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风格之婉转篇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工诗善文,词尤突出。

早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后期多抒发故国之思及慨叹凄苦身世。

李清照作词善于白描,工于造词,形象鲜明,情意缠绵,其词风在婉约清丽中能见豪放之气。

李清照词作之《如梦令》被誉为惊世之作,语言精炼生动,结构紧凑,细腻婉曲,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而《渔家傲》写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笔者从李清照的写作特点、风格特征、诗词风格、关注生活等方面来阐述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风格细腻婉曲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今山东济南)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女词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美满姻缘,志趣相投,诗词唱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二年夫妇相继避兵江南,不久赵明诚病故,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一带,晚景凄苦。

清冷照一生,愁词伴孤灯;辗转黄花地,瘦影舞秋风:总结了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南北之交的词作大家,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同时,她的诗歌和散文也很有成就,《金石录后序》介绍《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经过,回忆与赵明诚结婚后三十年的患得患失,堪称散文杰作。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所作词多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清新活泼,颇有情趣。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都是抒写闺情的名篇。

作者在这些作品里,大胆地抒写了个人的欢乐与哀愁,揭示了自己热爱自然,忠于爱情的内心世界。

后期由于作者饱经忧患,词作多写感时伤乱、慨叹身世、悼亡忆旧,情调婉转沉痛悲凉,也表现对中原的怀念。

词的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溶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诗人,她的诗词多写爱情、家国情怀、生活琐事,风格清丽,含蓄婉约。

她的诗词以抒情为主,语言流畅婉转,意境幽静深邃,情感真挚动人,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诗词艺术风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新脱俗
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清新脱俗,不拘泥于俗套,她的诗词包含了大自然、人物、情境等,节奏感强,节奏宁静,押韵婉转,情感含蓄,善于运用比方和修辞,使诗句更加优美和生动,体现出李清照谨慎,深入人心的特点。

二、婉约含蓄
李清照的诗词富含婉约含蓄的情绪,她的诗句华丽流畅,但情感却深藏不露,暗含着深切的感受,涵盖了人生百态,表达了她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情感。

她的诗词不像一些男性诗人的诗词那样直截了当、热情洋溢,而是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丝丝深深的怀念和感慨。

三、朴实自然
李清照的诗词朴实自然,强调了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她讽刺性地抨击那些虚伪、浮夸和虚荣的行为,鞭挞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倡导真善美的生活方式,呼唤人们回归自然,珍视自己的本性和人性,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1。

宋词婉约派

宋词婉约派

柳永词的创作特点
• • • • • 第一,创调——发展长调 第二,内容上改变题材 第三,语言上创新 第四,手法开拓——自成一家 第五,审美取向的自我化
1.发展长调
• 整个五代时期,词以小令为主,慢词(即长调,篇 幅长、音乐缓慢)超不过十多首。 •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和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 色,齐头并进。 • 词调加长后,客观要求词人有更为充实的生命体验, 关注社会、人生,同时完备技巧,使结构日益明确, 从而改变了词“娱宾遣兴”的地位。 •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 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这种形式体 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 提供了前提条件。
3.语言上创新
•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亲切有味、生动活泼,又易于让人接受。
4.自成一家,创造性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
• 首先,将“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 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 事发生、发展的场面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心 态的变化。柳词擅用巧妙的时空转换来叙事、布景和言情, 创作出独特的结构方式,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 含有叙事性和情节性。 • 其次,与铺叙相配合,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 用假借代替;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直抒胸臆。 • 第三,抒情上直抒胸臆,不渲染烘托。
• • •
三、词作特色
• 没有把题材完全局限于闺房之中,而是去感受大自然的和 谐美丽,以拓展心胸,陶冶情操,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 花鸟鱼虫的眷顾,反映出女词人的博大与仁慈。 • 她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表现方式都是独特的。善于选取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现自我内心世界。 • 语言方面,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就别开生 面、风韵天然,精妙清亮。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话 语精确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语言清新 素雅,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清婉秀逸的意境。

婉约派古诗词赏析(精选5篇)

婉约派古诗词赏析(精选5篇)

婉约派古诗词赏析婉约派古诗词赏析(精选5篇)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婉约派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婉约派古诗词赏析(精选篇1)词牌名:苏幕遮|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

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婉约派古诗词赏析(精选篇2)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写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蘋的挚爱之情。

上片描写人去楼空的寂寞景象,以及年年伤春伤别的凄凉怀抱。

“落花”二句套用前人成句而更见出色。

下片追忆初见小蘋温馨动人的一幕,末二句化用李白诗句,另造新境,表现作者对往日情事的回忆及明月依旧、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

全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婉约派古诗词赏析(精选篇3)词牌名: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李清照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风别具特色,“易安体”词风给后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前后期词风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点。

前期词风悠闲风雅,后期词风悲怆婉约。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不愧是女中豪杰,词坛传奇。

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

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苍凉凄楚的,多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下面就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词作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创作风格的异同。

一.上阕——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父亲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做过太学禄,太学正,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惟其如此,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活泼开朗,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以《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

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粉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的活动,形象地描绘出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娇态可人的纯真少女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封建礼教十分森严的宋朝,一个闺中女子酒醉晚归,可视为有伤风化,大逆不道,深闺中的女子多是纤弱,没有自由,而词人并非这样。

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

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

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唐诗更是卓越非凡,至今传颂不衰。

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禁为之倾倒。

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

一、唐代诗词的特点1、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唐代诗词以语言简练为主要特点,诗歌中的字字珠玑,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同时,艺术性和想象力也是唐代诗词的显著特征,每一句话都有其深层的含义和寓意。

例如,《静夜思》中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用简洁的语言令人产生强烈的感受。

2、婉转动人、意境优美唐代诗词以婉转动人作为其特点之一,充满弦外之音,谴词含蓄。

在诗歌表达上,意境优美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较多的个别词汇和形象化的表述,使唐代诗歌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登高》中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将自然风光和文学意境融合起来了,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多样化的题材、情感深刻唐代诗歌的题材和情感极为丰富,设计面广、丰富多彩。

作品中涉及到自然、人生、思念等各个方面,从而丰富了其艺术性。

例如,《长恨歌》中的故事情节就十分感人。

它依托杨贵妃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饱满的情感,使得读者在精神上也有所启迪。

二、唐代诗词的风格分析1、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融合在唐代诗歌中,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达到了最为崇高的境界,有着互补的作用。

儒家的诗歌风格以忠孝为主,与道家亦温亦婉且有点深沉的风格相辅相成,形成了儒道合一的高妙境界。

2、对现实的直观描绘与想象的豪放表达唐代诗歌的写实刻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历史景象,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与此同时,唐代诗歌的想象性也很强,对未来的预测和对美好境界的憧憬,也充斥其中。

3、修辞艺术与意象美学的协调发展唐代诗歌对词汇、形式和结构都有着偏向和倾向。

修辞手法十分灵活,意象也极为丰富。

强烈的话语气氛和对美的追求,注定了唐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意象美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风格之婉转篇
上次我们学习了诗词中的含蓄风格,这次我们再学习诗词中的婉转风格
诗词因为写得婉转,才尤其耐人寻味,同时也增强了阅读和钻研的兴趣。

那些名家的诗词在千百年后依然让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诵,正是因为这些诗词中具备婉转这一艺术魅力。

但是要做到婉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诗词中实现婉转的具体办法也比较复杂,常见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叙述事实,但不加以说明,公在所选用的词语中透露出思想感情。

例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虽然叙述了事实,但是诗人用以下词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故国”说明这是一座旧城。

“空城”说明这座旧城曾经繁华,而现在已经荒废了。

“旧时月”说明从前,月亮曾经照耀过这座旧城的繁华时代。

而末句的“还”说明,同一个月亮现在却照耀着这座荒凉的城。

把这几个词联系起来,就能清楚的知道诗人对石头城兴衰变化的感慨了。

2.揭露事实,是非由读者去判断。

例如张祜《集灵台》
虢国夫人承主恩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都是美貌异常,而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宠爱杨贵妃而宠爱她的姐姐们,将这三个人都封为夫人。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她为了自炫美貌,常不施脂粉。

李隆基整天和她们鬼混,不理朝政,国事日非凤致且来酿大祸——安史之乱,而唐王朝也从此开始衰落。

这首诗只写了虢国夫人早晨骑马入宫的一个片段,而没有表达一点评论,是国为诗人将这种现象的是非和所带来的后果都留待读者去思考。

3.写人物的行动,留待读者去分析此行动的原因。

例如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年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银烛”“画屏”“轻罗小扇”“天阶”都表明诗中的主人公是宫女。

“看牵牛织女星”则是她的行动。

但是,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动?我们可以从民间传说关于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中得到解答。

传说,牵牛织女结成夫妇,触怒王母,王母遂用银河把她们隔开。

他们二人第年只能在七月七日夜里相见一晚。

而此时,宫妇凝望牵牛织女二星说明她想到了自己常年禁闭深宫,不是与君王见面的凄凉身世。

4.把思想感情藏在引用的典故之中
例如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伟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在讲唐代宫中的风俗。

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这一天禁用火,所以叫“寒食”。

次日清明,宫里“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那么,这首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所用的典故看出来。

诗里本是讲唐代当时的风俗,去说是“汉宫”又用了“五侯”这就是使人想到东汉的五侯。

汉桓帝封单超为新丰侯,徐璜为武原侯,具瑗为东武阳侯,左官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

这五个人都是宦官,因为铲除梁冀有功,同日封侯,所以称五侯。

这五个人和后来的许多宦官都专横跋扈,败坏朝政,以致汉朝衰亡。

唐代从肃宗、代宗以来宠信宦官,宦官把持朝政,国事紊乱,同东汉末年相近。

韩雄对这种现象忧虑。

在诗中用传蜡烛先给五侯,表示对宠任宦官的讥讽。

5.正话反说,使读者从正面理解诗意。

例如谢枋的《蚕妇吟》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这首诗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种是劳动人民辛勤艰苦的生活,另一种是剥削阶级荒淫享乐的生活。

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劳动人民感受最深的但诗人却用了“不信”两字,这是反说。

可能有人会问,应该如何看出诗中是反说呢?会不会有所误解?这就要从全诗的意境和氛围来看。

上边所举的例子可以从全诗的气氛中明显的看出是在反说,因此可以断定“不信”是反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