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和管材超声波探伤
超声无损检测 第7章 板材管材超声检测

波形密集尖锐活跃,底波明显降低,次数减少,重复性差,移动探 头回波此起彼伏。
质量分级
中部区域质量分级
边缘及剖口区域质量分级
钢板横波斜探头检测(非分层类缺陷)
1.探头:频率2Mhz~5Mhz、折射角β=45(K1)、晶片尺寸13mm~25mm。 2.试块: 1)与被检钢板厚度差不超过10%, 人工反射体为60°V形槽, 槽深 为板厚的3%(最大为3mm),槽 的长度不小于25mm。
2)当板厚小于等于50mm时, 只需在检测面加工一个V形槽; 当板厚大于50mm时,则需要 在检测面、底面各加工一个 V形槽。
3.距离—波幅曲线的确定(47013
4.扫查方式 5.验收标准
7.3 复合板超声检测
7.3.1 复合板中常见缺陷
复合板一般是用扎制、粘接、爆炸、和堆焊等方法,将碳钢或者低合 金钢等基材(母材)与不锈钢、钛、铝、铜等复合层粘合,以提高钢板的 耐腐蚀性。制造中常见的缺陷就是脱层,即复合层与母材结合不良。
缺陷的定量: 测定缺陷面积,NB/T47013.3
缺陷尺寸评定示例
缺陷尺寸的评定及质量分级
3.缺陷性质的估计
分层:
缺陷回波规律性较强,大多位于板厚中间位置,波形陡直,底波明 显下降或消失。
折叠:
当折叠在检测面附近时,底波明显下降,次数减少,甚至消失,始 波加宽;当折叠位于底面且较薄时,很容易与底波混淆,底波会前移, 若扫查速度较快有漏检的可能。
灵敏度低的情况,需采取改善措施。 * 将探头有机玻璃斜楔修磨成与被检管材曲率相近的曲面。 * 使用接触式聚焦探头。
(1)试块的制备和要求:
试块应采用与被检钢管 相同规格、材质、热处理工 艺的钢管制做,人工缺陷为 纵向的矩形槽或60°的V形槽 ,对比槽尺寸按NB/T47013 标准表18。
板材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

板材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二二年三月1. 范围本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板材超声波探伤的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29712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NB/T 470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3223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Q/GDW 11143 输电线路铁塔焊接材料技术规范3. 一般要求3.1人员资格按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按GB/T 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取得超声检测相关工业门类的资格等级证书,并由雇半或其代理对其进行职位专业培训和操作授权。
3.2设备3.2.1仪器性能测试超声检测仪应定期进行性能测试。
仪器性能测试应按JB/T 9712推荐的方法进行。
3.2.2系统性能测试至少在每次检测前,应按JB/T 9214推荐的方法,对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进行测试。
3.2.3探头参数3.2.3.1检测频率检测频率应在2MHz~5MHz范围内,同时应遵照验收等级要求选择合适的频率。
3.2.3.2折射角当检测采用横波且所用技术需要超声从底而反射时,应注意保证声束与底面反射面法线的夹角在35°至70°之间,当使用多个斜探头进行检测时,其中一个探头应符台上述要求,且应保证一个探头的声束尽可能与焊缝熔合面垂直。
3.2.3.3晶片尺寸晶片尺寸选择应与频率和声程有关。
在给定频率下,探头晶片尺寸越小,近场长度和宽度就越小,远场中声束扩散角就越大。
3.2.3.4耦合剂耦含剂应选用适当的液体或糊状物,应具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检测对象和检测人员有损伤作用,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
典型的耦合剂为水、机油、甘油和浆糊,耦合剂中可加入适当的“润湿剂”或活性剂以改善耦合性能。
时基范围调节、灵敏度设定和工件检测时应采用相同耦合剂。
板材和管材超声波检测课件

气孔是板材和管材中常见的一种缺陷,超声波检测时,气孔会导致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减缓,产生回波信号的幅度降低。通过 观察回波信号的特征,可以判断气孔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对于较小的气孔,可以采用高频探头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的灵敏 度和精度。
感谢观看
05
超声波检测标准与规范
国内外相关标准与规范概览
国内标准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板材和管材超声波检测标准,包 括《金属板材超声波检测方法》、《金属管材超声波检测方 法》等。这些标准规定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程序、 检测结果判定等方面的要求。
国际标准
国际上,ISO、ASTM、EN等组织也制定了相关的板材和管 材超声波检测标准与规范。这些标准与规范在检测原理、检 测设备、检测程序等方面与国内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操 作细节和判定准则上可能存在差异。
夹杂物的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板材和 管材中的夹杂物缺陷,夹杂物会改变 超声波的传播路径,产生散射和反射 回波,通过观察回波信号的特征,可 以判断夹杂物的性质和大小。
VS
夹杂物是板材和管材中常见的一种缺 陷,超声波检测时,夹杂物会改变超 声波的传播路径,产生散射和反射回 波。通过观察回波信号的特征,可以 判断夹杂物的性质和大小。对于较大 的夹杂物,可以采用低频探头进行检 测,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压力容器检测
用于检测压力容器壳体的 厚度和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
建筑钢结构检测
用于检测建筑钢结构的焊 缝和钢材质量,确保建筑 的安全性能。
超声检测理论基础7-9章

第7章板材和管材超声检测1钢板中常见缺陷:分层、折叠和重皮、白点、裂纹2、采用底波多次反射法探伤应满足下面三条件:1.工件的探伤面与底面互相平行,确保产生多次反射。
(如工件加工倾斜就不合适);2.钢板材质晶粒度必须均匀,保证无缺陷处底面多次反射波次数的稳定。
(各次相同);3.材质对超声波的衰减要小。
保证反射底波有足够数量,以利探伤观察。
一般碳钢、不锈钢均能满足这些条件3、叠加效应:在钢板检测中值得注意的是:当板厚较薄且板中缺陷较小时,各次底波之前的缺陷波开始几次逐渐升高,然后在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是由于不同反射路径声波互相叠加造成的。
在钢板检测中,若出现叠加效应,一般应根据F1来评价缺陷。
只有当板厚δ<20mm时,才以F2来评价缺陷,这主要是为了减小近场区的影响。
叠加效应条件:a 小缺陷b中心部位 c 一般25mm以下(10-25)mm。
4、一般较为常用的是四次重合法。
液浸法超声波检测中,耦合液体层厚度:4n H=5. 检测方法:直接接触法,水浸法。
6、表面要求:钢板检测时表面为轧制面,当表面比较粗糙或氧化皮较为严重时,应做适当的处理,如用钢丝刷及打磨等。
一般选取钢板的任意一个轧制面进行检测,如有需要也可选上下两个轧制面进行检测。
7、探头选用探头的频率一般为2.5MHz~5MHz,这是因为钢板的晶粒比较细,较高的频率可以获得较高的分辨力。
一般探头的直径为Φ10mm~Φ30mm,对于较大面积的钢板为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较大直径的探头,对于较薄的钢板为减小近场区影响应使用双晶直探头或采用小直径的探头, 探头选用应符合表7.1的要求。
探头的结构形式主要根据板厚来确定。
板厚较大时,常选用单晶直探头。
板厚较薄时可选用双晶直探头,因为双晶直探头主要用于检测厚度6~20mm的钢板。
8、试块选用原则1、板材检测使用的标准试块CBⅠ阶梯试块,适用于板厚小于等于20mm钢板检测;2、板材检测使用的标准试块CBⅡ平底孔试块,适用于板厚大于20mm的钢板检测。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第7章 板材、管材

B1 F1
B2
50 F2
B1 F1
B2 50
F2
B1 B2
0
5
10
① (F1≥曲线)
0
5
10
② 双晶探头t<20mm (F1≥50%)
0
5
10
③ (B1<50%)
2.缺陷的测定 扫查发现缺陷后要测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并评估缺陷的性质。 (1)缺陷位置的测定:包括深度位置和平面位置。
根据金属板材的材质不同,常见的金属板材有 钢板(CL5900、CS3230)、铝板(CL6260、CS3080)、 铜板(CL4700、CS2260)……等等。
实际生产中钢板的应用最广,因此这里以钢板 为例来说明板材的超声波探伤。
普通钢板是由钢锭轧制而成。普通钢板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以及奥 氏体钢板、镍及镍合金钢板和双相不锈钢板。
由于钢板加工方式的原因,钢板中的缺陷大多是面积形缺陷。缺陷的 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材质特性造成,一方面是由于加工工艺造成。
分层、折叠缺陷是在轧制过程中形成,基本都与表面平行。
根据钢板厚度的不同,将钢板分为薄板、中厚板和厚板。
δ<6㎜ 薄板
6≤ δ ≥40㎜ 中厚板
δ >40㎜ 厚板
厚板的探伤常用垂直入射的纵波检测法,又称为垂直检测 法;薄板的探伤常用板波检测法。(详见第五章)
(4)缺陷边界范围和指示长度的测定:
47013标准5.3.6.2规定了缺陷边界的测定方法。 ① 检出缺陷后,应在他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的范围。 ② 板材<20㎜用双晶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只是长度时,探头的 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隔声层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检测灵敏度条件 下显示屏满刻度的25%,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③ 板材厚度20㎜~60㎜用双晶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时,探头的 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隔声层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距离波幅曲线, 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④ 用单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缺陷第 一次波波高下降到距离波幅曲线,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⑤ 确定底面第一次反射波波幅低于满屏50%时,探头移动(单探头或双 直探头)使底面第一次反射波升高到显示屏满刻度的50%,此时探头中 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超声检测适用于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测;也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的检测。
二、引用标准JB/T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三部分:超声检测GB/T12604 无损检测术语三、一般要求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
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
2、探伤仪①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频率应为1~5MHz。
②仪器至少应在满刻度的75%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得大于5%。
③仪器的水平线性、分辨力和衰减器的精度等指标均应复合JB/T 10061的规定。
3、探头①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10%。
②横波斜探头的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2之间,K值一般取1~3.③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4、仪器系统的性能①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得小于10dB。
②仪器与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③仪器与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④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⑤仪器与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 9124和JB/T 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1、探伤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
若因热处理后工件形状不适于超声探伤,也可将探伤安排在热处理前,但热处理后仍应对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探伤。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的油污及其他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3、探伤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五、探伤方法1、为确保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复合材料、板材和管材超声波探伤检测方法

7.2 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板材超声检测
7.2.1 铝及铝合金板材制造及常见缺陷 板材制造:铝锭→板坯→板材 ; 常见缺陷:气孔、夹杂、微细裂纹、厚板中可能有空腔。
7.2.2 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板材检测方法 1)检测方法:与钢板相同 2)探头与扫查方式 直探头、双晶直探头,频率2.5~5MHz; 扫查方式、扫查速度与钢板相同。 3)检测范围和灵敏度 检测范围:根据板厚与钢板相同; 检测灵敏度:基准灵敏度以完好部位B1=80%满幅。
≤10<25Ⅳ源自<150<100≤10
<25
Ⅴ
超过Ⅳ级者
注:Ⅳ级钢板主要用于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制造安装。
4.1.8.2 在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板厚大于100mm时,以 板厚的一半为准)内,缺陷的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时, 应评为Ⅴ级。
4.1.8.3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如确认钢板中有白点、裂纹 等危害性缺陷存在时,应评为Ⅴ级。
7.1 板材超声波探伤
7.1.6 质量等级判定:按JB/T4730-2005标准4.1.7条规定评定。
等级
单个缺陷 指示长度
mm
单个缺陷 指示面积
cm2
在任一1m×1m检测面 积内存在的缺陷面 积百分比%
以下单个缺陷 指示面积不计
cm2
Ⅰ
<80
<25
≤3
<9
Ⅱ
<100
<50
≤5
<15
Ⅲ
<120
<100
40mm以上钢板检测频率为2.5MHz。 晶片直径:Ф14~Ф25mm。 单晶直探头:适用于板厚δ较大的钢板检测; 双晶直探头:适用于板厚δ较薄的钢板检测。
板厚,mm 采用探头 公称频率,MHz
第7章 板材和管材超声检测

Xi' 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四、检测范围与灵敏度的调整
1. 检测范围的调整
时,应能看到 B10,检测范围调到 300mm 左右。 板厚 30mm 时,应能看到 B 5,检测范围调到 400mm 左右。 板厚 30~80mm 时,可减少底波次数, 但检测范围要保证在 400mm 左右。 板厚 80mm
D 100mm 大直径管:外径 D 100mm 小直径管:外径 从超声的角度分 壁厚t 管外径D 0.2 薄壁管: 厚壁管: 壁厚t 管外径D 0.2
31
Xi' 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一、管材横波检测技术
1.实现周向横波检测的条件
行于板面。
4
Xi' 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二、钢板的检测方法
1.钢板的分类
薄板: 6mm,用板波检测法。 中板: 6~40mm 中厚板: 6 mm ,用纵波直探头检测法 。 厚板: 40mm
5
Xi' 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1) 直接接触法---采用脉冲反射垂直入射法检测
12
Xi' 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叠加效应
一般应根据F1来评价缺陷。 当板厚δ<20mm时,才以F2来评价缺陷。
13
Xi' 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 水浸法 多次重合法:将钢板工件浸入水中,通过调整水层厚度,使得水/钢界面回
cL1 cL1 cL1 2t sin sin 1 cL 2 cS2 cS2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水浸法
• 探头晶片离开钢板一段距离,通过水耦合。
• 在探伤仪荧光屏上将同时出现水层多次反 射和钢板底面多次反射波,如水层厚度控 制不好会互相干扰,不利探伤。
• 探伤时调节水层厚度,使水层波与某次底 波重合。
• 水层厚H和板厚δ关系为:
• H=
n
C水 C钢
n,4 n为重合次数。
①分层或夹层
• 缺陷波形整齐、均匀、陡直、规律性强, 大多处在钢板中心部位,底波明显下降或 消失。
②折迭
• 在探测面附近时不一定直接产生缺陷波, 对底波多次反射波次数。(减少次数,并 使多
• 次反射波位置改变)始波加宽,有时使底 波消失。
• 在底面附近时反射条件变差,使底波位置 前移。(缩短声波路程)
• 常见于锻钢中和厚钢板中。
• 折迭和重皮——存在于表面 钢板表面因局 部折、轧形成的双层金属,
• 基本平行于表面。
• 裂纹——轧制工艺和温度不合适时造成。 存在于钢板表面,偶尔在内部。
• 裂纹较少见,如轧制工艺稳定,这类缺陷 不常见。
• 三、探伤方法
• 1.接触法 • 探头通过耦合层直接与钢板接触,当探头
B2~B5由实际情况决
定,但B2以上必须出现。
• 2.灵敏度调整
①阶梯试块法:
• δ≤20mm,将与工件等厚度的试块底面第 一次底波高50%满幅再提高10dB。
• ②平底孔试块:
• δ>20mm,试块上Ф5平底孔第一次底波 50%满幅。
• 注意:a. 试块钢板与被探钢材质相近。
•
• b. 试块钢板不得有Ф2当量以上缺陷。
• c. 试块上Ф5平底孔垂直于表面,平底孔 底面与表面平行,光滑。
• d. 平底孔距离按JB/T4730-2005标准表 2 CBⅡ标准试块要求。
③底波法:
• δ>3N,可用B1达50%
• 当δ>20mm时也可用B5达50%计,但要 和Ф5平底孔波作试验比较,使灵敏度一 致。
• 五、缺陷判别与测定
位于完好区时,仪器上出现底波多次反射。
• 采用底波多次反射法探伤应满足下面三条 件:
①工件的探伤面与底面互相平行,确保产 生多次反射。(如工件加工倾斜就不合 适)。
②钢板材质晶粒度必须均匀,保证无缺陷 处底面多次反射波次数的稳定。(各次 相同)。
③材质对超声波的衰减要小。保证反射底 波有足够数量,以利探伤观察。一般碳 钢、
• 3.探伤图形分析:
• 图形:当钢板中出现缺陷,则缺陷波出现 在钢板一次波之前,如一次重合法,则缺 陷波
• 在第二次波之前,如二次重合法,则缺陷 亦出现在第二次波之前,第三波为钢板二 次波和水层二次波重合。
• 叠加效应:
• 当缺陷比较小时,缺陷回波从第一次开始 会随着出现的二次、三次波高逐渐增高, 几次以后又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对同一个 小缺陷会产生不同反射路径且互相迭加后 造成的一种波形动态现象,随探头移动有 所变化。
• 出现这种现象,在中板中较多(即6~ 40mm范围)。
• 利用F1评价缺陷。
• 当δ<20mm时用F2评价缺陷减少近场区影 响。
• 三、探头与扫查方式
• 1.频率2.5~5MHZ
• 晶片直径:Ф14~Ф25mm
• 探头形式:单晶直探头 δ较大,用于 20mm以上钢板检测
•
联合双晶直探头 δ较薄时,盲区小
• 1.缺陷判别按JB/T4730-2005标准要求执行。
• 2.缺陷位置测定:
• 深度位置测定:可直接从荧光屏上缺陷波 与底波相对位置中测出。
• 平面位置测定:可根据直探头在钢板上位 置画出在板材表面的位置直接确定。最后 记录在报告上。
• 3.缺陷性质判断: • 结合:波型特点和钢板制造工艺综合判断。 • 波型特点大致为:
• △对充水直探头的要求:
• ① 为满足多次重合法要求,水层厚度要连 续可调。
• ② 调至不同厚度时,必须保证发射的声束 与钢板表面垂直。
• ③ 充水探头内水套管内径必须大于最大水 层厚度时声束直径。
• ④ 进出水口位置应大于最大水层可调厚度, 且出水口应小于进水口,保证水套充满水。
• ⑤ 探伤时应及时注意排除水中气泡。或采 用消泡剂去除气泡。
•
一般用δ=6-20mm钢板
• 2.扫查方式 根据标准要求,一般可采用 全面扫查,列线扫查、边缘扫查和格子扫 查, 当发现缺陷后应在缺陷周围附近认真 细查测缺陷面积。
•四、探测范围和灵敏度调整
• 1.探测范围调整(扫描线要求有400mm范 围)
• δ≤80mm
B5
400mm范围)
(仪器有
• δ>80mm时
第五章 板材和管材超声波探伤
• 第一节 板材超声波探伤 • 一、板材分类 • 6 ≤ δ ≤ 20mm薄板 • 20mm < δ≤40 mm中板 • δ>40mm厚板
• 二、钢板中常见缺陷 • 存在于内部 • 分层——钢锭中非金属夹杂物,金属氧化
物,硫化物以及夹渣在轧制过程中被轧扁 而形成。
•
• 这些缺陷有的是钢水本身产生,如脱氧时 加脱氧剂造成,或炼钢炉混入钢水中的耐 火材料等,这些缺陷在钢锭中位置没有一 定规律,故出现在钢板中位置也无序。
定。 • (主要测长度即指示长度及面积) • 在板厚方向尺寸标准中未规定测。
• 六、质量等级判定:
• 按JB/T4730-2005标准4.1.7条规定评定。
• JB/T4730-2005标准标准中表3钢板质量分 级表中数据适用于非白点、裂纹等危险缺 陷,即非危险缺陷。
• 分层是以上缺陷轧制而成,大多与钢平行, 且具有固定走向。为平面状缺陷,严重时 形成完全剥离的层状裂纹,对小的点状夹 杂物则形成小的局部分层。
• 白点——存在于内部 钢中氢在加工过程来 不及向外扩散,在钢板成型后,氢原子逐 渐在钢板中的微缺陷(如非金属夹杂物) 旁缓慢地以氢气形式析出,造成氢裂纹。 其断面呈白色故称白点。
③白点
• 波形尖锐活跃,重复性差,底波明显降低, 次数减少,移动探头时回波起伏大,此起 彼落,且在板厚方向对称。
④分散夹杂物:
• 缺陷位置无规律性。 • 缺陷分布有一定范围,呈分散性。 • 缺陷特点:位置不一定,一片片出现,无
序变化,不一定影响底波多次反射次数。
• 4.缺陷定量(用探头移动法测缺陷大小) • 按JB/T4730-2005标准4.1.6条规定方法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