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2、3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2.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制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英国权利法案C.美国联邦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5.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6.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雅典,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参加公民大会B.入选四百人议事会C.因破产沦为债奴D.参加审判活动7.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指出:“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这段话说明( )A.罗马法对世界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B.世界各国的法律遭到罗马法的任意践踏C.法律是罗马帝国征服扩张的最有力工具D.耶林对罗马法的评价过高,不符合实际8.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三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6.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2020.07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的,每题2分,共60分)1.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6年持续不断地建设施工后,2008年底基本建成,这是中国水利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其中,兴建于战国时期,至今仍对长江流域的抗旱、防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筒车 C.龙首渠 D.白渠2.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

这概括描述了当时()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D.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3.“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

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

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B.“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C. 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D. 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4.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5.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6.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人民版)

必修一(政治史)期末综合测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40分)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产品的积累B、交换的扩大C、生产力的发展D、剥削的产生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B、门下省和尚书省C、政事堂和门下省D、中书省和尚书省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法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C、皇权意识的增强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4、一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此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

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平民的民主B、贵族的民主C、奴隶主的民主D、国民的民主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战国至秦朝实行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

这说明军功爵制()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可知,军功爵制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故选B项。

2.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

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

这一变化说明()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B.秦汉官僚的等级性变强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爵秩等级的标准是血缘关系,秦汉时期,爵秩等级的标准出现动摇,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打破了之前的血缘标准,体现了等级的开放性,故A项正确。

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知,可能会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说明察举制存在弊端,故选C项。

推举权力在地方,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根据所学,察举制的举荐方式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排除D项。

4.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

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

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

谱学盛行反映了()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B.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C.突破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D.谱学是选官的重要依据,门阀士族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为严格区分士、庶,于是盛行谱学,谱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是维护士族政治特权的工具,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学业水平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学业水平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A.分封制 B.宗法制C.科举制D.皇帝制度2.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资格的是()A.妇女B.奴隶C.本城邦的成年男子D.外邦人3.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A.俾斯麦 B.华盛顿 C.查理一世D.沃波尔4.1842年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击败,被迫跟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5.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A.西安 B.天津C.北京D.南京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全面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8.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成立欧共体9.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苏联解体B.赫鲁晓夫改革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10.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进入“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多强”里面的“一超”指的是()A.俄罗斯B.美国C.欧洲联盟D.中国11.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A.曲辕犁 B.耧车 C.翻车 D.水力风车12.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13.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14.“刺绣文不如倚门市”这句话表明西汉()A.丝织业衰退B.商业繁荣C.商人社会地位降低D.工商业发达1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四)1、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政治意义在于()A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C.创立了新的赋税制度D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解析“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由中央改派流官治理。

土司制度源于元代,明成祖时期有土司叛乱,“改土归流”因此开始。

雍正时期,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其目的是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A属于经济影响,B、C与史实不符答案D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它们深入中国内地最远可以到达()A.沙市B重庆C.九江D.汉口【答案】B(点拨:C、D两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开放的通商口岸。

关键是A、B两项,沙市在湖北,重庆过去属于四川。

)3.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点拨:此题关键在于“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中国官吏,只有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后,才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因此是《辛丑条约》。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其中力图在新疆扩张势力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B.俄国、日本C.俄国、英国D.美国、日本【答案】C5.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B收复失地C.壮大人民革命力量D.开辟新的战场【答案】D(点拨: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6、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②说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③证明了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性④反映了宗教思想的严经重危害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解析此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天方朝田亩制度》中土地平均分配的内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1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8.周恩来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答案
1—5ADBDA 6—10DBBAC 11—15BACDC 16—20CDABD 21—25BCBAD 26—30BCDCB
31.(1)特点:劳动力密集型(或者人口过多,人地矛盾突出,制约技术革新)。

(2分)
影响:促进传统农业的繁荣;但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工业化(现
代化)发展。

(4分)
(2)转移情况:转移到手工工场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

(2 分)
影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 分)
(3)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由市场主导,自
由迁移。

(4分)
(4)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市场推动);经济结构。

(4 分,任答 2 点即可,其
它言之有理亦可)
32.(1)因素:劳动力资源、国内市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资产阶级代议制。

(6分)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分)(2)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2分)
修正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经济危机爆发;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
距扩大;失业严重。

(6分,至少写出三点)
(3)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发展国有
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