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跳伞表演

合集下载

《跳伞表演》教案设计优质

《跳伞表演》教案设计优质

《跳伞表演》教案设计优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了解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勇敢、自信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及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起跳、降落、旋转、翻滚等。

2.跳伞表演的技巧:空中造型、空中对接、空中救援等。

3.跳伞表演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教学难点:空中造型和空中对接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跳伞表演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跳伞表演的魅力。

(2)邀请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动作学习(1)教师示范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如起跳、降落、旋转、翻滚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奖。

3.技巧学习(1)教师讲解跳伞表演的技巧,如空中造型、空中对接、空中救援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重点解决空中对接的技巧。

(3)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佳技巧奖。

4.安全注意事项(1)教师讲解跳伞表演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设备、检查设备、注意事项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5.团队协作训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训练,如集体起跳、集体降落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佳团队奖。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技巧掌握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及进步程度。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跳伞表演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2.邀请专业跳伞表演团队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跳伞表演的魅力。

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跳伞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跳伞表演的乐趣。

《快乐跳伞表演》教案

《快乐跳伞表演》教案

《快乐跳伞表演》是一篇针对小学生心理和实际水平编写的跳伞教案。

跳伞运动是一项高空尖端运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以想象,然而,《快乐跳伞表演》却展现了一种快乐、安全、易学的跳伞方式。

本教案以游戏体验为主,将跳伞的技巧分解为多个小动作、环节,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学习形成正确动作,以便顺利完成跳伞运动,又能保证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让孩子们了解跳伞的基本概念、认识跳伞的过程、学习跳伞的基础技能,以及感受和享受跳伞的乐趣和刺激。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教案PPT(2)跳伞器材2、学生准备(1)运动服和运动鞋(2)安全帽三、教学步骤1、导入跳伞是一项高空运动,许多成年人都没有尝试过,而我们的幼小心灵又如何能承受这种刺激和冒险呢?不用担心!今天我们的课程就是让你感受顶级运动的魅力和乐趣,带你跳上云霄,翱翔天际。

你们准备好了吗?2、讲解器材(1)绳索:固定器材,根据人体重量调整弹性。

(2)安全带:固定在绳索上,让人员在跳伞时能够牢牢系住线圈板。

(3)线圈板:悬挂在绳索上,供人员站立,不会滑落。

(4)安全帽:保护头部。

3、操作手续(1)身高测量:为了选择正确长短的绳索,需要对身高进行测量。

(2)配带安全带和安全帽:将安全带系好,头戴安全帽,并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姿势。

(3)跳伞操作:以较小的高度为跳伞基地,练习跳伞技能。

4、注意事项(1)不要私自操作跳伞器材,遵守教练和场馆工作人员的指令。

(2)避免举高器材或拉伸绳子,以免发生意外。

(3)避免互相拍打、推搡,保持距离,切勿在设备上乱跳。

5、学习方法学习跳伞的方法很简单,只需遵循教练的指令,一步一步地学习,分解为多个小动作、环节,循序渐进,形成正确动作就能轻松学会跳伞。

四、教学结构本教案以游戏体验为主,将跳伞的技巧分解为多个小动作、环节,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学习形成正确动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模拟正确动作,并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动作,以便顺利完成跳伞运动,又能保证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通用7篇)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通用7篇)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跳伞表演》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80页—81页“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2、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索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铅笔、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

(出示实物:左手拿2枝铅笔,右手拿1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2-1=1)2、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板书课题:跳伞表演)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师:欣赏了精彩的跳伞表演,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有7只蜗牛,11只蚂蚁参加跳伞表演。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几只动物参加跳伞表演?生:跳伞的蚂蚁比蜗牛多几只?2、解决问题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机灵狗想考考你们,参加表演的蚂蚁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你们能算出来吗?试试看。

(板书:谁多、多几)①尝试解答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子上。

②整理学生汇报列出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整理。

(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板书:11–7=43、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11—7的吗?(板书:退位减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摆小棒的方法,理解退位减法的各种方法。

多人花样跳伞表演教案

多人花样跳伞表演教案

多人花样跳伞表演教案教案标题:多人花样跳伞表演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花样跳伞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协调,进行多人花样跳伞表演。

3. 学生能够展示出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花样跳伞表演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2. 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3. 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跳伞装备:跳伞伞具、安全带等。

2. 安全设施:跳伞场地、救生设备等。

3. 视频和图片资源:用于示范和讲解花样跳伞表演的技巧和动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花样跳伞表演的概念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看视频:播放花样跳伞表演的视频,让学生对表演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花样跳伞表演的基本技巧和动作:向学生详细介绍花样跳伞表演中常见的技巧和动作,如编队飞行、多人组合动作等。

2. 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强调学生在进行花样跳伞表演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并讲解应急处理措施。

三、示范与练习(25分钟)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

2. 组内合作: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通过互相合作,练习花样跳伞表演中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3. 教师示范: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花样跳伞表演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四、团队合作与演练(25分钟)1. 小组合作:各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生们共同设计一个花样跳伞表演节目。

2. 演练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分工合作进行演练准备,包括动作协调、编队飞行等。

3. 演练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花样跳伞表演节目,并互相给予反馈和鼓励。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回顾: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强调花样跳伞表演所培养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学生评价:学生们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拓展活动(可选):1. 观摩比赛:组织学生观摩花样跳伞表演比赛,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欣赏这项运动的魅力。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1.4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2.学习内容分析:本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教材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此类问题都可以用减法来解决,此类问题都可以用减法来解决,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减法意义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

2.难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算一算。

(2)看图填一填。

2.导入新课师:今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学生:想。

师: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动物们的“跳伞表演”。

板书课题:跳伞表演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通过交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究新知任务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师:观察上图,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1:我看到天上有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降落伞。

学生2:我数了数,发现有14个,有6个,有7个。

师:这三种降落伞中,谁最多?学生独自比一比,然后回答:最多。

师:用与和比一比,说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1:比多,比少。

学生2:比多,比少。

让学生说说获取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再比一比,初步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跳伞表演两课时教案及反思

跳伞表演两课时教案及反思

跳伞表演两课时教案及反思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跳伞表演基础动作。

1. 热身活动,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转头、摇臂、扭腰等,以准备进行跳伞表演训练。

2. 基本动作训练,学生们将进行基本的跳伞表演动作训练,包括跳伞的打开和收拢、姿势的调整等。

3. 实际操作,学生们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跳伞表演动作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反馈,教师将对学生们的表演动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跳伞的基本动作,包括打开、收拢和姿势调整等。

2. 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跳伞表演技能。

3.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动作。

4. 培养学生们的勇气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跳伞表演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以准备进行跳伞表演训练。

2. 基本动作训练,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包括打开、收拢和姿势调整等,然后让学生们进行练习。

3. 实际操作,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跳伞表演动作训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动作。

4. 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们的表演动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跳伞表演高级动作。

1. 热身活动,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以准备进行跳伞表演高级动作的训练。

2. 高级动作训练,学生们将进行跳伞表演的高级动作训练,包括翻滚、转体等高难度动作。

3. 实际操作,学生们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跳伞表演高级动作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反馈,教师将对学生们的表演动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跳伞表演的高级动作,包括翻滚、转体等高难度动作。

2. 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跳伞表演技能。

3.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高级动作表演。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教案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教案

跳伞表演(一)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11页《跳伞表演》。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二、探究解题策略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

(师板书:蜗牛降落伞的数目)2.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3.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思考问题并解答问题。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先用14个圆形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用6个圆形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

注意两个形状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

(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根据所用的方法列出算式。

板书:14-6=8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巡视,并指导检查。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和理解“5”的概念。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教材第5页例2及相关练习题。

2.课件、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内容。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跳伞表演的人数,并提问:你们能数出有多少人吗?2.学生分组讨论,数出跳伞表演的人数。

1.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例2,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谁?2.学生回答:看到了5只小鸟,分别是小猫、小狗、小兔、小鸭和小鸡。

3.教师提问:谁能数出小鸟的数量?4.学生数数,并回答:5只小鸟。

1.教师出示教具,展示5个相同的小物件(如:小石子、小玩具等)。

2.教师提问:谁能用这些小物件摆出数字5?3.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小物件摆出数字5。

4.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1.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相互交流答案。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三、巩固新知1.教师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5个不同的物品(如:苹果、香蕉、橘子、葡萄和桃子)。

2.教师提问:谁能数出图片中有多少个水果?3.学生数数,并回答:5个水果。

4.教师提问:谁能用这些水果摆出数字5?5.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水果摆出数字5。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5个不同的动物(如:大象、长颈鹿、猴子、老虎和狮子)。

2.教师提问:谁能数出图片中有多少个动物?3.学生数数,并回答:5个动物。

4.教师提问:谁能用这些动物摆出数字5?5.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动物摆出数字5。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数字5。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数字5的认识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字5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代表数量的一种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深化检测小结
三、加深理解,比一比,算一算。
1、说一说圆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检测
习题
五、巩固练习(11页练一练)
1、谁摘得多,多几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答:红降落伞比黄降落伞多8个。答:红降落伞比蓝降落伞多7个。
教学反思
教后记
学后记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4、(1)先数出几种图形的数量,强调“不要漏数”。
(2)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作业
布置
“练一练”第一题和第三题。
板书
设计
跳伞表演(十几减5、4、3、2)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6=8(个)14-7=7(个)
教学过程
授课人补充
目标呈现问题引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3-2=1)
2、激趣导入新课。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重难点
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难点:
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法
学法
自主探究
教具、学具、资源准备
课件投影仪圆片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二、探究新知: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14—7 =7
2、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3、投影出示10页的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队。
(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
(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伞队共有多少个?(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指导点拨自我发现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2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3、谁多?多几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时间周次
3月13日第4周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跳伞表演(十几减5、4、3、2)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参加人
霍婧冯海容雷艳艳
主备人
雷艳艳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