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考点
七年级全部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全部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华文化传统之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艺术表达。
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数量较多,紧紧围绕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展开。
掌握了这些古诗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强语文水平,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精髓。
下面我们将对七年级全部古诗知识点进行一一介绍。
第一类:古代诗歌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写景描写繁荣富庶的东京城。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静夜思》:作者李白,描写了作者在深夜思念家乡的情景。
其文笔简洁明快,成为中国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3.《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反映春雨赋予大地新生命的美好场景。
以自然为背景来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4.《江雪》:作者柳宗元,描绘了冬季寒雪落在江河之上的雪景。
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示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
5.《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思念家乡的心情。
以月亮为媒介,体现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第二类:民间传说诗歌1.《长歌行》:这是一首叙事型诗歌,讲述了王之涣的一生奇遇。
用诗歌来展示传统文化和历史。
2.《木兰诗》:讲述了女子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这首诗也被称为闺秀战功的代表作。
3.《咏鹅》:这是一首讽刺性的儿童诗歌,旨在教导孩子们要诚实、正直、严谨,拒绝欺骗和谎言。
4.《丑奴儿》:这首诗歌娓娓道来一个丑奴儿艰难的生命历程。
激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5.《白蚁》:这首诗描绘了白蚁对庄稼的侵害。
借此向读者讲述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对精神世界的影响。
第三类:爱情诗歌1.《长相思三首》:这是一首充满思念的爱情诗歌。
三首诗描述了女子思念男子的情感。
2.《浣溪沙·世事常转险升平》:这首词歌纪念了唐代名将秦叔宝。
凭借对彩云之南景色的描绘,词歌中渗透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
3.《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赞美。
通过描写梅花的美感,寄托了作者的爱情之情。
4.《相思》:这是一首表达对爱人思念之情的诗歌。
以雨夜为背景,表达出了诗人深深的恋情。
七年级 语文 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古诗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那么,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有哪些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古诗知识点。
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全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横批是“月思”,表现出唐代闲情逸致、思乡之情,道出人们对故乡的深情向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形象地描述了明月的光辉照在床前,让人联想到霜飞天际的美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绘了一种怀念故乡之情。
该句中的“举头”和“低头”富有强烈的形象感和意境美,既表达了人类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现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以下是部分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其中的“猿啸哀”、“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等描绘手法精湛,生动地展现出了自然的波澜壮阔。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感慨,宣扬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篇,以下是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其中的“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的描绘方式,造成清新淡雅的气氛,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稳定局势和政治风气的不满,寄托了他的理想和情感。
4.《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家喻户晓的名篇,以下是部分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寓意深刻,描绘出一个如梦似幻的盛景。
其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既表达了对于已逝远去的历史的怀念和惋惜,也表现出了对当前时代的忧虑和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命运、人生道路的思考,凸显了一种玄思境界。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初一语文的古诗词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的知识点:1. 《静夜思》 - 李白-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 特点: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2. 《望岳》 - 杜甫-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 内容:描述了诗人远望泰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特点: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语言雄浑。
3. 《春晓》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 特点: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4. 《游子吟》 - 孟郊- 作者:唐代诗人孟郊。
- 内容: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5. 《江雪》 - 柳宗元- 作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 内容:描绘了江面雪景,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 特点:意境清冷,语言简练。
6. 《赠汪伦》 - 李白-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特点:语言豪放,情感真挚。
7.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
- 内容:描述了诗人登楼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壮志凌云的情怀。
- 特点:语言雄健,意境开阔。
8. 《绝句》 - 杜甫-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 内容:以绝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 特点: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 特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10. 《题西林壁》 - 苏轼- 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西林壁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特点:语言流畅,寓意深刻。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七年级上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上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需要背诵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七年级上下册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古诗词: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文言文:1. 《论语》选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4.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背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同时,这些作品也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内容,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在七年级上、下册的语文课程中,古诗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阅读古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七年级上、下册中需要掌握的古诗文知识点。
一、诗歌特点古诗文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点。
在学习古诗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韵律美古诗文的表达形式很多时候是诗歌,因此要着重表现韵律美。
古人追求怎样的韵律美呢?一种说法是:“首尾相连,眼耳相生。
”这意味着要注意句首、句尾的韵脚,让整首诗从头到尾连贯,能够在读者的眼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画面。
2. 形象美古诗文往往通过生动的比喻、意象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我们需要掌握其中比较常出现的意象,如“江山如画”、“金榜题名”等。
3. 文字美古诗文是语言的艺术,往往需要用到雕琢精细的词汇。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对比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二、唐诗宋词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唐诗宋词这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唐诗唐代的诗歌形式,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形式为主,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将进酒》。
宋词是宋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形式,通常是以七言或者五言的形式写成的。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江城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在学习唐诗宋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作者和代表作品在学习唐诗宋词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著名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比如唐代的杜甫、李白,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
2,师法唐宋实际上在唐代的时候,唐人就受到了古诗文的影响,而唐代和宋代以后的文人也都在师法唐宋,所以我们在学习唐宋诗文的时候也应该更注重灵感的启示。
获取古人思想和表达方式图腾,借鉴他们的思维方式,开辟自己的写作思路。
三、诗词鉴赏在学习古诗文时,我们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对古诗文的分析和解读,理解其意义、表现手法,并对其创作背景和影响进行追溯和探讨。
七年级古诗词积累专题课件(49张PPT)

杨花①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③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手法:融情入景、景中见情,借“杨花”“子规” 两种意象,点明时令(暮春),烘托凄凉、悲惋的 氛围,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手法: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 格化,寄托诗人的离愁和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关切。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①共剪西窗烛, 却话②巴山夜雨时。
炼字:“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 自然之景,也流露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现 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
手法:诗人运用想象,遥想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 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 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 了的“昔日”之苦。
【写作背景】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后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烘托出悲凉的情感基调, 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怀。
第 3 首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①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②,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 5 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①共剪西窗烛, 却话②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何当:何时将要。②却话: 回头说,追述。 【译文】你问我哪天归来,我尚未确定 日期,大巴山的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 里涨满了水。/ 何时将要在西窗下共剪 烛花,秉烛长谈,追述今夜我在巴山听 雨时对你的思念。
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和豪迈的气概。
【写作背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归师途中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整理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古诗的知识点分析:一、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和“观”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气概和雄心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本篇诗歌景物描写的总写句子三、虚实结合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实写部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部分:从“若”字可以看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虚写,是诗人的主观想象1.赏析本文的修辞手法。
(注意格式)本文运用了“想像”的修辞手法(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好似孕育着日月的壮阔景象(具体拓展手法作用1分),体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求得贤人的雄心壮志。
(情感2分)2.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2分)“若”是“好像”的意思,是一种想象的口吻。
(解释字,1分)“若”字说明后面的景象都是作者内心的主观情感,想象着大海能够孕育星辰。
(讲解内容1分)体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求得贤人的雄心壮志。
(体现情感2分)四、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动态景象),山岛竦峙(静态景象)”是先入作者眼睛的景象,所以是对这片大海的一个总写(全景描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是对“山岛竦峙”的细致刻画,因此也与“山岛竦峙”一样属于静态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是对“水何澹澹”的细致刻画,因此也与“水何澹澹”一样属于动态景象。
五、情感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七年级是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语文上册的知识点众多,其中必背的部分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诗词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此诗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中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同时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
5、《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中抚今思昔,感慨万千。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以景衬情,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二、文言文1、《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篇短文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古诗词考点
1、《论语》十则中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论语》十则中表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也不怨恨别人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十则中温习旧知识重要性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孔子关于“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学习中处处有老师,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根据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该之。
9、《论语》十则中说见到好的就向他们靠拢,不好的自己就反省有没有与之相同的缺点的句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论语》十则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11、《论语》十则中用比喻来歌颂不屈不挠,有高尚气节的仁人志士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观沧海》中最能表现诗人想象雄奇、胸襟旷达(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4、《龟虽寿》中诗人以老马自比,表明自己年已老但心未老,仍为理想而奋斗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5、《次北固山下》描述自然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6、《次北固山下》中写泊舟之后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钱塘湖春行》中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景象的诗句是:几处早因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8、《钱塘湖春行》中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9、《钱塘湖春行》中诗人写湖东景色,使人流连忘返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书写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1、《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的田庄风光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2、《过故人庄》中表明诗人愿望(明年再来)的诗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小径的曲折、禅房的幽深、环境的静谧,渲染出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蕴含哲理)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清晨的古寺,太阳刚出照在高林上的诗句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鸟儿欢快,诗人心静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一切声音都消失了,只听到钟磬声的诗句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才此寄》中诗人借明月表达对朋友思念之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7、“剪烛西窗”已成为朋友久别相聚的代用语,请写出《夜雨寄北》中与之相关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8、《泊秦淮》中运用互文来写秦淮河岸朦胧清冷景象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9、《泊秦淮》中诗人借“商女”、“后庭花”来发表议论,讽刺时政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0、《浣溪沙》中对仗工巧,宛若天成,蕴含哲理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1、《关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说明博览群书,思想就会得到更新,领悟到一种新的境界,也用来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写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33、有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诗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七年级(下)古诗词考点
1、用《木兰诗》中的诗句填空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夸张的描写木兰矫健雄姿(军情紧急,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写边塞地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概述岁月漫长,战争残酷(木兰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揭示全诗中心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3、《山中杂诗》中描写鸟飞房檐,云飘窗里的诗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竹里馆》中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峨眉山月歌》中抒发诗人江行思友的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逢入京使》一诗真切而自然地抒写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强烈感情和开阔豪迈地胸襟。
特别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引起后代无数天涯游子的共鸣,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8、《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江南逢李龟年》中运用互文来写昔日热闹繁华之情景的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0、《江南逢李龟年》中诗人由梦幻般的回忆回到眼前的现实,这情景饱含着对时代沧桑和人生巨变的深沉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诗句是: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2、《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诗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鱼,青草池塘处处蛙。
13、《约客》中写出诗人惆怅失意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4、《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5、古诗中的四季:
(1)春季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孟浩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2)夏季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3)秋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生春朝。
(刘禹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4)冬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6、古诗中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17、古诗中的母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