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件设计经验手册
钣金件设计经验手册

钣金件设计经验手册钣金件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压、折弯、拉伸等加工工艺,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零件。
钣金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精度等特点。
在进行钣金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材料选择、受力分析、加工工艺等因素。
下面是关于钣金件设计的经验手册,供参考。
一、材料选择在进行钣金件设计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钣金材料有冷轧板、镀锌板、不锈钢板等。
选择材料时要考虑使用环境中的腐蚀性、强度要求以及加工性能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应用,可选择不同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受力分析设计钣金件需要对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受力分析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零件的受力面、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分析,可以避免设计出有暗病或不符合强度要求的零件。
三、结构设计钣金件的结构设计是指确定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零件的功能需求、制造难度、装配要求等因素。
同时,提前考虑到工艺要求,可以避免设计出难于加工和装配的零件。
四、工艺选择在钣金件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工艺对于制造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工艺有冲压、折弯、剪切、焊接等。
在选择工艺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质、零件的结构以及生产要求等因素。
合理选择工艺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工艺效率。
五、加工精度在进行钣金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影响着零件的装配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零件的公差要求,并与制造商进行沟通。
通过合理的公差控制可以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六、模具设计在进行钣金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模具设计。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设计模具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厚度、形状和结构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模具的寿命、易损件的更换等问题。
七、检验与测试。
钣金件设计经验手册(共113张PPT)

弯曲收缩
原则:防止弯曲时一边向内产生收缩,可设计工艺定位孔,或两边同时折弯, 还可用增加幅宽的办法来解决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直角弯曲搭接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凸部的弯曲
原则:应避免a图那样弯曲线和阶梯线一致,有时会在根部开裂变形。所以使弯曲线让开 阶梯线如图b,或设计切口如c、d那样
要求: m≥2t 注:t—材料厚度
k≥1.5t L≥t+R+k/2 r≥2t n=r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弯曲面上孔变形
原则:防止弯曲时,弯曲面上的孔受力后会变形,孔边距(至底根部)其值A≥4
要求:A≥4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拉深件的圆角半径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拉深件冲孔
原则:拉深件冲孔应该离圆角一定的距离否则会产生变形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拉深扭曲
要求:A、B宽度应相等(对称)即A=B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凹点
要求: 1)最大半径Rmax≤6T, 其最大深度内;
2)外表件不建议采用凸焊
3)零件重量超过10kg,不建议采用凸焊
对螺母凸焊、螺栓凸焊孔径和局部形状、尺寸要求:
焊接工艺类-焊接空间
焊接空间
凸焊
要求:1)最小尺寸a小于焊机喉深(我公司最大为480~520mm) 2)最大尺寸b小于焊机喉宽单臂最大尺寸(我公司最大活动尺寸为230~280mm) 3)凸焊位置点沿轴线方向Φ40空间内无结构型面,如图尺寸c1、c2 4)螺母、螺钉轴线方向可焊接最小空间高度为60mm,如图尺寸d
CAXA实体设计手册原厂教程第9章板金设计

第9章钣金件设计CAXA实体设计具有生成标准和自定义钣金件的功能。
其过程始于“板金属”设计元素目录中的智能几何元素(后文中简称为元素),如钣金坯元素、弯曲元素、成型元素和型孔元素。
零件可单独设计,也可在一个已有零件的空间中创建。
初始零件生成后,您就可以利用各种可视化编辑方法和精确编辑方法,按需要进行自定义。
尽管CAXA实体设计包括大量钣金属材料和缺省元素,您仍然可修改或补充可以利用的材料,以及添加自定义设计元素。
当您对钣金件设计感到满意时,您就可以利用CAXA实体设计的绘图功能生成已展开或未展开钣金件的详细二维工程图。
为了便于钣金件设计文件的查找和访问,可利用CAXA实体设计的零件属性定义和保存相关信息。
本章内容包括:• 钣金件设计工具及技术• 钣金件设计• 修改和添加钣金设计元素表钣金件设计工具和技术如前所述,钣金件的设计同CAXA实体设计中的其他设计一样,是从基本智能元素目录开始的,而且也同任何其他智能元素一样,通过同样的方式并且在同样的设计环境中应用。
定义了所需钣金零件的基本属性之后,就可以用两个基本钣金坯料之一开始设计,其他的智能设计元素可以添加到初始坯料之上。
然后,零件及其组成元素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编辑,编辑方式包括菜单选项、属性表和编辑手柄或按钮。
设置钣金件缺省参数在开始钣金件设计之前,必须定义某些钣金件缺省参数,如:缺省坯料、弯曲类型和尺寸单位。
定义钣金件的缺省参数:1.从“工具”菜单选择“选项”,然后选择“钣金坯料”属性标签。
在“钣金坯料”属性标签中会显示坯料属性表。
2.选定相应的缺省板。
坯料属性表包含CAXA实体设计中所有的可用钣金毛坯的型号,其中当前缺省类型呈加亮显示状态。
坯料型号定义了特定的属性,例如:板料厚度和板料统一的的最小弯曲半径。
利用滚动条可浏览该列表并从其中选择适合于您设计的板料型号。
注:钣金件生成后,可在“钣金”属性中改变板料类型。
3.选定“钣金”标签,显示其属性选项。
钣金件的展开计算---准确计算

钣金中的展开计算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
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先了解以下几点: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二、折弯补偿法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
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
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
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LT = D1 + D2 + BA (1)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
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图15. K-因子法K-因子是描述钣金折弯在广泛的几何形状参数情形下如何弯曲/展开的一个独立值。
也是一个用于计算在各种材料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等广泛情形下的弯曲补偿(BA)的一个独立值。
图4和图5将用于帮助我们了解K-因子的详细定义。
我们可以肯定在钣金零件的材料厚度中存在着一个中性层或轴,钣金件位于弯曲区域中的中性层中的钣金材料既不伸展也不压缩,也就是在折弯区域中唯一不变形的地方。
第5章 catia钣金件设计

1-16
5.4.5 收合
【收合】工具,是将展开的折弯折叠起来的工具。单击该工 具按钮,系统弹出收合定义对话框,该对话框内容如下所 述:
【参考修剪面】文本框用于定义参考固定面,即该面在收合 中相对于坐标系不会发生变化;
自发性钣金设计也被称作创成式钣金设计,它在基于特征的 造型方法提供了高效和直观的设计环境,它允许在零件的 折弯表示和展开表示之间实现并行工程。该模块可以与其 它应用模块(如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和工程图生成模块等 )结合使用。自发性钣金设计可能从草图或已有实体模型 开始。
1-2
5.1.1 进入自发性钣金设计工作台
【型式】下拉列表用于选择切除型式:钣金标准、钣金减重槽; 【端点限制】选项组用于设置端点限制,在【型式】下拉列表框选择限制
型式:尺寸、至下一个和至最后,该选项仅适用于钣金标准,【在深 度】微调框设置限制深度,仅适用于钣金减重槽选项和钣金标准选项 下的尺寸选项; 【断面】选项组用于定义切除的截面,可以选择草图,或者标准形状切口 ,选择标准形状切口是通过单击右侧【开启目录】按钮,选择路径, 【依附在组合面上】复选框用于定义切除只对草图所依附的壁; 【逆转边】按钮用于定义切除草图外的部分; 【逆转方向】按钮用于调整垂直于切除面上的切除方向; 【开始限制】选项组用于定义与端点限制相反方向的切除; 【方向】选项组用于定义切除的方向,默认值为垂直与截面,取消【垂直 截面】复选框,在【参考】文本框定义切除方法, 【影响组合面】选项组用于定义切除开始位置。
对于折弯的位置,分别是折弯轴 、相切起始线、折弯内角线和折弯外角线; 【固定点】文本框用于定义壁上一点。该点所在的面在折弯时不
Proe钣金展平技巧

Pro/ENGINEER 钣金件展平得技巧总结关于展平展平特征展平钣金件上得任何弯曲曲面, 无论它就是折弯特征还就是弯曲得壁。
•有三种展平类型可用:•规则 (Regular) - 展平零件中得大多数折弯。
选取要展平得现有折弯或壁特征。
如果选取所有折弯, 则创建零件得平整形态。
过渡 (Transition) - 展平不可展开得曲面, 如混合壁。
选取固定曲面并指定横截面曲线来决定展平特征得形状。
剖截面驱动 (Xsec Driven) - 展平不可展开得曲面, 如折边及法兰。
选取固定曲面并指定横截面曲线来决定展平特征得形状。
创建展平时, 要求指定要保持固定得曲面或边。
您得选择会改变模型得缺省视图。
尝试并拾取要保持在同一位置得主要曲面。
如果可能, 在创建几个展平特征时, 要保持一致, 并使用同一曲面。
设置自动固定得几何元素(“设置”(Set Up)>“固定几何”(Fixed Geom)), 可节省设计时间与保持一致性。
在展平后所创建得特征都就是该展平得子项/从属于该展平。
如果只就是临时展平零件, 并不需要该展平来保持设计意图, 则应删除该展平。
如果保持该展平, 只会在模型树中挤满多余特征, 这将延长零件再生时间。
切记, 如果删除得展平中含有在其后创建得特征, 这些附加特征也将被删除。
要草绘那些由于几何复杂与不规则而不能展平得壁得平整状态, 可使用 Metamorph 选项。
利用“变形控制”(DEFORM CONTROL) 菜单, 可加亮与草绘相应变形区域得轮廓。
展平特征创建后, 壁得成形状态隐含, 而平整状态处于活动状态。
当选取“展平全部”(Unbend All) 时, 就可使用展平对话框中得“变形控制”(DEFORM CONTROL) 菜单。
展平不可展开得曲面未展开(变形得)得曲面, 如具有复杂弯曲曲面得壁特征, 通常必须展平后才能制造。
要展平变形得材料, 该展平必须要简单。
定义得规则为所有要被展平得曲面必须具有外侧边或与一个有外侧边得区域相邻。
塑料件及钣金件设计经验总结

一、塑料件设计塑料件结构设计要点:材料、壁厚、脱模斜度、加强筋、支柱/螺丝柱、止口、卡扣等。
1.材料a)AB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特性:坚硬、不易碎、可涂胶水,工作温度-50~70℃;可燃、损坏时会出现锐边锐角。
用途:多用于不受力的零件或外壳。
b)PC(聚碳酸酯)特性:无色透明、无毒、可染色、抗冲击、耐磨、耐腐蚀、抑制细菌、阻燃,工作温度-60~120℃。
用途:可替代玻璃,多用于透明零件。
c)POM(聚甲醛)特性:耐磨、坚硬但脆弱,损坏时有利边出现。
用途:多用于胶齿轮、滑轮、传动中需要承受大扭矩或应力的地方。
d)PA(尼龙)特性:坚韧、吸水、耐磨、吸振、耐热,当水分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
应用:由于精度难以控制,多用于模数较大的齿轮。
e)PP(聚丙烯)特性:有弹性、韧度强、延伸性大、但不可涂胶水,工作温度-30~140℃。
用途:多用于需做跌落测试的地方。
f)PS(聚苯乙烯)特点:绝缘性好、硬而脆、无色透明,可染色,耐热,发泡PS无法回收。
用途:绝缘透明件、化学仪器、光学仪器、一次性饭盒、头盔缓冲层等。
g)PVC(聚氯乙烯)特点:柔软、坚韧而有弹性,工作温度25~75℃,200℃易分解,产生腐蚀刺激性气体。
用途:多用于玩具,软喉管等或一些需要避震、吸振的地方。
2.壁厚一般不宜小于0.6~0.9mm,常选取2~4mm。
壁厚尽量一致,若需变壁厚,壁厚比例不大于3:1,且要渐次过度。
转角处也要保证壁厚一致,转角处要用较大的圆角,避免尖角,降低应力集中,便于脱模。
圆弧位和壁厚有一定的比例,一般介于0.2~0.6之间,理想数值为0.5左右。
3.脱模斜度出模角大小依据产品深度而定,一般出模角度为0.5~1.0°,产品深度较深时,一般为2~3°。
4.加强筋加强筋示意图加强筋支撑面缩水情况 为防止缩水缺陷及加强筋的强度,加强筋的宽度一般取壁厚的1/3~2/3;加强筋应加脱模斜度,在强度允许的情况下,斜度越大越好;为保证塑件外观面的平整,加强筋的底面不应与支撑面相平,应低于支撑面至少0.5mm。
钣金加工实用手册【经验版】

对于任何一个钣金件来说,它都有一定的加工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工艺流程.随着钣金件结构的差异,工艺流程可能各不相同,但总的不超过以下几点.设计并绘出其钣金件的零件图,又叫三视图.其作用是用图纸方式将其钣金件的结构表达出来.绘制展开图.也就是将一结构复杂的零件展开成一个平板件.3.下料.下料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剪床下料.是利用剪床剪出展开图的外形长宽尺寸.若有冲孔、切角的,再转冲床结合模具冲孔、切角成形.b.冲床下料.是利用冲床分一步或多步在板材上将零件展开后的平板件结构冲制成形.其优点是耗费工时短,效率高,可减少加工成本,在批量生产时经常用到.c. NC数控下料.NC下料时首先要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就是利用编程软件,将绘制的展开图编写成NC数控加工机床可识别的程序.让其跟据这些程序一步一步的在一块铁板上,将其平板件的结构形状冲制出来.d.激光下料.是利用激光切割方式,在一块铁板上将其平板件的结构形状切割出来.4.翻边攻丝.翻边又叫抽孔,就是在一个较小的基孔上抽成一个稍大的孔,再在抽孔上攻丝.这样做可增加其强度,避免滑牙.一般用于板厚比较薄的钣金加工.当板厚较大时,如2.0、2.5等以上的板厚,我们便可直接攻丝,无须翻边.5.冲床加工.一般冲床加工的有冲孔切角、冲孔落料、冲凸包、冲撕裂、抽孔等加工方式,以达到加工目的.其加工需要有相应的模具来完成操作.冲凸包的有凸包模,冲撕裂的有撕裂成形模等.6.压铆.压铆就本厂而言,经常用到的有压铆螺柱、压铆螺母、压铆螺钉等,其压铆方式一般通过冲床或液压压铆机来完成操作,将其铆接到钣金件上.7.折弯.折弯就是将2D的平板件,折成3D的零件.其加工需要有折床及相应的折弯模具来完成操作.它也有一定的折弯顺序,其原则是对下一刀不产生干涉的先折,会产生干涉的后折.8.焊接.焊接就是将多个零件组焊在一起,达到加工的目的或是单个零件边缝焊接,以增加其强度.其加工方一般有以下几种:CO2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点焊、机器人焊接等.这些焊接方式的选用是根据实际要求和材质而定.一般来说CO2气体保护焊用于铁板类焊接;氩弧焊用于铝板类焊接;机器人焊接主要是在料件较大和焊缝较长时使用.如机柜类焊接,可采用机器人焊接,可节省很多任务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焊接质量.9.表面处理.表面处理一般有磷化皮膜、电镀五彩锌、铬酸盐、烤漆、氧化等.磷化皮膜一般用于冷轧板和电解板类,其作用主要是在料件表上镀上一层保护膜,防止氧化;再来就是可增强其烤漆的附着力.电镀五彩锌一般用冷轧板类表面处理;铬酸盐、氧化一般用于铝板及铝型材类表面处理;其具体表面处理方式的选用,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而定10.组装.所谓组装就是将多个零件或组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立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料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W
要求:1)R≥0.5t; w≥t; 2)缺口长度L:直缺口 L≤5W;V形
缺口 L≤2W; 3)缺口与平行面上翻边距离D: D≥8
t+R。 4)缺口与垂直面上翻边距离D≥3T+R;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翻边孔 锥形孔
要求:最大翻边高度按公式Hmax=0.5D(1-Kfm in)+0.43rd+0.72t 注:t—材料厚度
注: 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冲孔件的结构
最小冲孔直径或方孔的最小边长 冲切缺口原则
原则:冲孔时应受到冲头强度的限制,冲孔尺寸不能太小, 否则易损坏冲头
注: 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冲孔件的结构
最小冲孔直径或方孔的最小边长 冲切缺口原则
原则:冲切缺口应尽量避免尖角,尖角形式容易减短模具使 用寿命,且尖角处容易产生裂纹。
弯曲件的结构
侧面弯曲
原则:防止侧面(梯形)弯曲时产生裂纹或畸形。应设计预 留切槽,或将根部改为阶梯形
要求:槽宽K≥2t,槽深L≥t+R +K/2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圆角弯曲
原则: 防止圆角在弯曲时受压产生挤料后起皱,应设计预 留切口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要求:3)长、直焊缝、焊点一般在50~80mm之间,强度要求低的位置 可增大至100mm。小件可依实际情况增加,点距相应缩短
4)其最小值与被焊金属的厚度、导电率、表面清洁度、以及熔核大小 有关,还与被焊板件的层数关,下表列出几种材料的最小点距, 实际应用中可以此为下限参考设计
焊接工艺类-通用要求
点焊通用要求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拔模角
要求:在功能性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拔模 斜度,以利于产品成型和使拔模方便易 行。减少卡模的可能性,也减少表面擦 伤。具体说明见图1.2。两个B是推荐的 方式,工艺性均优于A方式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穿破件的结构 原则:当搭接在一道工序中用冲切法制成90°的弯边曲件的结构
避免残余圆弧
要求:当a<R时,弯曲后,b面靠a处仍然有一段残余圆弧,为了 避免残余圆弧,必须使a≥R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U形弯曲件
原则:两弯曲边最好等长,以免弯曲时产生向一边移位。如 不允许,可设一工艺定位孔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焊接工艺类-通用要求
点焊通用要求
点焊搭接边宽度
要求:1)车身的焊接搭接边应大于12,料厚大于3的,搭接边宽度 应达到16,料厚越大搭接宽度越宽,宽度指两个或以上零件 重叠的平面的宽度
2)搭接量与熔核大小、焊头直径密切相关;下表列出了几种材料
的最小搭接量,表中的数据都是最小的极限值
焊接工艺类-通用要求
要求: m≥2t 注:t—材料厚度
k≥1.5t
L≥t+R+k/2 r≥2t n=r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弯曲面上孔变形
原则:防止弯曲时,弯曲面上的孔受力后会变形,孔边距(至底根部) 其值A≥4
要求:A≥4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拉深件的圆角半径
注:t—材料厚度
3)避免在大钣金件上设置小弯曲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板件最小弯曲
半径
原则:弯曲时,若弯曲处的圆角过小,则外表面容易产生裂
纹。若弯曲圆角过大,因受到回弹的影响,弯曲件的
精度不易保证
注: 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弯曲的直边高度
原则:弯曲的直边高度不宜过小,否则不易成形足够的弯矩, 很难得到形状准确的零件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零件加强结构
较长的零件的加固筋 弯曲件的弯角弯折
原则:在弯曲件的弯角处再作弯折,能起到加强作用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孔的设计
孔的设计
凸焊螺栓孔的设计 凸焊螺母孔的设计 自攻螺钉孔的设计 多层钣金孔的设计 翻边孔的设计
冲压工艺类-孔的设计
孔的设计
凸焊螺栓孔的
设计
原则:孔的直径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5mm
对一般钢 A≥1.5t 对合金钢 A≥2t 对黄铜、铝 A≥1.2t 注: 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冲孔件的结构
最小冲孔直径或方孔的最小边长
冲切缺口原则
翻边孔
锥形孔
原则:1)两孔边缘之间的距离L:一般钢板L≥2t;不锈钢、高强钢板L≥3
t
2)孔边缘与零件边缘的距离L:对圆孔直径10t≥φ≥5t时, L≥3t;φ≤5t 时,L≥2t;对方孔:方孔宽度w<10t,L≥2t;w≥10t,应是L≥4t
弯曲件的结构
直角弯曲
原则: 防止弯曲后,直角的两侧平面产生褶皱,应设计预留切口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弯曲回弹
原则:防止弯曲后回弹,应该设计一些切口
要求:a≥1.5t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冲孔后弯曲
原则:防止冲孔后,弯曲产生裂纹,应该设计一些切口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要求:h≥R+2t 注: 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弯曲件的结构
弯曲边冲孔
原则:孔边到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L不得过小,以免弯曲成 型后会使孔变形
要求: 1)先冲孔后折弯:则L≥2t (离 成型结构距离则L≥3t ) 2)先折弯后冲孔:L≥t (离成 型结构距离则L≥1.5t ) 注: t—材料厚度
板厚及层数
要求:多采用两层板点焊,减少三层板点焊,避免三层以上板点焊, 下表列出目前我公司的低频焊机所能保证焊接质量的料厚要求, 如采用高频焊机的话可以增加料厚及搭接层数
焊接工艺类-通用要求
焊接工艺类-焊接空间
焊接空间
点焊
要求: 1)焊接面尽可能是平面 2)有足够的焊钳进出零件的空间 3)能够实现点焊面与焊钳极臂垂直 4)有电极焊接时的运动空间 5)有足够的可视空间,至少能看见一个极臂与板件的接触
点 6)零件不能与焊钳钳身、悬挂钢缆、焊钳转盘相干涉
焊接工艺类-焊接空间
焊接空间
凸焊
对凸焊零件要求:
半径
弯
避免残余圆弧
曲
件
圆角弯曲
的
结 构
冲孔后弯曲
凸部的弯曲
原则:
弯曲的直边 高度 U形弯曲件
直角弯曲
弯曲收缩
弯曲面上孔 变形
弯曲边冲孔
侧面弯曲
弯曲回弹
直角弯曲搭 接
1)弯曲变形部位成直线,有反弹问题。翻边变形部位是平面或空
间曲线,存在多料或少料问题,但少有反弹问题
2)同一平面有多重弯曲时, 应设置相同的弯曲方向
➢强度方面 65-72
➢刚度方面 73-75
➢静态干涉类
76
➢动态干涉类 77-82
➢系统密封类 83-85
➢安装点匹配类 86-94
➢功能要求类 95-107
➢NVH方面 108-110
➢顾客抱怨类111-112
工艺类-冲压工艺类
冲压工艺类
冲压工艺 性 孔的设计
前言:钣金件工艺性指零件在冲切、弯曲、拉伸加工中的难
冲压工艺类-孔的设计
孔的设计
凸螺母孔的设
计
原则:孔的直径比凸焊螺母、螺母座的公称直径大1mm
冲压工艺类-孔的设计
孔的设计
自攻螺钉孔的 设计
冲压工艺类-孔的设计
孔的设计
多层钣金孔的 设计
冲压工艺类-孔的设计
孔的设计
翻边孔的设计
工艺类-焊接工艺类
焊接工艺类
焊接空间
点焊通用 要求
定位
点焊 凸焊 弧焊 植焊 搭接边 焊点直径及间距 板厚及层数 定位原则 定位精度 定位孔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翻边孔 锥形孔
要求: 1)最大深度L沿着硬件的角度方向满足,L≤3.5T。
2)硬件与锥形孔的接触必须在50%以上。 3)两锥形孔边缘之间的距离L:L≥8T。 4)锥形孔边缘与弯曲、翻边部分之间的距离L:L≥4T+R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板件最小弯曲
易度。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少,模具结构简单,
使用寿命高,产品质量稳定。对板金件工艺性影响最
大的是材料的性能、零件冲的切几件何的形结状、尺寸和精度要
求
冲构孔件的结
冲压工艺性
构弯曲件的结 构拉深件的结
构穿破件的结
构零件加强结
构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冲切件的结构
原则:冲切件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尽量避免冲切件上的过长的悬 臂狭槽
6)V形凸座的最大高度H: H≤3T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拉深件的结构
加强筋
要求: 1)最大R内≥3t,最大高度H≤R内 2)中线与孔边缘的最小距离L≥ 3t+R内 3)中线与垂直面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L
≥4t+R内 4)与平行面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应L≥8
t+R内 5)与垂直于筋间的翻边的最小距离L≥2
要注意材质不宜太硬,否则易在直角弯折处破裂。应在 弯边位置设计工艺切口,防止折角处破裂
要求:A≥3;A-B≥0.5 ;L≥t+R+K/2; K≥2t 注:t—材料厚度
冲压工艺类-冲压工艺性
零件加强结构
较长的零件的加固筋 弯曲件的弯角弯折
原则:对较长的板金件为了提高其强度,应该设计加强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