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合集下载

开讲啦李玫瑾观后感

开讲啦李玫瑾观后感

开讲啦李玫瑾观后感引言《开讲啦》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公开演讲节目,它给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一个平台,可以分享他们的见解、经验和故事。

其中,李玫瑾作为一位知名的企业家和公众演讲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观看了她的演讲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想。

个人成长与意义李玫瑾的演讲从她的亲身经历和成长开始,她描述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她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意识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努力和坚持。

只有不断克服困难和面对挑战,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此外,李玫瑾还强调了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她提到,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与周围的环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自我超越,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在演讲中,李玫瑾强调了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她提到,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的目标和梦想。

她分享了自己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的经验,并强调了信任、理解和尊重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还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李玫瑾还分享了一些增强沟通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她提到,有效的沟通需要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还强调了身体语言和语调的重要性,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传达信息非常重要。

通过她的演讲,我意识到沟通能力不仅仅是说话的能力,还包括倾听、理解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沟通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李玫瑾在演讲中也谈到了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她提到,企业家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回报社会来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长久发展。

李玫瑾孩子聪明的4个特征

李玫瑾孩子聪明的4个特征

李玫瑾孩子聪明的4个特征
李玫瑾是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她的孩子也同样聪明过人。

那么,李玫瑾孩子聪明的4个特征是什么呢?
第一,好奇心强。

李玫瑾的孩子总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的领域。

他们会问很多问题,不断地寻求答案。

这种好奇心的驱动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第二,自信心强。

李玫瑾的孩子在面对挑战时,总是充满自信。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种自信心的来源,来自于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

第三,思维敏捷。

李玫瑾的孩子思维敏捷,能够快速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敏捷的能力,来自于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第四,学习能力强。

李玫瑾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他们善于总结和归纳,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学习能力的来源,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思维敏捷。

李玫瑾孩子聪明的4个特征是好奇心强、自信心强、思维敏捷和学习能力强。

这些特征不仅是聪明孩子的标志,也是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

我们可以从这些特征中汲取灵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
素质,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李玫瑾教授的金句值得人人细品的读后感怎么写

李玫瑾教授的金句值得人人细品的读后感怎么写

李玫瑾教授的金句值得人人细品的读后感怎么写李玫瑾作为中国公安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她的育儿语录常被家长认为扎心、犀利,一针见血。

因为站的角度不同,所以深度不同,因为长期研究心理学,她的观点常常令人醍醐灌顶。

李玫瑾教授谈的最多的观点是孩子的性格养成在6岁之前,6岁前孩子父母的陪伴和亲子教育对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奠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成功在于他的自信,孩子学习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

老师有一个分数线有一个任务,作为家长,我们要顾及孩子的全面发展。

分数是老师管的,父母要管的是孩子你上学快乐不快乐,有没有人欺负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助你什么。

有些人感觉李老师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控制欲,我不赞同。

我们应该承认,教育的确是带有“约束”作用的,但这并不等于控制。

她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在高中阶段要给孩子展现不同的活法,挖掘孩子擅长的领域,而不是考了高分,但不知道选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

我从一个孩子角度,感受到的是被尊重和帮助。

虽然我也曾对家长的唠叨感到厌烦,但当我现在读到研究生,再回过头看,觉得父母们的管教是多么珍贵!只是会遗憾,如果他们能用更适合我的方式,那可能会更好。

而李老师正是在这方面为我提供了解决方案。

没有哪种教育理论是绝对正确的,要有教无类,还要因材施教。

但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思考是绝对必要的。

李老师向我展现的是一种更积极主动,更温和和持久的教育方式。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在孩子心智还没成熟的阶段,对他们的错误进行纠正,我觉得这不是控制。

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这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但最终要过怎么样的人生,掌握权依旧在孩子身上。

从哲学角度看世界

从哲学角度看世界

从哲学角度看世界作者:唐双宁来源:《前线》2013年第09期关于哲学,有一次记者采访我,说能不能用两个字概括一下您几十年成功的经验?我说这个命题首先就不成立,我并不成功。

记者就说那不管成功不成功,您就用两个字概括一下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我说如果你硬要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哲学”。

他说哲学离我们很远。

我说离我们最远的是哲学,离我们最近的也是哲学。

哲学是地基,专业是楼房。

我们不能只打地基,不盖楼房,不盖楼房那打地基干什么呢?我们更不能只盖楼房不打地基,如果那样的话,那楼房迟早要倒塌。

所以,我觉得最没用的是哲学,最有用的也是哲学,哲学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学好哲学可以帮助你解决所有的问题。

什么是哲学?教科书上有很多定义,比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方法论”等等。

毛泽东对哲学概括得非常精辟,他说:“自从有阶级社会以来,一共有两门科学,一门是自然科学,一门是社会科学,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我认为毛主席概括得非常精辟,甚至不是有阶级社会以来,而是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还有人问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哲学是什么?如果硬要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度”,一切都要把握好一个“度”。

那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呢,那就是“平衡”。

毛泽东当年讲哲学是明白学,但在课堂里讲谁也听不懂,所以,他认为要把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我们原来学的都是传统哲学,特别是马克思的哲学。

我的哲学基础也是那时打的底子。

当然后来又看了很多哲学书籍,包括康德的“三个批判”。

康德的“三个批判”,核心是讲“真、善、美”。

《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讲“真”,《实践理性批判》就是讲“善”,《判断力批判》就是讲“美”。

康德哲学晦涩难懂,核心就七个字,“存在、作用、不可知”。

他说我们生活在此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相对应的有一个彼岸世界,叫“物自体”,这个彼岸世界是存在的,是有作用的,是不可知的,由此形成康德哲学的基础“二律背反”。

开讲啦节目列表(更新至2018-7-7)

开讲啦节目列表(更新至2018-7-7)

01-02 01-04 01-05 01-11 01-18 01-25 02-15 02-22 03-01 03-08 03-15 03-22 03-29 04-06 04-12 04-19 04-26 05-10 05-17 05-24 05-31 06-07 06-14 06-21 06-28 07-05 07-07 07-09
人生路,我们都是新手【海清】(第3季第23讲) 停下来,做点无用的事【滕华涛】(第3季第24讲) 永远不要将门关上【赵小兰】(第3季第25讲) 做一朵迎风盛开的花【李玉刚】(第3季第26讲) 给青春一个出口【萧敬腾】(第3季第27讲) 如果能,就别凑合【黄海波】(第3季第28讲) 磨难是最好的礼物【张杰】(第3季第29讲) 故事里的事【高希希】(第3季第30讲) 给世界一个微笑【刘德华】(第3季第31讲) 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刘劲】(第3季第32讲) 人生是一次次的偶然【郑欣淼】(第3季第33讲)
没人能替你奋斗【成龙】(第2季第1讲) 不可能的可能【李昌钰】(第2季第2讲) 相信奋斗的力量【俞敏洪】(第2季第4讲) 苦难是一种财富【黄怒波】(第2季第5讲) 好好活着【李兰妮】(第2季第6讲) 人生总有不完美【陈一冰】(第2季第7讲) 不完美,怎么了?【黄西】(第2季第8讲) 我是“90后”【秦怡】(第2季第9讲) 青春经不起等待【李立群】(第2季第10讲) 梦想不凋零【刘岩】(第2季第11讲) 寻找真实的路【龚琳娜】(第2季第12讲) 如果生活没了文学【严歌苓】(第3季第1讲) 不再让你孤单【田惠萍】(第3季第2讲) 若你不行,没人能行【陈羽凡】(第3季第3讲) 人生·无关选择【胡海泉】(第3季第4讲) 再坚持一会儿【王健林】(青春季第1讲) 你可以不平凡【周杰伦】(青春季第2讲) 梦想造就软实力【王力宏】(青春季第3讲) 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沙祖康】(青春季第4讲) 青春,未完待续【徐静蕾】(青春季第5讲) 我们不赶时间【郑晓龙】(第3季第5讲) 不抵抗,就能盛放【廖智】(第3季第6讲) 你被改变了吗?【陈可辛】(第3季第7讲) 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杨振宁&莫言&范曾】 创意要感谢经历【王伟忠】(第3季第8讲) 你为什么读大学?【郑强】(第3季第9讲) 随遇而安,也是一种人生【田连元】(第3季第10讲) 为自己争取机遇【黄豆豆】(第3季第11讲) 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徐小平】(第3季第12讲) 人生就是一场寻找【李连杰】(2013毕业季1) 你真的尽力了吗?【范徐丽泰】(2013毕业季2) 越幸运,越努力【文章】(2013毕业季3) 走好你的下坡路【罗志祥】(2013毕业季4) 我懂你的焦虑【吴晓波】(2013毕业季5) 我和未来有个对话【任泉&董明珠&王潮歌&张亚勤】(2013毕业季6) 做一个梦想实现家【林志颖】(第3季第13讲) 走别人不走的路【赖声川】(第3季第14讲) 对自己狠一点!【董明珠】(第3季第15讲) 不怕人生的转弯【林清玄】(第3季第16讲) 你好,好奇心!【陈果】(第3季第17讲) 没有不努力的天才【丁俊晖】(第3季第18讲) 叛逆的征途【王澍】(第3季第19讲) 时间会为你证明【李健】(第3季第20讲) 越平凡,越有选择权【方文山】(第3季第21讲)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巴兹·鲁曼】(第3季第22讲) 少年的世界——未来,我是谁?【林志炫&王潮歌】(走进中学第1讲) 少年的世界——成长的烦恼【蔡依林&吴晓波】(走进中学第2讲) 少年的世界——远行的梦想【冯喆&盛中国】(走进中学第3讲)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阿信】(走进中学第4讲) 如果你永不畏惧【科比·布莱恩特】(走进中学第5讲) 心有所愿,行而成立【李亚鹏】(走进中学第6讲) 别给人生留遗憾【毕淑敏】(走进中学第7讲)

【杂谈】中国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第一人李玫瑾,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_45

【杂谈】中国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第一人李玫瑾,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_45

说句实话,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是读哲学的,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一辈子会从事犯罪心理研究。

八二年的时候,我来到这个单位,我工作的第一年是跟刑侦局长在一块学习。

刑侦局长开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说现在这些孩子为什么犯罪这么严重,而且行为非常地可怕,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那当时他们跟我讲,“哎,小李老师啊,以后你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就好,所以这是我后来进了教研室以后,选择这样一个专业的原因。

那么到了九二年,因为我们单位有一个规定,就是从事这个公安专业的,要到基层去呆上一年。

于是呢,我当时就到了山东青岛,去了他的一个公安局,那么到公安局之后呢。

我最开始先去的预审。

当时,有一个师傅姓苏,他带着我,我记得第一次跟着他到监所去见一个嫌疑人是一个十七岁的男孩。

他呢,是因为抢劫,那么这个男孩呢,他进来以后蹲坐在地上的一个石头上,等他走了以后,我跟师傅讲,“我看他蛮老实的”,师傅说你不知道他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他第一次就是抢劫,这是第二次,你别看他小,刚十七岁,他是三个团伙当中的头子,可凶呢,拿着大马刀砍那个过路的司机。

因为他抢劫呢,是在一个公路上专门拦抢长途货运车。

后来我记得我第二个案件办的是一个十九岁的一个男孩强奸案。

我看到他第一眼是又瘦又小,那种懦弱,然后那种眼光的无助,然后那种可怜巴巴看着周围人。

我当时又觉得他特别可怜。

但是后来呢,因为我是个女性,我的师傅就说被害人的这个讯问笔录你来做,当这个被害女孩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真的惊呆了,因为这个女孩被他掐得眼珠的是红的,然后脖子这个地方都是紫的。

这个女孩当时她是上厕所,然后这个男孩尾随她进去,女孩还拼命反抗,男孩就掐他的脖子。

因为是在白天,虽然工地上人很少,但是她的喊叫还是惊动别人了,然后别人赶过来,这个女孩才侥幸没有没有被他掐死。

那我看到这个女孩的时候,我才觉得看着一个很瘦小的犯罪人,居然有这么大的这种狠劲儿。

所以从这时候开始,我就知道。

到这个犯罪人,他和我们第一印象不一样。

[李玫瑾]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李玫瑾]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李玫瑾]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

我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我的研究,和我的感悟,我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觉得我们现在娱乐的,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想先从一个案件的调查来说起,这个案件的犯罪人他不光体力超常,而且他非常聪明。

这个聪明,我们从他作案的当中来看。

他最开始他说我要挣钱,我要做大案,那大案是什么呢?他骑自行车外头去找,他就走到一个冷库那儿,正好看到老板在收海鲜。

大家知道收海鲜,他那个钱币都是一沓子一沓子,放在桌上的,过完称以后,两沓子就给出去了。

结果这小子一看说,这老板有钱。

于是他晚上和他几个同伙,跑到人家老板家里头,把人家绑架以后,让人拿钱。

后来老板说,我的钱都在冷库,于是就带着他去冷库。

把钱拿完以后,他拿到钱很高兴,他就把老板给放了。

结果没想到,老板马上就报警了,结果他那两个同伙,因为当时没有电话联系,还在家里等候,结果被警察抓了。

抓了以后他很气愤,躲过风头之后,他想来报复这个老板。

于是他在别的地方,和他的同伙弄了一把枪。

当他跑回来的时候,说句实话,我们警察真的是火眼金睛,走在大街上,不知道怎么就看出这两个人神情不对。

于是我们两个巡警,就把他们俩拦截下来了,说:“你们俩站住,干什么去!”这个时候他们拿出枪,砰砰就开始朝警察打。

两个警察当时全中弹,后来牺牲了。

那么他做完这个案件,也就是老板没报复成,但是打死了我们的两名巡逻警察,于是我们发出了a级通缉令。

大家都知道a级通缉令是重大案件了。

这个犯罪人跑掉了以后,后来我们在一个省去围捕他,设计了三道包围圈。

结果这小子特别聪明,他去找他女朋友,他走到院门口的时候,他看女朋友一直没有笑,他突然觉得不对。

李玫瑾教授经典语录

李玫瑾教授经典语录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

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

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

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实录: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

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

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二级警监等职务,今天范文大全WTT给大家分享一篇李玫瑾在节目开讲啦上的精彩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

我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我的研究,和我的感悟,我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觉得我们现在娱乐的,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想先从一个案件的调查来说起,这个案件的犯罪人他不光体力超常,而且他非常聪明。

这个聪明,我们从他作案的当中来看。

他最开始他说我要挣钱,我要做大案,那大案是什么呢?他骑自行车外头去找,他就走到一个冷库那儿,正好看到老板在收海鲜。

大家知道收海鲜,他那个钱币都是一沓子一沓子,放在桌上的,过完称以后,两沓子就给出去了。

结果这小子一看说,这老板有钱。

于是他晚上和他几个同伙,跑到人家老板家里头,把人家绑架以后,让人拿钱。

后来老板说,我的钱都在冷库,于是就带着他去冷库。

把钱拿完以后,他拿到钱很高兴,他就把老板给放了。

结果没想到,老板马上就报警了,结果他那两个同伙,因为当时没有电话联系,还在家里等候,结果被警察抓了。

抓了以后他很气愤,躲过风头之后,他想来报复这个老板。

于是他在别的地方,和他的同伙弄了一把枪。

当他跑回来的时候,说句实话,我们警察真的是火眼金睛,走在大街上,不知道怎么就看出这两个人神情不对。

于是我们两个巡警,就把他们俩拦截下来了,说:“你们俩站住,干什么去「这个时候他们拿出枪,砰砰就开始朝警察打。

两个警察当时全中弹,后来牺牲了。

那么他做完这个案件,也就是老板没报复成,但是打死了我们的两名巡逻警察,于是我们发出了A级通缉令。

大家都知道A级通缉令是重大案件了。

这个犯罪人跑掉了以后,后来我们在一个省去围捕他,设计了三道包围圈。

结果这小子特别聪明,他去找他女朋友,他走到院门口的时候,他看女朋友一直没有笑,他突然觉得不对。

他一脚踏在门口,然后扭头就开始往外跑。

我们第一道里边失效了,第二道就开始围上了,第三道在马路上。

结果他就讲:“我的想法是,我肯定跑不过他们有车的,所以我就往胡同跑,就让他们的车进不了胡同。

”但是摩托车能进胡同,他就说:“我跑不过骑摩托车的,于是我紧跑几步,突然扭头回来,就冲着摩托车跑过去。

’‘我们的刑警虽然穿了防弹衣,虽然戴了防弹的头盔,但是他跑到我们警察跟前,对着脸砰砰就是两枪。

这个刑警倒下以后,后边的人全部被堵上,他跑掉了。

我举这些例子我想说什么呢?我们的刑警讲,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天生犯罪人,他绝对有犯罪的能力。

这么一个人,我们虽然A级通缉令发出来了,他居然逃亡了20xx年。

最后的4年呢,他在一个监狱里头,被我们最后筛查出来了。

筛查出来以后,这个人抓了,我当时就特别想了解,他的一些犯罪心理问题。

当我去见他的时候,我坐在谈话室,半天不见他来。

然后我问刑警,我说他磨叽什么呢?刑警说他正在梳妆打扮。

我说这小子还梳妆打扮,他们说他很注意形象,然后这时候我就想,我说这小子来了以后,我得给他一个下马威,否则的话没法跟他谈话。

他们告诉我,说他在被抓住的时候,他用了一个假名字。

叫什么呢?叫周全。

他很明确告诉警察,他说:“我这人考虑问题周全。

”等他来了以后,坐下,没几句话就开始问他,我说:“听说你给自己起了个假名,叫周全。

”他点头,很得意,我说:“我就跟你聊聊这个名字,你能告诉我,周是什么含义吗?"他说:“周就是个圆圈呀。

"我说:“对,问题是圆圈要圆起来,它里面需要几根棍来支撑?”他说:“两根。

”我说:“那你既然是周全,是跟思考有关,那这两根棍我就问你,它代表哪两种思维?”这时候他看着我没说话,我让他想了一会儿,我说:“想得出来吗?”他摇摇脑袋,这时候我就接下去了,我说:“实际上我告诉你,思维有两种方式,一种叫空间思维,一种叫时间思维。

空间思维是什么,前、后、左、右、上、下,但是还有一个思维,叫时间思维。

你这个人吧,在处事的时候,前后左右上下,你反应都非常好,但是你还是不够聪明,为什么?如果你要聪明,你有没有想到过,你现在做这个犯罪事件,是多么的愚蠢。

虽然你成功逃亡了20xx年,但这20xx年当中,一、你不能光明正大地露面,不能找任何的工作,你不能使用身份证,你不能跟家人联系,你就是有儿子,你都不能去看他。

你活得像什么,就像一个老鼠,永远在地下。

再退一步讲,如果你当初不犯罪,你去做生意,你现在挣的钱,是不是比你当时犯罪抢的要多?”他一句话不说,低着脑袋,所以后来我又跟他开玩笑了,我说:“你不应该叫周全,你可以叫周百分之五十。

''最后临到走的时候,我跟他讲,我说:“你十五六岁,就开始心高气盛,想挣大钱,现在外面有很多年轻人,跟你一样,你想说些什么?我告诉他们。

”他想了片刻他说:“告诉他们,人这一辈子选择什么,都不要选择犯罪。

"那么他在这里头说的这一辈子,我明白,他还是很聪明的,他明白了他的问题在哪儿。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做出人生各种的选择,思考你的决策的时候,你不能只顾眼前的感受,要想一辈子。

当然真正的哲学,想的还不是一辈子,哲学要想的超出生命的范围。

所以哲学的思维是什么?它应该是一种,让我们能够超越感受的思维,能够超越眼前的、事实的思维。

我们很多人现在很忙碌,因为我们的生活压力很大。

忙碌,我们要什么呢?我们很多人追求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爱情。

有些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说“我宁可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

那么在事业上也是这样,包括我们大学报考专业,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这个来不来钱。

但是很多人当他进入到这个领域,当他挣钱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不快乐。

为什么?因为他干的,不是跟他的乐趣有关的。

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感受得到,摸得着,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往往是什么?是“象”,这个“象”我们叫“现象”。

所以当我们追逐象的时候,比如你住别墅,我也要住别墅,你那个东西来钱,我也要那个东西,你找了这样一个老公,我也要找一个这样的老公。

那么你追逐这个“象”的话,你最后会发现,你永远追不上。

追上了你也不快乐,因为它变化太快。

所以导致我们最后,有的时候迷失。

那么怎么办?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O “宗"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们想到的宗,有关的词,第一个是什么?宗教,还有什么?祖宗,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祖宗的,否则不可能有我们。

但是我们看得见祖宗吗?我们知道我们到底哪些人是我们的祖宗,长什么样,什么性格,然后叫什么名字,他们怎么生活?所以“宗”这个字,让我们知道它存在过,但是你看不到了,你摸不着了,那么这个宗字,和我们心理学研究的潜意识非常像。

潜意识是它存在着,但你不一定清楚。

这种存在着不清楚的,有没有研究的价值呢?有,这就是我们哲学去研究的东西。

要谈这个话题呢,得谈谈我怎么开始接触哲学的。

其实说到哲学呢挺逗,我是1965年上小学,1976年毕业。

大家知道这十年,正是文革的十年,所以我从上学开始,就先是放假。

然后就开始搬城墙,干吗呢?盖防空洞。

后来听说恢复高考,于是我就考去了,虽然没怎么学,但是悟性还挺好,当时喜欢看书,所以当时就报了个文科。

但是文科呢,那时北京没几所学校,结果我报的学校都没录我。

我这时候很失望,突然有一个老师找到我,说我们要扩大招生,想让你改一个专业,学哲学,好不好?那个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叫哲学,只要能上大学就行,于是说好好,就同意了。

同意等到报到去上学,大家可能能够理解这现象,我一年级的时候,基本是睡觉的。

因为老师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一分为二,否定之否定,什么对立统一。

我在想这世界上为什么闲着这么一帮人,没事吃饱了撑的,研究世界是物质的。

一直到二年级,我们有一个老师给我们讲,列宁哲学笔记。

这个哲学笔记,摘的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哪根筋给触动了,突然觉得哲学特美妙。

然后开始去看黑格尔,他的书给了我很多的很多的东西,那我现在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第一,他让我知道,真理是一条河,而不是一滴水。

在我之前我所接触的教育,就这个观点是错的,这个观点是对的。

但是他在点评所有流派的时候,黑格尔都讲,你要找出它出现和存在的价值。

如果它出现了,它就一定有它的价值。

那么后一个观点,在批判它(前面观点)的时候,实际上前边的(观点)是你后边(观点)的恩人,没有它(前面观点)的错误,就没有你的进步。

我在这些年,在点评一些案件的时候,很多人也批评我,说你从来不批判。

是,我这个风格实际上是受他(黑格尔)的影响。

也就是说批判往往和抛弃有关,但是找出合理价值往往是(和)获取有关。

我们应该去学会一些他们的优点,我们把它容在一起,有容乃大。

那么他(黑格尔)还谈物质和精神,那这个问题我觉得更有意思了,因为在这之前,我所接触的哲学,是讲的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

那么我在读他的著作以后,我才明白,如果你从认识角度来说,你需要先认识物,再认识精神。

但是物质和精神二者,这个存在实际上是同时的。

比如我举个例子,飞机是当我们发明了,我们才制造出来,对吧?但是我想问的是,在你没有发明之前,飞机的原理存不存在?存在。

也就是这个原理是在你发明之前还是之后呢?之前。

所以这个原理,就是大自然的精神,和大自然的智慧。

其实大自然的智慧,体现在很多方面。

大家有没有发现,低等动物它一出生,就能够自我生存;而最高级的人,他在生命的初期,和各种动物相比,恰恰是最笨的。

笨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生出来以后,你把奶瓶放他嘴边,你可以逗他,你拿那奶瓶去逗他,你看他什么表情,他只会张嘴。

但他吃不着,为什么?因为他的脖子没有力量,他不能往前去够。

吃完(奶)了以后,如果不把他立起来,把那嗝拍出来,他照样给你吐出来。

吃、喝、拉、撒、睡、翻身、温暖、打嗝,他没有一件事自己完成。

我认为这是老天的一个设计,他让这个万能的,什么都能干,太聪明的人,在生命的初期以乞求的方式,来乞求别人过来帮助。

而这个过来的人,就是你的恩人。

他每一次过来,给你带来快乐。

他的气味、他的声音、他的相貌,当你记住他的时候,你就开始出现依恋。

半岁左右人不会说话,但他会知道抱他的这个人,是不是他要的。

如果不是他要的,他会给你抗拒、他会闹,对吧?所以你会发现,老天的设计是什么?这是情感的开始。

而这种情感,才是人与人控制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