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简介

合集下载

洪洞大槐树-最接近先祖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最接近先祖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最接近先祖的地方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是“老家”和“根”的象征。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移民档案在中国两千多个县份中,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要数山西洪洞县了。

洪洞县之所以芳名远播,首先是因了一位天姿难掩的青楼女子那段凄婉哀凉的吟唱:“苏三离了洪洞县……”京剧是国粹,喜好者兴发时自会哼几句《玉堂春》,不好者偶尔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眼睛或耳朵里说不定也会蹦进个苏三来,于是“洪洞”便深嵌在国人的记忆中。

现如今,名扬海外的洪洞大槐树,让亿万华人子孙有了归家的冲动,千里迢迢的来到这个最接近先祖的地方,一偿父辈的夙愿,祭拜600 年前的那一天。

当年,先祖们在大槐树下伤心泪洒;今天,后世子孙在古槐之前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回首往事,展望未来,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脉相连,心心相印。

“五百年前是一家”移民, 离开了故乡和亲人,却割舍不了浓浓的乡情。

当年,许多苦难的移民含着热泪告别古槐,告别家乡,离开了丰沃厚重的黄天厚土,离开了富足安康的中原大地,再也看不到汾水岸畔的渡船,再也听不到萦绕槐园的鹳鸣,背井离乡的他们把对故乡的追忆,编织成一代代人期盼的梦,永远镌刻在古槐后裔深深的记忆中。

中国有句俗语,两人相见,若互通姓名,如同姓即随口而出:“五百年前是一家”。

这个典故要从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谈起。

从明初移民到清末及民国初年,时间大致为五百年左右,大槐树移民后裔早已遍及神州大地甚至海外。

人们相见互问老家,都会说:“啊!洪洞老乡”。

再问及:“老乡贵姓?”若回答为同姓,问者就会说:“啊!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

”同姓相见,五百年前是一家。

这句俗定成语,也就一直延续至今。

洪洞大槐树散文

洪洞大槐树散文

洪洞大槐树散文洪洞大槐树散文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

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洪洞大槐树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

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

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

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

洪洞大槐树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

死 死 生 生 说 前 因

同 根 同 祖
二门楹联
• 坐 叙 桑 梓 騈 甲 情 。 • 举 目 鹳 窝 今 何 在 ?
从脚趾判断移民后裔
“洪洞县衙无好人!”
洪洞大槐树
——张明伟




中文名称: 洪洞大槐树 外文名称: Flower of Japanese Pagodatree, Pagodatree Flower Bud 别名: 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 地理位置: 北纬37度52分,东经112度33分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 宫,崇善寺,窦大夫祠,龙山石窟

• 洪洞县位于山西 西南部临汾盆地 北端,县名来源, 传说城南洪崖, 城北古洞,出名 得益于明代洪武 年间的大移民, 更以移民之见证 古大槐树处而著 称全国。
洪洞大槐树
规模最大
时间最长 范围最广
“根”字影壁
私 家 记 述 最 为 真

莫 道 渊 源 无 考 证

同 是 杨 侯 国 里 人

山西大槐树——精选推荐

山西大槐树——精选推荐

⼭西⼤槐树⼭西⼤槐树⼭西⼤槐树⼜称洪洞⼤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公⾥的贾村西侧的⼤槐树公园内。

明朝政府曾在此处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中⽂名称⼭西⼤槐树所属国家中国省份⼭西植物⽂化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兵,对内实⾏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余年的红⼱军起义。

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两淮、⼭东、河北、河南百姓⼗亡七⼋。

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接踵⽽⾄。

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成⽆⼈之地。

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统治的“表⾥⼭河”——⼭西,却是另外⼀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西经济繁荣,⼈丁兴旺。

再者,外省也有⼤量难民流⼊⼭西,致使⼭西成了⼈⼝稠密的地区。

晋南是⼭西⼈⼝稠密之处,⽽洪洞⼜是当时晋南最⼤,⼈⼝最多的县。

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华⾥的贾村西侧有⼀座⼴济寺,寺院宏⼤,殿宇巍峨,僧众很多,⾹客不绝。

寺旁有⼀棵“树⾝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道从树荫下通过。

汾河滩上的⽼鸦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朝政府在⼴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名字的由来晚秋时节,槐叶凋落,⽼鸦窝显得⼗分醒⽬。

移民们临⾏之时,凝眸⾼⼤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鸦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槐树上的⽼鹤窝。

为此,⼤槐树和⽼鸦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问我祖先何处来,⼭西洪洞⼤槐树。

祖先故⾥叫什么,⼤槐树下⽼鸦窝。

”这⾸民谣数百年来在中国许多地区⼴为流传。

(据我⽼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关于迁徙明初从⼭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肃、宁夏地区。

洪洞大槐树景区简介

洪洞大槐树景区简介

洪洞大槐树景区简介
门票:
欣欣价-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成人票:58元起(省2元);特惠政策:A.免票政策:身高1.3米(不含)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白叟、现役军官、记者(凭有效身份证件)、革命伤残军人(凭本人军残证)免票。

B.优惠政策:身高 1.3(含)-1.5米(含)儿童、学生、60~70周岁之间老年人、残疾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可享门票挂牌价五折。

(上述优惠政策,需到景区自行购买)开放时间:
旺季(正月初一至11月25日)7:00-19:30;淡季(11月26日至腊月三十)7:30-18:00 交通概况:
自驾游路线:1.北京、天津(高速)——石家庄——太原——从洪洞县出口下高速——景区;2.陕西(西安)走高速——河津、临汾——从洪洞县出口下高速——景区;3.山东(济南)走高速——石家庄——太原——从洪洞县出口下高速——景区;4.内蒙(呼和浩特)上呼包高速——大同转大运高速——洪洞口下高速——景区;5.河南(郑州)上连霍高速——三门峡转大运高速——洪洞口下高速——景区。

洪洞大槐树简介: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大槐树景区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广济寺旁边,相传是汉代所植。

大槐树和我国古代的移民政策有关,在元朝时期,黄淮地区战乱不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人丁锐减,而位于中原腹地的山西洪洞却得以幸免,反而成为当时的人口聚集之地。

到了明朝,政府决定从这里抽取人丁,充实周边各地,于是在广济寺旁设局发资,移民纷纷折下大槐树的叶子以作留念。

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导游词

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导游词

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我是本次旅游的导游,有幸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和文化兼备的旅游胜地。

一、景区介绍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景区的基本信息。

洪洞大槐树,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槐之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洪洞县城区南门外,距离刘宋城遗址和洪洞县城区均不远,面积达1300余亩。

据史书记载,这棵大槐树树龄已达至少900余年,为当地百姓祖祖辈辈崇拜的神树。

大槐树景区内,有着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的绿化,还有着小河流水、青石街巷等多姿多彩的景色。

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各地游客前来旅游、参观的热门景区,被赞誉为”古树四大名胜之一“。

二、历史文化那么,什么让这座景区成为了这么重要的旅游胜地呢?这就要从它的历史和文化开始介绍了。

1、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洪洞大槐树相传栽于唐朝,范仲淹在洪洞受贬之际,看到这株古槐,心中感慨万千,便在此留下了帝王语录的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因为唐诗中的“古槐高于洪洞县”一句,大槐树的名字才被民间赋予,成为了当地的著名景点和神树。

2、厚重的文化底蕴洪洞大槐树景区还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景点,它曾是明清两代洪洞侯府的官家嫔妃游玩的地方。

同时,这里还留下了许多名人的书法石刻,如梁啟超、陈寅恪等都曾在此题词留下浓墨重现的墨迹。

三、景区游览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的游览路线和主要景点。

1、大槐树广场这里是整个景区的起点,也是最核心的地方。

这里建有石椅、环形水渠、彩灯和万年灯,是当地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

这里还有一个清代文物展览馆,展示了古代洪洞侯府的历史和文物珍品,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2、丝绸之路广场这里是景区的中心区域,是一个集演出、餐饮、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场所。

这里可以领略到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游客可以看到红枣、核桃干等山西特产商品,也可品尝到当地的传统美食。

3、石库门民俗风情区这里是一个复古的古城区域,区内的建筑都保留了原有的旧式石库门建筑,很具有时代感和浓郁的民俗气息。

1.3大槐树

1.3大槐树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

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

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

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

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

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现在古大槐树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祭祖。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

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洪洞大槐树风景(1)(20张)、河南百姓十亡七八。

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

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

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

槐树: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

槐树: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

槐树: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槐树 | 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原产于中国,又叫中华槐,国槐,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槐树树型高大,向阳性植物、根深,生长迅速。

槐树在华夏文明中地位尊贵,数千年来,形成了崇拜槐树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传早在商周,槐树就被选作社树。

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

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

槐官相连,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后世在门前、院中栽植槐树,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之意,槐树因此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

唐代起,还是科第吉兆的象征。

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

槐树被视为吉祥树种,是"灵星之精",还有公断诉讼之能。

此外,槐树还具有作为古代迁民怀祖的寄托,山西洪洞”大槐树"则是中国移民文化的一种象征槐树诗魏晋繁钦嘉树吐翠叶。

列在双阙涯。

旑旎随风动。

柔色纷陆离。

辋川集宫槐陌唐王维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埽,畏有山僧来。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唐裴迪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十八槐宋苏轼采撷殊未厌,忽然已成阴。

蝉鸣看不见,鹤立赴还深。

咏槐宋许及之槐绿复槐绿,时来人自忙。

处阴聊避影,岁月去堂堂。

罢直图明练子宁草诏下金銮,宫槐白露寒。

紫骝骄不控,明月在阑干。

京北原作唐贾岛登原见城阙,策蹇思炎天。

日午路中客,槐花风处蝉。

远山秦木上,清渭汉陵前。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唐白居易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

并起新秋思,为得故人诗。

避地鸟择木,升朝鱼在池。

城中与山下,喧静暗相思。

槐唐李峤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

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

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

何当赤墀下,疏干拟三台。

槐花宋舒岳祥尊贵三公府,匆忙举子装。

周官那可见,唐制自难忘。

夕照深宫里,西风大道劳。

蝉鸣犹未悟,但报早秋凉。

槐宋苏轼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槐树
1
2 3 4
大槐树景点欣赏
景点简介
移民往事追忆
洪洞其他风景
大槐树祭祖园历史
大槐树旅游区成立于1984年,原为大槐树公园管理所, 隶属县城建局管理,1997年5月正式划归县文物旅游局, 1998年8月更名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管理所,2005年10月改 制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总资 产5000余万元。几年来,大槐树景区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旅游环境,开拓 进取、与时俱进,对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游景区” 、“省级文明景区”、“省级文明管理先进单位”、“省级 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档案优秀集体”等40多项荣誉。
苏三监狱
广 胜 寺
广 胜 寺 飞 虹 塔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思 源
饮 水
献殿
用 来 摆 放 祭 祀 用 品 “ 三 牲槐 树
祭祖坛
在 此 祭 奠 先 祖
移民往事追忆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祖辈相传、妇幼皆知。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 民遗址,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 年的时间里,明政府在山西共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因移 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当时移民 主要迁往京津、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 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明代大槐树移民以其移民范围最广、数 量最多、时间最长被称为古代官方移民之最。经过六百年的辗 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 的后裔。“根在洪洞,祖在古槐”,大槐树成为了海内外数以 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县成为了亿万大槐树 后裔永远牵挂于心的老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