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
小学教资考试知识点科二

小学教资考试知识点科二一、语文语文是小学教师必备的基础学科,包括阅读理解、作文、汉字拼音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阅读理解:了解文章结构,掌握主旨大意。
通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作文: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如开头、结尾等。
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和句式,讲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3. 汉字拼音:掌握汉字的读音规律,拼写时注意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运用。
二、数学数学是小学教师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数的认识: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不同类型的数,能够进行数的排序和分辨。
2. 数的运算: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3. 几何:认识不同的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测量和面积计算。
三、英语英语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单词和短语: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文单词和短语,能够正确发音和运用。
2. 句型和语法:了解基本的句型结构,如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等。
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时态、主谓一致等。
3. 对话和阅读: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阅读理解,理解对话和短文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四、科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自然现象和科学实验: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生物、物质和环境:对常见的生物、物质和环境进行认识和分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科学活动和科学道德: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
五、社会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家庭和社区:了解家庭和社区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基本规则和纪律。
2. 社会文化: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情感。
2019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常考简答题

2019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注:一级必背,二级记不住可以自己理解答题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级)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个性化口诀:全民多现身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口诀:龟速构防守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二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4.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功能)(一级)(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传保传交更创选提5.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级)(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6.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二级)(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30题

科目二.必背简答题30道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全民多现身1) 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牛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且P MT 1权利3) 教育的民主化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自所月)s 的文= 北4) 教育的多元化神生汪名= 化在新音r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的反映5)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决定教育的性质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二)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筒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展任务。
展任务。
教育」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
4) 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机体某方面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刻光已性c、~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也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小学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

了解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以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
学。
03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目标与内容
德育目标
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目标 。
德育内容
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劳动观念、文明礼貌 等方面的教育。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构成
小学教资科目二必背
知识点
汇报人:
汇报时间:
• 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学生发展心理及辅导 • 知识与能力拓展 •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目录
01
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
教育目标与方针
教育目标分类
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每个领域的具体目标。
我国教育方针
学生情感与社交发展
情绪发展
了解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如情 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调节等 ,以及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社交发展
掌握儿童社交发展的阶段及其特 点,如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 生关系等,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
方法。
道德发展
熟悉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及其特 点,如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 德行为等,以及道德教育的策略
和方法。
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行为疗法
掌握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奖励、惩罚、塑造、 消退等,以及行为疗法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了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认知重建、暴露 疗法、自我控制等,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心理辅导中 的应用。
游戏疗法
熟悉游戏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游戏治疗师的角色、 游戏的选择与引导等,以及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 应用。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_221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摘要】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前冲刺,小编给大家带来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请大家参考。
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
1.近代教育的变化(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20世纪后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民主化(3)教育的多元化(4)教育的全民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调查研究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2)制定调查计划(3)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4)实施调查(5)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4.生产力对教育影响(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5.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6.人口对教育作用(1)人口数量与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结果影响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7.学校教学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8.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3)不平衡性→抓关键期(4)互补性→长善救失(5)差异性→因材施教9.教育目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选择功能(4)评价功能10.社会本位论观点(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11.教师劳动特点(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劳动的复杂性(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12.教师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1)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③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3.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1)关注生存阶段: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过多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花大量时间去搞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2)关注情境阶段: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实施因材施教14.制约课程因素(1)社会需求(2)学科知识水平(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4)课程理论15.学习者中心课程论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2)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来编排(3)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4)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16.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6、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8、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备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概述一、客观题知识点1 教育的构成要素知识点2 教育的起源【对啊连环记】本能生(生物起源说)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心(心理起源说)有美(美国)梦(孟禄);米(米丁斯基)洛夫(凯洛夫)爱劳动(劳动起源说)。
知识点3 教育的发展历程1.古代西方社会的教育2.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1)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德国(当时的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二、主观题知识点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有自己的特点。
(3)相对独立性第二节教育学概述客观题知识点1 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1.著名教育家及思想2.《学记》(1)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
(2)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观摩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知识点2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对啊连环记】苏格拉底是产婆,柏拉图总爱玩游戏,亚里士多德爱自然。
知识点3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对啊连环记】卢梭善(性善论),康德一(把教育学作为专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裴斯泰洛齐教心(教育心理学化),绅士洛克在白板(白板说)上画漫画(教育漫话),斯宾塞用知识为生活做准备。
知识点4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对啊连环记】赫尔巴特: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二理论(伦理学和心理学)、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知识点5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对啊连环记】姆(布卢姆)有掌握(掌握学习理论),纳(布鲁纳)来结构(结构教学论),瓦根(瓦·根舍因)找范例(范例教学),高度赞(赞科夫)发展(发展教学论),全面和谐好斯基(苏霍姆林斯基)。
小学教资科目二必看知识点

小学教资科目二必看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1. 词语辨析:如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义词等。
2. 词语拼写:如常见的字音字形,易错字等。
3. 词语造句:学会运用词语造句,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4. 诗词鉴赏: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5. 理解阅读:通过阅读文章、短文,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6. 句子结构分析:学会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7. 古诗文翻译:学习古代诗文的翻译,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数学知识点1. 数字运算:加减乘除、整数运算、分数运算等基础运算。
2. 数字排列组合:排列、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3. 空间几何:学会识别各种几何图形,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4. 数据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学会制作表格和图表。
5. 数学应用: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6. 时间与计算:学会计算时间、日历的使用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7. 模型应用:学会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英语知识点1. 基础单词记忆:学习英语基础单词,扩充词汇量。
2. 句型构造:学会构造简单的英语句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语法知识:学习英语基本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名词等。
4. 日常对话:学会日常交流所需要的常用对话句子。
5.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提高理解英语文章的能力。
6.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听懂英语对话的能力。
7. 写作能力:学会简单的英语写作,如书信、日记、小作文等。
四、综合能力训练1. 综合应用:将语文、数学、英语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逻辑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开拓思路,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4. 学习方法:学会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5. 考试技巧:了解考试规则,学习应对考试的技巧和策略。
6.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学习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
7. 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上小学科目二第一轮必备知识时间:12月11日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2.教育的起源学说(1)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利拓尔诺、沛西.能(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3)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3.古代教育的特点(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4.近现代社会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孔子的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2)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思结合的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学记》的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原则——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2)豫时孙摩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性、集体性教育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知其心,然后能就失也,教也者,张善而救其失者也。
(4)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课内课外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8.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9.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2)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3)四段教学法10.杜威(1)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2)无目的论(3)五步教学法时间:12月12日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一)1.(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选择原则(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3.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4.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5.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8.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9.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10.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时间:12月13日背诵内容:教育与人的发展(二);教育目的1.顺序性教育启示:循序渐进教学2.阶段性教育启示:针对性教学3.不平衡性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4.互补性教育启示:长善救失5.差异性教育启示:因材施教6.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学校的培养目标(3)课程的目标(4)教师的教学目标7.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9.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1)政治、经济、文化(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10.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时间:12月14日背诵内容: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专业发展(一)1.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本国历史+外国经验)2.双轨制(1)特点:两轨既不相通,也不衔接(2)代表:英国、法国、西欧3.单轨制(1)特点:仅有一轨,有利于教育普及(2)代表:美国4.分支型(1)特点:前半段单轨,后半段双轨(2)代表:苏联5.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义务教育的特征(1)强制性(2)普遍性(3)免费性7.教师的劳动特点(1)示范性(2)创造性(3)复杂性(4)广延性和连续性(5)隐含性8.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5)身体素养9. 教师的成长历程(1)关注生存(2)关注情境(3)关注学生10.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
11.(1)职前师范教育12.(2)职后: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他人经验;参与行动研究;反思自教学经验时间:12月15日背诵内容:教师专业发展(二)课程(一)1.师德为先的基本内容。
(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2)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能力为重的基本内容。
(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2)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3.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内容。
(1)职业理解与认识(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4)个人修养与行为4.简述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1)教育教学设计(2)组织与实施(3)激励与评价(4)沟通与合作(5)反思与发展5.制约课程的因素(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6.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1)课程目标(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发展(4)科学文化知识7.课程计划的地位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
8.课程标准的地位(1)指导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2)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9.教材的地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10.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
它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时间:12月17日背诵内容:课程(二);学习心理基础(一)1.课程实施的结构。
2.(1)安排课程表。
(2)确定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与结果2.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1)改革本身的因素(2)学校内部的因素(3)学校外部的因素3.新课程结构特点(1)均衡性(2)综合性(3)选择性4.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
5.(1)信息技术教育。
6.(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7.(3)研究性学习。
8.(4)劳动技术教育。
9.新课改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性学校10.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11.明适应由暗到明的适应12.暗适应由明到暗的适应13.社会知觉(1)第一印象——初次见面(2)晕轮效应——“一坏百坏”(3)刻板效应——固定看法(4)近因效应——最近印象14.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2)理解性(3)选择性(4)恒常性时间:12月18日背诵内容:学习心理基础(二)1.注意的特点(1)指向性(2)集中性(3)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2.注意的功能(1)选择(2)保持(3)调节3.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2)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3)随意后注意:有预先目的、无须意志努力4.注意的品质。
5.(1)注意的广度/范围6.(2)注意的稳定性7.(3)注意的分配8.(4)注意的转移9.遗忘的规律速度先快后慢,内容先多后少6.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7.提高记忆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8.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2)概括性9.科学概念的掌握(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10.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时间:12月19日背诵内容:学习心理基础(三)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2.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3.情绪的分类(1)心境(2)激情(3)应激4.情绪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信号功能(4)调节功能(5)感染功能5.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1)注重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感染力(2)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会学生调节情绪6.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持性7.意志品质的培养(1)自觉性训练(2)果断性训练(3)坚持性和自制力训练8.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9.性格的结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10.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时间:12月20日背诵内容:学习动机;学习迁移1.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1)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2)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果最好(2)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任务难度越低,最佳动机水平越高(3)动机水平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关系3.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4.成就动力理论(1)追求成功的动机(2)避免失败的动机5.成败归因理论(1)三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和非稳定;可控和不可控(2)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6.自我效能感理论(1)成败经验(2)对他人的观察(3)言语劝说(4)情绪和生理状态7.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