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合集下载

【名师精讲】2023高中地理精题训练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名师精讲】2023高中地理精题训练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精题训练(三十)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专家指出,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据此回答1~2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 C.c D.d解析: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

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a圆最大。

答案:A2.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其重要作用在于( )①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②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③抵挡波浪,防御海啸④调节水温,降低盐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红树林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可抵御海啸等自然灾害。

答案:B3.红树林生命力极强,涨潮时即使遭受灭顶之灾,也数日不死,下列关于红树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海洋能②红树林生长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③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土壤④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海洋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解析:“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故红树林生长所需能量是来自太阳能。

答案:C2010年8月12日,巴西和美国签署合作协议,美国承诺不再要求巴西偿还一笔总额为2 100万美元的旧债,改为将其用于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和恢复事业。

据此回答3~4题。

4.人们之所以格外关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它里面生活着世界上最奇特的生物B.它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热带雨林C.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资源特别丰富D.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巨大5.大多数环保专家认为保护热带雨林是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手段。

这充分说明了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是( )A.维护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B.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C.维护生物的多样性D.是全球宝贵的生物基因库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目前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雨林,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由于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巨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带雨林号称“地球之肺”,主要是指它可以深刻影响全球的碳氧平衡。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其主要原因是:A、为大气提供大量氧气B、调节全球气候C、促进生物多样性D、保持水土2、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面临的严重威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规模非法砍伐与侵占土地B、农业开垦C、非本区域原住民的定居 C、全球气候变暖3、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主要原因是:A. 其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B. 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 养育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物种D. 水土保持能力强,生态稳定4、在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时,以下哪种措施最有利于维持其生态平衡?A. 大规模植树造林B. 限制野生动物的迁徙C. 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D. 扩大热带雨林的种植面积以增加木材产出5、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亚马孙热带雨林主要位于巴西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B.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较低,物种较为单一。

C. 近年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面积持续扩大。

D. 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

6、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主要原因是?A. 它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B. 它提供了大量木材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D. 它为全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7、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以下哪项不是其对地球环境的作用?()A. 维持全球气候平衡B. 吸收大量二氧化碳C. 产生大量氧气D. 提供生物多样性8、以下哪项措施不是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的有效途径?()A. 加强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砍伐B. 发展可持续林业,提高木材利用率C.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D. 大规模迁移当地居民,减少人类活动9、亚马孙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这主要是因为热带雨林能够:A、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B、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C、支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D、调节全球气候 10、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之一是建立 ____ ,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人为破坏。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习题及答案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基础题组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

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 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政府和民众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4.结合巴西轮廓图(下图)相关信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是由于()A.人地关系不协调B.内河航运便利c .水热资源丰富 D.地形平坦易开发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下图为雄安新区核心范围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白洋淀在新区发展中可发挥的主要功能为()①提供水资源②净化水质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气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白洋淀未来开发利用中,最适宜建()A.生态保护区B.水运中转区C.湖景住宅区D.产业承接区提升题组下图示意1 9 9 0 —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曲大祥洲陷蛰洲| 19M—2(MC^ ■颂(」如饵年7.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8.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与深加工 B .开发矿产资源C.从毁林到造林D.禁止砍伐森林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

高考地理总复习 衡中作业3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高考地理总复习 衡中作业3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衡中作业(三十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间:4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湖南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①纬度②降水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2.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A.吸引鱼群聚集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D.加剧海岸侵蚀[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

第2题,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引起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

[答案] 1.B 2.D(2019·沧州模拟)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

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

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4.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A.北美五大湖B.亚马孙河C.太湖D.里海[解析]第3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说明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水体的比热容较大,水温变化较小;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不是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

高中地理必修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 练习与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 练习与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 练习与解析1.目前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是 ( )A .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B .刚果盆地雨林C .印尼群岛雨林D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雨林思路解析:当今世界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其中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其中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面积最大。

答案:A2.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 )A .1/2B .1/4C .1/3D .1/5思路解析: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吸收2CO ,释放2O ,深刻地影响着大气的碳氧平衡。

据科学家估算,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答案:C3.来自于亚马孙雨林自身的水量能占到亚马孙河流域降水量的 ( )A .50%B .80%C .30%D .20%思路解析:森林能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还到大气中,形成云雨。

亚马孙河流域降水量的50%由该地区雨林自身产生。

答案:A4.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是 ( )A .土壤B .热量C .水分D .植被思路解析:在热带雨林地区,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使得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

答案:D5.被称为环绕地球“绿色腰带”的是 ( )A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B .温带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C .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硬叶林和常绿阔叶林D .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的热带雨林思路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它们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29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29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点规范练29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点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2021山西运城模拟)《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全国共完成造林677万公顷,森林抚育837万公顷。

下图为2010—2020年我国新造林面积分布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A.云南和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较高B.西部地区森林面积大于东部地区C.山西与广西新造林为同一树种D.中西部生态环境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2.上海市新造林面积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原始森林多②区域面积小③育林水平低④城市化水平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我国造林面积变化可能会使()A.我国木材可用量减少B.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C.沿海地区湿地面积减少D.长江径流量持续增加(2021四川绵阳一模)热带云雾林是指潮湿热带地区被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的森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区海拔较高的小范围区域内,是世界上“研究最少的森林”。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云雾层上升,在哥斯达黎加热带云雾林中,依靠吸食雾水获取水分的树木变得岌岌可危。

下图为哥斯达黎加热带云雾林分布示意简图。

读图,完成4~6题。

4.野外考察小组到哥斯达黎加考察热带云雾林的生长状况,适合考察的时间和需要携带的考察装备组合正确的是()A.5—8月GNSS定位仪B.9—12月羽绒服C.5—8月世界地形图D.1—4月雨衣5.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云雾林()A.植株密度较大B.林木相对矮小C.易被开发利用D.分布面积较广6.导致热带云雾林中靠吸食雾水获取水分的树木变得岌岌可危的根本原因是()A.病虫危害B.乱砍滥伐C.水汽减少D.全球变暖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解析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解析版)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满目疮痍的苏门答腊岛天堂雨林局部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有( )①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②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③修建穿越雨林的公路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 在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区应采取何种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A. 减少载畜量B. 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C. 扩大耕地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D. 采育结合,实现综合开发利用【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是雨林破坏后产生的危害,而不是雨林破坏的原因,因此排除与④有关的选项,故A正确。

2题详解】采育结合既能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森林的抚育更新,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载畜量是针对草原地区采取的保护措施;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不能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甚至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耕地面积势必会导致森林破坏。

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组容易,采用排除法。

下图为1990~1995年非洲、亚太地区、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地区区域森林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分别是()A. 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西亚、非洲B. 西亚、美国和加拿大、非洲、拉丁美洲C. 非洲、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D. 拉丁美洲、非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4.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森林面积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①是西亚,森林破坏严重,荒漠化面积广B. ②是拉丁美洲,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是森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C. ③是非洲,森林面积的扩大得益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D. ④是美国和加拿大,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且经济发达,导致森林面积锐减【答案】3. C 4. B【解析】【3题详解】美国和加拿大属于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环保意识较高,森林面积增大,为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满目疮痍的苏门答腊岛天国雨林局部景观图。

据此回答1~2题。

1.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坏的原因有()①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②毁林开辟,种植油棕树③修建穿越雨林的公路④水旱灾害的一再产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在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区应接纳何种措施实现可持续成长()A.减少载畜量B.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C.扩大耕地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生齿所需D.采育连合,实现综合开辟利用答案:1.A 2.D下图为1990~2019年非洲、亚太地区、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地区的地区森林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分别是()A.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西亚、非洲B.西亚、美国和加拿大、非洲、拉丁美洲C.非洲、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D.拉丁美洲、非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4.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森林面积变化及原因的剖析,正确的是()A.①是西亚,森林毁坏严重,荒漠化面积广B.②是拉丁美洲,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是森林面积骤减的主要原因C.③是非洲,森林面积的扩大得益于大范畴的退耕还林D.④是美国和加拿大,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且经济发达,导致森林面积骤减答案:3.C 4.B(2019·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二期末)读巴西热带雨林漫衍图,回答5~6题。

5.甲地区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越发活跃B.环球气候变暖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6.与乙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有关的是()①暖流②寒流③东北信风④东南信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5.B 6.B我国每年造林约8 000万至9 000万亩,而每年自产木材要消耗约3 000万亩森林,非法采伐、林地流失、火灾、病虫害等也在腐蚀森林。

许多地方出现“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冲关三十一(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据下图,回答1~2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解析:1.B 2.A [第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第2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所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 )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土地盐渍化④水土流失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该河流与长江相比,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A.河网密布,交通不便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地表崎岖,水流湍急D.矿产资源贫乏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亚马孙河,该河流所在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及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

第4题,该河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

读图,回答5~6题。

5.“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6.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了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解析:5.B 6.B [第5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

第6题,由图可知,三峡运行前芦苇面积小,三峡运行后,芦苇面积大;三峡运行后,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下降,导致芦苇面积增加,使气候干旱;或丰水期短,即“晚来早走”。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8.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7.B 8.D [第7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

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

第8题,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2019·广西南宁市高三文综)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海岸湿地之一。

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

下图示意江苏省四县市13段海岸观测点测量到4个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变化的情况。

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图示时期围垦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79~2015年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B.1979~2015年推进速度先慢后快C.2003~2015年东台段推进速度最快D.1979~1991年S7段推进距离最大10.与如东段相比,射阳段、大丰段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位于长江入海口B.水热条件最好C.湿地资源丰富D.海水盐度较小11.大量的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土地盐碱化加重B.蒸发量和年降水量明显减少C.河流含沙量增大D.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解析:9.A 10.C 11.D [第9题,与1979年比较,2015年围垦边界总体上向海洋方向推进;1979~2015年大部分地区推进速度先快后慢;2003~2015年大丰段推进速度最快;1979~1991年S6段推进距离最大。

第10题,围垦边界推进明显,说明有充足的湿地可供围垦;长江入海口位于江苏省的南部;东南部地区水热条件更优;海水盐度大小对围垦没有明显影响。

第11题,随着土地的耕种和改造,盐碱化会降低;河流含沙量与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水文、土壤等特征有关,与河口湿地的情况关系不大;围垦后,区域的蒸发量会有变化,但不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大势,因此降水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湿地面积减少,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图1、图2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3、图4分别为图1、图2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22分)(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8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8分)(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解析:第(1)题,从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判断M、N地分别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获取图中信息可说出降水量的差异,运用气候成因可分析降水量不同的原因。

第(2)题,对大气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湿度和成分变化上,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地表径流量的变化。

第(3)题,伐木业与原料丰富程度相关外,还与交通便捷程度、市场需要量等相关。

答案:(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 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

(或者答M地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 000 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

)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周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13.呼伦湖水系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其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24分) 材料一呼伦湖水系位置示意图材料二1950~2005年呼伦湖水系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图(1)呼伦湖水系的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________,该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

(4分)(2)呼伦湖属于________(淡水或咸水)湖,该湖盛产的呼伦贝尔白鱼肉质鲜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3)简述呼伦湖水系近50年以来农业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对呼伦湖的水环境影响。

(8分)(4)为了防止呼伦湖水系区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请你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6分)解析:第(1)题,呼伦湖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属于非季风气候,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得知其属于半干旱地区,但这里山脉不是很高,所以河流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为主;因位于大兴安岭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带草原气候。

第(2)题,根据材料,水系注入黑龙江,是外流河,故为淡水湖;该湖纬度高、温度低,白鱼生长速度慢,生产周期长;该地以畜牧业为主,工业污染少,水质好,故呼伦贝尔白鱼肉质鲜美。

第(3)题,根据材料二,近年来,呼伦湖水系草地、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或水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大,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水生生物栖息地萎缩。

第(4)题,防止区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加强流域水资源的调配,节约用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答案:(1)雨水补给温带草原(2)淡水该湖纬度高,温度低,白鱼生长速度慢,生产周期长;工业污染少,水质好(3)变化特点:草地、林地(总体)减少;耕地(持续)增加。

影响:湖泊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或水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大;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水生生物栖息地萎缩。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加强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节约用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