,把主要部分写详细。
2
古诗三首
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方的风俗。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2
藏戏
《藏戏》:围绕主要内容,从不同方面详细介绍。体会详写的好处。
1
口语交际
“即兴发言”能根据场合、对象等,稍作准备,作即兴发言。
1
习作
“家乡的风俗”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经历。
1
语文园地
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教学
重难点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龙集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班级:六(3)班
姓名:尹寒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南县2015年小学毕业班语文学科会教案
有标可依有律可循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执教:实验小学程文丽指导老师:江丽云
复习目标
1.能读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蒸融、游丝、惊羡、养尊处优、语重心长等词语。

2.读背课文(片段)及“日积月累”,积累并运用优美语言及名言警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段,提炼方法。

4.梳理本组课文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学以致用。

复习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段,提炼方法。

2.梳理本组课文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学以致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字词,夯实基础
1.难读的词。

出示学生在导学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①指名读,提示读音。

②提示识记、掌握字音的方法。

③检查巩固。

2.易错的字。

①听写易错的词语。

②同桌相互检查,对于自己或同桌出现的错误,或者认为要特别注意的字进行温馨提示。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范写生字,学生巩固练写。

④辨字组词。

3.理解词语。

出示学生在导学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①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其中的哪些词语?
②出示习题,灵活运用。

三、重温经典,日积月累
1.检查背诵,巩固积累。

2.赏析句段,提炼方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①方法提示: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②仿写句子。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①句子中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不确定?
②方法提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3.交流导学卡中自主赏析的内容。

4.检查运用。

四、围绕主题,整体梳理
1.回顾单元主题。

2.梳理单元内容。

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相同点:这几篇课文都是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事物,来揭示人生哲理。

不同点:
1.运用的修辞方法各有不同。

2.揭示道理的表现形式不同。

《匆匆》和《顶碗少年》蕴含的道理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

你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进行说明?
《桃花心木》和《手指》是文章中直接揭示道理。

找到课文中揭示道理的句子。

五、聚焦训练,学习表达
1.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画杨桃》人不要只追求表面好看,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找骆驼》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落花生》只有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才能
得出正确的结论。

2.根据事物的特点,写感悟。

根据这些平凡的事物的特点,你能得到什么感悟?选择其中一句写下来。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让我们明白。

青松干挺笔直,坚毅不倒,让我们明白。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让我们明白。

3.回顾单元作文,点评修改。

①你的文章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或物,表达出怎样的感悟?是用哪种方法表达感悟的?
②试试换一种写法,体会表达效果。

六、课后练习
你还能从其他的事或物中,感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试着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
易错的字:
词句:勤积累能理解会运用
段篇:把握内容比较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