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检验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

2. 活菌计数法
将定量的试验菌加入到一定浓度的定量药物中, 作用一定时间后,取样进行活菌数计数,从存活的微 生物数量计算出药物对试验菌的致死率,从而判断药 物的杀菌能力。
活菌计数一般是将定量的药物与试验菌作用后混 合液稀释后,混入琼脂培养基做成平板,培养后数平 板上形成的菌落数,由于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 而来的,所以可以用菌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出混合 液中存活的细菌数。或者也可以用微孔滤膜过滤药物 与试验菌的混合液,洗净药液,将滤膜放在平板上培 养后数菌落数。
▪ 聚山梨酸培养基:用于油剂药品的无菌检查 ➢ 照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及真菌培养基处方及制
法,每 1000ml培养基中各加10ml聚山梨酸-80, 摇匀后,分装,灭菌。
至于干燥纸片的制备方法:选用吸水力强而且质 地均匀的滤纸,用打洞机制成6mm直径的圆纸片, 120℃干燥灭菌2小时。然后把配制好的各种适宜 浓度的抗生素溶液,每100张纸片加入0.5ml药液, 使它均匀浸润,放在无菌平皿中,37℃,使它干 燥,分装小瓶中,封口,4℃保存。如果是β-内 酰胺类抗生素还要放在-20℃保存。这就制成了干 燥的含药液的纸片。
真菌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
胨
酵母浸出粉
葡萄糖
磷酸氢二钾(K2HPO4) 硫酸镁(MgSO4·7H2O) 蒸馏水
5g 2g 20g 1g
0.5g 1000ml
选择性培养基
▪ 对氨基苯甲酸(PABA)培养基:用于磺胺类药物的 无菌检查
➢ 照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及真菌培养基处方及制 法,各加对氨基苯甲酸0.125g,溶解后,摇匀,分 装,灭菌。
除此之外还有管碟法、直接滴加法和挖沟法:适用于 测试一种药物对几种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是先制备普通 琼脂平板,并在平板上挖直沟,在沟内滴加药液,在沟侧 接种细菌。经过培养以后观察家细菌生长的情况。我们可 以根据沟和细菌间的抑菌距离的长短,来判断该药物对这 些细菌的抗菌能力。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检查结果的异常分析
异常指标识别
根据检查结果,识别异常的微生 物学指标,如菌落总数超标、霉
菌和酵母菌数过多等。
原因分析
对异常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探究 可能的原因,如生产过程中灭菌 不彻底、存储条件不当、原材料
污染等。
风险评估
根据异常指标的严重程度,评估 其对药物制剂质量和安全性的影
响,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
菌和酵母菌计数,以及控制菌检查等内容。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02
要求制药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微生物控制体系,确保药品生产
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03
规定药品注册时必须提交微生物方面的相关资料,包括微生物
限度、无菌保证水平等。
国际标准与法规
1 2
国际药典(Ph. Int.)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制药联合会 (IFP)共同制定,为各国药典的制定提供了参 考。
05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 查技术发展
新技术介绍与应用
01
02
03
自动化检测系统
通过集成样品处理、检测 和分析等步骤,提高检测 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基因检测技术
利用基因测序等方法,快 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种 类和耐药性。
生物感器技术
通过生物传感器对微生物 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实现 快速、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预防疾病传播
微生物学检查可以检测出可能携带病 原体的微生物,从而预防疾病传播, 保护公众健康。
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与标准
方法
包括细菌计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支原体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测等。
标准
根据不同药物制剂的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规定了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 和检测方法。
药物制剂微生物学检查

药物制剂微生物学检查
药物制剂微生物学检查是通过对药物制剂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和类型。
这个检查的目的是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制剂微生物学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细菌检查:使用培养基和相关的培养技术,检测药物制剂中是否存在细菌污染。
常见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肉汤稀释法、滤膜法等。
2. 真菌检查:使用培养基和相关的培养技术,检测药物制剂中是否存在真菌污染。
常见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真菌培养、荧光显微镜检查等。
3. 真空法检查:使用真空吸引药物制剂样品到微孔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移植到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和分析。
4. 内毒素检查:使用内毒素试剂盒,检测药物制剂中是否
存在内毒素污染。
常见的方法包括内毒素抑制试验、内毒
素检测试纸法等。
5. 孢子检查:使用染色方法,检测药物制剂中是否存在孢
子污染。
常见的方法包括热耐受试验、营养条件筛选法等。
药物制剂微生物学检查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
有效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污染对药物制剂的影响,确保药物
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

产生毒素
微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生长繁殖过 程中可能会产生毒素,对人体造 成危害。
改变药物制剂性质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能会改变药 物制剂的理化性质,如颜色、气 味等,影响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 定性。
03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测的实验 方法
实验前生理盐水、酒 精灯等实验器材,确保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药物制剂微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准确性和效率。
药物制剂微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完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检测方法
根据药物制剂的特点和安全性要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检测方法。
加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
建立药物制剂微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对不同药物制剂中的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 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接种培养
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在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染色鉴定
对有需要的微生物进行染色鉴定,以便更准 确地识别其种类。
实验结果分析与报告
结果分析
根据观察记录和染色鉴定的结果, 分析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参数, 判断药物制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撰写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药物制剂微生物 检测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 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02
药物制剂中微生物的来源与 危害
微生物的来源
01
02
03
生产原料
药物制剂的生产原料可能 携带微生物,如未能彻底 清洁或灭菌,会导致微生 物污染。
生产环境
生产车间、设备、容器等 可能成为微生物的滋生地, 如清洁和消毒不彻底,会 导致微生物污染。
人员操作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 方法是将所要检测菌的相应阳性对照菌株,稀释成每毫升含 活菌1000个的菌液,将其0.lml吸到待检药品的相应培养液 中,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检测。如果阳性对照菌生长良好,说 明检测结果有效。
h
35
活螨的检验
h
37
h
23
沙门菌
❖ 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能引起伤寒、 副伤寒、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和败血症。
h
24
1、革兰阴性,杆菌
2、分离培养:
❖ EMB平板上菌落无色或粉红色。
3、生化反应: 4、血清学反应: ❖ 凝集反应: ❖ 抗原——可疑菌, ❖ 抗体——沙门菌A-F组的多价血清(抗O抗体)
h
25
❖ O抗原: ❖ 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中的特异性多糖,100℃不被破
h
20
❖ 检测时先把一定量药均经增菌后转种到选 择鉴别培养基——麦康凯平板或伊红美兰平 板(EMB平板)。
❖ 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作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包括 IMViC试验和乳糖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IMViC试验结果为+、+、—、—
h
21
❖ 大肠杆菌的鉴定主要靠形态和生化反应两方面 的特征。
h
33
❖ 毒力试验和保护力试验
取破伤风杆菌液体培养物于小鼠后肢肌肉 注射,动物发病时,腿及尾巴强直,肢体痉 挛,最后死亡。
在对照组动物中,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再注射液体培养物,则该动物得到特异性保 护。
h
34
❖ 上述致病菌检测时,皆需同时作相应细菌的阳性对照试验, 即与药品检测同步用阳性对照菌作对照试验。
5天 7天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一、概述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药品制剂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检验方法和实际应用。
二、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药品质量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例如,某些细菌和真菌可能会引起药品污染,而病毒则可能引发感染。
因此,进行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十分必要的。
三、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方法1、细菌学检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细菌,检测细菌种类和数量,评估药品制剂的细菌污染程度。
2、真菌学检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真菌,检测真菌种类和数量,评估药品制剂的真菌污染程度。
3、病毒学检验: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蛋白质等成分,鉴定病毒种类和活性,评估药品制剂的病毒感染风险。
4、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了确保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检验。
这些实验室具备特殊设备和条件,可以防止微生物外泄,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
四、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实际应用1、新药研发: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有助于评估新药的抗菌、抗真菌和抗病毒效果,为新药的研发和优化提供依据。
2、药品质量控制:通过对药品制剂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评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标准。
3、感染预防:通过对药品制剂进行病毒学检验,可以评估药品的抗病毒效果,为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4、公众健康保障:通过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可以保障公众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防止药品污染和病毒感染。
五、结论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药品制剂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未来,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药物制剂研究的深入,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将在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感染预防和公众健康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药敏试验是测定微生物对 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的方法。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致病菌对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
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等。
03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污染 来源与控制
微生物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
生产车间、设备、容器具 等可能成为微生物的来源, 污染药物制剂。
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有直接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等。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是根据微生 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等对 其进行分类和识别的技术。
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有形态 学鉴定、血清学鉴定、基因型 鉴定等。
微生物鉴定对于确定病原微生 物、研究新发传染病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药敏试验
水源传播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如清洗用 水、冷却水等,可能含有微生物, 进而污染药物制剂。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
环境控制
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环境,保 持车间卫生,降低微生物的滋
生。
人员管理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严格遵 守卫生规定,定期检查手部卫 生。
原材料控制
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 不携带微生物,并对辅料等进 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由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组成,根据不同微 生物的需求,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也有所不同。
微生物培养法常用于分离、纯化特定的微生物,以及测定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法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对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计数的方 法。
微生物计数法在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 度检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原材料
药物制剂的原材料,如药 材、辅料等,可能携带微 生物。
生产人员
操作人员的手部、衣物等 可能成为微生物的来源, 污染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培训课件

金黄色葡萄球 菌、铜绿假单 胞菌不得检出
/ml
大肠埃希菌不 得检出/ml
大肠埃希菌不 得检出/ml
大肠菌群<20
cfu /g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
29
三、控制菌检查-检查项目
(1)阴性对照试验:取稀释液10ml按相应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法检查,应无菌生长。
(2)阳性对照试验:供试品+10~100CFU 阳 性对照菌,应检出相应的阳性对照菌。
-
产气杆菌
-
-
+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
C试验 +
41
三、控制菌检查-大肠埃希菌检查
★大肠埃希菌检查结果报告
MUG阳性:紫外光下 管内培养物呈现 蓝白色荧光
检出大肠 埃希菌
MUG阳性,靛基质阳性 MUG阳性,靛基质阴性,IMViC为-+--,G-
MUG阴性,靛基质阳性,IMViC为++--,G-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
1.平皿法
10倍递增稀释法
10g/ml 供试品
倒置培养3d
30~35℃ 营养琼脂 培养基
10-1
1.0ml 10-2 1.0ml 10-3
9.0ml
9.0ml
23~28℃
倒置培养5d
玫瑰红钠 琼脂培养 基
稀 9.0ml
释 液
对照
对照 1.0ml
对照 对照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
14
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件下能生长。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
46
三、控制菌检查-铜绿假单胞菌检查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意义
铜绿假单胞菌在特殊情
况下可引起皮肤化脓感染、
20
封闭式薄膜过滤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活菌计数法 将定量的试验菌加入到一定浓度的定量药
物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样进行活菌数计数, 从存活的微生物数量计算出药物对试验菌的致 死率,从而判断药物的杀菌能力。
活菌计数一般是将定量的药物与试验菌作 用后混合液稀释后,混入琼脂培养基做成平板, 培养后数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数,由于一个菌落 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所以可以用菌数乘 以稀释倍的体内抗菌试验又称为动物实验治疗试验或保 护力试验。当抗菌药物进入机体后,其效力的发挥要 受体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液及组织内的蛋白质或 磷脂、脓汁内的核酸均与药物结合,降低药物的活性; 坏死组织内的酸性环境也能影响药物的活性。机体内 的微生物,代谢活动较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有 时还可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对某些药物不敏感。 机体内各组织中药物的吸收,分布不同,使药物的浓 度难以恒定。因此在评定新药的药效时除做体外抗菌 试验外还需要做体内的抗菌试验。
单独抗菌活性; ③累加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时的活性
等于两种单独抗菌活性之和; ④协同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显著大于
其单独作用的总和。
1、棋盘稀释法 常用的定量方法,首先分别测定拟联合
的抗菌药物对检测菌的MIC。药物最高浓度为 MIC的2倍,对倍稀释。两种药物的稀释分别 在方阵的纵列和横列进行,这样在每管(孔) 中可得到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药物混合液。 接种菌量为5×105CUF/ml,35℃孵育18h后 观察结果。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
(二)体外杀菌试验 杀菌试验是用来评价药物对微生物的致
死活性的。 1、最低杀菌浓度(MBC)(最小致死浓
度MLC)的测定 按液体培养基稀释法的操作方法测定药
物的MIC。然后把未长出菌的各个试管培养液 分别移种到无菌平板上,培养后凡是平板上 无菌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就是最小致死浓度 (MLC)。如果是细菌的话可以称为最小杀菌 浓度(MBC)。
FIC指数
0.5为协同作用; 0.5-1为相加作用; 1~2为无关作用; >2为拮抗作用。
[棋盘法的设计]
棋盘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甲、乙两药的每个药物浓 度都有单独的和与另一个药物不同浓度的联合,因此 能精确测定两种抗菌药物在适当浓度的比例下所产生 的相互作用。
在进行棋盘法之前应先测定两种抗菌药物单独对 受试菌的MIC,然后以两药MIC的8倍、4倍、2倍、1 倍以及MIC的1/2、1/4、1/8浓度(或4倍、2倍、1倍、 1/2、1/4浓度)分别进行联合。可见举例,如表—1的 青霉素G与链霉素联合药敏实验。
药物及浓度
链霉素 (µg/ml)
64 32 16 8 4
青霉素G(IU/m1) 4 2 1 0.5 0.25
-- -- -- -- -- -
---++ ++
青霉素G单药对照
--
-
++
链霉素单药对照
+ +
细菌对照
-:无细菌生长 +:有细菌生长 FIC指数=1/1+16/16=2——无关
2.纸条试验 在含菌平板上垂直放两条浸有不同药液的滤纸 条,培养后观察两药形成的抑菌区的图形来判 断两药联合应用时,是无关、协同还是拮抗作 用。
一、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一)体外抑菌试验
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是常用抗菌试验方法,其 中最常用的方法用系列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
1、连续稀释法 稀释法有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和固体
稀释法(斜面法)两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用来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是 指该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通常 用μg∕ml或U/ml表示。
试验菌对照:在无药情况下,应能在 培养基内正常生长。
溶剂及稀释液对照:配制抗菌药物时 所用的溶剂及稀释液均应无抗菌作用。
已知药物对照:应使已知抗菌药物对 标准菌株出现抗菌效应。
第二节 体内抗菌实验
1、试验动物 2、试验菌 3、感染过程 4、药物的体内药效评价
3、 供试药物 药物的物理状态、浓度、稀释方法等都
会直接影响抗菌试验的结果,必需精确配制。 如果是固体药物,必需使药物溶解或使药物 呈均匀悬液。PH值应调至中性,以确保药物 的稳定性和不影响细菌的生长。中草药因为 有颜色和含有鞣质,结果的判断,应特别注 意。
四、对照试验
为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试验时应同时进行各种对照试验。
(三)联合抗菌试验
联合抗菌试验主要用于测定两种抗菌药 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影响。两种抗菌药联合 应用时抗菌作用加强的称为协同作用;抗菌 作用减弱的称为拮抗作用;相互无影响的称 为无关。常用的联合抗菌试验的方法有以下 几种。
出现4种结果: ①无关作用小,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活性
等于其单独活性; ②拮抗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显著低于
三、影响抗菌试验的因素
1、试验菌种 在抗菌试验中所用到的菌种,必需是国家
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专门提供 的标准菌株。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临床 新分离的并经过鉴定、纯化及合理保藏的菌株。 而且我们要用到的试验菌种应该选择是对数期 生长的菌。因为那时菌种生命力最旺盛,这对 于我试验测定的结果也会准确些。
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检验
第一节 体外抗菌试验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包括用于区别药物是抑 菌或杀菌药物的抑菌试验;测定药物杀菌活性 的杀菌试验;以及检查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联 合抗菌试验等。一般抑菌药物只能抑制微生物 生长,不能杀死微生物,抑菌药物被除去,微 生物又可以恢复继续生长。杀菌药物能杀死微 生物,杀菌药物除去后,微生物仍然不能生长。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评定标准,在标准实验条 件下根据抑菌圈大小来判断,比如:
抗生素或化疗药物
耐药
抑菌圈直径(mm)
中敏
敏感
氯霉素 红霉素 四环素 卡那霉素
≤12 ≤13 ≤14 ≤13
13-17 14-17 15-18 14-17
≥18 ≥18 ≥19 ≥18
(2)挖沟法 (3)打孔法
2、 培养基
试验所有到的培养基应按各试验菌的营养 要求进行配制,严格控制各种原料、成分的质 量及培养基的配制过程。要注意当有些药物具 有抗代谢作用时,培养基应不能存在代谢物, 否则抑菌作用将会被消除。培养基内如果含有 血清等蛋白质时,有可能与某些抗菌药物结合, 使抗菌药物失去,所以就要避免培养基混进这 类营养物。
浓度范围内抑制细菌生长的原理进行的。一般 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的药敏试验。
1) 滤纸片法(纸碟法)
滤纸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新药的初筛 试验(初步药物是否有抗菌作用)及临床的药敏试 验。
滤纸片分湿、干两种,可以在试验时用无菌纸 片沾取药物溶液放在含菌的平板表面,也以预先做 成一定浓度的干燥纸片。一般来说预先做成的干燥 纸片实用一些而且准确一些。
药物的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是在一定条 件下相对而言的。在我们检测时,药物的作 用受到用药时培养基的组成、温度、PH值及 所用的菌种、菌量等各个因素有关。
虽然说体外抗菌试验有很多优点,但是 由于体外抗菌试验没有复杂的体内因素影响, 因此药物体外抗菌试验和体内抗菌试验可能 会出现不一致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在体 外对药物进行测试后,有效的药再要进行体 内试验,如果体内试验再次证实此药有效的 话,才能推荐应用到临床。
(1)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
(2)固定培养基连续稀释法
1)平板法 将系列浓度的药物混入琼脂平板, 用微量加样器或多点接种仪接种试验菌, 可在一组平板上测定多种试验菌的MIC。
2)斜面法 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混入培养基中 制成斜面,然后在斜面接种一定量试验菌, 培养后观察其MIC值。
2.琼脂扩散法 利用药物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并在一定
3、酚系数测定(石炭酸系数测定) 酚系数是以酚为标准,将待测的化学消毒剂
与杀菌效力相比较,所得的就是杀菌效力的比值。 由于各种化学消毒剂杀菌原理各不相同,因
而这种方法仅仅适用于酚类消毒剂杀菌效力的测 定。
具体的测定方法是分别将酚及待测化学消毒 剂按不同比例稀释,各取5ml放到试管中,再加 入经24小时培养后的菌悬液各0.5ml,混匀后放 入 20℃水浴中,5、10、15分钟分别取一接种环 混合液移种到另一支5 ml的肉汤培养基中,37℃ 培养24小时记录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